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742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文化与社会 考纲呈现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学习提示 分析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实例,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别提示: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但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2、,(2)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文化素质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特别提示: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考点2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3、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考点3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提示: 1.不能认为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从而享受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例1 牛在农耕文化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

4、的发展。早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动物信仰和图腾信仰中就包括牛。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象;苗族、布依族等许多民族都实行过牛崇拜;印度的吠陀及信仰中将牛视为神圣的兽类;古埃及氏族严禁捕杀牛等动物,认为这是他们各氏族祖先的亲族;南非许多氏族以牛为图腾;中非有的部落尊称牛为“父亲”。以上材料表明(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B. C. D.,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例2(2012 高考北京卷 )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 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B. C. D.

6、,例3(2010全国新课标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

7、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例4(2010 高考浙江卷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

8、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例5(2010 高考福建卷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考点5 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文化建设的措施及意义

9、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特别提示:文化也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今天,有关科技发展的指标,如科技队伍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国家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科技产品产值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军事发展的贡献率等,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无论是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居于基础性地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

10、性的作用。,例6(2011安徽)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考点随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 市民

11、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 B. C. D.,D,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一种文化活动,C,3.周易贲卦彖传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A.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12、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D.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A,4.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这里的理想( ) 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 能够激励人们去奋斗 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 B. C. D.,D,5.毛泽东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其影响之深,无与伦比。有位外国人在谈到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

13、要说明( ) A. 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B,6.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 ) 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A. B. C. D.,D,7.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文明进程。这说明( ) A.

14、文化发展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B.文化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D,8.“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比如苏北某市重视盐业文化、麋鹿文化和水浒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交汇和繁荣,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主要表明( ) A.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9.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说明( ) A.文化对政治具有决定意义 B.文化与政治

15、相互交融 C.文化是政治的基础 D.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竞争,B,1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强、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A. B. C. D.,D,二、非选择题 11.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吸引大量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