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743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一.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张卫中,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序言 1、本课开设的背景和目的。 目前国内教育界整体上有一个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 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与重点高校没有很多的差别。 作品分析是师范生的基本功之一。 关于就业问题。,二、本课程的特点 1、分析作品并介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2、基本上选择中学课本上的作品。 3、尽量使用新理论、新方法。,三、本课的内容 1、介绍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作品分析 按照文学几个基本体裁展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列举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社会学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形式主义

2、-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一、叙事学的概念与方法 视角 任何小说都有一个角度,从谁的眼睛看,从谁的嘴里说,这个选择对小说的影响巨大。,华莱士马丁: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视点被改变,一个故事就会面目全非甚至无影无踪。叙事观点,不是作为一种传递情节给读者的附属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观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托多罗夫:“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便产生两个不同的事实。事物的各个方面都由使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1)全知叙事 一般是第三人称,作者像上帝一样,高居在

3、作品中,对他来说,整个小说无秘密可言。人物的心理、最隐秘的想法,他全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基本是全知叙事。,热奈特称之为“零度焦点叙事”。没有焦点,或者焦点随便转移。 托多罗夫把这种情况称为:叙述者人物。,(2)限制叙事。 叙事人从某个角度观察生活。 第三人称也可以使用限制叙事。 热奈特称为内焦点透视 托多罗夫叙事者人物,限制叙事的优点: 使叙事显示出层次来。全知叙事什么都是清清楚楚的,缺少曲折、缺少神秘,写出的作品一览无余。 限制叙事可以把一个故事一层层的展开。 苏童樱桃,(3)纯客观叙事。 纯客观叙事,是一种平面化叙事。叙事人只写眼睛看到的,基本不写人的心理活动,对描写的生活也不作评价。最极端

4、的例子就是,像摄像机一样,再无声地拍摄。 例如罗伯格里耶的嫉妒。,托多罗夫认为这是叙述者人物 热奈特称之为“外焦点叙事”,讲述与展示 讲述是把所有的事情概括为故事,有叙事人转述出来。 讲故事的过程应当是:故事-叙事人-读者,叙事人是一个中介,所有的东西都要通过叙事人的语言讲出来。,展示更多地是模仿戏剧。就是一个故事,不是由叙事人讲,而是叙事人退出故事,让人物直接为读者表演。就像在戏剧中一样。 读这种小说,读者更像看戏。小说提供的是场景,是人物的声音。好像是在直接看生活。,讲述与展示的区别是这样: 讲述是“让我告诉你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展示则是“请看看,这里正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讲述是一种古

5、老的方法;呈示则是19世纪以后,创造的方法。 最早自觉使用呈示这种方法的是福楼拜,他的包法利夫人就自觉地使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受到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高度评价。 展示是现代小说的标志。,李建军: “20世纪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倾向就是把展示与讲述对立起来,追求客观展示效果,并要求作者退出小说,以非人格化的方式展开叙述。19世纪的福楼拜是这种倾向的最先倡导者和最典型的代表。福楼拜认为作者在小说中的任何介入,都必然会破坏小说的艺术性。”,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 讲述和展示其实很难区分 展示未必优于讲述,隐含作者 隐含作者是美国批评家韦恩布斯提出来的一个概念。隐含作者就是读者在文学文本中

6、感觉到的作者。,作者和隐含作者的不同 作者是现实世界中的人,隐含作者是虚构世界中的人。它是读者在阅读中想象出来的一个作者。,一部文学作品中往往交织着不同的声音。有几个概念需要区分: 作者、隐含作者、叙事人、人物。,在很多作品中隐含作者与叙事人之间对待事物的态度都有微妙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就构成了某种反讽。特别是人物充当叙事人的时候。 在很多作品中,读者能听到两个声音,一个是叙事人的,一个是隐含作者的。 例孔乙己、烦恼人生,可靠叙事人与不可靠叙事人 布斯说过:“我把按照作品规范(即隐含作者的规范)说话和行动的叙述者称为可靠叙述者,反之称为不可靠叙述者。” 按照布斯的理论,可靠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区

7、分的基础是作品中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距离类型和相距程度。”,普林斯在叙事学辞典中说: “叙述者的规范和行为不符合隐含作者的规范,叙述者的价值标准(趣味、判断、道德意识)与隐含作者相背离,叙述者讲述的各种特征削弱了可靠性。”,如果作者有意选一个不可靠的叙事人,就会使小说整个叙述变得不确定,产生特殊的修辞效果。 根据人物的身份就可以区分。例如,叙述者是伪君子、变态者、道德低下的人、流浪汉、撒谎者、骗子、小丑等。还有孩子、精神有病的人、弱智者等等。 例:英国作家萨契:敞开的窗户,二、文体学批评 文体就是在特定的交际领域,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所产生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的总体。 文体学则是为了有效地表达

8、思想,对选择和运用语言材料的原则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几个主要概念: 1、前景化 这个概念最早是从绘画理论中引进,指的是人的感知过程总是自动地会把人或动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或者说,人的感知会自动对图像进行区分,区分出作为主体的“前景”与“背景”。,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是说某种语言经过变异或对传统的偏离,会与普通语言形成很大的区别:在同一文本中,普通语言构成“背景”,经过变异的语言就成了“前景”。 “前景化”实际上是研究人在修辞活动中如何使语言变成“前景”以及“前景化”语言如何具有突出修辞效果的问题。,“前景化”理论以俄国形式主义为起点(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经过布拉格结构主义

9、(以穆卡洛夫斯基、雅各布森为代表),再到英国文体学(以利奇为代表),实现了自身理论的细化与完整。,2、偏离 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歌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对常规的偏离,字、词、句、语法,包括意义都有对语言常规和社会常规的偏离。 拿一首诗与说话相比,诗中的语言很多是怪异的。这就是对常规的偏离。,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云。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偏离又有两种偏离,“质的偏离”和“量的偏离”。前者指对语言规则和规范的偏离

10、,后者是指特定语言成分或用法的出现频率超乎寻常。 质的偏离是违反正常的词法、句法和语法习惯,或者正常表意的习惯。,高粱的茎叶在雾中滋滋乱叫,雾中缓慢地流淌着在这块低洼平原上穿行的墨水河明亮的喧哗。(莫言红高粱家族),参考书目: 1、李建军:小说修辞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节、作品解读 一、小说 1、鲁迅:祝福 2、卡夫卡:变形记 3、孙犁:荷花淀 4、沈从文:边城(节选) 5、杰克伦敦:热爱生命,6、鲁迅:孔乙己 7、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8、王愿坚:七根火柴 9、狄斯尼: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