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982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课件2013-05-05-214846.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从苏秦、李斯、梁启超、陈独秀 看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重点选讲苏秦以连横说秦和谏逐客书,要求理解苏秦、李斯的性格特点和士阶层及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掌握两篇文章在写人、叙事方面的写作特色。,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现象,策士是在战国这一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阶层。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很激烈,秦国与六国的“合纵”、“连横”斗争延续了近百年。其时,谋臣策士大显身手,为提高自身政治、社会、经济地位而主动出击。他们熟谙纵横捭阖之术,凭借机谋智慧,口才辞令,四处奔走游说,周旋于统治集团之间。他们的谋划常常关系一时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所谓“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2、孟子滕文公下载:“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些人,“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战国士文化与战国士风,战国士文化是战国时期以士阶层为创造主体、以重建一统天下为目标、以思想解放自由创造为特征的文化思潮。战国士文化的上限,是以魏文侯开门养士为标志,它的下限是秦王朝统一,历时两百多年。战国士风,就是在战国士文化大背景之下出现的士风气,与战国文学创作密切相关。,战国策:策士言行记,战国策属于国别体杂史著作。包括12个诸侯国,即春秋末年分化成的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记事上继春秋之后,下至秦末楚汉之争

3、。这部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目,西汉刘向见到的本子已经颠倒错乱,他重新加以编校,去其重复,共得33篇,认为其内容都是“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战国策叙录),所以定名为战国策,“策”即策士与策谋。原编者不可考,大约也是战国末年秦汉间人。 战国策具有子学、史学、文学的三重性质,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打破编年体例,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开始出现将一个人物的事迹集中于单篇的体例,建立了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篇章,已具备“纪传体”的形式,为后来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先例。 1.叙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如荆

4、轲刺秦王苏秦以连横说秦(策士、壮士、志士) 2.人物风姿各异,能言善辩,有勇有谋,颇富传奇色彩。如苏秦、邹忌、触龙、荆轲等。 3.言辞铺张,文笔恣肆,颇多雄辩之辞(说辞艺术)。如苏秦之雄辩、触龙之巧辩等。 4.善用历史故事、寓言说服事理,也善用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补牢等。,一介寒士的英雄传奇 赏读苏秦以连横说秦,推荐阅读: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列传; 当代寒川子的长篇小说战国纵横。,身披六国相印,显赫至极的苏秦,苏秦简介,苏秦(约前334-前284),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史籍记载,苏秦曾

5、与赵奉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帝,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苏秦以连横说秦简析,一、“说秦”败北: 1从苏秦“说辞”体会战国文风。 (铺张扬厉情感气势) 2苏秦“说秦”为什么会失败? (时机、立场) 3失败后世态炎凉的生动描述。,苏秦以连横说秦简析,二、“说赵”一举成六国之相 显赫位重的夸张描写; 家人前后言行的强烈对比。,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苏秦一开始准备倡导连横,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方有巴、蜀、汉中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

6、边有巫山、黔中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百姓富裕;拥有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积蓄富足;地势险要,能攻便守。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天府之国呀!所以秦国是天下少有的强国。凭借大王您的贤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发挥车骑部队的作用,并进行有素的军事训练,一定能够吞并其他诸侯,统一天下,称号皇帝而治理国家的。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我陈述自己的策略。”,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出兵征战;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以统治万民;政教不清明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

7、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肯听取我的意见,现在证明果然如此。以前神农氏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驩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攻打共工,商汤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也是用战争而雄霸天下。由此看来,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能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等到章程和法律都完备了,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愁眉不展,百姓

8、无所依靠。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辩穿着儒服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凡是不顾根本而讲究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听聋了,却不见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多养敢死之士制作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争胜负。大王要知道,什么也不做却想使国家强盛,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五帝、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若是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所以只好用战争来解决。距离远的就用强兵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得胜于外,正义治强于内,威权

9、建立于上,人民自然服从于下。,现在想要并吞天下,凌驾于大国之上,折服敌国统治天下,保护百姓号令诸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之道,而且不懂得教化人民,同时也不修明政治,常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又被一些游说之士所左右,而误信各种不实之词。照这样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一统天下。” (以上为第一部分),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租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神情憔悴,面孔有黄又黑,很是失意。他回到家

10、以后,妻子织布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连父母都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吕尚的兵书来,趴在桌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时事。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研究成功,他又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于是苏秦就步入燕乌集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肃侯。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外交政策,赵王

11、听了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多万两,车队尾随其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所以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这个时候,广大的天下、众多的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来决策。没费一斗军粮,没发一个兵卒,没派一员大将,没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可见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都会服从他。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号令天下,而不必用武力征服;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而不必到疆场上去作战。,当苏秦大权在握,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20多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接连不

12、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因而使赵国的地位格外受到尊重。说起苏秦这个人,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一类的穷人罢了;可他一旦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到各国朝廷访问,使各诸侯王的亲信都不敢随意张口,天下就无人敢跟他对抗了。,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佣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来听他说话。而嫂子更是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谢罪。苏秦问:“嫂子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样傲慢不逊,而现在又为什么

13、这样卑下呢?”嫂子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显而且钱多的缘故。”,苏秦叹气一声说:“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连亲戚家人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不顾呢!” (以上为第二部分),名相李斯的一封传奇奏章 谏逐客书,推荐阅读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的老鼠哲学:“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为秦代唯一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以谏逐客书最有价值。,史记李斯列传主要情节,1.厕鼠与仓鼠:生命中的转折点 2.师荀子,学帝王术,辞师入秦 3.吕不韦门客,游说秦王,官至客卿 4.谏阻逐客 官至丞

14、相 5.毒死韩非 焚书坑儒 6.沙丘之变 助纣为虐 7.赵高清算 惨死咸阳,李斯简介,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人,秦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少贫贱,尝为郡小吏。后同韩非一起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得到秦王器重,拜为客卿。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的统一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一后,任丞相。李斯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又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秦始皇死后,赵高谋立胡亥,李斯被迫胁从,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拥立少子胡亥为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谗害,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写作背景:疲秦之计,谏逐客

15、书写于秦王政十年,秦统一前16年。当时,秦国实行连横之策,欲吞并六国,东邻韩国首当其冲,倍受秦国欺凌。韩国为了减轻秦国的威胁,就派了水工郑国到秦国以帮修水渠的名义来妨碍秦国用兵,“为韩延数年之命,为秦建万代之功”,但被秦国识破。秦国宗室大臣借机大做文章,排挤客卿,认为“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逐之列。被逐路上,写下谏逐客书给秦王,秦王被说服,让人追回李斯,官复原职,并废逐客令。,文章大意:第一段,听说宗室大臣主张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窃以为(逐客)过矣”。委婉,第二段,从前秦穆公招纳贤

16、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诸侯国,也就得以在西戎称霸。,第二段,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其它国家也诚心归顺,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国家强盛。,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变法,第二段,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

17、攻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传奇谋士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欺楚,第二段,秦昭王得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大业的基础。,范睢,范雎(雎音j,一作范睢,音su),字叔,战国时魏

18、国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第二段,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第二段综述,回顾历史,用四代君主任用客卿所取得的功绩,正面论证逐客错误。 穆公求士 广纳人才 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 变法治国 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 四面扩张 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 打

19、击豪门 强化集权 事实论证:铿锵有力,第三段,现在陛下您得到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垂挂着明月之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驾驭着纤离宝马,树立着翠凤之旗,摆放着灵鼍之鼓。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却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第三段,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可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宫之中,駃騠良马也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之器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第三段,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玑珠

20、镶嵌的耳坠,东阿白绢缝制的衣服、刺绣华美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在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雅,漂亮而又文静的赵国女子也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第三段,而那些敲打瓦坛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叫喊以满足欣赏要求的,这才是正宗的秦国音乐。像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则是其他国家的音乐。现在您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不去听弹筝而欣赏昭、虞之曲,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三段,说穿了,只不过是图眼前快乐,以满足耳目观赏需求而已。而现在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问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驱逐。这样看来,陛下所看重的是美女、音乐、珍珠、宝玉,

21、所轻视的是人才了。这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第三段综述,比较秦王对物对人的不同态度,反面论证逐客的错误。 爱异国宝物好物 弃异国人才轻人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类比论证:打比方、对比,第四段,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足,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作战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积得那样高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溪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抛弃广大民众,才能彰显他的盛德。所以地域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异国他乡,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鬼神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而现在陛下您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

22、之士后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脚步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第四段综述,针对统一大业,引述五帝三王,论证逐客的错误。 彰显王德:不却众庶贵贱之争 天下为公:民无异国公私之争 损己利敌:逐客退士宾主之争 道理论证:振耳发聩,第五段,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士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帮助仇人,在内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第五段综述,总括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非秦物品:宝者多多总括三段 非秦人才:忠者众众总括二段 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总括四段 归纳论证:

23、得出结论,文章的层次结构,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窃以为(逐客)过矣”。 二、从三个角度评说逐客错误。 1.回顾历史,用四代君主任用客卿所取得的功绩,正面论证逐客错误。 2.比较秦王对物对人的不同态度,反面论证逐客的错误。 3.针对统一大业,引述五帝三王,论证逐客的错误。 三、总括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李斯的说辞艺术,1.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摸准秦王的想法,确定自己的位置 2.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 典型事例,铺陈利害 3.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动词的串用,对仗的工整,排比的铺陈,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知

24、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 “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也,与此国为缘之日正长。”,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历代士阶层的共同特点,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体意识; 才高八斗,深谋远虑; 一手的锦绣华章:士风兼文风俱佳。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历代先贤之名言,孔子:士志于道 孟子:君子志于道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管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岳飞:精忠报国 麦孟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