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0264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201311法硕ILIR课程).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中国与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变迁,第一节 文明与帝国 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历史图景,一、文明,部落 村社 城邦 帝国 封建君主国家 中央集权国家 近现代民族国家,二、帝国,帝国(大国、霸权)兴衰 罗马帝国 中华帝国 大英帝国 美国霸权 霸权之后,三、国际经济秩序,轴心文明:多中心 面向东方:中华帝国? 大分流:欧洲中心论? 大转型:自我调节市场的神话? 多边主义:战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 大变革: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 重回东方?,第二节 理论与多元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经济秩序,一、现实主义理论,预设:国家、国际体系、绝对利益(生存与安全)、权力(霸权与均势)(偏好权力?) 理论应用:霸权

2、稳定论、权力与相互依赖 霸权稳定论:条件(霸权国、能力与意愿、个别与共同利益)、结果(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原因(和平与稳定、财产权利与经济自由、市场扩展与分工深化斯密型经济增长) 案例实证:英国治下的和平(19世纪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美国治下的和平(二战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霸权之后? 局限:霸权与合作(必要?充分?霸权之后?)、国家间社会结构与跨国家社会结构,二、新自由制度主义,预设:国家、国际体系、相对收益(共同利益)(偏好利益?)、国际制度与合作、制度与权力 理论应用:国际机制理论 国际机制理论:条件(相对收益与共同利益、国际制度)、结果(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原因(信息、不确定性与遵守承

3、诺) 案例实证:英国治下的和平(19世纪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美国治下的和平(二战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霸权之后? 局限: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大国与国际制度、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国家间社会结构与跨国家社会结构,三、建构主义,预设:国家、国际体系、观念(权力、利益与身份的社会建构属性)、国际制度 理论应用:国际规范理论 国际规范理论:条件(国际规范)、结果(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原因(社会内化) 案例实证:英国治下的和平(19世纪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美国治下的和平(二战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霸权之后?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后新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 局限:国家与非国家;权力、制度与观念,四、自由主义,

4、预设:私人、国内社会结构(国内偏好)、国家偏好(国际偏好)(偏好多样?) 理论应用:古典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理论 古典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理论:条件(国内自由市场法治、国际自由市场法治)、结果(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原因(无知与滥权、竞争与发现、特殊利益与一般利益、经济与政治、一般抽象规则与国际二道防堑、市场扩展与分工深化): 案例实证:英国治下的和平(19世纪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美国治下的和平(二战后自由国际经济秩序)、霸权之后和平的自由主义因素(新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 局限: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神话、道德与习俗的基础、国家内与国家间的张力与平衡,五、全球治理理论,预设:多元行为体、多

5、元行为体的偏好互动 理论应用:全球经济治理理论 全球经济治理理论:条件、结果、原因 案例实证:后新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 局限:,总结: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的理论范式,第三节 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的结构变迁,一、古典自由国际经济秩序,19世纪英国治下和平 国内自由放任+国际自由放任? 古典自由主义:国内自由放任市场调节、国际双边经济协定网络、多边主义 主要经济领域:贸易、货币(金本位)、金融(资本项目可管制)、投资、移民 两次世界大战:保护主义,二、内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战后美国治下和平 国内凯恩斯主义+国际斯密主义? 内嵌自由主义:国内新政自由主义、国际双边经济协定、多边主义 主要经济领域:贸易(G

6、ATT)、投资(FCN)、货币(美元与黄金挂钩)、金融、移民? 1970年代前后:美国霸权衰落?,三、新自由国际经济秩序,霸权之后和平? 国内放松管制+国际斯密主义? 新自由主义:国内放松管制、国际双边经济协定、多边主义 主要经济领域:贸易(WTO)、投资(BIT/ICSID)、货币(浮动汇率)、金融(资本项目自由化?)、移民? 2008年以来:中国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与西方国家衰落?,四、当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变迁的对象新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原则: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经济全球化 规范:非歧视、自由化、互惠、例外保障、发展 规则: 决策程序:多边主义、西方大国主导,华盛顿共识,五、当代国际经济秩

7、序变迁的表现,原则:反思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自由市场?政府干预?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 规范:贸易(WTO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投资(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的平衡);货币(超主权货币?);金融(认真对待资本管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资本税?);发展(?) 规则: 决策程序: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七国集团与二十国集团?,六、当代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原因,利益:西方大国的利益、新兴大国的利益、跨国社会群体的利益 权力:权力转移(西方衰落?非西方崛起? ) (约瑟夫奈) 制度:英美模式?欧陆模式?日本模式?中国模式?拉美左转?国际制度? 观念: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权贵资本主义?

8、幸福与可持续发展?,六、当代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路径,彻底的新自由主义?国内与国际自由放任:不可行!(奥地利学派) 彻底的新国家主义?国内与国际国家主义:不可行!(国进民退:美国国有化 v.s. 中国国有化?) 动态的新混合经济(第三条道路)?国内与国际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进行时!(回归内嵌自由主义秩序?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提振联合国的经济地位?) 何种第三条道路?(中国模式?NO!中国不是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高税收、高福利、高自由,而中国是高税收、低福利、低自由。)(北欧模式?YES?高额税收、高质福利(高度繁荣、社会正义、环境永续),第一象限:政府权力大、责任小。最坏政府,不可欲。 第

9、二象限:政府权力小、责任小,古典自由主义的理想政府。次好政府,不可行? 第三象限:政府权力小、责任大。不可能。 第四象限:政府权力大、责任大。高自由和高福利的双高模式,欧陆最为典型,英美稍稍偏向高自由和低福利一些 发展趋势:在欧陆社会民主福利模式和英美新自由主义模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投资国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独裁危机与全球失衡 自由市场与福利国家的双危机。高自由与高福利之间的矛盾。 危机的实质是国内层面的经济与社会(包括政治)失衡、国内稳定(开放与独立)与国际自由失衡、国家间失衡(贸易失衡、货币失衡、财政失衡),这是一种全球失衡。,第四条道路?真正的古典人文保守主义意义上的小政府和

10、大社会(而非大市场)的模式?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自由市场并非真的自生自发扩展生成的秩序,它是政府干预下的产物 自由市场、政府干预、福利国家尽管不像极权暴政那样暴力摧毁人性、人文、自然和社会,却也不断侵蚀消解人性、人文、自然和社会。、 只有自然经济为基础、市场为补充的古典文明形态,才真正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多重和谐的状态。(害人的三论:唯物论、无神论、进化论),六、当代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预测,预测未来?权力、制度、观念、国际、国内、跨国 原则:后华盛顿共识?自由、安全、公平、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 规范:坚持市场自由型规范,增强政府干预型

11、规范,增强南方发展型规范? 规则: 决策程序:西方与非西方大国共享主导?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共同治理?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共同演化?,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历史线索,1、晚清以前尤其秦至唐宋: 文明、开放、强大的帝国 对内:皇权宗法专制 对外:朝贡贸易体制,2、明清以降尤其晚清政府: 愚昧、封闭、衰落的帝国 晚清帝国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内:专制腐败、社会动荡(保守、改良和革命潮),被辛亥革命推翻政权。 对外:不知法度、授人以柄(慈禧、教案和义和团),被强制纳入世界体系。,晚清大变局: 对内:三条路径(洋务运动器物层面;戊戌变法制度层面;西学思

12、潮文化层面)。 对外:1894-1895,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开始侵略中国。,3、中华民国(民国和北洋军阀政府): 对内: 政治(走向共和、军阀割据); 经济; 文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激进反传统)。 对外: 一战、二十一条。,4、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 对内: 政治(统一;军政、训政、宪政;内战); 经济(资本主义、民族经济); 文化(中西文化)。 对外: 苏联(苏共与中共、国民党、二战、内战); 日本(抗日战争、二战); 美国(内战、二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国政府 对内: 政治:军政、训政、宪政建设宪政国家 经济:市场、产权、合约建

13、设市场经济 文化:中华、西方(反共)建设现代文化 对外: 加入西方体系 UN、IMF、WBG、GATT,5、台湾(国民党政府) 对内: 政治:38年宪法戒严令(美丽岛事件、地方自治等)、1986-1987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走向自由社会。(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宪政) 经济:和平土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市场经济。 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对外: 1971年被逐出UN,宣布退出UN。1959年中华民国退出GATT,1965年观察员,WTO(中国台北)。1971年取消观察员资格。与IMF、WBG关系。,唐德刚: 蒋介石“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

14、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6、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76) 对内: 政治:极权暴政阶级斗争、运动治国直至三年饥荒、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处于崩溃边缘 经济:土改斗争、没收赎买改造、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大饥荒。 文化:马恩列斯毛一统思想历次运动、摧毁传统家庭教会社群道德信仰文化习俗。“洗澡”(杨绛) 对外: 从一边倒到中苏关系破裂。 朝鲜战争:金日成侵犯南朝鲜。 世界革命:错误判断国际形势,鼓动亚非拉共产革命。 1971年重返联合国,GATT是发达国家的俱乐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 对内: 政治: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宪政?党国

15、体制松动,一党专政依然,政治体制改革少谈(“五不搞”)。 经济:1980年代:增量改革(“改革开放”:民众是改革开放的首创者);1990年代以来:权贵体制、阶层固化、社会溃败(孙立平)、高税收、低福利、低人权。市场经济?国退民进! 文化:意识形态固守;1980年代文化热、西学热、文学青年、流行歌曲;1990年代以来,低俗文化盛行,多元思潮迭起。 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对外: 政治:单边、双边、区域、UN 经济:单边、双边、区域、多边:IMF、WBG(1980年代重返);GATT/WTO(1980-1986-1999-2001)。 文化:意识形态固守;孔子学院?传统文化?软实

16、力? 中国崛起?和平发展?,(二)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秩序体系的理论解释,以中国复关入世为例: 中国认知和融入国际体系是一个相互接触、学习、调整和适应的过程。,1、自由主义: 中国融入国际体系是中国国家偏好变迁的结果。 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迁的产物(个人-群体-国家-国际)。 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危机是个转折点,政治、经济和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从领袖独裁意志到有限尊重民意。 理性的利益计算、观念认知的改变 民众偏好的改变:民心向背(要生存) 领导人偏好的改变:承认联产承包和私营企业。 政治:从极权主义转向威权主义。人治与法制结合,威权体制与个体复苏、社会复苏。现实主义、实用主义、机会主义。 经济:从

17、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行政性分权和国有企业下放自主权改革未果,转向非国有经济改革,联产承包,私营企业,外贸外资。 文化:个体意识、权利文化、从封闭到开放。,国际: 从冷战和阶级斗争思维转向和平与发展。 中国角色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末期:挑战者、造反者、革命者(极权主义国内结构的利益、权力和认知;国际因素) 1970-1980年代:接触者、改革者(NIEO)(后极权社会政治结构的松动和利益、权力、认知;国际因素),复关入世的过程反过来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迁的过程。 改革:外贸体制、国有企业、市场体制、央地关系、法律体制 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国内社会政治体制,所以,结构调整本身存在

18、问题,成本收益分配存在问题,中国失衡与全球失衡。,2、制度主义: 国家偏好改变了,追求共同利益。 但还要考虑国际权力分配和制度保障。 国际制度:国际谈判、成本收益。 中美谈判。 3、现实主义: 权力能力 4、建构主义: 观念认知,中国复关入世的绩效实证 经济地位:GDP、外汇储备、贸易 政治地位: 中国在WTO的表现:履行义务、享有权利、参与争端解决、参与贸易谈判 断裂失衡:(主要是国内结构根源,同时也依赖国际制度结构。),(三)中国影响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理论解释,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 (2010年10月18日)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

19、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 自由国际主义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南南合作和NIEO复兴的领导者?(陈安) NIEO?公正合理?(李慎之) 现实主义-实用主义-机会主义?,1、自由主义 国内不确定性:如何认知和谋划中国崛起?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究竟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国家偏好呢? 国际不确定性:如何认知和应对中国崛起?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决定的国家偏好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国际行为?,多元思潮:自由主义

20、、民族主义、新老左等思潮对于中国与WTO、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认知。 自由主义: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法治乃至民主宪政自由主义?可能性更大,但并非绝对不可能逆转。(王缉思:中国大战略?) 民族主义和新老左派:弊大于利,造成了中国权贵资本主义体制,不利于中国民富国强。贾根良:坏的贸易陷阱?退出WTO?民族主义可能性较大。回到老路可能性较小:社会和政治结构(个体和群体偏好)(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使然。必须变:何时变?怎么变?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退出? 政府政策:对内各个领域国进民退(不限于经济领域)、对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制度主义 国际制度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 国际制度的约束性。 互

21、惠共赢?零和博弈?利益冲突? 路径依赖、沉没成本、声誉成本、机会成本等。 国际经济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建设者、改良者?(中西大多数学者)(例如王缉思:“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改革者,同时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的制约。”) 负责任的利害相关者?美国(佐利克)-西方,3、现实主义: 权力变量:西方衰落?中国崛起?金砖四国?G20、IMF-WBG?软实力? 西方:稳定、自由、创新的文化和制度(国内社会政治结构过程) 中国崛起:威胁论、崩溃论、机遇论 世界应对:接触论、遏制论、融入论,中国:稳定?自由?创新?文化?制度?(国内社会政治结构过程) 中国身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最强的

22、发展中大国?虽强犹弱(王缉思)脆弱的大国?(器物、制度和文化三维) 中国仍未走出晚清三千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仍未走向正道:立足中国传统文明的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道路,4、建构主义: 观念变量:中国的国家利益认知、他国的国家利益认知、中国与他国的彼此相互认知。,G. John Ikenberry 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并不想挑战自由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它们希望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权威和领导地位。) WHY?(中国受益;缺乏国内市场、金融和民主、法治的制度基础;国内的国际主义精英;国际约束;让邻国放心),(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1、重新认识中国: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秋风、何怀宏、高

23、王凌、辛灏年等) 重新评价中国道路 (孙立平、于建嵘、秦晖、袁剑等),重新评价国民党与蒋介石 (杨天石、陶涵、费正清、史景迁、杨奎松、沈志华、高华、茅于轼) 重新评价共产党与毛泽东 (杨天石、陶涵、费正清、史景迁、杨奎松、沈志华、高华、茅于轼),蒋介石:虽有问题(独裁专制),但走的是正道 毛泽东:既有问题(极权暴政),且走的是歧途 茅于轼:把毛泽东还原成人读红太阳的陨落 茅于轼: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卢跃刚:谁是失败者?谁是胜利者?一个胜利者后代致一个失败者后代的信 (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读后),失败者“转进”到了台湾,卧薪尝胆,蜗居疗伤。胜利者的行径却着实怪诞。他们不是像历史上所有

24、改朝换代的胜利者那样,轻徭薄赋,奖励耕织,休养生息,而是按照革命的血统论,把中国人严格地阶级成份等级化,一部分人如“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及其家属成百万上千万人堕入地狱,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先是向农民翻脸,践踏土地革命承诺,践踏自己制定的法律凝结土地革命成果的土地法,进行二次土改,变私有化为集体化、国家化、党化,把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自耕农变成了农奴;次之向知识分子翻脸,向民主党派、工商界人士翻脸,把过去的同盟者打成自己的敌人、右派,进行“洗澡”、洗脑、改造、专政。 海峡两岸,国共两党,谁是失败者,谁是胜利者?国共两党,如果以社会制度论,以民心论,它们彼此都是胜

25、利者和失败者。此话怎讲?四九年中共是胜利者,国民党是失败者;零八年,国民党靠选票重新执政,完成了现代政党的转型,并推动完成了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转型,而共产党仍然是一党独裁。在这个意义上,中共还能说自己是胜利者吗?我们说历史,从来都是长时段的,从来都是一个过程。,李台珊(Laura Tyson Li ):蒋介石最后的胜利(书评)(华盛顿邮报,2009年4月26日),长期以来,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被看作是“强盗”、“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而陶涵对蒋介石名誉的恢复则反映了时下在中国发生的一种类似现象尽管是非官方的。在当今的中国大陆,人们普遍认为蒋是一个爱国者,他对现代中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尽管可能没有刻意

26、承认,但是中国政府领导人已经将台湾视为一个更加繁荣、自由的社会的模型。中国摈弃了毛泽东的思想遗产,人们认为他30多年的领导有许多过失。甚至一些主流学者也认为,如果1949年取得胜利的是蒋介石,中国的发展或许会更好。 也许蒋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显然当今的中国更接近于蒋的构想而不是毛的。,许倬云访谈 :一百年的路是“正反合”的过程(马国川) 财经网 2011-10-9,(毛和蒋)他们也有一个共同面向,两人都是专制强人,不过毛的专制比蒋更加彻底。 台湾发展浓缩了当年蒋介石没走完的路途,“南京十年”经验在台湾翻版,而且做得更彻底。当然,在此期间蒋介石也有一段白色恐怖时期。等到蒋经国执政,接下来也是改

27、革开放。所以,蒋经国和邓小平两个人等于各走一枝,都走上了改革开放途径。 蒋经国最为可佩處,还是“自废武功”,主动放弃一党专政,允许政党竞争,舆论上开放,思想上也开放,虽然不能说全部做到,但是比毛泽东时代的大陆松动多了。 邓小平和蒋经国个别继承了毛蒋的一部分,可是钟摆转到比较靠中间的地方。这是延续性的“正反合”的过程,每一段都是“正反合”的过程。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前面都有没走完的过程。 所以,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中国颠颠簸簸,走得确实很辛苦。我个人理解,固然这中间有多次政府的转换,也有外部的侵犯(如八年抗战),整体来看,中国仍然在做连续工作。一百年的路是“正反合”的过程,是辨证式的进展,中国

28、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余英时访谈:回首辛亥革命,重建价值观念(马国川 2011年6月22日夜,北京-普林斯顿,电话采访),台湾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社会,民主不是照样实行,普世价值不是照样接受?大陆如果有智慧,应该认真吸取台湾经验。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模式,一切都由一个组织、一个党、一个中央来发号施令,大家跟着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长此以往,维持不住,社会非崩溃不可。 前三十年专搞“阶级斗争”,只信仰“有权便有一切,无权便失去一切”。后三十年因为受到民穷财尽的逼迫,于是开始了经济开放,接受了市场的观念。经济成长之快,有目皆睹。但这是在绝对政治控制下的市场,不是“自由市场”。 (对于未来)短期,我有点悲

29、观;长期,我是乐观的。利用廉价劳工和资源,经济高速增长能够维持吗?如果社会越来越不平等、不公平,将来如何维持秩序?如果不能维持秩序,黑社会也会越来越厉害。随着早期革命时期出现的“强人”的凋零,集权体制越来越难以维持了。大的变局很快会出现的。 尤其是1949年以来,一方面把中国文化传统当作封建毒素来批判和咒骂,另一方面把西方文明批评为资产阶级的遮羞布而痛斥之。结果把所有文明都搞光了,最后所推崇的就是阶级斗争之类的暴力。,辛亥百年 怎样纪念 胡舒立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39期 2011年10月10日,今天,纪念这一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革命,我们不应满足于礼仪式凭吊,或沉湎于“走向复兴”,

30、而应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戮力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归根究底,辛亥革命之所以未能“毕其功于一役”,创建新秩序,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条件和客观规律。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指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意味着从农业社会的管制方式,进入以新型商业条理为依归的管制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要求全社会各种经济因素能够公平自由地交换,进入“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的水平。 而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社会依然是以传统农村为主体,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远远不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令土地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强邻的威胁和侵略,又使得“救亡”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应对土地问题和“救

31、亡”的过程中,政治权威集中领导下的大规模民众动员,成为中国社会长期主导的政治模式。训政漫漫,宪政无期,更有论者甚至断言,议会民主不适应中国国情。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自由”(civil liberty)和“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不仅发展严重滞后,而且一再遭受毁灭性冲击。结果是生灵涂炭、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却异常滞缓。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框架得以建立,中国社会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接近实现。显然,下一步应当着手的,是在制度层面上落实民主共和的基本精神,切实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惟其如此,方能告慰革命先驱,完成其未竟之事业。,龙应台:辛亥百年尴尬的纪念 (WS

32、J Isabella Steger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现在站出来说,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是中国追寻现代化,也是让现代国家得以发源的十年。那曾是非常有希望的时代。如果革命没有发生,中国可能会更平稳、更早地进入现代化,甚至不太可能在1949年之后被共产主义者夺权。 看到台北和北京都把他当做国父,其实很有趣,但是新的证据说明,其实他已经不应再被供为国父。 把过去六十年和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这是一种倒退。100年前人们有自己的私人房产;宪法也即将就位,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

33、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英九:百年奋斗 民主台湾 今天,台湾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富足的生活,也凝聚对国家中华民国坚实的认同,中华民国宪法更早已成为全民共识的基础。国父建国的理想,当年在大陆没有机会实施,如今却在台湾完整实现。(!),2、以史为镜: 正面:明清以前中华帝国经验: 台湾经验: 威权政治,民间维权,走向宪政。 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中华文化。 反面:四九以后中共政权教训: 晚清教训: 革命思潮,改革思潮,保守思潮。 腐败专制,错失良机,政权灭亡,贻害国族。,3、重新定位中国 中国迄今仍未走出

34、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迄今仍然没有完成李鸿章一百年前所称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需要的转型。而要顺畅地完成这种转型,既需要民众的勇气,领导人的智慧,但也需要足够的理性。惟有综合这三者,中国这个共同体才有可能借助明智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减少不 必要的弯路,建立优良治理之基本制度框架。(秋风),国内: 立足中华传统,摒弃马列幽灵,包容多样文明,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 国家偏好:权力、利益、文化在国际关系中注入伦理价值。,国际:偏好、权力、制度 对于现行国际体系:积极参与,适当反思,维护建设,合理改革。 积极审慎(韬光养晦?):推动完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建立公平的

35、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建立人文的国际经济秩序。 人文: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天、地、人合一,是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多重和谐。 从现代性到古典性。(罗普克),总结:中国与世界 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世界秩序做出重大贡献。 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秩序做出重大贡献。,课外推荐阅读: 1、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湾天地图书,2009) 2、齐邦媛:巨流河(大陆,三联,2010;台湾,天下远见,2009) 3、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2000) 4、美陶涵: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林添贵译,台湾,时报出版,2010)。 5、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