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167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程序法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 果相当于十次犯罪。 培根,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立法沿革 1、外国上古、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刑诉立法 公元前1792-1750年 ,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控告、传唤证人、举证责任、法官责任、神明裁判 公元前449年,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一表诉讼,第二表审理;乌尔比安等学者发现并确立了既判力原则、举证原则、法官中立原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理智推定原则,公元5至9世纪,日耳曼法的萨克森法典:神明

2、裁判制度和公开审判原则、法院从黎明到日落进行审判,日落后法院不再行使权力 公元9世纪至18世纪,法国:先实行神明裁判和司法决斗,后实行形式证据制度,并建立了纠问式诉讼和检察制度,1532年,德国颁布加洛林纳法典:实行纠问式诉讼,将刑事诉讼分为侦查和审判两个阶段,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制度,审理不公开,判决分为有罪判决、无罪判决和存疑判决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确立了正当程序原则,实行对抗制诉讼程序和陪审团制度 1833年,俄国编纂了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对证据制度作了详细规定,2、外国近现代的刑事诉讼立法,法国: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了以下刑事诉讼原则:不得任意捕人、罪刑法定、无罪推定、

3、反对酷刑 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规定:采职权主义诉讼程序,起诉、预审、审判职权分立,依重罪、轻罪、违警罪分设法院,确立内心确信的证据制度,意大利: 1865年制定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无罪推定,自由心证,陪审制度 1930年(二战时)颁布第三部刑事诉讼法典,强化了检控机关的权力,对被告人的权利则严格限制,德国: 1877年制定德国刑事诉讼法典 1950年彻底废除了纳粹时期制定的法律,恢复了1877年刑诉法典的效力 1965年对法典作了重要修改,日本: 1890年受德国影响,制定了刑事诉讼法,但舍弃了德国式的起诉法定主义,代之以起诉便宜主义 1948年以新宪法为依据

4、,参照美国模式制定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废除预审制,强化公审中心主义和控辩双方的对抗,限制口供的证据能力,限制传闻证据 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强对人权的保障,赋予被害人阅览和复印审判记录的权利,美国: 因实行判例法而无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 1945年制定联邦刑事诉讼规则 1967年制定联邦上诉审规则 1975年制定联邦证据规则,后多次修订 美国的一些州制定了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 通过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等判例强化了对被告人沉默权的保护和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掀起了美国司法史上的“正当程序革命”,英国: 1679年制定人身保护法,1898年制定刑事证据法 1948年制定刑事审判法 2002年公

5、布所有人的正义白皮书,强调增进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主张刑事司法制度应当向有利于被害人和证人的方向寻求新的平衡,被害人应当处于刑事司法制度保护的核心 2003年颁布刑事司法法,规定耗时很长的案件、陪审团可能遭受恐吓的案件,可以不实行陪审团审判而由法官审理,俄罗斯: 1991年以来对刑事诉讼法典不断进行修改,重新设立了陪审(团)制度,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辩护人,同时还借鉴了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和其他国家的简易程序制度,联合国: 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1966年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了:权利平等、司法补救、生命权的保障、禁止酷刑、独立公正审判、辩护权、未成年人特别保障、无罪推定、

6、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刑事赔偿等原则,二、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1、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刑事诉讼模式的古典类型之一) 弹劾式诉讼制度,就是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 实行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共和时期以及日耳曼法(法兰克王国)前期时代和英国的封建时代,弹劾式诉讼的特点:,无专门追诉犯罪的国家机关,控诉犯罪由个人(后期由民众)承担 实行不告不理 审判公开且以言词辩论方式进行,原被告诉讼地位平等,谁主张谁举证 裁判机构居消极地仲裁地位 如诉讼双方各执一词,是非曲直难以判断,法官则求助于神灵的启示,对弹劾式诉讼模式的评价,

7、优势:具备了现代诉讼的基本结构。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明确区分了控诉与审判的职能,有利于防止法官集控诉和审判权于一身,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原告和被告诉讼地位平等,双方可以在法庭上进行平等的对抗和辩论,有利于法官听取双方意见,居中裁判,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处理。 弊端:将追诉犯罪的权力完全赋予被害人或其他公民个人行使,使国家在追究犯罪的问题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必然影响对犯罪的有效追究和及时惩罚。而且法官在法庭审理时过于消极的态度,也不利于准确查明案情,正确裁判。,2、中世纪后期的纠问式诉讼 (刑事诉讼模式的古典类型之二) 纠问式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

8、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 德意志帝国、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在君主专制时期的星座法庭普遍实行纠问式的诉讼制度,典型立法如1532年德国的加洛林纳法典,纠问式诉讼模式的特点:,司法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控诉和审判职能集法官于一身 实行有罪推定,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更是沦为诉讼客体 侦查秘密进行,审判也不公开 奉行口供主义,刑讯合法化,判决主要依据被告人口供 【视频资料】纠问诉讼.正义行头,3、近现代辩论式诉讼 (1)辩论式诉讼的基本特点: 诉审分离,不告不理 审判独立,法官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 实行无罪推定,被告人诉讼权利广泛 实行公开审判,肯定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 实行证据裁

9、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2)辩论式诉讼的三种子模式 A. 大陆法系国家奉行职权主义模式(也称审问式、非对抗式、犯罪控制模式) 基本特点是强调运用国家权力查明事实真相,惩治犯罪 授予警察逮捕权,侦查是国家追诉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嫌疑人负有接受侦查和讯问的义务,鼓励窃听,辩护人介入侦查较难,侦查一般不公开 非法证据往往可以被采纳 是否公诉由检察官决定,无须治安法官审查,以保证效率 起诉一般实行全案移送 法官主导审判进程,并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 庭审活动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辩论两个阶段,B.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模式(也称正当 程序模式) 基本特点是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人权至上,主张通过当事人间的平等对

10、抗发现真实,解决争议 在侦查阶段,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追诉一方只有以被告人逃避追诉和审判为由,才能限制其个人自由,除非对间谍、叛乱或其他影响国家安全的犯罪不得实施电子监听,逮捕必须由治安法官签发令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拥有不自证其罪的特权及沉默权,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起诉机关具有较大的起诉酌定权,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实行陪审团制度,通常由12名非专业人士组成 控辩双方主导审判进程,法官不介入证据调查过程 庭审过程大致分为开庭陈述、举证质证、总结陈词三个阶段,C.日本和意大利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以当事人主义为基调,以职权主义为补充 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抑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11、寻求被害人人权保障与被告人人权保障的平衡 侦查阶段虽然注重国家机关的职权作用,但更强调保护被告人的权利 实行起诉便宜主义,检察机关拥有较大地起诉酌定权 审判程序中保留法官依职权进行调查,但大力借鉴对抗制诉讼,注重控辩双方平等对抗,1、神示证据制度(与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 诅誓 水审(冷水 审和沸水审) 火审 决斗 卜筮 十字形证明,三、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2、法定证据制度(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 主要内容是: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它们的取 舍和运用,都由法律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过 程中不得自由取舍和运用,法官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 实,只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种形式规则,不要求符

12、合案 件的客观实际情况。 证据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 被告人自白被视为证据之王 对某些特定案件运用证据定案作出了具体规定,如 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对强奸案件的认定,1857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规定:,完全证据:被告人的口供是所有证据中最好的证据;书面证据;裁判者的亲自勘验;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案外人的证明 不完全证据:同案被告人之间的攀供;被告人邻居提供的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表现;实施犯罪行为的要件;表白自己的誓言,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优势:消除了各地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混乱状况;确立了追究犯罪的职责应由国家机关承担的原则;有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和反映了当时运用证据的某些经验 弊端:诉讼的

13、民主性倒退了;将证据的内容与形式割裂,把审理个案中运用证据的局部经验当作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把某些证据形式上的一些特征作为评价这类证据证明力的绝对标准,要求法官根据法律预先规定的每一种证据证明力大小,机械地计算和评价各证据,束缚了法官的手脚,难以保证办案质量,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与辩论式诉讼相适应) 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中,对于一切证据的 证明力及其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完全由法 官根据自己的良知、经验作出判断。 注意:自由心证制度主要是针对如何评价证据之证明价值 (即证明力)的,无证据能力(即证据资格)的证据,法 官根本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更谈不上证明力大小。,自由心证的提出:

14、 杜波尔(法国):最早提出自由心证制度 1791年1月,法国制宪法会议通过杜波尔提出的法案 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42条对自由心证详细规定:“法律对于陪审员通过何种方式来认定事实并不计较;法律亦不为陪审员规定任何规则,使他们据以判断证据;法律仅要求陪审员深思明察,并本诸良心,诚实推求已经提出的对被告不利和有利的证据在他们的理智上产生了何种印象。法律未曾对陪审员说,经若干名证人证明的事实即为真实的事实;法律亦未说,未经某种记录、某种证件、若干证人、若干凭证证明的事实,即不得视为已有充分证明;法律仅对陪审员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已经形成内心的确信否?此即陪审员职责之所在。”这是关于自由心证的典型

15、表述。,自由心证的要义是: 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包括陪审员自由判断,法律不做预先规定。不仅一个个孤立的证据能够证明何种事实及证明程度如何由法官自由判断,而且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能否证明起诉的犯罪事实,也由法官自由判断。在相互矛盾的证据中,确定何者更为可信,同样委诸法官自由判断。 法官或陪审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称作“心证”,“心证”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叫作“确信”。法官或陪审员只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对自由心证的限制,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的情况中得出结论 必须是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和判断 所考察的情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它们的全部总和 法官必须在证据调查和辩论的基础

16、上,按照经验法则和逻辑要求合理的进行判断 心证应当公开,4、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主要是由通过判例所形成的一系列证据规则所构 成,如: 诱导性询问规则 意见证据规则 证据的相关性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 传闻证据规则 自白和沉默权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公元前2600年至1840年)的刑事诉讼法制 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舜时的舜典: 皋陶为刑官 肉刑 流放 鞭刑 杖刑 赎罪 獬 豸,皋陶,【音】go yo。 舜帝执政时国家的司法官。上古时期伟大的政 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 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和“德治”思想, 与今

17、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一定的 历史渊源关系。儒家经典尚书.大禹谟中 记载了皋陶提出的一些司法原则,如“罚弗及 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过无小;罪疑惟 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 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 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西周时期的吕刑、周礼:,两造俱备,师听五辞 察辞于差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 无简不听(无法即不能定罪) 惟察惟法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3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仲春之月,勿肆掠 证据种类有证人证言、物证、书证、伤害检查记录等,战国时期李锂的法经:,盗法 贼法 囚法 捕法 杂法

18、具法,秦朝的秦律:,师承法经 关于起诉、庭审、上诉、再审、现场勘验、证据收集等方面的规定已相当严密 规定拷讯,汉代的九章律,捕 告劾 断狱,三国时期的魏律:,告劾 系讯 断狱 囚律 捕律 “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隋代的开皇律:,五刑:笞、杖、徒、流、死 规定“十恶”不赦(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名例 斗讼 断狱,唐代的永徽律、唐律疏议:,斗讼 捕亡 断狱 杖刑不得超过3次,每次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杖,宋代:,宋刑统沿袭唐律 南宋孝宗颁发检验格目 宁宗颁发检验正背人形图 宋慈著洗冤集录,其他:,元代大元通制:诉讼篇 明代明律:诉讼、捕亡、

19、断狱 清代的大清律,2、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中央司法机构 先秦:士、司寇 周代: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汉代:廷尉、大理寺 隋唐:大理寺(审理)、刑部(复核)、御史台(督察),合 称“三法司” 宋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刑院) 元代:刑部、大宗正府、枢密院 明代: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督察院(督察) 清代:刑部(为首)、大理寺、督察院、宗人府、理藩院,B.地方司法机构 周代: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 秦汉:郡设决曹吏,县设县丞 三国两晋南北朝:州设刺史或州牧,郡设郡守,县设太守 隋朝:州设刺史(法曹辅佐),县设县令(司 法佐辅佐) 宋代:州设知州和通判 元代:县设府尹 明代:

20、省设提刑按察司,府、县两级行政司法合一 清代:设总督(巡抚)、省按察司、府、州县四级,3、中国古代的起诉制度,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告诉 知情人的告发 官吏举发 犯罪人的自首 审判机关的纠问 允许:亲亲相隐、对年老体弱和残疾者犯一 般案件不得告诉、禁止越诉、允许直诉,4、中国古代的审判制度,一般由承审官一人坐堂问案,少数案件实行会审制度,重大案件九卿会审 法官有严格的审判责任并实行回避制度 实行“两造”审理,审原告 审被告 审证人 对质 杖刑 案件调查实行“五听”制度 实行“录囚”制度,5、中国古代的死刑制度,三国时期,死刑决定权开始集中于皇帝 至隋唐,确立死刑复奏制度,即中央司法机关判决死刑的,还

21、要报皇帝核准 明清实行秋审、朝审,6、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神明裁判不发达,也基本未形成法定证据制度 证据种类主要有: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检验结果 可以“据众证定罪” 刑讯是法定的取证方法 【视频】探访古老衙门,还原千年前杀夫冤案真相,7、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特点总结,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法制的思想基础 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 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官兼理司法 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 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基本不分 实行纠问式诉讼,刑讯具有法定性 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 1、清朝末年的刑事诉讼法 1906年,沈家本主持,编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22、,采行公开审判制度、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精神的诉讼法典草案 1909年,沈家本主持,重新编纂刑事诉讼律,但未及颁行,清朝灭亡,2、中华民国的刑事诉讼法 1912.11912.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了三权分立制度,实行司法独立和审判公开的原则,提出“天赋人权,胥属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南京临时政府草拟了中央裁判所官职令草案和律师法草案,但只持续了3个月 19121928,北洋政府时期将前清的刑事诉讼律改为刑事诉讼条例后于1922年1月施行,规定了法定起诉原则、简易程序、辩护制度和律师考试制度 19271949,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在继承北洋政府刑事诉讼条例

23、的基础上,吸取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制的基础上,于1928年颁布了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施行法,规定了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直接言词、自由心证、审判公开等多项原则,并实行四级三审制,第三审为法律审,台湾“刑事诉讼法”简介,1928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第一部刑事诉讼法;1935年重新修订公布;1967年该法第三次重新颁布;1968年、1982年、1990年、1993年、1995年、2003年分别作修订,总条文512条 台湾刑事诉讼法兼收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制度,其主要原则和制度有:(1)审检分立原则;(2)不告不理原则;(3)当事人对等原则;(4)三审终审制度;(5)辩护制度;

24、(6)奉行证据裁判主义;(7)采用自由心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各级人民政府的司法审判不再援引其条文 195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通过 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 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律师法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

25、决定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律师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与此相适应,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完善了不起诉制度,并在审查起诉与一审判决中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 2.确立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增加了立案监督程序和执行监督程序,完善了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系统。 3.改善了辩护制度。将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由审判阶段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并补充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26、,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4.改革了庭审方式,增加了合议庭的职责。该法取消了开庭前的实体审查,改革了法庭调查程序,实行控辩相衡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方式。,5.废除了重罪从快的特别程序,增设了轻罪从快的简易程序。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废止,而同时增设了仅对部分简单轻微的一审案件适用的简易程序。 6.取消了收容审查,完善了强制措施。该法在取消收容审查的同时,放宽了逮捕条件,增加了拘留对象,延长了拘留时间、明确了拘传,取得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措施的条件与要求。 7.明确了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

27、加强了对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害人的法律保护。该法调整了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管辖范围,明确了公安司法机关各自的责任。同时赋予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增设了被害人将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此外,还增设了诉讼代理人制度。,参考影视及书籍,1、纠问式诉讼 2、正义的行头 3、审判在线(美国电影) 4、陪审团睡了:美国当代名 案审判纪实,课后阅读文献,美国司法博览 美国刑事司法史 美国刑事诉讼简介 美国法院设置及法官选任简介 决斗的风俗 秋审与朝审 台湾地区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英美陪审团制度研究 日本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动向 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 中国古代司法机构设置之变迁研究,课后作业 一、古罗马时

28、期的乌尔比安等学者发现并 创立了哪些法律原则? 二、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 刑罚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哪些现代 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 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 认了哪些刑事诉讼的基本国际准则?,四、弹劾式诉讼具有哪些特征? 五、纠问式诉讼具有哪些特征? 六、现代辩论式诉讼模式又分为大陆 法系国家的( )模式、英美法系国家 的( )模式和以日本、意大利为代表 的( )模式。 七、如何评价法定证据制度?,八、1996年,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更多 地吸收了英美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做法。请思 考其原因何在? 九、1996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没 有借鉴采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心证制

29、度。对此,您如何评价?您认为我国今后在 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否采用自 由心证,其利弊何在? 十、如何评价淄博市淄川区法院开发的“电脑辅 助量刑系统”?,十一、简述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诉 讼模式和混合式诉讼模式各自的特征? 十二、法定证据制度将证据分为( )证据和( )证据,( )被视为证据之王。 十三、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中,对于一切证据的( )及其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完全由法官根据自己的( )和( )作出判断。,十四、自由心证制度最早是由法国学者( )提出的。 十五、对自由心证制度有何限制? 十六、中国古代对案件调查实行“五听”制度,这“五听”是( )、( )、( )、(

30、 )和( )。,十七、中国古代的刑事诉讼法制以( )思想为基础,( )与( )不分,( )与( )不分,并具有( )的司法精神。 十八、1906年,由沈家本主持制定的( )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精神的诉讼法典草案。 十九、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于( )年正式通过,于( )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二十、我国修改后的律师法自( )开始施行。,讨论案例:米兰达绑架强奸案,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亚里桑那州凤凰城一家电影院工作的18岁女孩下班回家。下了公共车后离家还有一段路,就在她步行往家走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的面前。一个男人从车里出来,走到她的面前,抓住她的胳膊,并告诉她不要叫喊,他不会伤害她。同时

31、用一只手捂住她的嘴,把她塞进汽车的后座,然后把她的手脚都捆住。这个男人便开车走了大约20钟后停车,在车内将女孩强暴。之后又把车开到另一个地方把女孩放下。女孩跑回家后给警察打了电话。警察根据她的描述在3月13日将米兰达逮捕。逮捕后警察将被告人进行了“排队”。被害人当场认出米兰达就是罪犯后,警察将米兰达带到审讯室,由两名警察进行讯问。警察并没有告知米兰达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两个多小时的审讯时间内,两保警察使用一切“合法”的手段迫使米兰达供认自己的罪行,最终米兰达供认了自己强奸女孩的事实,然后按警察的要求写了一份供认书,并在后面签了自己的名。,对于这份判决,米兰达和他的律师并不服。在律师的的帮助下,

32、米兰达一路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他强调自己在被讯问时不知道有权保持沉默,也不知道他的供述会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警察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强迫他自证其罪。1966年初,最高法院决定受理该案,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主持了对此案的审理,最后美国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投票以5:4的多数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裁决米兰达的供词和供认书不能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米兰达终于上诉成功。,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米兰达上诉案中指出,在审讯过程中,被告人虽然没有从肉体上受到强迫,甚至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在米兰达案的判决书中,详细地规定了警察在审讯嫌犯时所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性程序和细则。警方在实施逮捕和审讯嫌犯时,应及时宣读下列提醒和告诫事项:第一,告诉嫌犯有权保持沉默;第二,告诉嫌犯,他们的供词将会用来起诉和审判他们;第三,告诉嫌犯,在受审时有请律师在场的权利;第四,告诉嫌犯,如果雇不起律师,法庭将免费为其指派一位律师。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根据这项规则,沉默权制度至此形成。 【问题】沉默权制度与强迫自证其证、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有何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