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0478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握历史规律 科学备考,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引子: 三个组到达目的地的故事,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念与策略的重要性,一 当前课堂教学与备考的误区诊断,历史高效备考,二 新形势下的历史高效教学与备考策略,一、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与备考的误区诊断,4,1,(一)当前历史高考备考的误区,训练过密,信息过敏,(一)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误区,一轮复习炒冷饭,二轮备考满堂灌,三轮冲刺全是练,试卷讲评对答案,吃力不讨好,(二)当前历史高考备考的误区诊断,目标策略 缺乏设计,学法指导 操作不力,高效备考研究不够,高效课堂 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1、目标策略缺乏设计,2、对历史课

2、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不足,教得有效(课前四问),目标,方法,效率,达标,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习金字塔效应,3、对新形势下的历史高考研究不够,4、历史学法指导操作不力,教师,学生,策略,素养,填鸭教学 效率低下,被动学习 思维定势,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学科素养 难以养成,(三)高效备考之道,二、新形势下历史教学与备考的有效策略,1、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历

3、史教学目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实施建议,清楚学生能做什么 进行目标叙写,告知学生怎样去做,1、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历史教学目标,1、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历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关乎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能否实现,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保证一节课的有效和高效。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综合考虑,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数量以3-4个为宜

4、,不能太多;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1、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历史教学目标,【高一人教版历史】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复习目标: 1.体会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及其特点,关系. 3.了解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1.说出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理解王位世袭制度及其影响;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及作用;宗法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4.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

5、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1、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历史教学目标,2、研究历史考试大纲(说明) , 明确历史考核目标,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是怎么界定的、考题是如何体现的。把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与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就会对高考考什么,高考如何考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的高三备考复习才会做到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才会让复习变得有效。,2、研究历史考试大纲(说明),明确历史考核目标,课例,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研究历史考试大纲(说明),明确历史考核目标,2、研究考试大纲(说明),明确考核目标,课例,【考试说明】 知识内容 :夏商西

6、周的政治制度 要 求:,理解王位世袭制度;西周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特点及影响。,2、研究历史考试大纲(说明),明确历史考核目标 (1)研究高考性质及命题指导思想 高考性质:是由国家组织举行的“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 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 为高等学校选拔适合进入高等 学校学习深造的学生的“选拔性考试”。 命题指导思想: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 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 力及人文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运用“新材料、新

7、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理解历史考纲要求,阅读理解的八种能力,一、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二、文章体裁辨析能力 三、文章结构辨析能力 四、归纳总结能力 五、生词猜测能力 六、长句分析能力 七、综合推断能力 八、陷阱识别能力,阅读理解,2、研

8、究历史考试大纲(说明),明确历史考核目标 (2)研究考试能力要求 (文综) 获取和解读信息(会审题)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 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关注信息形式:文字、图像、表格、数据等。 巧妙解读信息:获取全面(空间、属性、时间、数量、 质量);理解意图(定量、定性、判断、推理、比较、综合) 准确把握(概念、原理、能力、方法、观念、技巧); 谨防误读(迁移知识、联系题意、综合信息、科学解读),(2)研究考试能力要求 从备考角度来说,复习备考就要求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二是 “最大限 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9、”;三是 “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 提炼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 (例全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研究考试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会迁移)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方法:从教材中迁移;从生活中迁移;从

10、题中情景迁移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能力要求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重复教材内容,复述教材知识;解析教材结构,归纳整理教材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体验、感悟 内化历史知识。 (例全国新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2)研究考试能力要求 描述和阐释事

11、物(会表述)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方法:要求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用书面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从备考的角度来说,重心要放在三项具体的能力上面。 全面、客观、清晰地叙述或概括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能 力。解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个性特 征的能力。认识和阐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 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例全国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略)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 景。 (解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

12、程及其个性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 主要科技成果。 (叙述或概括历史事物、历史现象)(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 城市生活。 (认识和阐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规 律)(9分),(2)研究考试能力要求 论证和探讨问题(会说理)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 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 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方法:说的全;说的精 A.说本质 B.抓要害 C.由现象到规律,由果推因 D.价值观正确,杜绝信口开河,从备考的角度来说,

13、重心要放在三项具体的能力上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论证问题 的能力。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例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 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 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 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 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 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 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 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 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3)学习考纲知识内容 比较考纲考点内容的变化 ;关注新增考试内容及相关知 识的拓展;理清考试的主干知识(第一是课程标准规定的

14、知 识点;第二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三是考试大纲 列入的考点;第四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4)精研试题举例 收集整理当年社会生活重大热点问题和热点的相关材料 精研题例,把握命题动向(历史2012年考试说明例11由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代替原来2007年海南卷第33题 不设置有限的评论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的看家本领) (1)研究什么? 第一、考了些什么?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统计、比较、分析) 第二、怎么样考的?题目是如何设问的(立意、情景、审题) 第三、怎么解答的?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思路、方法、程序) 第四、怎么赋分的?也就

15、是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的(准确、规范、条理),3、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重点,认真解答试题: 认真做好高考试题的解答;分析每个题的解题思路;分解每个题的考点与该考点的分值;列出每道题的能力要求;列出每道题的学科思想方法要求;估算每道题的难度系数,(2)如何研究?,填好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表,3、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重点,(2)如何研究?,2013备考英语山东卷考点分布表.ppt,3、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重点,还原高考试卷双向细目表,3、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重点,把握高考试题命题趋势,20124阅读漫画, 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答出“家长满足孩子要求”得2分,

16、答出“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得3分。 答出“听从孩子的话”“溺爱孩子”亦可得2分,答出“明辨是非”得3分。 漫画提醒的对象为家长。,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典 型 错 例,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因为家长的是非观影响自己的判断。 只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才能避免是非不分。 讽刺了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是非观。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是非观。 教育孩子时要能明辨是非。 不可以一味地顺从小孩,会导致坏习惯,以后想要改过来都不行,要做到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看图写话的程序性,1.家长与孩子 2.满足要求 3.越过是非的界线,3、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重点 掌握高考备考重点,(1)时间安排 根据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高三复习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三轮复习(2013年5月上旬 2013年6月6日) 回归高考文化,科学指导应试技巧和心理调适 指点考场得分迷津,第二轮复习(2013年3月中旬 2013年5月上旬) 专题串联、构建知识架构,科学训练、形成解题能力,第一轮复习(2012年8月 2013年3月中旬) 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能力,4、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备考思路,正确理解是灵活运用、综合应用、深化拓展的基础。,目标的有序性是教育科学化的前提,只有分步侧重才能达 到能力的“全面”和“深化”。,(2) 高考总复习阶段性目标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