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0575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局部感染病人的护理.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学习目标,熟悉外科感染特点及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掌握其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熟悉疖、痈、急性蜂窝组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脓肿的要领、护理评估要点及护理措施。 掌握全身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定义,感染是指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或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特点,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

2、合性感染,多有显著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感染常较局限,随着病理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分类,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特异性感染,按病程,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内,亚急性感染:病程超过3周未达到2个月,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一、按感染发生条件分类,机会感染:又称条件性感染,指在人体局部或全身提抗力下降时,由非致病菌或致病力弱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菌群失调症,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微生物感染; 院内感染:或称医源性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病因及发病机制,病菌的

3、致病因素,机体的易感性,粘附因子、荚膜、微 荚膜、病菌毒素、病 菌数量等,局部原因、全身性抗 感染能力降低、条件 性感染,二、病因,1.细菌因素 黏附因子及荚膜、微荚膜 病菌毒素 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度,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液稠厚,呈黄色,不臭,易出现转移性脓肿,化脓性链球菌(A群链球菌),脓液稀薄、量大、呈淡红色,感染易扩散。,大肠杆菌,脓液稠厚,常为灰白色,有恶臭或粪臭。,绿脓杆菌,脓液呈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味。,无芽孢厌氧菌,脓液恶臭,有产气性,二、病因,2.机体的易感性 局部因素:皮肤和粘膜的破损;体内腔管阻塞;血管或体腔内留置导管;局部组织缺血或血流障碍;局部异物

4、残留。 全身因素:创伤、休克、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激素及化疗等。,三、病理生理,感染后的炎症反应 1.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发热、白细胞增多 感染的转归 1.炎症局限:消退或形成脓肿 2.炎症扩散:脓毒症、菌血症 3.转为慢性感染:局限,但有致病菌,可反复。,临床表现,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全身症状,轻者可无全身症状,较重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头痛、腰背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乏力、纳差、出汗、心悸等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并发感染性休克,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特异性表现,辅助检查,实

5、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和MRI,六、处理原则,预防原则: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菌进入机体的机会。(如环境因素、患者的术前准备、皮肤准备和消毒、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正确处理伤口、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治疗原则: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如脓液和坏死组织),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提高人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处理原则,局部处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部制动,局部用药:鱼石脂软膏、硫酸镁溶液等,物理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等,脓肿切开引流,严重感染器官切除,全身治疗,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六、治疗原则,局部处理 1.保护感染部位:患肢制动抬高、

6、休息 2.局部用药:外敷药物 3.物理治疗:局部热敷、超短波或红外线辐射疗法 4.手术治疗:局部形成脓肿,应行脓肿切开引流,六、治疗原则,全身治疗 1.应用抗生素:注意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 2.支持疗法:休息,提供丰富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状况; 3.中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 4.对症治疗,八、护理措施,局部治疗的护理 1.抬高患肢、局部制动: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利于炎症局限; 2.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渗出,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或使感染局限,形成脓肿,防止扩散。 3.药物外敷:聚维酮碘、鱼石脂

7、软膏等,促进炎症消退和局限; 4.配合手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八、护理措施,全身治疗的护理 1.合理使用抗生素:了解药物过敏史、做好过敏试验、有计划分次给药、注意配伍禁忌、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2.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促进机体损伤组织的修复; 3.对症护理:针对全身中毒症状者、高热者、疼痛剧烈者予以对症护理。,浅部软组织的化脓 性感染病人的护理,疖,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发生在头、面、颈部、背部、腋窝、腹股沟部、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称为疖病,一、疖,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

8、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可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有的疖无脓栓(无头疖); 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切勿挤压或挑拨,以免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全身症状,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被挤压时,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睛脉进入颅内,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疖,处理原则,初期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等,出现脓头,在其顶部涂石炭酸,脓肿有波动感时,及时切开引流,对全身反应严重的,要注意全身治疗,如休息、加强营养、抗生素治疗等,痈,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

9、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临床表现,局部症状,紫红色浸润区,蜂窝状改变,火山口状溃疡,全身症状,唇痈可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二、痈,临床表现 开始为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界限不清,表面上有几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续发张,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央为紫红色炎性浸润,破溃后成蜂窝状如同“火山口”状,期内含有坏死组织和脓液。 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食欲不佳,WBC增多,处理不当,可引起败血症、脓血症。,痈,二、痈,处理原则 1.局部处理:早期治疗和疖相同。早期可用50%MgSO4湿敷;痈范围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及时切开排脓(+或+

10、切口),清除坏死组织,脓液排出。以充分减压、排出脓液,并每日更换敷料,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大创面者需植皮。 2.全身治疗:光谱抗生素、酌情休息、加强营养。,痈的切开引流,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为迅速扩散不易局限,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急性蜂窝织炎,新生儿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三、急性蜂窝织炎,临床表现 1.浅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和组织的红肿、疼痛,边界不清,并向四周蔓延,中央部位常出现缺血性坏色,若病变的部位组织疏松则疼痛较轻。 2.深部急性蜂窝织炎:表面红肿不

11、明显,但有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如寒战、高热、乏力等。 3.一些特殊部位,如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蜂窝织炎可致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三、急性蜂窝织炎,治疗原则 1.局部处理:局部制动抬高,理疗,外敷药物。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蜂窝织炎应早期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厌氧菌感染者,用3%双氧水冲洗伤口和湿敷。 2.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和支持治疗。,丹毒,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面部,其次是四肢(下肢),病变特点为蔓延很快,病变区域与

12、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局部化脓,且有接触性传染性,丹毒,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处理原则,局部处理:抬高患处,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等,全身应用抗生素(青霉素),注意休息,治疗足癣等,丹毒与蜂窝织炎的区别,四、丹毒,临床表现: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周围深、界限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痛,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很少化脓破溃。 治疗原则:局部可用50%MgSO4湿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接触病人后,应洗手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避免复发。,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经皮肤、粘膜损伤处或其他感染病灶经组

13、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淋巴结的急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致病菌经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扩散到局部的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淋巴结。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临床表现 1.急性淋巴管炎: (1)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2)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因足癣而致。浅层病灶表面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沿红线可有红斑、压痛、硬结;深层无表面红线,但患肢肿胀

14、,有压痛。 2.急性淋巴结炎: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与周围软组织界限清楚,表面皮肤正常;重者局部有红肿热痛,多个淋巴结融合形成肿块,可形成脓肿。,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处理原则 1.局部:管状淋巴管炎伴有红线条时,可予以局部外敷黄金散、玉露散或呋喃西林湿热敷;急性淋巴结炎时,若有原发感染,先处理原发灶,若形成脓肿,还应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 2.全身: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脓肿,脓肿是在身体各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表浅脓肿:波动感,深部脓

15、肿:深压痛,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寒性脓肿,处理原则,脓肿已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得脓液,即应作切开引流术,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常在寒战发作时抽血检查,阳性率高,脓液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常做培养及药敏,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七、甲沟炎、指头炎,定义 甲沟炎: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在发生微小的刺伤、挫伤、新皮倒刺、指甲剪得过深等甲沟皮肤损伤引起。 指头炎:手指末节掌面皮肤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因手指刺伤引起。 两者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 沟 炎,七、甲沟炎、指头炎,临床表现 1.甲沟炎:甲沟的一侧皮肤红肿热痛,有的可以自行缓解,有的迅速化脓,可

16、向甲下蔓延成脓肿,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指骨骨髓炎。 2.指头炎:早期指头轻度肿胀、发红、刺痛,继之肿胀加重、剧烈、跳痛,患肢下垂时加剧。指动脉受压时,出现搏动性跳痛。感染进一步加重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指骨缺血性坏死,形成慢性骨髓炎,伤口经久不愈。,七、甲沟炎、指头炎,治疗原则: 甲沟炎:早期热敷、理疗、外用药物,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若为甲下脓肿,应拔甲。 指头炎:早期抬高患肢、理疗或热敷,无好转应及早在末节患肢侧面切开引流和减压。 全身治疗:使用抗生素,止痛。,八、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定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是手指屈肌腱鞘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因直接刺伤所致,腱鞘炎蔓延至手掌

17、的滑液囊可引起化脓性滑囊炎。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八、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临床表现 急性腱鞘炎:患指半屈曲状;明显肿胀、疼痛,皮肤张力增加;伸指运动或触及肌腱处加剧疼痛;整个腱鞘有压痛。 急性滑囊炎:桡侧滑囊炎继发于拇指腱鞘炎,表现为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拇指中节及大鱼际肿胀压痛。尺侧滑囊炎多继发于小指腱鞘炎,表现为小指及环指半屈状,小指和小鱼际处肿胀压痛。,八、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治疗原则: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早期非手术治疗,无效及时切开引流,防止发生肌腱缺血、坏死。 滑囊炎:一旦确诊,立即切开引流。 抗生素全身治疗。,九、手掌深部间隙感染,定义:手掌深部间隙分

18、为尺侧的掌中间隙和桡侧的鱼际间隙,均在屈肌腱的深面,两个间隙可因手掌深部刺伤或手指屈肌腱鞘炎蔓延而引起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1.掌中间隙感染:掌心凹陷消失,局部隆起,皮肤紧张,压痛明显,手背组织疏松肿胀明显,中指、环指、小指半屈状,被动伸直时疼痛加重。 2.鱼际间隙感染:患处剧痛,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压痛;拇指外展略屈,食指半屈,拇指不能对掌,掌心凹存在。,九、手掌深部间隙感染,治疗原则 局部:早期制动、理疗,及早切开引流。 全身:抗生素治疗,加强支持疗法。,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表浅:红、肿、热、痛,病变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深部:局部水肿、深压痛,处理原则,全身治疗:使用抗生素、休息、加强营养、对症治疗,患处休息、制动,局部用热敷(如50%MgSo4湿热敷)、理疗,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应及早切开减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