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252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201120101116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作者姓名:王某某专业名称:信息工程指导教师:张 某 讲师 贾某某 讲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1.本人已认真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成理工教发201330号)文件并已知晓教育部、学院对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的有关规定,知晓论文作假可能导致作假者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注销学位证书、开除学籍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等后果。2.本人已认真学习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已知晓学院对

2、论文撰写的内容和格式要求。3.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题目: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本人对该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负责。若论文按有关程序调查后被认定存在作假行为,本人自行承担相应的后果。承诺人(学生签名): 20 年 月 日 注:学位论文指向我校申请学士学位所提交的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报告。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概念进入公众视线,以及无线技术的发展和高速宽带网络的普及,利用互联网来掌控传统一切的做法已为人们广泛接受。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追求也逐渐提高。用户打开一款PC软件或手机APP,通过互联网接

3、入到家庭的WIFI网关,向其发送指令即可控制家中的一切,反之亦可查看家中(传感器)状态,以此来掌控家中的一切情况。本文推出了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提供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采用MCU(ST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通过WIFI无线网络技术将家中的部分电器或监测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门禁系统控制、风扇自动控制、安防防盗报警、环境数据监测等。与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相比,无需布线,免去了安装过程中的布线繁多复杂,成本高,以及使用3G网络作为传输的高额流量费用。有利于提升家庭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等,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的安排时间,另外也为家庭能源开支节约资金。关键

4、词:智能家居 WIFI网关 STM32 物联网- V -AbstractWith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into the public ey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high-speed broadband network, use the Internet to control all traditional approach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for the people. Now peoples living cond

5、itions greatly improved,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pursuit also gradually improve. User opens a PC software or mobile phone APP, through WIFI Internet access to home gateway, to send commands to control everything in the home, and can also view the home state (sensor), in order to control all ho

6、me situ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a kind of smart home system based on WIFI, mainly to provide a safe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hat occupy the home, using MCU (STM32F103) as the master control chip, through WIFI network technology will be part of the appliance in the home or monitoring equipment

7、 together, provide the entrance guard system control, fan automatic control, security alarm, environmental data monitoring, etc.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without wiring, removes the wiring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complex, high cost, and the use of 3 g network as a t

8、ransport flow of high cost. Help enhance family life safety, convenience, comfort, etc.,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rigid lifestyle, helping people effectively arrange a time, while also saving money for home energy costs.Keywords: Smart Home, WIFI Gateway , STM32, Internet of things目录摘要IAbstractII

9、目录III前言11 绪论21.1 课题意义21.2 智能家居发展趋势32 智能家居系统原理42.1 系统原理概述42.2 现阶段智能家居原理及对比42.3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介52.3.1 安全触发报警功能62.3.2 密码门禁功能62.3.3 客户端功能62.3.4 远程控制62.3.5 查询功能62.4 系统工作原理框图73 智能家居硬件设计83.1 控制中心83.2 主控芯片-STM32F1XX 32位ARM微控制器83.3 无线传输-WIFI模块103.3.1 WIFI模块参数概述113.3.2 WIFI模块功能概述113.3.3 串口转WIFI AP模型113.3.4 WIFI模块主

10、芯片引脚图123.3.5 芯片引脚123.4 LCD1602液晶显示屏133.4.1 LCD1602液晶显示屏概述133.4.2 LCD1602引脚接线图163.5 继电器173.5.1 继电器工作原理173.5.2 继电器技术参数183.5.3 继电器工作原理图193.6 热释电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193.6.1 工作原理及特性193.6.2 热释电传感器芯片引脚图203.6.3 热释电传感器引脚说明203.6.4 热释电传感器工作电路图213.7 MQ_2气体传感器233.7.1 MQ_2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233.7.2 外形结构233.7.3 引脚介绍243.7.4 气体传感器模块特色

11、243.7.5 传感器工作电路图253.8 蜂鸣器253.8.1 蜂鸣器结构原理253.8.2 驱动方式及电路263.9 4*4 矩阵键盘263.9.1 矩阵键盘原理图263.9.2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274 软件系统设计294.1 编译软件294.1.1 MDK功能特点294.2 主程序设计294.3 中断程序设计315 系统调试325.1 系统硬件调试325.1.1 硬件调试工具335.1.2 硬件调试步骤及方法335.2 系统软件测试335.2.1 上位机软件配置345.2.2 红外监测测试345.2.3 MQ_2气体报警测试355.2.4 门禁系统测试375.2.5 WIFI(客户端)控

12、制测试385.3 系统调试结论41总结42参考文献43致谢44附件1 WIFI串口配置及使用45A1.1 WIFI串口的配置(AP模式)45附件2 主程序代码47附件3 专利59前言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追求也逐渐提高。21世纪的人们变的“懒惰”,正是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有了懒惰的资本,也正因为有懒惰的心里才使得我们开发更多智能化的产品。目前多种智能家居产品层出不穷,但在通信传输方面时,很多选择了3G无线网络作为传输手段,再或者就是根本无法远程通信。目前市场上的传统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多是各种单个设备技术组合成一套的智能家居产品,各个设备之间不能实现通信数据交换,安装布线复杂,

13、成本高。使用STM32主控芯片与WIFI模块搭载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免布线以及省去3G流量费用等,这正是选择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设计的主要原因及动机。-39-1 绪论1.1 课题意义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时期发展的智能化产品,处于一个初期与长期发展的临界点,现如今推入市场还比较困难,况且消费的观念还未形成,但从另一面来说,中国市场较大,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乃至大范围的普及,培育广大消费者的智能产品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产业前景必然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国内各种从事智能设备的企业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研究越发不可收拾,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改变的深入研究,这也成为了各大智能家居厂商的重点投

14、入方向!智能家居从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发展,依稀记得进入时人们有着最初的梦想,到今天部分智能家居产品已实实在在的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期间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过程。2014年以来,中国各大生产及科研厂商已经开始快速的进军智能家居产业,从智能家居进入中国以来,从事该行业内的厂商其实并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但为此也很大的预示着物联网行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厂商。当然,他们也开始涉足和参与,同时也感受到智能家居主宰未来的不可逆的。目前来看,从近几年智能家居的发展以及成效来看,有着很大的改变,几乎已处爆发前夜。智能产品开发的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随着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团队加大技

15、术研究,这也即将进入成果的预产期,智能家居新品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行业的新案例也会越来越多。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已经感受到电子产品为家庭以及生活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期间,智能家居的出现更为人们繁杂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智能家居,按照普遍通用的理解是以住宅为平台,搭载网络信息通信、信息交换家电和电器自动化等,集智能系统,服务和管理为人性化居住环境的一体设备。它具有便利、安全、舒适、环保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是具有智能化的现代工具。智能家居系统不仅能够给家庭提供各设备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还能帮助人们有效地安排时间、节约各种能源,实现了PC机以及手机

16、端远程家电控制、温湿度检测、气体泄漏报警、照明控制、窗帘自控、非法入侵报警等功能。1.2 智能家居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mega data)、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成熟与迅速发展,智能家居市场也得以从概念走向现实,而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力也越发激烈。据2010-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240亿元,千亿级的蓝海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争先恐后地投入其中,无论

17、是各大运营商还是号称互联网的巨头,不管是智能家居的新起厂商还是传统家电行业的老者,都想分到一些利润。虽然智能家居进入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但由于普遍的前期技术不成熟,大量的研究,并没有找准切入点(也即是某一个着力点),大多数厂商光打雷不下雨,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产品,却一直在炒作概念,使得智能家居市场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就如上段所说,国内厂商在智能家居行业的着力点各不相同,没有找到突出点,但在国外运营商市场,他们更注重智能家居的安全性,使得有所突破,有所特点。欧洲运营商巨头德国电信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Smart Home平台,支持智能插座、烟雾报警器、动态感应、门窗监控、智能插座、烟雾

18、报警、暖气控制等多个模块。2014年10月,Vodafone推出一款名为Gigasetelements的智能家居套装。AT&T也不甘人后,推出DigitalLife,主要包括安全模块和动态传感模块两个模块,侧重于门窗监控、监控摄像和车库监控。通过大量数据得知,智能家居行业乱象严重,以及不规范,不兼容等问题任然存在,未来发展劲头十足,值得加大投入以及研发。2 智能家居系统原理2.1 系统原理概述传统家居一般都是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添置家庭的一些生活用品来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些都比较单一化,完全没有智能可言,也即没有达到互通互联。再则家居生活自动化是智能家居的特色以及提升所在,例如家庭内部设备等

19、发生故障等,该系统便可以自行处理,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并不需要人为的查找原因。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智能、实用、可控、方便、易整合。每一个家庭必然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电器,一直以来由于标准的不同而独立工作,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扎乱无章的,并不是一个有机的、可协调工作的统一整体,作为家庭的主人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电器,有各式各样的遥控器,给个人消耗的时间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成本等带来许多繁琐的麻烦事,占用了许多闲暇的时光。本系统设计主要由软硬件组成。本设计通过基于PC机/安卓系统的上位机软件(网络调试助手),该软件主要用来接收和发送用户发送的一些指令,即为串口数据交换界面。系统硬件则是以STM32F1

20、xx的32位ARM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WIFI无线串口收发器为通讯的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外围硬件搭载LCD1602显示器、4*4矩阵密码键盘、继电器、人体红外感应模块、MQ_2气体检测、风扇、蜂鸣器。2.2 现阶段智能家居原理及对比智能家居就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家庭生活环境,即外加一些设备来自动或手动控制室内要控制的设备。如遥控器、手机、电脑等来实现电视的控制、灯光的自动控制等等。根据使用不同的控制传输介质,可知道以下几种方式。1. 红外技术,遥控器控制家电。红外技术出现的年代较久,也比较成熟。但它是方向性控制,而且各遥控器地址编码不一样,控制起来各有差异,那就需要许多遥控器,面对家中众多的

21、电器,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2. 蓝牙技术,一般可采用电脑或手机来控制。它较红外技术优势在于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但是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高速的21世纪,要想远距离跨地域控制就难以实现了。3. GSM技术,采用可安装SIM卡的手机或者其他终端作为控制器。它是使用GSM协议来控制室内物体,即通过控制终端向另一块GSM客户端发送指定的控制指令来控制家中设备。但会产生一系列流量费用以及短信或者通话费用,给已经花费较大的系统带来更大的昂贵开支。4. WIFI技术,它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上网方式,一般的上网设备(比如手机、电脑等)通过无线网卡连接WIFI信号就可以实现无线上网。受控设备通过

22、WIFI网关接入互联网,再通过已连接互联网的上网设备,向指定IP发送指令即可实现远程无线控制,其不受地域限制。综述,WIFI技术优势凸显,相对于其他无线技术而言,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开发方便、灵活性强。2.3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介该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各传感器负责数据采集;STM32(以下简称MCU)芯片负责数据处理及分析,再通过分析结果做出相关响应,一般紧急情况可以自行处理并报告给控制中心;WIFI无线串口收发器实现控制中心(上位机)与MCU的相互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提供给中心控制器(后台推送),并且能将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回传给MCU;控制中心(上位机)负责

23、将一切来自传感器的数据接收,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中心(上位机)来发送指令控制各个电器设备,实现住宅各服务、设备一体化;WIFI网关则负责家庭内外的信息交互,再则就是连通互联网,使得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客户端的数据更新。主要的功能如下介绍。2.3.1 安全触发报警功能本系统包含人体红外感应、MQ_2气体检测等安全隐患检测模块,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将住宅内外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出报警,并及时传达到小区保安室以及用户手机端推送窗口,以便对应人员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家庭的安全,让用户更放心。2.3.2 密码门禁功能该系统的门禁系统采用密码验证,摒弃以往钥匙开锁的繁琐。通过4*4矩阵键盘输入密码,比对成功后即

24、可开门。2.3.3 客户端功能(PC/APP)客户端可以提供用户远程实时控制家中设备,了解家中设备实时信息,比如家中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这样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了解家中的一切状况。2.3.4 远程控制1. 为了避免朋友到访家中无人的尴尬,该系统编写了远程控制门禁的功能,避免朋友吃“闭门羹”。用户打开手机APP(客户端)软件(或者电脑客户端),输入指定指令即可打开房门,手机端也可看到房门已打开的文字提醒。2. 提供远程开启与关闭风扇、警报、红外监控等功能。2.3.5 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PC端或APP管理软件,连接指定IP及端口查看家中设备的用运行状况,让用户了解设备的相关情况。2.4 系统工作原

25、理框图图2.4 系统工作原理框图3 智能家居硬件设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该行业的实际情况,系统设计的成本、以及软硬件应用的可靠性和开发的兼容性,以便尽量有效的缩短系统地开发周期。硬件设计如下:3.1 控制中心本系统中,由PC端/APP充当整个智能家居的指令控制中心。个人电脑及手机如今已普遍存在,并且使用起来及其方便。3.2 主控芯片-STM32F1XX 32位ARM微控制器方案中主控器件STM32F103zet6单片机使用的是ARM 公司为要求性能高、成本低、功耗低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32位的ARMCortex-M3内核。基于ARM Cortex-M3核心的32 位微控制器,LQFP

26、-144封装.512K 片内FLASH(相当于硬盘),64K片内RAM(相当于内存) ,片内FLASH 支持在线编程(IAP).高达72M 的频率,数据,指令分别走不同的流水线,以确保 CPU运行速度达到最大化 . 通过片内BOOT区,可实现串口下载程序(ISP).片内双RC 晶振,提供8M和32K 的频率.支持片外高速晶振(8M),和片外低速晶振(32K).其中片外低速晶振可用于 CPU 的实时时钟,带后备电源引脚,用于掉电后的时钟行走.42个16位的后备寄存器(可以理解为电池保存的RAM),利用外置的纽扣电池,和实现掉电数据保存功能.支持 JTAG,SWD调试.配合廉价的J-LINK,实现

27、高速低成本的开发调试方案.多达112个快速IO端口(大部分兼容5V逻辑),4个通用定时器,2个高级定时器,2个基本定时器,3路SPI接口,2路I2S 接口,2路I2C接口,5路USART,一个USB从设备接口,一个 CAN接口,SDIO接口,可兼容SRAM,NOR和NAND Flash 接口的16位总线-FSMC.3路共16通道的12位AD输入,2路共2 通道的12位 DA 输出.支持片外独立电压基准.CPU操作电压范围:2.0-3.6V.综上STM32F103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本设计的所有控制需要,内置ADC模块可以直接用于模拟量的采集,丰富的I/O 接口完全可以与1602显示屏模块的通信,

28、并且采用STM32F103 ARM微控制器做为主控制器可以减少使用外围器件(例如减少ADC模块等),使得降低了成本以及电路的复杂程度。图3.2 STM32F103ZET6芯片引脚及部分电路图3.3 无线传输-WIFI模块方案中采用的WIFI模块是某公司的低成本高性能嵌入式串口-以太网-无线网模块,在本设计中只用串口转无线网模式。3.3.1 WIFI模块参数概述该模块采用IEEE802.11协议栈网络标准,无线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50Mbps。信道个数可达到14个,频率范围2.4-2.4835G,发射功率12-15DBM,2 个以太网口、2 个串口。它的系统配置管理采用远程Web 管理。串口波特率

29、非常宽,在1200230400bps(支持非标准波特率)之间,工作温度:-20-70。该模块是基于通用的串行接口与无线或有线网络标准的模块,内置TCP/IP 协议栈,能够实现用户串口和以太网和无线网(WIFI)3 个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3.3.2 WIFI模块功能概述模块功能分为4 大模式:串口转以太网和无线网络、串口转以太网、串口转WIFI客户端及串口转WIFI 热点。该方案中采用串口转WIFI 热点模式(答辩演示需要),该模式下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连接该WIFI模块发出的WIFI热点,即可控制。3.3.3 串口转WIFI AP模型图3.3.3 串口转WIFI AP 模型3.3.4 WIFI

30、模块主芯片引脚图图3.3.4 HLK-RM04模块主芯片引脚图3.3.5 芯片引脚WIFI芯片引脚定义如下表:表3.3.5 WIFI芯片引脚定义号码功能方向说明1VCCPower In5V 电源输入2GNDGND电源地3WLAN_LED0WIFI 启动指示(高电平有效)4VDDPower Out3.3V 电源输出5LINK2O网口2 连接指示(低电平有效)6USB_PI/OUSB 信号+7USB_MI/OUSB 信号-8STA/GPIO_0I/O状态指示/GPIO_0(低电平有效)9GPIO_1I/OGPIO_1 485总线收发控制引脚10ES/RSTI退出透传/恢复出厂值11TXOP2A网口

31、2 TX-P12TXON2A网口2 TX-N13RXIP1A网口1 RX-P14RXIN1A网口1 RX-N15RXIN2A网口2 RX-N16RXIP2A网口2 RX-P17TXON1A网口1 TX-N18TXOP1A网口1 TX-P19RTS_N/GPIO_2I/O串口2 硬件流控RTS20UART_RXI串口1 RX21UART_TXO串口1 TX22RXD/GPIO_3I/O串口2 RX23LINK1I/O网口1 连接指示(低电平有效)24CTS_N/GPIO_4O串口2 硬件流控CTS25WPS/RSTIWPS 按键/恢复出厂值26TXD/GPIO_5O串口2 TX27VDD_1_8

32、Power Out网口1.8V 输出28VCCPower In5V 输入注: I/O 口电平电压为3.3V。3.4 LCD1602液晶显示屏工业型的LCD1602字符液晶显示屏,它能够同时显示2排16列即为32个字符。3.4.1 LCD1602液晶显示屏概述本设计使用的lcd1602液晶为5V驱动,带蓝色背光,但可以同时显示两排字符,每排有16个字符,共32个字符,但其不能显示汉字字符,内置128个字符的ASCII字符集库。1602液晶的引脚图如下图3.4.1 lcd1602液晶显示屏引脚图1. LCD1602液晶显示屏引脚说明表3.4.1液晶引脚说明引脚编号符号功能说明引脚编号符号功能说明1

33、VSS一般接地9D2双向数据总线 2位2VDD接电源(+5V)10D3双向数据总线 3位3V0对比度11D4双向数据总线 4位4RS寄存器选择12D5双向数据总线 5位5RW读写信号线13D6双向数据总线 6位6E使能端14D7双向数据总线 7位7D0双向数据总线 0位15A背光电源正极8D1双向数据总线 1位16K背光电源负极注:V0:调整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对比度,接地时对比度最高,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低。(但需注意的是完全接地时,会造成对比度过高,从而造成“鬼影”的产生,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情况下采用串接一个10K左右的电位器来调整其对比度,这样就可以防止鬼影的产生。)RS:RS为寄存器选择端

34、口,当给该端口输入低电平0时,即为选择指令寄存器。输入高电平1时,即为选择数据寄存器;RW:RW为读写信号线端口,为该端口输入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输入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E:E端为使能端(Enable),为其命令写操作时,下降沿使能。为其命令读操作时,Enable(使能)高电平有效。DB7:双向数据总线 7位(最高位)及忙检测位。2. 操作时序:表3.4.2 操作时序说明RSR/W操作说明00写入指令码D0D701读取输出的D0D7状态字10写入数据D0D711从D0D7读取数据3. 指令集:1602初始化指令小结:0x38 设置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接口0x01 清屏

35、0x0F 开显示,显示光标,光标闪烁0x08 只开显示0x0e 开显示,显示光标,光标不闪烁0x0c 开显示,不显示光标0x06 地址加1,当写入数据的时候光标右移0x02 地址计数器AC=0;(此时地址为0x80) 光标归原点,但是DDRAM中断内容不变0x18 光标和显示一起向左移动3.4.2 LCD1602引脚接线图为防止液晶上电时烧坏背光灯,一般情况下在15脚(A)串接一个5欧姆左右的电阻来限流;液晶15(A)引脚为背光电源正、液晶16(K)引脚是背光电源地;1602液晶引脚3(V0)脚为对比度高低的调节端,串接一个10K的电位器来调节对比度;液晶4(RS)引脚接MCU的PE2口;液晶

36、5(RW)引脚接MCU的PE4口;液晶6(E)引脚接MCU的PE6口;液晶1(VSS)引脚为电源地、液晶2(VDD)引脚为正5V的电源正;具体电路图如图3-4-1所示:图3.4.1 1602引脚接线图3.5 继电器继电器(relay)是一种由电源电压来控制的器件,当其输入量的变化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时(例如由0v变到3.3v),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制量发生预定变化的一种电器。它由主动控制电路(又称输入回路部分)和被动控制电路(又称输出回路部分)组成。一般被应用于工业化的自动控制系统电路中,它实际上就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控制、安全保护等作用。按继电器

37、按照动作原理可分类为:1. 电磁型2. 感应型3. 整流型4. 电子型5. 数字型等我们采用的是电磁继电器。3.5.1 继电器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Electromagnetic relay)一般由铁芯(Core)、线圈(Coil)、衔铁(armature)、触点簧片(Contact spring)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电阻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电阻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因此而产生电磁效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这样衔铁就会被电磁力吸引,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反向,带动衔铁的可移动触点(A movable contact)和常开触点(Normally open con

38、tact)吸合。当线圈电阻断电后,电磁衔铁(Electromagnetic armature)的吸引力也将随之消失,电磁衔铁(Electromagnetic armature)会被弹簧的反弹作用力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可移动触点(A movable contact)与原来的常闭触点(Normally closed contact)释放。这样循环的吸合和释放,从而达到电器控制在电路中的导通和切断的目的。然而作为继电器的常开和常闭接触点(Normally closed contact),我们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的线圈电阻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Normally closed

39、contact)”;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Normally open contact)”。继电器一般有两部分电路,一部分为低压控制电路(Low-voltage control circuit),一部分高压工作电路(High voltage operating circuit)。低压部分(Low-pressure part)即为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需要控制的电路,高压部分(High-pressure part)为低压部分控制的后端。3.5.2 继电器技术参数SRD-05VDC-SL-C继电器(5引脚),三个引脚的这边两边的脚是线圈(直流电阻),加5V直流电压,不

40、区分正负方向,它由电压驱动。 继电器中间引脚是触点的COM(公共)端,与其一排的另两个脚,其中一个是常开(最好用工具测试),另一个是常闭。继电器引脚图如下图3.5.2 继电器引脚图3.5.3 继电器工作原理图图3.5.3 继电器工作电路图3.6 热释电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BISS0001芯片是一款高性能的人体移动检测传感器,其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元器件组成的被动式热释电红外开关。人体红外传感器可监控无需外人进入的场所,特别适用于企业、库房、家庭等禁止外人进入的安保敏感区域,或用于安全区域的自动化电器开关报警系统等。3.6.1 工作原理及特性BISS0001是由电压比较器( Voltage

41、 Comparator )、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 )、状态控制器(State Controller)、延迟时间(Delay time )定时器和等构封锁时间定时器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头是以探测人体的辐射值为目标的。因此其探头必须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非常敏感。 2. 在它的辐射检测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物质的菲泥尔滤光片,使干扰环境的外在因素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这是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3. 被动的红外探头,它包含两个互相并联或串联的热释元器件。传感器的红外探头的两个电极化方向相反,这样无论环境的背景怎样变化,辐射对两个热释

42、元器件都将产生不相上下的作用,那么他们的效果就可以相互抵消,探头的输出端就无信号输出。 4. 当人体一旦进入探测范围内,红外传感器通过部分区域的镜面聚焦,被热释电元器件接收,但由于两片热释电元器件所处位置完全不同,因此接收到的热值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因此这样通过信号处理就可报警。 5. 菲泥尔滤光片有着自身特点,它们根据自身材料不同有着长短不一的感应距离,这样就可以完全的监控该场所,不会有遗漏的区域。3.6.2 热释电传感器芯片引脚图图3.6.2 BISS0001芯片引脚图3.6.3 热释电传感器引脚说明表3.6.3 热释电传感器引脚说明引脚名称I/O功能说明1AIRepeatabl

43、e touch andTouch not repeatable当A为“1”时,Enable 重复触发;2V00控制signal输出端。由VS的上跳變沿觸發,使Vo输出从低电平跳變到高电平时视为有效觸發。在輸出延遲 時間Tx之外和无VS的上跳變沿时,Vo保持低電平狀態。3RR1-輸出延迟时间Tx的調節端TX 49152R1C14RC1-輸出延迟时间Tx的調節端TX 49152R1C15RC2-觸發封鎖时间Ti的調節端 TI 24R2C2。6RR2-觸發封鎖时间Ti的調節端 TI 24R2C2。7VSS-工作電源負端8VRFI参考電壓及重新輸入端。通常接VDD,当接“0”时可使計時器復位9VCI触

44、发禁止端。当VcVR时允许触发(VR0.2VDD)10IB-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偏置电流设置端11VDD-工作电源正端 122OUT0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132IN-I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141IN+I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151IN-I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161OUT0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3.6.4 热释电传感器工作电路图图3.6.4 热释电传感器工作电路图3.7 MQ_2气体传感器MQ-2气体传感器对液化气(LPG)、丙烷(Propane)、氢气(Hydrogen)的灵敏度高,对天然气(Natural gas)和其它可燃气

45、体的检测也非常理想。这种传感器(Transducer)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气体检测传感器。3.7.1 MQ_2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MQ-2气体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Sensitive material)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SnO2)。当气体传感器所在环境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时,传感器(transducer)的电导率随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增加而增大。这样以来使用简单的电路就可以把它的变化量转化为ADC可采集的信号,及其方便。3.7.2 外形结构图3.7.2 外形结构图3.7.3 引脚介绍表3.7.3 引脚介绍图标号部件材料1气体敏感层二氧化锡2电极金(Au)3测量电极引线铂(Pt)4加热器镍锘合金(Ni-Cr)5陶瓷管三氧化二铝6防爆网100目双层不锈钢(SUB316)7卡环镀镍钢材(Ni-Cu)8基座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