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421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朗基普鲁点东巴枯宁拉萨尔.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布朗基 布朗基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18051881),马克思的同时代人,法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1805年2月1日出生。1825 年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1827年辍学从事革命活动,参加反对国王查理十世的街垒战,失败后出国。1829年8月回到巴黎,开始接受F.N.巴贝夫、C.-H.de圣西门和F.-M.-C.傅立叶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1830年七月革命。其后加入共和派组织人民之友社,进行推翻七月王朝的活动,成为该社左翼领导人之一。 布朗基18301879年组织工人起义,曾多次被捕。1871年巴黎公社选举时他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委员。布朗基派是公社的多数派,起了重要的领

2、导作用。1879年4月在狱中的布朗基当选法国议会议员。6月出狱。这时他已74岁,前后在狱中度过30多年,有革命囚徒之称。出狱后他仍保持旺盛斗志,继续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881年1月1日逝世。1月5日,近20万人为他送葬。 布朗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在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巴贝夫学说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他的实际革命活动和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实行革命专政的思想远优于一般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强调由少数革命者通过起义推翻剥削制度,他主张的专政仍然是少数革命家的专政,而不是整个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K.马克思和F.恩格斯对布朗基的革命活动和英勇献身精神给予很高评价,同时对布朗基主义的错误观点给予原则性

3、的批评。 实际上,在1848年革命之后,布朗基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改变,他不再一味坚持由少数人密谋起义,现在多数书籍混淆视听,实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期对布朗基主义的批判主要针对布朗基派而非布朗基。布朗基后期革命实践方式颇多,虽然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但他充分运用了议会斗争、示威游行、密谋结社、公开演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革命策略。 生平及著作法国早期工人运动中杰出领袖,一位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于1805年2月1曰生。1824年,布朗基曾就学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两年后,革命风暴使他中断了学业,他曾积极参加1830年7月革命和1848年2月革命,组织过四季社等秘密团体,领导过多次秘密起义,虽然

4、都失败了,但是在革命斗争中都充分表现了他坚强的斗志和对旧制度的不妥协精神。在他从事革命活动的50年中,有34年是在监狱而度过的,1871年3月18曰,巴黎革命获得胜利,在3月26曰选举公社委员时,虽然当时布朗基仍押在狱中,但是由于他的斗争精神已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因此巴黎市内20个区都选他为候选人,并被提名为名誉主席。72天后,巴黎公社失败,法国的工人运动遭到最严酷的镇压。1872年,布朗基被流放,后因患病改判为终身监禁。1876年2月7曰,法国第二共和国迫于全国范围内要求释放布朗基的广泛运动,不得不于1879年6月10曰赦免了他。 布朗基反对私有制、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

5、和恩格斯赞扬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烈拥护者,同时又尖锐批评他的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策略。 布朗基于1881年1月1曰逝世。 在布朗基文选这本经过精选的文集中,收集了布朗基在1848年革命前、1848至1852年第二共和国时期,以及以后一段时间所发表的演说、号召书、致政府书、请愿书和文章,它们集中反映了他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革命政权,废除私有财产,建立普遍协作的公有制,彻底解放人类的政治主张。本书是了解布朗基主义的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布朗基主义19世纪中期法国工人运动中的革命冒险主义思潮,以法国革命家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18051881)为代表的革命家的主要政治学说。布朗基继承了

6、巴贝夫和邦纳罗蒂的密谋传统,他们主张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活动进行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少数人的革命专政,立即实现共产主义。巴黎公社的失败宣告了布朗基主义的破产。他的目标是要组织一个比较小的、实行集中制和等级制的精英人物集团来举行一次起义,以便用他们自己的革命专政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布朗基认为阶级社会和宗教的长期奴役使得大多数人不能认清自己的真正的利益,因此他反对立即进行普选,而是等到人民在他们的专政(以巴黎为基础)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再教育以后再进行。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最后将会“没有政府”(见“参考书目”)。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赞扬布朗基,认为他是一位英勇的革命领袖,同时批评他们

7、的冒险主义思潮。他们曾两度跟布朗基的支持者发生短暂的联系,一次是在1850年(见“参考书目”),另一次是在18711872年,即在巴黎公社以后,而在这以前马克思曾试图把布朗基引进第一国际,但没有成功。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那种试图人为地预先制造革命发展过程的“革命的炼金术士”的密谋行径(见1850年第4期新莱茵报的评论)。跟布朗基相反,他们把无产阶级运动看成是“绝大多数人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这种运动完全依靠工人阶级由于他们的联合行动和共同探讨而势必带来的智能的发展。恩格斯、伯恩施坦以及其他一些人曾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

8、3月)带有浓厚的“布朗基主义”色彩。然而,告同盟书认为德国革命的下一阶段是要帮助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取得政权,而工人阶级在他们自己取得政权之前必须经历一条“较长的革命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为布朗基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术语,而马克思则是从他那里借用过来,这是没有根据的。不仅多曼热(见“参考书目”,第171页)和施比策(见“参考书目”,第176页)都认为布朗基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样一个词,而且恩格斯也极力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概念跟布朗基所设想的革命专政之间的根本区别。恩格斯写道:“由于布朗基把一切革命想象成由少数革命家所实现的突然变革,自然也就产生了

9、起义成功以后实行专政的必要性,当然,这种专政不是整个革命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而是那些实现了变革的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些人又事先服从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89页)。无论在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和以后,“布朗基主义”都被孟什维克(特别是普列汉诺夫)用来对列宁进行攻击。当代一些作者认为,“列宁的行动指南基本上源自由特卡乔夫19世纪的民粹主义者用俄国词句来表述的雅各宾布朗基主义的传统”(见“参考书目”,第170页)。然而,列宁在1917年4月则是否定了布朗基主义,说它是依靠少数人夺取政权。我们完全不同。我们暂时还占少数,但是认识到了解到必须争取多数(参看关于目前形势和对

10、临时政府的态度的报告)。布尔什维克宣称他们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已经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尽管他们的反对者对此持有异议,但是毫无疑问,由于广大的工农兵群众通过苏维埃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从而使这次革命跟布朗基主义的革命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实质来说,布朗基主义还未脱离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一定程度上是巴贝夫平等派的发展,但又不等同于巴库宁主义。在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国家中,布朗基主义的危害尤为严重。 参考书目 赛米尔伯恩施坦:奥古斯特布朗基与起义艺术(1970),1971年英文版。 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文选,1956法文版。 G.D.H.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卷:先驱者,1956年英文版。 莫里斯多

11、曼热:奥古斯特布朗基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1957年法文版。 哈尔德雷偑尔:马克思与无产阶级专政,1962年英文版。 威廉费施曼:起义者,1970年英文版。 梁赞诺夫和大卫波里苏维奇:论马克思与布朗基的关系问题,1928年德文版。 阿兰施比策: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的革命理论,1957年英文版。 蒲鲁东(18091865) Proudhon,Pierre-Joseph 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创始人。1809年1月15日生于贝桑松一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卒于1865年1月19日 。曾在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后与人合伙开办小印刷厂 。1837年迁居巴黎 ,从事著述活动。184

12、0年发表什么是财产?或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财产就是盗窃”的论点,蜚声于世。该书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大私有制,认为可以通过保护小私有制摆脱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 个人生平1846年发表贫困的哲学,企图以政治经济学来论证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反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发生以后,开始从事实际的社会改革活动,曾任人民代表报和人民之声报主编,被选为国民制宪议会议员。1849年因著文反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捕入狱,被判3年徒刑和3000法郎罚款。在狱中写成一个革命家的自白和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1852年获释,1858年在论革命与教会的正义一书中激烈抨击天主教会,在再次被捕威

13、胁下流亡比利时 。1862年遇赦返国,继续宣扬无政府改良主义思想。 社会评价蒲鲁东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 ,他首先使用安那其(Anarchy)一词表述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他否认一切国家和权威,认为它们维护剥削,扼杀自由。他反对政党,反对工人阶级从事政治斗争,认为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社会改革。他的无政府主义与改良主义合成一体,提出一个所谓“互助主义”的救世良方。主张生产者根据自愿原则,通过订立契约进行互助合作,彼此“等价交换”各自的产品。这种空想的互助主义方案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小私有制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形成生产者之间“永恒的公平”,防止他们遭受破产的厄运,使小私有制永世长存。 蒲鲁东的学说和政治活动对巴

14、黎公社前的法国工人运动颇有影响。 蒲鲁东主义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欧国家并颇具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因其创始人蒲鲁东而得名。蒲鲁东在他的什么是财产?、贫困的哲学、社会问题的解决、一个革命者的自白和19世纪革命的总观点等著 作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蒲鲁东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互助制”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模式;主张建立以无息贷款为基础的“人民银行”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互助制”社会的根本途径;宣扬阶级调和与和平革命,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个人绝对

15、自由,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反对一切权威。蒲鲁东主义的核心,是幻想通过和平改良的办法,建立小手工业生产制,实现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为了维护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同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巴黎公社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基本消除。 蒲鲁东在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的同时,还主张建立一种契约制度代替政府。他认为,凡是一切都处于相互契约关系中的地方,根本部需要警察执行一切监督、保护的职务,人们也不再需要国家和政府干预他们的事务。他说:“一切通过契约进行。我同自己的邻居达成某项协议我的意

16、志就表现在契约里。同样,我可以同自己公社的一切居民签订契约。同样,我的公社就可以同任何其它公社签订契约。我深信,以这种方式在一切地方制定的和反映千百万不同意志的法律,将永远只是我的法律” 。蒲鲁东的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和主张,是从施蒂纳那里承袭来的。马克思指出:“没有权威的社会。废除迷信、司法、行政、警察、国民教育、战争、海军等等。各个方面都带有施蒂纳式的词藻” 。蒲鲁东虽然吸取了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词藻,到处鼓吹无政府主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泰然自若地忍受了法国当权的统治。这表明其个人生活与其思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是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集中表证。 作为无政府主义的始祖,蒲鲁东又是一个反权威主义

17、者。他由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进而反对一切权威即任何形式的“统治和顺从”。他在19世纪革命的观念这部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作中极力鼓吹反权威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司法、教会、土地、金钱统统不要成为权威;只要不要权威,才能“使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集体至上与个人至上达到空前的一致,不要权威!就是让自由契约代替专制的法律,让自愿的协商代替铁面无情和至高无上的司法;让理性的伦理代替启示的伦理;让力量均衡代替权力均衡;让经济统一代替政治集权” 。总之,他幻想建立一个“没有权威的社会”。为此,蒲鲁东主张由各地居民组成“自治集团”,并由这些“自治集团”结成“自由联邦”。他认为这种“自由联邦”是绝对自由的。巴枯宁主义 1

18、9世纪607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用极端革命的词句装扮起来的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俄国的巴枯宁而得名。巴枯宁主义认为,国家是万恶之源,是对自由、平等的束缚和侵犯,有了国家才有了私有制、剥削和统治;主张废除国家,建立“一切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完全平等”的、“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它认为财产继承权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一旦废除了继承权,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就会随之消失,主张把废除财产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出发点”。为了尽快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它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一切权威,反对进行任何政治运动,依靠少数人的密谋策略,以流氓无产者和破产的

19、农民为主力,举行“全民暴动”,消灭国家。巴枯宁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从圣西门主义者、施蒂纳、蒲鲁东等人那里抄袭而拼凑起来的无政府主义杂拌。它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曾经造成了第一国际的分裂。巴枯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小生产者纷纷破产、游民无产者队伍迅速扩大的环境下,反映了游民无产者和失常的知识分子的绝望心理和复仇情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权威、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中国社会科学院米哈伊尔亚利山德罗维奇巴枯宁(18141876)无政府主义者,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1840年出国,先后侨居德国、瑞士和法国,1849

20、年因领导德国德累斯顿起义而被判死刑。1851年引渡回国,受长期拘禁和流放。1861年逃亡英国,1864年参加第一国际,后受蒲鲁东主义影响鼓吹无政府主义,主张依靠农民和流氓无产者自发暴动,在二十四小时内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社会,反对任何纪律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进行派别活动,于1872年被开除出第一国际。与马克思的争论作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即黑格尔左派分子,巴枯宁强调否定在辩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热衷于破坏同样是热衷于创造!”。在成为一名社会革命家的过程中,他接受了威廉魏特林和蒲鲁东的影响。然而,在他的早期活动中,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反映在支

21、持斯拉夫人民为反对俄国、德国和奥地利专制统治者而进行一致斗争的运动。由于在18481849年间发生的几次起义中所起的作用,他赢得了坚定的革命者的声誉。他在德累斯顿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7年,然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于1861年潜逃。1863年波兰起义失败后,他不再相信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潜力,并且反对这种运动所反映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愿望。接着,他试图把社会革命推广到国际范围。他的突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许多组织中得到发展,其中包括半秘密的国际社会主义民主同盟,这个组织曾于1868年申请参加第一国际,这个申请被拒绝了,然而,在同盟宣称它自行解散后,它的日内瓦支部被吸收入国际。在国际支部中,巴枯宁的思想日

22、益得到支持,特别是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法国的一些地方和瑞士。于是,一场激烈的派系斗争在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上达到了高潮。在马克思的鼓动下,巴枯宁被开除了,理由是同盟是一个国际性的秘密团体,其政策是跟第一国际的政策相对立的,而其目的则在于瓦解国际。在开除巴枯宁的同时,作出把总委员会的会址从伦敦迁移到纽约的决定,于是国际便分裂成两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在5年之内消失了。 两种对立的革命理论之间的分歧在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两种对立的革命理论之间的分歧趋于明朗。这些分歧包括关于国际应当如何进行组织的对立观点,马克思主张运动的集中制,巴枯宁则主张一种以自治支部为基础的联邦制结构。

23、两个思想分歧值得注意(1)马克思相信资产阶级国家要被推翻,他坚持认为无产阶级应建立自己的国家来取代资产阶级国家,而随着阶级由于社会化措施的实行而趋于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也就“消亡”。(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相反地,巴枯宁则强调国家及其所体现的权威原则必须在社会革命过程中取消。他预言,任何无产阶级专政都会变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并导致一种新的、更为强大和有害的阶级统治制度。 (2)马克思相信无产阶级只有自己组织起一个跟一切有产阶级的旧政党相对立的独特的政党,才能够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因此,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包括那些在议会舞台上争取有利于本阶级发展的各种让步的行动,都是必要的。与此相反,巴枯宁则追随蒲鲁

24、东,认为所有的政党都毫无例外地是“专制主义的各种体现”;因此,他反对马克思所说的政治行动。当他相信革命者应当组织起来有时甚至要秘密地组织起来的时候,他认为他们的使命主要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动被压迫阶级(农民和其他边缘集团以及城市工人)起来,用自己的直接行动去推翻现存的制度。然后,人民会在它的废墟上建设“未来的社会组织它完全是自下而上地、通过工人的自由联合或联盟建立起来的,起先是在他们的工会里,然后是在公社、地区和国家里,最后是在国际和全世界的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大联盟”(见“参考书目”,第206页)。 个人作品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中,马克思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说明

25、只要其他阶级还存在,无产阶级“就必须采取暴力措施,也就是政府的措施”。他还认为巴枯宁“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革命,只知道关于社会革命的政治词句。在他看来,社会革命的经济条件是不存在的他的社会革命的基础是意志,而不是经济条件”。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拉萨尔主义 拉萨尔简介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机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1825年4月11日生于布雷斯劳(

26、现弗罗茨瓦夫),1864年8月31日卒于瑞士日内瓦。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语言和历史。接受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18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参加杜塞尔多夫民主派的革命活动,并与K.马克思、F.恩格斯结识。1859年出版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反对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统一德国,反映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1863年3月,发表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提出一整套机会主义理论作为工人政纲的基础。其要点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所谓“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这个规律使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

27、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道路,即废除铁的工资规律的唯一道路,是依靠国家帮助发展工人合作社,使工人获得全部劳动所得,而这只有通过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才能实现。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拉萨尔当选为联合会主席。为了求得普鲁士国家的帮助和实现普选,拉萨尔从1860年5月起多次与O.von俾斯麦密谈和通信,表示工人阶级“本能地感到自己倾向于独裁”。其威望逐渐下降。 拉萨尔()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曾被称为神童,青年时代在柏林大学学习过黑格尔哲学,后来成了律师。他在欧洲年革命期间,投身于革命运动,为马克思所领导的新莱茵报工作过,并曾被捕入狱。在年月至月期间,马克思和

28、恩格斯曾四次以拉萨尔为标题,在莱茵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声援过拉萨尔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继续从事律师工作,完成了为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办理离婚案的工作,伸张了正义,获取了良好的名声。当沉寂了一个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在六十代年初开始复苏的时候,拉萨尔积极参加了德国工人运动,于年和年先后发表了工人纲领、公开答复等小册子。年月担任了当时最大的、最重要的德国工人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的主席。而此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远离德国的英国,主要 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

29、的必要性。 拉萨尔主义概述拉萨尔主义曾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后来不再这样称呼),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 在拉萨尔看来,国家是超越阶级,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普遍利益的代表。拉萨尔宣称通过建立工人合作社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而为了建设工人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帮助。在这里,拉萨尔所期望的国家帮助不是来自于工人执政的民主共和国,而是来自于普鲁士政府,这无疑是错误的。 为了笼络工人打击自由主义,普鲁士政府实行了一些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的政策,但如果因此而与普鲁士政府结盟,就等于巩固了专制统治。尽管拉萨尔提出要实现普选权,但是普鲁士政府不可能做出太多的让步。 拉萨尔宣称存在铁的工资

30、规律,他认为工资的提高会刺激工人生育更多的后代,随着过剩人口的增多,工资将又被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既然工资水平是无法得到提高的,那么工人就应该放弃旨在提高工资的一切斗争。如放弃罢工等。 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不过是对马尔萨斯理论的抄袭。马克思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识指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影响工资的规律不仅不是铁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工人通过斗争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待遇的。工人应该不放弃任何的斗争手段,包括和平合法斗争的形式。 拉萨尔声称,除了无产阶级,一切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所以,他反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小农联合起来推翻专制统治。拉萨尔又否认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机关,认为国家是

31、超阶级的,通过国家的帮助,就能消灭资产阶级。 马克思指出,对于当时的的过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只要德国资产阶级愿意推翻普鲁士的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就要与他们一起进行民主斗争。尽管无产阶级不可能因此获得政权,却能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 拉萨尔却与专制势力联合起来,要将工人变成为维护专制制度的帮凶。所以他提出,工人应放弃夺取政权的愿望,实现共产主义要依赖于国家的支持。 拉萨尔逝世后,恩格斯在书信中写道:若不是拉萨尔过早去世,那么必将看到拉萨尔背叛无产阶级的一天。马克思也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

32、 这一切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了拉萨尔写给俾斯麦的书信,表明拉萨尔和普鲁士政府确实达成秘密的交易。 拉萨尔与马克思同马克思相比,这个小七岁的理论家和革命家,有着严重的不足和弱点。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理解是肤浅的,他所写的爱菲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藩蓠,只是重复黑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些话,并按黑格尔的样子来修改赫拉克利特,没有自己的创见。马克思把这本书叫作小学生的作文。 拉萨尔对于政治经济学也缺乏深入研究,尽管马克思多次向他解释过自己的理论,并请他帮助出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但他始终不能理解马克思在五十年代末所完成

33、的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懂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规律,只是谈论货币是价值的符号,这类流行过多年的一些简单常识。拉萨尔的社会主义,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水准,显得简单、粗俗。他的斗争策略虽然强调了现实主义,但又常常是同机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以致迷恋于“合法手段”,过分相信当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险些将工人运动引向歧途。他本人在个性上又显得轻浮、夸张,喜欢别人奉承自己,企图成为工人运动中的独裁者。这样,马克思从一开始,对拉萨尔的活动就持有批评态度。如果说在年对农民战争的评价,对意大利战争的评价和在年对拿破仑第三的间谍福格特的评价,对攻击当时沙皇俄国对外扩张政策并揭露帕麦斯顿政府对俄妥协政策的英国

34、保守派政论家乌尔卡尔特活动的评价等问题上,马克思还主要是批评拉萨尔的浅薄、虚荣心和“犹太人的庸俗”的话,那么,在1862年马克思当面批评拉萨尔提出的“依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策略之后,二人之间的矛盾便极其尖锐起来,其间又交织着马克思向拉萨尔“借债”和马克思要求拉萨尔帮助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引起的个人纠纷,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已“无可救药”,以致断绝了来往。德国两大工人派的统一1864年拉萨尔在为红颜的决斗中去世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拉萨尔主义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批判态度,矛头集中在其策略上,而这种策略又被当时德国最大的工人阶级组织所接受。拉萨尔在工人纲领和公开答复中,在批判普

35、鲁士政府的反动政策,阐明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展政治斗争的必要性的同时,宣扬所谓“铁的工资规律”的老生常谈,声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只是围绕平均工资上下波动,无法摆脱贫困。 怎样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实现工人的解放呢?拉萨尔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一是“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权”。拉萨尔的信条在他去世后的十几年间,一直被“全德工人联合会”即拉萨尔派信奉着。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5年得知他们的老朋友李卜克内西所领导的德国工人组织爱森纳赫派要与拉萨尔派合并,并在纲领草案中采用了许多拉萨尔派的提法时,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马克思写了有名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也写了一封措词尖锐的批判信。马克思的学生和追随者李卜克内西等人在接到“批判”后,认为从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合并时做出一些妥协,保留拉萨尔派的某些对整个工人运动无害的提法还是必要的,便没有采纳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德国两大工人派别终于实现了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