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ch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475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ch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ch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ch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ch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ch1.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教研室 山长武,(一) 定义: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 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 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微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 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维系自然界的生物链和新陈代谢; 农业方面:根瘤菌; 工业方面:食品酿造、皮革、纺织、石油和化工; 医药卫生方面:抗生素和维生素的生产,基因工程中 基因重组,污水处理无害化; 5. 人和动物体内共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及病 原微生物,(三)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小:个体直径以微米(m)或纳米(nm)为测量单位;,2.形体简:为简单多细胞、单细胞、原核细胞或非细胞型微生物;,3.种类多:至少有10万多种,主要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4.“食谱广”: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甚至剧毒物质,微生物均可作为营养物质; 5.易变异: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抗原性,耐药性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均可发生变异,变异率10-5-10-10 ; 6.起源早: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人类的形成仅在300万年前。,7.繁殖快:在生物界以微生物繁殖最快,细菌仅需20分钟即可分裂繁殖一次; 8.数量多

3、:每克泥土中微生物可达数亿至数十亿个,人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含100 400种微生物,数量达100万亿个之多; 9.分布广:在地球上地壳内、大气层、水和动植物内,微生物无处不在; 10.“胃口大”:1个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自身重量2 000倍的糖,折合一个成人为500年所消耗的粮食。,(四)三大类微生物特点比较,特点 真核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非细胞型,直径(m) 615 0.25 0.020.30 细胞结构 分化程度高,有 仅有核质,内含双链DNA 病毒体的核心为 核膜、核仁及细 和RNA,细胞器有核蛋白体 DNA or RNA 胞器、组蛋白和 (70s) 核蛋白体 体外培养 培养基 支原体、立克次

4、体及衣原 有些可在活细胞 体需在活细胞或鸡胚中培 中增殖,有些可 养,其他可用培养基培养 在动物体内复制 传代,真菌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病毒、朊毒体(朊病毒) 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二、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增殖 代谢、遗传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与环 境之间的作用,并利用和控制它们的一门 科学。,三、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属于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主 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制,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 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策略和措施,以便

5、控制甚至消 灭此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20年来,医学微生物学有很突出的研究进展,(一)新发现30余种病原微生物 1.1967-1971年相继从C-J病,G-S病,FFI病,羊骚痒病, KURU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Viroid),拟病 毒(Virusoid)和朊毒体(prion或朊病毒,virino), 1983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subvirus)。 2.1973年发现人类不明原因腹泻(秋季腹泻)的轮状病 毒(Rotavirus)。 3.1965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离出 新疆出血热病毒(病毒直径92105nm的RNA病毒), 1978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

6、(HFRS)的病原体汉 坦病毒( Hantaan virus)后将上述出血热病毒同归 为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4.1974年从莱姆(Lyme)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伯氏 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iri,BB)。 5.1982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 cobacter pylori)后证明他与溃疡病有关. 6.19821983年法国人及美国人相继从AIDS患者体内分 离出HIV-1型病毒,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 HIV-2型病毒 7.1989 年9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炎 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1995年

7、以来又重新 认识庚型肝炎病毒(HGV或GBV-C)。,8.1992年10月从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霍乱患者粪便中分离到非0-1群霍乱流行株0139群,已成为目前优势流行株。 9.近年来致病性艾希氏大肠菌0157血清型( 0157 :H7) 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10.1976年6月月在非洲扎伊尔及苏丹发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OHF)。 11.SARS冠状病毒 是2002.11-2003.6世界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2.H5N1型流感病毒于2004发现不但能感染禽类还可感染人。 近20年来,另有20种原已被控制的感染病,包括9种细菌病、3种病毒病和

8、8种寄生虫病 ,如结核病、白喉、登革热、霍乱。,(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如细菌的内毒素与外 毒素的致病性),病毒吸附、侵入细胞的机制,机体 对感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变 异等,均有新的发现和进展。,(三)诊断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改进,1. 细菌学检验的微量化、自动化,诊断试剂盒系列化。 2. 免疫荧光(IF)、放射免疫(RIA)和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IA)技术,被称为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革命。 3. 核酸杂交技术,包括斑点杂交(dot blot)、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Southern blotting、Norther

9、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四、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1.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它为学好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2.为防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知识和技能; 3.为医学开展深入研究,尤其在人类遗传学免疫学疫苗的研制,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研制等方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二)学习要求,1.温故知新,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中,要联系并运用已学过的生物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总论,细菌及其它细胞型微生物各论,病毒学总论和病毒学各

10、论共四个部分,在学习中要学会自己归纳总结,从对比联系中学习; 3.医学微生物学是偏重于形态学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课程,要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医学细菌学总论 General Consideration of the Medical Bacteriology,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Bacteria,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Morphology of Bacteria,一、球性细菌(Coccus,Cocci),直径0.81.2m 微球菌(micrococci) 双球菌(diplococci) 链球菌(streptococci) 葡萄球菌(staph

11、ylococci) 四联球菌(tetrads) 八叠球菌(sarcina),彩图1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彩图2 链球菌(革兰染色),彩图3 肺炎球菌(革兰染色),彩图5 脑膜炎球菌(革兰染色),二、杆状细菌(杆菌)(bacillus,bacilli),大小范围(0.310 m)x(0.2 1.3 m) 球杆菌(coccobacillus)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棒状杆菌(coryneform bacillus) 梭形杆菌(shuttle) 链杆菌(streptobacillus),彩图6 痢疾杆菌(革兰染色),彩图11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痰涂片),彩图12 麻风杆菌(抗酸染色) 皮肤病灶涂片,彩图13 羊布氏菌(革兰染色),彩图14 鼠疫杆菌(美蓝染色),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弧菌(Vibrio,vibrios) 逗点状(2 5 m)0.3 m 螺(旋)菌(Spirllum,Spirlla) 有34个弯曲,(310m)(0.30.6m)鼠咬热螺菌,梅毒螺旋菌,彩图7 霍乱弧菌(革兰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