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5747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中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7环评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汤林线K23+337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项目名称:汤林线K23+337道口平改立工程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评价范围: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法人代表:关 涛主持编制机构: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 制主 持人姓 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 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于丽华0008389B17120050900交通运输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 书 编 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于丽华0008389B1712

2、0050900工程分析、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王连生0004869B17120021000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结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

3、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 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9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1环境质量状况1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8评价适用标准19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0工艺流程污染工序简述20主要污染工序:2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预计排放情况25环境影响分析27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27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2建设项

4、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4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34结论与建议37附件1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关于征求平改立项目建设方案意见的函42附件2黑龙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平改立工程土地征用意见的函45附件3 哈尔滨铁路局立项文件48附件4现状噪声与振动监测报告49附图1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54附图2 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关系示意图55附图3 道口现状照片56附图4 桥梁总体布置图57附图5 项目平面布局及用地图5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59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汤林线K23+337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法人代表吴宝琪联 系 人马忠勋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

5、复华三道街10号联系电话15846001864邮政编码150006建设地点伊春市南岔区境内汤林线K23+337道口处立项审批部 门哈尔滨铁路局计划统计处批准文号计改函(2016)45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 代 码E4819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9672绿化面积(平方米)2592总 投 资(万 元)833.2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评价经费(万 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7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由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铁路线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比较多,安全隐患比较大,铁路总公司提出了铁路与地方配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意向。为此,黑龙江省省长确

6、定了“从核心功能出发,按轻重缓急,排出改造计划,分批解决”的原则。按照铁路列车通过频次、公路交通流量以及事故发生率逐一筛查,从全省1214个公铁平交道口中筛选出了320处急需改造的平交道口,计划从2015年开始,分批次进行平改立改造,消除繁忙铁路正线铁路道口安全隐患。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简称平改立)工程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方便铁路沿线居民农用运输设备通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平改立工程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淘汰类中的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环境保护部令建设项目

7、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等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他有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的实施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建设地点汤林线K23+337道口位于伊春市南岔区境内。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状况见附图2,道口现状见附图3。三、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桥梁设计采用上跨铁路方案,在汤林线K23+337处,采用3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上跨铁路,桥面净宽7.0m,桥面总宽8.0m,全桥长66.08m

8、,引道路面宽6.0 m,路堤宽6.5m,引道全长357m。(一)桥梁工程1、桥梁工程技术标准新建跨线立交桥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1 跨线立交桥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20桥面宽度净宽7.0m,全宽:8.0m结构使用年限(年)100最大纵坡(%)8路面横坡(%)2公路设计荷载公路-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铁路建筑限界按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建筑限界图要求不小于6.55m。2、桥梁结构工程方案桥面两侧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跨铁路孔及相邻孔桥面两侧设防落网。下部桥墩采用桩柱式墩,上接钢筋混凝土盖梁;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台后设钢筋混凝土

9、搭板。桥面设0.02的横坡,进行横向排水。跨越铁路的桥孔内不设泄水管,其余孔均在两侧设置。桥面布置详见附图4。3、主要材料(1)混凝土及圬工材料预制空心板、封锚端、铰缝和桥面现浇层均采用C50,封端混凝土采用C40;桥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并布设一层HRB400钢筋网,直径10mm,间距10cm*10cm。桥面现浇层混凝土采用C50。墩台支座垫石混凝土采用C50。桥台盖梁、背墙、台身、挡块采用C35混凝土。桥墩盖梁、墩柱、挡块采用C35混凝土。桥头搭板、防撞墙、防抛网基座均采用C35混凝土。墩台钻孔桩基础、承台、地系梁采用C35混凝土。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62.5级、52.5级和42

10、.5级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XG1-2009)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XG1-2012)。(3)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弹性

11、模量为1.95x105MPa。(4)其他材料钢材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规定的Q235D、Q345D。预应力钢筋均采用塑料波纹管,技术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规定。锚具采用15-4型、15-5型和15-6型系列锚具及配件。(5)防水层桥面防水采用高剂量SBS改性沥青防水层(6)支座及减震垫块选用板式橡胶支座,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标准。边梁与墩台防震挡块间设减震垫块,材料采用氯丁橡胶板。(7)伸缩缝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量为60mm,其质量必须符合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桥梁橡胶伸缩装置(JT/T3

12、27-2004)的要求。4、主要施工方案(1)下部桩基、承台及墩柱施工,同时预制空心板梁;(2)盖梁施工,待盖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安装主梁。(3)预制空心板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的吊装方法;本工程建议采用导梁安装法架梁。如条件允许也可采用架桥机架设或起重机吊装等方法。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必须经过验算方可进行,且架桥机的重量必须落在墩台的立柱上。架梁及铰缝施工时,应先要点后作业。(4)施工护栏、喷洒防水层、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及安装伸缩缝。(二)引道工程本段设计标准如下:表2 设计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30路面设计年限(年)20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最小圆

13、曲线半径一般值(m)20最大纵坡(%)5纵坡最小长度(m)157最小竖曲线半径m(凸形)1200最小竖曲线半径m(凹形)600路拱横坡2%1、平面设计改建起点为 CK0+000,自既有道路接出后,沿引道方向前行,在线路左侧采用一段平曲线连接,圆曲线半径分别为 R=60m;在 CK0+165 处采用 320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上跨汤林线;在线路右侧采用两段平曲线连接,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30m 和 R=20m,最后与既有道路顺接,其余地段均为直线。改建终点里程 K0+357,路线改建长度 357m。改建公路与铁路交叉里程为:K23+313.1,公路里程 CK0+165,交叉角度为 51。

14、2、纵断面设计本段公路纵坡为 5%、-6.0%,坡段长度为 157、167.5m,采用的竖曲线半径为凹曲线为 600m,凸曲线为 1200m。上跨铁路处,桥下通行净高6.55m。本项目平面布局图见附图5。(三)路基、路面工程(1)横断面设计土路肩+6.0m,路面+0.25m。护栏地段土路肩加宽0.25m。路面横坡:路面采用中心向两侧双向2%横坡,土路肩采用3%横坡。路面设渐变段与既有路、桥面衔接,渐变率不大于1/15,且长度不小于 20m。具体布置详见横断面布置图1。图1横断面布置图1、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最大粒径应小于1

15、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2)路基边坡 路基填高8m,边坡坡率采用1:1.5。 路基填高8m,上部8m坡率采用1:1.5,下部坡率采用1:1.75。(3)路基防护路基边坡高度4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路基边坡高度在4m8m之间时,采用土工格室喷播植草护坡防护。 路基边坡高度8m时,采用33 M10 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防护。 路基填土较高,为加强沉降控制,路基边坡高度6m时,在路堤两侧边坡水平宽度 2.0

16、m范围内,自坡脚至路基顶面以下 0.6m垂直高度每隔 0.6m铺设一层向土工格栅(TGSG25-25) 。本工程填土较高,为保证行人车辆安全,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相关规定,对于路基高度3m的路段,设置路侧防护栏。2、路面设计道路路面结构层为:水泥稳定碎石(5%)厚0.15m;水泥稳定碎石(3%)厚0.15m;砂砾垫层厚0.20m;路面总厚度为0.70m 。(四)排水工程设计路基采用排水沟排水或地表漫流。排水沟采用梯形沟,底宽 0.6m,深 0.6m,边坡坡率 1:1。(五)环保绿化工程为改善道路环境,保证填土路基边坡不被雨水冲毁,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为美化环

17、境在土路肩上栽植常绿乔木或灌木等景观树。边坡草皮采用撒草籽形成,草种选择具有耐涝、耐旱、易生长、蔓面大根系发达、茎低矮强健以及多年生长等特点的草类。本工程内容见表3。(六)公共工程1、施工供电由附近村屯农电线路引入。2、给水施工用水就地打井解决,生活用水利用租住村屯的既有供水设施解决。3、排水生活污水排入村屯既有旱厕内,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4、房屋建筑本项目不新建房屋建筑,拆除原有道口看守房25m2一处。表3 主要工程数量建设内容单位建设规模备注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桥梁长度m66.08桥面宽度m净宽7.0 m,总宽8.0m引桥工程引道长度m357泥结碎石m31770辅助工程防护工程波形护栏

18、m284土工格室m22231排水工程路基排水m590M10浆切片石m590拆迁工程拆除既有道路M21842拆除道口看守房m225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总量m326334其中挖方m33241填方m323120外购土方m319879项目占地永久占地m29672其中既有铁路用地m21001新征用地(基本农田)m28671临时占地m21000其中一般农田m21000新征用地m2-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路基边坡种草植树绿化2592m2施工期扬尘防护土方围挡,施工便道洒水降尘施工废水收集简易围堰四、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建设工期工程总投资833.24元,项目资金由路省按4:6比例分别出资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

19、建设,建设工期5个月150天。五、环保投资情况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表4 环保投资估算序号项 目投资额(万元)1施工期土方围挡、材料遮盖2.02施工期施工便道洒水降尘2.03引桥路基边坡绿化、复垦(恢复临时占地使用功能等)3.04移动声屏障4.0总 计11.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平交道口位于汤林线 K23+337,有人监护道口,道口铺面宽度5m,道口铺面材料为树脂铺面板。该处铁路为单线,线路平面为曲线,半径为 1170,线路纵坡为平坡。现铺设 60kg/km-25m 标准轨、型混凝土枕(1688 根/km)、扣板扣件,碎石道床,线路两侧无防护栅栏。道口处道路与铁路交叉

20、角度为 90,道口护桩为轨护桩,道口栏杆为手动,道口房位于道口东南侧。道口现状如附图3。主要通行车辆为社会车辆及农用车。本项目与汤林线K11+562道口通过列车对数相同,列车运行速度一致,根据汤林线K11+562道口平改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数据,铁路与既有公路声环境质量现状见下表。表5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与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现状位置背景值Leq(dB)现状值Leq(dB)标准值Leq(dB)超标量Leq(dB)噪声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铁路边界41.638.655.4.47.07070-铁路边界外50米处41.338.351.442.55545既有道路边界处41.538

21、.450.840.45545铁路边界处振动-76.475.68080-注:监测期间道路通过车辆6辆,铁路车流量昼间7对,夜间2对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间55.4dB(A)、夜间47.0dB(A)能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距铁路边界50米以外区域昼间不超过51.4dB(A)、夜间不超过42.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既有道路边界处交通噪声昼间50.8dB(A)、夜间40.4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

22、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处最大铅锤向Z振级为昼间76.4dB、夜间75.6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0-88)关于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的道口为有人值守道口,每班2人,按每人每天用水量20L,80%排放计算,产生生活污水32L/d,年产生生活污水11.68t/a,旱厕收集,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既有道口值班室冬季采用燃煤炉土暖气供暖。道口值班室建筑面积25m2,年燃煤量约1.5吨,排放烟尘0.075t/a,排放SO20.008 t/a,NOx0.005 t/a。道口看守房在本次施工中拆除,燃煤炉取消,燃煤大气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2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南岔境内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小兴安岭隆起带的南部,海西运动期褶皱和断裂均比较强烈,地质构造体系与构造形式多样,较为复杂。一、水文地质特征本线所处地区水资源丰富,汤旺河贯穿全境。汤旺河属黑龙江流域,干流纵贯全市南北,流域面积为20838km2。汤旺河北部为小兴安岭与黑龙江为界,西与呼兰河为邻,东与梧桐河接壤,南临松花江本流。流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806至13000,北纬4640至4846之间。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坡,伊春市乌伊岭区桔源林场43林班,河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1,北纬4

24、844,海拔高程563m,在汤原县新发村附近汇入松花江,河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北纬4641,河口高程89.2m。汤旺河全长506km,干流长468km,干流河道总落差435m,平均坡度0.93%。汤旺河在伊春市境内长440km。汤旺河共有大小支流611条,呈树枝状分布于各条山谷之中。较大支流有30余条,主要是西汤旺河、通江河、丰林河、双子河、伊春河、五道库河、大西林河、小西林河、大丰河、西南岔河等。干支流总长度4692km。流域平均宽度66.3km,最大宽度169km。年径流总量52.2亿m3,河口平均流量185m3/s。二、气象特征南岔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

25、快,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晴好天气偏少;秋季气候凉爽,降温急剧;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干燥。积温全年10.0以上在22002300左右。 1997年后南岔地区受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4.2,年平均降雨量在550750毫米,时数1236.4(h)小时,主导风向为SW(西南),无霜期115天左右。三、地层及构造(一)地层岩性:沿线出露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火山碎屑岩,以凝灰岩为主;局部地段出露华力西晚期侵入岩(43-2b),以花岗岩为主,差异风化明显,局部见球状风化。各种地层出露范围、规模及特征各异,

26、现将沿线地层按自新至老的顺序叙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堆积层(Q4ml):主要分为种植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种植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粉质黏土,广泛分布于农田、林地表层,厚度0.3-0.8m。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粉土、碎石土、粉煤灰等,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公路路堤及电厂附近,厚度07m。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村庄附近,厚度02m,成分复杂,多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软硬不均。冲洪积层(Q4al+pl):广泛分布于林区丘间洼地、山前冲洪积平原、现代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岩性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粉细砂、圆砾土等。黏性土,厚度17m,灰

27、黑色,硬塑软塑状;淤泥质土,厚度0.53m,灰黑色,流塑-软塑;砂类土,厚度212m,潮湿饱和,稍密-中密。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于林区丘间岗地,岩性以黏土、碎石土为主,上部为黏土,硬塑;下部为碎石土,潮湿,稍密中密,厚度0.53m。2、侏罗系上统(J3)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在线路经过区域广泛分布,部分下伏于第四系全新统(Q4),以凝灰岩为主,火山碎屑结构,全风化厚度一般15m,下为强弱风化层,厚大于10m。华力西晚期(43-2b)华力西晚期(43-2b):花岗岩,局部出露地表,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致密,质地坚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局部见球状风化,差

28、异风化明显,全风化层厚度2.516m,强风化层厚度224m,弱风化厚度大于10m。(二)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新建工程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之北侧,小兴安岭隆起带的东南端,东接鹤岗,西连松嫩沉降带(松嫩平原),南靠“依舒”断坳带(地堑),北邻黑龙江断裂。区域内主要发育乌马河复向斜,呈北北东向,其上部被中生界火山岩覆盖。第四系以来持续抬升,同时遭受到剥蚀、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伊春河河床、漫滩、阶地等地貌。四、水土流失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黑政发19994号),伊春市属于省政府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门第二次

29、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伊春市目前水土流失总面积为5895.67 平方公里。五、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发育特征,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区。社会环境简况一、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南岔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南端。行政区总面积3,088.41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299,716公顷,耕地面积17,315公顷,全区总人口14.2万。二、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一)土地资源南岔区,土质厚而肥沃,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

30、等,2007年种植用于加工饲料的玉米达3,600多公顷,产量达到2.2万吨。(二)南岔区森林资源2007年,南岔辖区活立木总蓄积12 545 196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1 501 938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1.7%;疏林地蓄积482 777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3.8%;散生木蓄积560 481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4.5%。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色树、桦树、杨树、椴树、柞树等,藤条灌木遍布林区。三、经济建设南岔区按着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经过企业所有制改革,经营机制转换,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革,在保持第一产业基本平稳增长的同时,积极

31、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结合南岔立地条件和实际,依托现存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年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为林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南岔区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政策为动力,在区科协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林业、农业、工业、食品加工业、制业、建筑业等各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举措,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生产效益。卫生事业坚持“救死扶伤,服务于民”的原则,不断提高医技水平,改革医疗制度,发展医疗技术,增加医疗设备,保证了地方百姓有病就医的实际问题。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32、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伊春市2014年环境质量公报,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如下一、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统计,2014年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为360天,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达98.6%。伊春中心城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全年共获得环境空气监测有效数据2262个,其中二氧化硫730个,二氧化氮730个,可吸入颗粒物730个;降尘监测数据72个。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9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均浓度范

33、围为0.0010.074 mg/m3,全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5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089 mg/m3,全年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54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316mg/m3,。本项目远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地表水环境质量伊春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2条,分属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其中,较大河流有三条:北部界河黑龙江干流,嘉荫境内流长24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汤旺

34、河,全长50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呼兰河,全长523公里,伊春市铁力市境内流长100公里。汤旺河是伊春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由于伊春市河流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在丰水期水质腐殖质含量较高,导致高锰酸盐指数背景值偏高,汤旺河干流水质基本满足国家地面水类水体功能。2014年,根据市环境监测站对黑龙江干流嘉荫段(国控断面)、汤旺河干流(国控断面二个、省控断面二个)和呼兰河(省控断面)的监测结果,黑龙江嘉荫段水体劣于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汤旺河干流的水体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呼兰河的水体功能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河流。三、噪声与振动现状主要对市中心区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

35、测,监测面积7.7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2万人。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9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伊春市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有11条,总长为25.2公里,在11条交通干线设2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4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间55.4dB(A)、夜间47.0dB(A)能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距铁路边界50米以外区域昼间不超过51.4dB(A)、夜间不超过42.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

36、。既有道路边界处交通噪声昼间50.8dB(A)、夜间40.4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处最大铅锤向Z振级为昼间76.4dB、夜间75.6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0-88)关于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的要求。四、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为人类过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最终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及伊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

37、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700/km2a 。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3615.24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8.4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235.21km2,中度侵蚀面积311.68km2,强度侵蚀面积68.36km2,分别占全市总流失面积的89.49%、8.62%和1.89。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黑政发19994号文),伊春市属黑龙江省“三区”划分中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200 t/km2a。五、生态环境状况全市行政区划面积32759平方公里,全林区施业区面积396万

38、公顷。森林覆盖率84.4。截至到2014年,全市建立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8处、市级6处,总面积672461.97公顷,自然保护区占辖区总面积672461.97公顷占辖区总面积比例为20.53%。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区5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117个,省级生态林场(所)52个。市级生态村155个,市级生态林场(所)126个,市级生态林场(所)标兵单位62个。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河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为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的建设项目,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胜古迹、自然保护

39、区,无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等噪声敏感点,根据拟建项目选址周围环境状况及其排污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级别1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耕地生态环境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u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浓度单位SO2年平均2060ug/m3(标准状态)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TSP年平均8020024小时平均12

40、0300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PM2.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CO24小时平均44mg/m3(标准状态)1小时平均1010表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单位: Leq: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4a类70551类5545污染物排放标准表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单位:mg/m3污染物生产工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施工作业、运输-周界外浓度最高为:1.0表10 建筑施工场地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备注7055

4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制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总量控制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污染工序简述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该项目建设属于非污染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期包括桥梁施工、引道路基路面施工等,将对建设区域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落实环境防护措施,能有效的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在大桥引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及护坡植草,可以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施工期桥梁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如下:图2 桥梁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二)施工期引桥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如下:图3 引桥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二、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车辆尾气车辆行驶噪声图

42、4 运营期产污环节三、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本工程不设拌合站,混凝土全部外购。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1)施工期扬尘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工程将造成局部环境空气污染,并对周围农田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开挖的弃土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地周围,遇大风时将造成尘土飞扬,带来局部环境空气污染。扬尘的来源有:基础施工、土石方挖掘及弃土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运输进场装、卸及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各工序产生的扬尘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为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燃油

43、废气的排放量小,对区域内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2、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原材料运输车辆噪声。根据常用机械的实测资料,其污染源强见下表。表11 桥梁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最大声级LAleq(dB(A))1履带式推土机5862履带式单斗挖掘机5843轮胎式装载机5904平地机5905光轮压路机5766振动压路机5867双钢轮振动压路机5818摊铺机5879起重机58410卷扬机58211振动打拔桩锤58712重型载重汽车5823、废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村屯的民居,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施工废水则由主桥桥墩基础施工、施工机械的清洗等工序产生。(1)施工废水本项目桥梁跨越汤林线铁路正线,不跨越地表水体。桥梁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桥墩桩基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基坑水、桥梁施工产生养生废水,设备冲洗产生冲洗废水。施工时设置简易围堰收集基坑废水、养生废水、设备冲洗废水,围堰内的废水沉淀后上清液用于道路洒水压尘,沉淀下的泥渣晾晒后填埋处理,可以避免施工废水引起的地表水体的污染。(2)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粪便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