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989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17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孙 博 副教授 嘉应学院,一目了然,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含义 管理 企业管理 经营与管理 管理的重要性,第一节 企业管理概述,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家长制管理 经理制管理 职业软专家管理,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的一般属性 管理的特殊属性 社会主义管理的二重性,第三节 管理的二重性,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管理严重落后,迫切要求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现代化 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现代化 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能

2、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第四节 企业管理现代化,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工作定额原理 标准化原理 差别计件工资制 对工人实行科学的专业培训 实行管理职能专业化 例外的原则 实行劳资两利、劳资合作,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原则 分工 权利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 指挥的统一性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职工的报酬 集权 管理层次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3、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双因素理论 外在因素 保健因素 内在因素 激励因素,行为科学管理理论,X-Y学说 X学说 Y学说,管理方格理论 1. “9.1”型管理方式 2. “1.9”型管理方式 俱乐部型 3. “5.5”型管理方式 中间型 4. “1.1”型管理方式 虚弱型 5. “9.9”型管理方式 理想型,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系统分析的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 系统分析,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态 (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三)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

4、的核心 (四)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五)现代企业制度是由若干具体制度有机联系而成的系统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是独立的法人 (二)企业资产所有权明晰,出资者与企业权责明确 (三)政企明确分开 (四)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产权制度 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三、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二)前四个阶段改革成效的基本评价 (三)国

5、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第一,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特别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有关的关于规范公司的设立、登记等的法律法规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不能追求形式,更不能使成立的公司成为“四不像”。 第三,必须切实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盲目地一哄而起。 第四,在公司制改革中,要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侵犯职工权益等现象的发生。,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

6、企业的改革,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牢牢抓住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功能,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政企分开。 第五,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营者(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得以有效运转的“灵魂”。,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一)高度的全局性 (二)总体

7、的纲领性 (三)长期的目的性 (四)竞争的对抗性 (五)经营的风险性 (六)环境的适应性,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三、安索夫经营战略构成要素 (一)产品与市场领域 (二)成长方向 1. 市场渗透 2. 市场开拓 3. 产品开发 4. 多角化经营 (三)竞争优势 (四)协同作用 1. 销售的协同作用 2. 生产的协同作用 3. 管理的协同作用,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总体战略 (一)发展型战略 1. 密集性发展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2)市场开发战略 (3)产品开发战略 2. 一体化发展战略 (1)后向一体化 (2)前向一体化

8、(3)水平一体化 (二)稳定型战略 1. 无增战略 2. 微增战略 (三)紧缩型战略 1. 转向战略 2. 放弃战略 3. 清算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二、市场竞争战略 (一)低成本战略 (二)产品差异化战略 (三)情感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三、技术创新战略 (一)率先创新战略 1. 科技投入强度大 2. 科技实力雄厚 3. 技术积累丰厚 4. 信息系统发达 5. 有战略眼光 (二)模仿创新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四、跨国经营战略 (一)自然资源导向型 (二)资本导向型 (三)进口替代导向型

9、 (四)市场导向型 1. 产品市场导向型 2. 服务市场导向型 (五)生产要素型 (六)技术导向型 1. 新企业的创建或独资 2. 合营 3. 收购与兼并 4. 跨国战略联盟,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五、多角化经营战略 (一)横向多角化经营战略 (二)纵向多角化经营战略 (三)多向多角化经营战略 (四)非相关多角化经营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作用 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制定管理 (二)战略实施管理 (三)战略控制管理 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要求 第一,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 第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对

10、象 第三,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法 第四,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 第五,企业战略管理首先是企业家的战略管理,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参与的战略管理 第六,企业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新,第三节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系统的共性 1. 系统的集合性 2. 系统的有序性 3. 系统的相关性 4. 系统的整体性 5. 系统的动态性 6. 系统的开放性 (二)系统的特性 1. 系统的目的性 2. 环境适应性 3. 环境改造性,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二、系统的分类 (一)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二)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三)物质系统与观念

11、系统,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三、系统理论 (一)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管理理论的形成 (三)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 1. 推动了管理理念的更新 2. 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工具 3. 促成了新的管理模式问世,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整体性原则 二、联系性原则 三、动态性原则 四、层次性原则 五、综合性原则 (一)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二)系统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则,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系统工程的含义 二、系统工程的特征 三、系统工程的程序 (一)时间维(工作阶段) (二)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12、(三)知识维(专业学科知识) 四、系统工程的步骤 (一)系统分析 (二)系统设计 (三)系统的综合评价,第三节 系统工程,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企业系统 (一)企业系统的含义 (二)企业系统的组成要素 1. 人 2. 物资 3. 资金 4. 信息 二、企业管理系统,第一节 企业系统管理概述,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三、企业管理系统功能 (一)直接功能 1. 研究开发 2. 生产管理 3. 市场销售 (二)间接功能 1. 人事、劳动管理 2. 财务管理 3. 后勤管理 (三)综合功能,第一节 企业系统管理概述,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能级原理 1. 管理能级的划分必须使组织结构具有最大的稳

13、定性 2. 要明确各能级的责、权、利 3. 各类能级应动态地对应 (二)封闭原理 1. 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 2. 制约关系应规范化、制度化 3. 企业管理系统封闭是相对的 (三)动力原理 1. 动力的类型 (1)物质动力 (2)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 2. 运用动力原理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动力 (2)正确处理个体动力和系统动力之间的关系 (3)高度重视信息动力的内部协调功能,第二节 企业系统管理理论,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确定管理目标 (一)管理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实际 (二)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三)管理目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四)管理目标应包

14、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 (五)管理目标要进行分解 二、编制系统管理图 1. 提高企业系统管理的科学性 2. 系统管理图通过箭线关系把整个管理作业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时间-资源-成本的最佳组合 4. 系统管理图便于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第三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三、制定工作标准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工作标准、考核与奖惩 四、信息传递与反馈 (一)信息是系统的神经 (二)信息是保证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 (三)信息是保证系统各环节、各要素有秩序活动的手段,第三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与管理 (

15、二)加强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管理 (三)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第四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作用,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项目 (一)项目的含义 (二)项目的特征 1. 整体性 2. 一次性 3. 独特性 4. 生命期属性 5. 约束性 6. 渐进明细性,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 (二)项目管理的的框架 1. 项目干系人 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1)项目整体管理 (2)项目范围管理 (3)项目时间管理 (4)项目成本管理 (5)项目质量管理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沟通管理 (8)项目风险管理 (9)项

16、目采购管理 3. 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1. 古代 2. 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 3. 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 4. 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 5. 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四)项目管理的研究及认证体系 1. 项目管理研究机构 (1)项目管理研究的两大体系 (2)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2. IPMP和PMP (1)IPMP介绍 (2)PMP介绍 3. IPMP的四个级别 (1)A级 (2)B级 (3)C级 (4)D级,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系统

17、 (一)项目管理系统的概念 1. 辅助性的组织子系统 2. 项目控制子系统 3. 项目管理信息子系统 4. 技术和方法子系统 5. 文化氛围子系统 6. 计划子系统 7. 人力资源子系统 (二)项目管理系统的职能,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系统现代化 1. 管理思想现代化 2. 管理组织高效化 3. 管理方法科学化 4. 管理技术电子化 5. 管理人员专业化 6. 管理方式民主化 (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 1.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 项目管理软件,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启动(Initiating)过程 (一)项目总体描述

18、(二)项目目标的确定 (三)项目工作分解 (四)资源需求分析 (五)项目管理研讨,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计划编制(Planning)过程 (一)项目计划内容 (二)项目计划工作 1. 责任分配 2. 项目计划 3. 潜在问题分析 4. 潜在机会分析 5. 资源管理安排,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执行(Executing)过程 (一)项目执行过程的内容 1. 项目计划实施 2. 质量保证 3. 团队建设 4. 信息发送 5. 询价 6. 供方选择 7. 合同管理,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组织结构 1. 职能

19、型组织结构 2. 项目型组织结构 3. 矩阵型组织结构 (1)弱矩阵型组织 (2)平衡矩阵型组织 (3)强矩阵型组织 4. 复合型组织结构,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组织结构图 1. 传统组织结构图 2. 线性责任图表 3. 工作包组织结构岗位接口,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四、控制(Controlling)过程 (一)控制过程的内容 1. 综合变更控制 2. 范围审核 3. 范围变更控制 4. 进度计划控制 5. 成本控制 6. 质量控制 7. 绩效报告 8. 风险监督和控制,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控制体系

20、的关键因素 1. 确定标准 2. 监督履行 3. 与实际履行情况相对照 4. 进行更正,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五、收尾(Closing)过程 (一)范围核实 (二)合同收尾 (三)管理收尾 (四)项目总体审计 (五)项目后评价,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项目经理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 (一)知识素质 1. 掌握基础专业知识 2. 格外注重商贸知识 3.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4. 兴趣广泛,善于学习,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能力素质 1. 组织领导能力 2. 应变能力 3. 社交能力 4. 时间管理能力 5. 沟通能力 6. 激

21、励能力 7. 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术的能力,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品格素质 1. 道德品质 2. 思维品质 3. 性格品质,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1. 项目计划(战略的和战术的) 2. 组织管理项目 3. 领导项目团队 4. 预测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问题 5. 激励 6. 制定规章制度 7. 建立客户伙伴关系 8. 以企业总体为导向,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经理有效管理的三要素 1. 管理者项目经理 (1)管理者对下级的信任程度 (2)管理者的权威 (3)管理者的注意重点 (4)管理者能力和习惯,第三节

22、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2. 下级人员项目成员 (1)下级人员独立性要求的强弱 (2)下级人员参与决策的愿望和兴趣 (3)下级人员对项目目标的理解程度 (4)下级人员决策能力,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3. 管理局面管理方式 (1)项目管理班子的规模大小和地理分布等 (2)成员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等 (3)决策的紧迫程度,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四、项目经理的思维理念,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结构权变理论 直线-职能制 矩阵制,第一节 现代企业组织理论的演进,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

23、一、结构权变理论 二、制度组织理论 三、总体生态理论 四、代理理论,第二节 当代主要的企业组织理论,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一、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扁平化 (二)柔性化 (三)分立化 (四)网络化,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二、新的组织模式 (一)虚拟公司 1. 组织结构上的松散性 2. 技术联盟是整个公司战略联盟的基础 3. 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二)团队结构 1. 分解和弱化了在上层和基层之间的各个职能部门 2. 团队结构的成员既是专家,又是通才,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

24、的变革与发展,(三)网络制组织 1. 网络组织的中心层几乎没有直属的职能部门 2. 组织结构柔性化 3. 组织结构虚拟化 (四)无界限组织 1.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纵向结构上的界限,使层级结构扁平化 2. 减少横向组织结构上的界限 3. 突破地理距离带来的组织成员的家庭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之间的分隔,实行家庭上班制 4. 打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1. 公司是法人 2. 公司是法人的一种形式 3. 公司是法人企业 (1)公司作为法人企业,是集资组成的,组成后能以公司法人资格向社会筹资 (2)实行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也称为公司

25、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公司要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 (4)公司是双重纳税 第一,优先责任 第二,可以积聚巨额资金 第三,鼓励效率高 第四,所有权转移方便 第五,公司生存期长,第一节 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按承担债务责任形式的不同分类 二、按股份发行、持有和转让方式的不同分类 三、按公司对另一公司股份或出资额的占有和控制程度分类 四、按公司管辖系统和隶属关系分类 五、按公司对另一公司决策的影响程度分类 六、按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资产占有和业务联系状况分类 七、按公司的国籍分类,第二节 现代公司的分类,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

26、责任 1. 具有典型的法人特征 2. 典型的资合公司 3. 股东负有限责任 4. 股东必须达到法定人数以上 5. 资本分为等额的股份 6. 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并自由转让 7. 组织和行为高度规范 8. 实行严格的公示原则,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 发起人发起设立公司 2. 制定公司章程 3. 认购和缴纳股份 4. 办理注册登记,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 1. 公司资本的概念和原则 2. 公司资本的增加和减少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股票与公司债 (五)股份有限公司的解散、清算和

27、合并 1. 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2. 公司的合并,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二、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 1. 法人性和股东责任有限性 2. 股东人数有法定上限 3. 不能募集设立 4. 股东出资的转让有严格限制 5. 实行严格的资本确定原则 6. 具有封闭性特点 7. 设立程序简便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决策机构 1. 股东大会 2. 董事会 (二)监督机构 (三)执行机构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第四节 现代公司的组织机构,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

28、司的组织管理,一、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原则 (一)统一目标原则 (二)法人平等原则 (三)组织变革原则,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形式 (一)企业集团总部的组织结构形式 1. 部门化 2. 管理幅度 3. 委员会 第一,明确委员会的职权范围 第二,确定委员会的规模 第三,正确选择委员和委员会主席 第四,正确选择议题 第五,关注决议的执行情况,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成员企业间的组织联系及形式 1. 两个以上具有业务关联的企业体 2. 两个以上具有所有权投资关系的企业体 (1)参股公

29、司与关联公司的关系 (2)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 (3)多个法人的共同投资关系,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三、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 (一)成员企业的类型 1. 总公司或母公司 2. 子公司及孙公司 3. 分公司或事业部 4. 关联企业 (二)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的整体框架 1. 投资中心 2. 利润中心 3. 成本中心 (三)主要成员企业的组织机构 1. 决策机构 2. 执行机构 3. 监督机构,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一)在众多国家设有实体并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 (二)各实体以股权或其他方式

30、相联系 (三)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运营,实行全球战略 (四)规模巨大,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五)内部实行高度的分工和合理的协调,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形式 (一)母子公司结构 (二)国际事业部结构 (三)全球性组织结构 1. 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 2. 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3. 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4. 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5. 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四)现代跨国公司的新型组织结构全球网络组织结构,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三、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联系与控制 (一)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联系的形式

31、 (二)跨国公司的组织控制 1. 本国中心型(Ethno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 2. 多元中心型(Poly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 3. 全球中心型(Geo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一)能动性 (二)两重性 (三)时效性 (四)连续性 (五)再生性 (六)社会性,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3. 企业

32、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 规划 2. 吸收 3. 保持 4. 开发 5. 考评 6. 调整,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3. 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 4. 有利于减少劳动消耗,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体化 (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出现根本性变化

33、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和意义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1. 人力资源规划能加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 3. 人力资源规划可帮助员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一)根据

34、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进行人力资源预测 1. 搜集准备有关信息资料 2. 分析和预测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德尔斐法 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3.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4. 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和评价,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员工招聘概述 (一)员工招聘的目标 1. 获得企业需要的人 2.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 3. 树立企业形象 (二)招聘的原则 1. 公开招聘的原则 2. 平等竞争的原则 3. 效率优先的原则 4. 双向选择的原则 (三)招聘的程序,

35、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征召的途径 (一)内部征召 1. 职业生涯开发系统 2. 公告招聘 (二)外部征召,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筛选的方法 (一)申请表 (二)能力测试 (三)面试 (四)评价中心,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1. 能够提高员工的能力,使企业实行人事和谐 2. 能够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是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 3. 能够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4. 能够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3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误区 (一)新进员工自然而然会胜任工作 (二)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 (三)培训是一项企业消费,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施程序 (一)培训需求分析 1. 企业分析 (1)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 (2)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3)分析培训发生的环境 2. 任务分析 3. 人员分析 (二)培训方案的设计 1. 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2. 确定培训对象,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培训方案的实施 1. 新员工培训 2. 在职员工培训 3. 管理人员培训 (四)培训效果评价 1. 反应 2

37、. 学习效果 3. 行为 4. 结果,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培训的方法 (一)授课法 (二)案例法 (三)内部网 (四)远程培训 (五)情景模拟,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职业生涯管理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 2. 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3. 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创建 (三)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1. 帮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工作 2. 确定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职业需求规划 3. 开展与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工作 4. 职业生涯发展评估 5.

38、 工作与职业生涯的调适 6. 职业生涯发展,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意义 (一)工作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 (三)工作分析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四)工作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 (五)工作分析是建立薪酬体系的前提,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问卷法 (二)面谈法 (三)观察法,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工作分析的程序 (一)

39、工作分析计划阶段 第一,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 第二,选择样本性工作 第三,建立工作分析工作小组 第四,指定工作分析的规范 第五,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工作分析的实施阶段 1. 收集与工作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工作样本的分析 3. 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工作信息 4. 编写职位说明书,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绩效考核的概念 (一)绩效 (二)绩效考核 六、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一)帮助企业在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目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二)满足员工希望了解自己工作成绩的需要 (三)给企业提供甄别高效和低效员工的标准和奖惩系统的依据,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

40、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七、绩效考核的流程 (一)策划、设计 (二)组织、动员 (三)技术准备和人员培训 (四)收集绩效信息、填报表格 (五)审核 (六)分享统计与评定 (七)信度检验 (八)数据处理与排序 (九)考评结果的确认和通告 (十)结果运用,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八、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排序法 (二)配对比较法 (三)强制分布法 (四)评表法,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九、绩效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考核者的主观误差 1. 暗示效应 2. 居中效应 3. 晕轮效应 4. 近因效应 (二)考核技术误差 1. 绩效考核内容设

41、计不好 2. 考核的信息不对称,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薪酬的概念与薪酬构成 (一)工资 (二)奖金 (三)津贴 (四)股权 (五)福利,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薪酬设计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第一,外部公平 第二,内部公平 第三,个人公平 (二)认可性原则 (三)经济性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五)平衡性原则,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 1.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2. 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 3. 物价水平 4. 企业负担能力 5.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

42、企业内部因素 1. 员工贡献的大小 2. 员工所在职位的相对价值 3. 开技术水平的高低 4. 工作的时间性 5. 补偿性的薪酬差别,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薪酬确定方案 1. 技术等级工资制 2. 职务等级工资制 3. 结构工资制 (1)基础工资 (2)职务(岗位、技术)工资 (3)年工工资 (4)浮动工资(奖励工资) 4. 岗位技能工资制 5. 谈判工资制,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不同员工的激励计划 (一)针对管理人员的激励计划 1. 短期激励 (1)资格条件 (2)支付数额 (3)个人奖励的确定 2. 长期激励 (1)股

43、票期权 (2)虚拟股票 (3)绩效计划 (二)针对销售人员的激励计划 1. 佣金制 2. 基本工资加佣金制 3. 基本工资加津贴制 4. 基本工资加福利制 (三)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计划,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物力资源管理概念 (一)物力资源概念的发展 1. 自然物的生产阶段 2. 有形物的生产阶段 3. “有形物”与“无形物”的生产阶段 (二)物力与生产力的关系,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物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市场营销管理 (二)物流管理 (三)设备管理 (四)环境资源管理,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

44、三、物力资源的质量管理 (一)实体的质量保证 (二)实体的质量改善 (三)实体的服务质量,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物流管理概述 (一)现代物流概念 (二)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1. 物流概念因为经济和军事原因而产生 2. 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物流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一)物流目标系统化原理 (二)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 (三)物流组织网络化原理 (四)物流信息电子化原理 (五)物流运作规范化原理 (六)物流服务系列化原理,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一体化 (一)物流协同或一体化战略 (二)物流作业一体化 (三)物

45、流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1. 物流组织模式的发展 2. 物流组织结构的开发,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二)供应链组织间的关系 (三)供应链的管理模型,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种类 (二)设备运动形态 (三)设备综合控制系统,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设备管理的内容 (一)设备的购置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或运行 (三)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修理 (四)设备更新改造和租赁控制,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设备运行监测和维修、维护控制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 (二)设备磨损

46、和故障规律 1. 设备磨损规律 2. 设备的故障规律 (三)设备状态监控 1. 设备状态监测 2. 设备监测技术 3. 设备状态的检测方法 (四)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制度 1.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2. 设备的修理制度,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设备的经济技术管理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1. 生产性 2. 可靠性 3. 维修性 4. 节约性 5. 安全性 6. 成套性 7. 适应性 8. 环保性,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一般的评价方法 1. 投资回收期法 2. 费用换算法 (1)现值法 (2)年费法 3. “费用效率”分析法 (三)设备最佳更新周期

47、方法 1. 低劣化数值法 2. 面值法,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企业与外部环境 (一)环境因素 (二)企业的外部环境 二、资源配置与效率,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由来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含义 1. 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2. 社会对企业的影响 (三)企业的智慧责任的内容,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环境与资源管理 (一)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是缓解资源危机的基本出路 (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是难以避免的,必须进行有效治理 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

48、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财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二)财力资源管理的灵敏性 (三)财力资源管理的的预测、决策性,第一节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一)决策规划功能 (二)协调控制功能 (三)信息管理功能 (四)评价监督功能 四、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筹资概述 (一)筹资的形式 (二)筹资原则 1. 规模适度原则 2. 结构合理原则 3. 成本节约原则 4. 时机得当原则 5. 依法筹资原则,第二节 筹资

49、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权益资金筹集的管理 (一)资本金 1. 资本金的构成 2. 吸收投资中的出资方式 (1)现金投资 (2)实物投资 (3)工业产权投资 (4)土地使用权投资 3. 资本金的计价 (二)资本公积 (三)留存收益 1. 盈余公积 2. 未分配利润 (四)发行股票,第二节 筹资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负债管理 (一)负债及其构成 1. 长期负债 2. 流动负债 (二)银行借款 (三)发行债券 (四)商业信用 1. 赊购商品 2. 商业汇票 3. 预收货款 (五)融资租赁 (六)自然性融资,第二节 筹资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产的管理 1. 现金的管理 2. 银行存款的管理 (二)短期对外投资的管理 (三)结算资产的管理 (四)存货的管理 1. 存货的计价 (1)加权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 (3)先进先出法 (4)后进先出法 (5)毛利率法 (6)个别计价法 2. 存货的控制 (1)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2)存货储存期控制 (3)存货ABC分类管理,第三节 资产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特点 1. 不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 2. 不断发生磨损,其价值逐渐转移 3. 在周转中的价值双重存在 4. 使用期限取决于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