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030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82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亲,该文档总共1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环评报告.doc(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评证书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2416 号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 项目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版) 威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威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二二一六年十二月一六年十二月 前 言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 8 月,坐落在寿光市东城工业 园,注册资金 12620 万元,占地面积 500 亩,公司是专门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BMS 电池管理系统、锂离子正负极材料、隔膜等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现有工程 “电动汽

2、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 20000 万元,于 2008 年 10 月开工建设,次年 10 月建设完成。该项目报告表于 2008 年 9 月取得寿光市环境保 护局的环评批复,2015 年 7 月通过了寿光市环境保护局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验收文 号:寿环验【2015】6 号,目前正常生产中。在建工程“年产 3 亿 Ah 高能量密度锂离 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 30000 万元,于 2015 年 8 月开工,计划于 2017 年 2 月竣工 投产使用。该项目环评报告书于 2015 年 9 月通过了寿光市环保局的环评审批,审批文 号:寿环审字201517 号。 我国已经成为电池行业最大的生产

3、国和消费国,锂离子电池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 池的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从 2010 年到 2012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由 25.1 亿只猛增至 41.8 亿只,2013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攀升至 47.7 亿只,2014 年产 量首次突破 50 亿只,2015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到了 56.0 亿只。随着其消费 量的逐年加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和由于所含有的锂元素性质不稳定导致的 安全问题依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的锂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领域起步较晚 且发展滞后。所以,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综合回收及利用是一项亟待发展的事业。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山东威能环

4、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 34232 万元在寿光市东城工业园区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建设“废旧锂离 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改造利用原有厂房 4 栋,总建筑面积 30529.6 平方米。其中,主要生产车间 1 栋,建筑面积 28062.5 平方米,辅助生产车间 3 栋,建筑面积 2467.1 平方米。项目新上废旧动力电池检测、分选、重组等设备共 580 台(套) ,其他配套辅助设施利用厂区原有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回收处理废旧锂 离子动力电池约 6 亿 Ah/年的生产规模。 拟建项目以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含梯次利用寿命终结后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为 原料,

5、将回收的电池先进行分类,能量储备在 80-100%,可直接用于动力设备及电动 汽车。能量储备在 40-80%,可梯次利用于储能电池。能量在 40%以下,直接回收外包 处理。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修正) ,本项目属 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 29 条“废旧电器电子产 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塑料、废橡胶、废弃油脂等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 关条款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

6、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项目投 资方委托威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们 接到委托后,对该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对项目 概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等工作,并征询了有关部门的意 见。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 在环评工作中,得到了潍坊市环保局、寿光市环保局和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紧张和水平所限,不足之处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6 年 12 月 目 录

7、1 总论.1 1.1 编制依据 1 1.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评价重点 7 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8 1.4 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9 1.5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对象 13 2 现有项目工程分析.15 2.1 企业概况 15 2.2 现有项目环评情况 15 2.3 现有工程.15 2.4 在建项目.28 2.5 在建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 38 2.6 现有工程环评批复及落实情况.39 2.7 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整改措施.40 3 拟建项目工程分析.41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 3.2 项目概况.42 3.3 生产设备与工艺 45 3.4 公用工程 49 3.

8、5 储运工程 53 3.6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53 3.7 非正常工况分析 55 3.8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56 4 区域环境概况.58 4.1 自然环境概况 58 4.2 社会环境概况.61 4.3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质量概况.62 4.4 区域相关规划.63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 64 5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68 5.1 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8 5.2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72 5.3 污染源现状调查 73 5.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4 5.5 环境防护距离.74 5.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76 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及影响分析.77 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9、监测 77 6.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81 6.3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情况 84 6.4 废水进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 84 6.5 本项目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85 6.6 结论 85 7 地下水现状评价及影响分析.86 7.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86 7.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90 7.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92 8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95 8.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95 8.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5 8.3 声环境影响评价 96 9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影响分析.100 9.1 土壤环境现状监测 100 9.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101 9.3 土壤影

10、响分析 101 10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03 10.1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处置 103 10.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4 10.3 固体废物处置建议.104 11 清洁生产分析.106 11.1 清洁生产概述 106 11.2 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106 11.3 清洁生产分析 107 11.4 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109 11.5 加强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 110 11.6 实施清洁生产途径 110 11.7 小结 111 12 环境风险评价.112 12.1 风险识别 112 12.2 评价等级与范围.116 12.3 源项分析.118 12.4 风险防范措施.119 12.5 应急预

11、案 126 12.6 环境风险评价小结.132 13 环境经济损益及社会影响分析.133 13.1 经济效益分析 133 13.2 环保投资及环境效益分析 134 13.3 社会影响分析 134 13.4 小结.134 1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36 1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36 14.2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136 15 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137 15.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137 15.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137 1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137 15.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137 15.5 本章小结 13

12、8 16 环境管理与监测.139 16.1 环境管理 139 16.2 环境监测 141 16.3 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情况.143 17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144 17.1 产业政策符合性 144 17.2 环保政策的符合性.144 17.3 选址合理性分析.146 18 总量控制分析.149 18.1 总量控制基本原则 149 18.2 总量控制因子 149 18.3 总量控制达标分析 149 19 公众参与.150 19.1 公众参与的意义 150 19.2 调查内容与目的 150 19.3 公众参与方式与调查范围 150 19.4 调查对象.157 19.5 公众对项目的观点分析.

13、157 19.6 公众调查结论.159 20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0 20.1 项目概况.160 21 评价结论与建议166 21.1 结论 166 附 件: 附件 1 环评委托书 附件 2 登记备案证明 附件 3 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 附件 4 现有项目环评及验收批复 附件 5 在建项目环评批复 附件 6 土地证 附件 7 丹河流域整治方案 附件 8 回收合同 附件 9 公参调查人员信息统计一览表 附件 10 公参村庄证明 附件 11 总量确认书 附件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件 13 监测报告 1 1 总论总论 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1 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

1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01.0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8.29 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 10 届第 87 号,2008.6.1 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 8 届第 77 号,1997.3.1 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5.4.24 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 (2016.7.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主席令 9 届第 72 号,2003.1.1 施

15、行; 2012 年 2 月 29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主席令 11 届第 39 号,2011.3.1 施行);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11.29 施行)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全国人大,2008.8) (11)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5 号,1999.10.1 施行) ; (1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036 号,2000.11.7 发布) ; (13)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16、 (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2000.10.25 发 布) ; (14)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2005.12.3 发布) ; (15)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05152 号, 2005.12.25 发布) ; (1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发200628 号,2006.2.24 施行) ; (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 (发改企业2007 3251 号,2007.12.21 发布) ; (18)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 1 号,2008.

17、6.6 施行) ; 2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保部令第 2 号,2008.10.1 施行) ; (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环保部令第 5 号,2009.3.1 施 行) ; (21)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定防护距离标准问题的复函 (环函 2009224 号,2009.9.18 函复) ; (22) 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 (环办 20105 号,2010.1.12 发布) ; (2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 号,2010.9.28 施行) ; (24) 国务院办公厅

18、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 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33 号,2010.5.21 发布) ; (25) 关于废止、修改部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环保部令第 16 号,2010.12.22 施行) ; (2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第 9 号,2011.6.1 施 行) ; (27)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国发201126 号,2011.8.31 发布) ; (28)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 号,2011.10.17 发布) ; (2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9、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1 号,2011.12.1 施行) ; (30)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1277 号,2012.7.3 发布) ; (31)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 号); (32)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和的通知 ; (33) 关于发布和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 年第 39 号); (34)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 22 号令 2012.10.10); (35)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 58 号); 3 (36)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

20、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37)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123 号); (38)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130 号); (39)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 号); (40)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41)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313 号); (42)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320 号); (43) 关于发布(GB18599-2001) 等 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 (44) 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

21、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环发2013104 号); (45) 关于未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 (环发 201185 号) ; (46)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 号) ; (47)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631 号) ; (4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 ; (49)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第 35 号) ; (5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 (51)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评2016 150 号

22、) 。 1.1.2 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 (1)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6 年 12 月 14 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 25 次会议 通过;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86 号,2001 年 12 月 7 日第九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 24 次会议修订,2002.2.1 施行) ; (2)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公告第 70 号,2001.6.1 施行) ; (3) 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16 号,2004.1.1 施行); 4 (4)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 (山东省人 大常

23、委会公告第 105 号,2003.1.1 施行) ; (5)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公告第 67 号,2006.3.1 施行) ; (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 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0672 号,2006.6.29 发布) ; (7)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 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660 号,2006.7.10 发布) ; (8) 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鲁政发200116 号, 2001.2.28 发布) ;

24、 (9)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 (鲁经贸资字2001511 号,2001.6.28 发布) ; (10)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发 200739 号,2007.6.7 发布); (11) 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 (鲁环发2007131 号, 2007.9.24 发布) ; (12)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环发2007 108 号,2007.8.22 发布) ; (13)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的具体操作程序的通知 (鲁环发2007147 号,2007.1

25、1.10 发布) ; (14) 关于对环保突出问题处理应掌握的主要原则(试行) (鲁环发2007178 号,2007.12.29 发布) ; (15)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经常性监督管理的意见 (鲁环发200894 号,2008.7.29 发布) ; (16) 关于印发的通知 (鲁环函2008666 号,2008.10 发布) ; (17) 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 (鲁环发200980 号, 2009.11.31 发布) ; (18)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通知 (鲁环发201042 号, 2010.6.7 发布) ; (19) 关于从严

26、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通知 (鲁环发201050 号, 5 2010.7.30 发布) ; (20) 关于批准发布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四项标准 修改单的通知 (鲁质监标发201135 号,2011.2.10 发布) ; (21)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发201114 号文件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鲁环函2011358 号,2011.6.1 发布) ; (22)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潍政办字2010 167 号,2010.11.8 发布) ; (23) 潍坊市重点片区空气质量改善实施方案 (潍政办字2011

27、26 号) ; (2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47 号文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鲁政发201217 号); (25)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242 号); (26)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 评函2012138 号); (27)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实施有关问题 的通知(鲁环函2012179 号); (28) 关于印发的通知(鲁环函2012263 号); (29)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有关环境监管问题的通知(鲁环 函2012493 号); (30) 山东省人民政

28、府关于印发和的通知(鲁政发 201312 号); (31)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通知(鲁环发 (2014)37 号) (32)关于批准发布山东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的通知 (2014.1) ; (33) 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 通知 (鲁环办201410 号) ; (34)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监管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通知(鲁环评 函2013138 号) ; 6 (35)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的通知 (鲁环发2014126 号) ; (3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29、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 升级的意见 (鲁政办字2015231 号) ; (37) 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环办函2015 149 号) ; (38)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 (鲁环办函2016 141 号) (39)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鲁政字2016111 号) ; (40)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潍政办字2010 167 号); (41) 潍坊市重点片区环境空气改善实施方案(潍政办发201126 号); (42) 关于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通知(潍环函2011115 号); (

30、43) 关于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实施意见.(潍政发 201215 号); (44) 关于印发潍坊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潍政发201229 号); (45) 关于印发的通知(潍环发201275 号); (46) 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潍环评函2012101 号); (47) 关于建设项目总量确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潍总量控制字20122 号); (48)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潍政办字201335 号); (49) 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加快生态美丽潍坊建设的意见 (潍发201313 号); (50) 潍坊市整

31、治空气异味污染实施方案(潍办发201327 号); (51) 潍坊市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等重污染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 (潍环发201362 号)。 1.1.3 地方规划地方规划 7 (1)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鲁政发201111 号, 2011.3.15 发布) ; (2) 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鲁政发201155 号,2011.12.31 发布) ; (3) 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鲁政字200086 号,2000.3 发布) ; (4)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1.

32、2.23) ; (5) 潍坊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 (潍政发200121 号,2001.4.10 发布) ; (6) 潍坊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方案 (潍政办发200314 号,2003.2.26 发布); (7) 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年-2020 年) 。 1.1.4 技术导则规范技术导则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

33、6)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8) 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T425-2008) ; (9)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1199 号) ; (1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589-2010) ; (11)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63 号) 。 1.1.5 项目支持文件项目支持文件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3)项目环境

34、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 (4)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评价重点评价目的、指导思想、评价重点 1.2.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8 通过对本项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的主要排污环节和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对本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摸清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 上,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本项目选址是否可行和环保 措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提出减轻或防 止污染的措施与建议,为工程环保设施设计、环境管理及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2.2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在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抓住

35、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有重点地进行 评价;针对工程排污特点,按照“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提 出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分析论述客观公 正。 1.2.3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根据拟建项目的排污特点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特征,本次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 重点进行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和厂址选择的合理 性分析等专题内容的评价,关注公众参与意见。 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 、施工期 本项目在现有闲置车间内进行建设,主要是进行设备安装

36、。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 要为噪声影响。噪声声源较多,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结束后以上影响 随即消失。但为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拟建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开午休及晚上休 息时间,防止发生噪声扰民。本次不再对施工期影响专章分析。 (2) 、运营期 根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环境影响情况见表 1.3-1。 表表 1.3-1 拟建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拟建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 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环境风险 环境空气有影响有影响 地表水有影响有影响 地下水有影响有影响 声环境有影响 1.3.2 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因子筛选 9 根据本项目的排污特

37、点及所处环境特征,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见表 1.3-1,确定见 表 1.3-2。 表表 1.3-2 评价因子确定表评价因子确定表 专题专题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源现状监测因子现状监测因子影响预测因子影响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电池回收车间SO2、NO2、PM10 颗粒物、非甲烷总 烃 地表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pH、CODcr、BOD5、SS、氨氮、总磷、挥 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氟化物、铁、锰、 硝酸盐 - 地下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 盐、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钴、 氟化物、镍、K+、Na+、Ca2+、Mg2+、CO32- 、HCO3-、Cl-、SO

38、42- - 噪 声生产设备Leq(A)Leq(A) 1.4 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4.1 评价等级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中评价级别计算方法: 式中: 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其判据详见表 1.4-1。 表表 1.4-1 大气评价等级判据大气评价等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Pmax 80%,且 D10% 5km 二级其他

39、三级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表表 1-4-2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排放排放 方式方式 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物 下风向最大浓下风向最大浓 度度 Ci(mg/m3)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 C0i(mg/m3) 最大占标最大占标 率率 Pi(%) 最大占标率时最大占标率时 下风向距离下风向距离 (m) 无组织 排放 电池回 收车间 PM10-0.5-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为PM10,不进行定量计算,最大占标率为 P颗粒物 10%,故根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确定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 %100 oi i i C C P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

40、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的补充规定,评价范围的直径 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本项目最终评价范围确定为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直径 5km 的圆形区域。 (2)地表水环境 拟建项目外排废水量为 25.209m3/d,小于 200m3/d,主要特征污染物为 COD、高 锰酸盐、总磷等,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 到寿光东城水务有限公司进水水质标准,经寿光东城水务有限公司进一步处理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表 1 中一级 A 标准后排入丹河, 丹河为小河,该河段规划为类水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

41、境 (HJ/T2.3-93) ,该项目低于三级评价,因此,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影响分 析。 (3)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本项目属于 III 类建 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确定本次评价的地下水环境影 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 6km2。 (4)噪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噪声类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项 目主要噪声设备为各种电池测试仪、试验机等设备,其噪声值在 7585dB(A)之间,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增加小于 3dB(A);本项目厂区周围为道路、企业,最近的敏感点为 厂

42、址东侧 200 米处的康家尧水村,受噪声影响的人口较少,且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 此,本次评价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5)环境风险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为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 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拟建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项目距离最近敏感点为东 侧 200 米处的康家尧水村,因此项目所处区域为非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 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针对该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 项目所排污染物量、污染物种类等特点,确定该项目评价等级详见表 1.4-3。

43、 表表 1.4-3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11 专题专题等级的判据等级的判据等级确定等级确定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 GB3095-2012 二类功能区 该项目所在地地形平原地区 区域空气环境敏感程度一般 环境 空气 污染物排放情况Pmax10% 三级 废水排入水域功能要求 拟建项目废水最终排入丹河,环境功能区划为类水 体。 项目污水排放量25.209m3/d200 m3/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河 地 表 水 区域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不敏感 影响 分析 建设项目分类于 III 类建设项目 地 下 水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三级 该项目所在地噪声类别2 类区

44、 主要噪声源机械噪声,源强较小,在 75-85dB(A)之间 建设前后噪声变化情况建成后噪声增加值小于 3dB(A) 噪 声 受项目噪声影响人口情况 受影响人口很少,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三级 环境 风险 拟建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地处非敏感地区。二级 1.4.2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4.2.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3)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 (4)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

45、8)中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道路一侧执行 4a 类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具体见表 1.4-4。 表表 1-4-4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项目污染物污染物取值时间取值时间单位单位浓度限值浓度限值标准来源标准来源 日平均mg/m30.15 SO2 小时平均mg/m30.50 日平均mg/m30.08 NO2 小时平均mg/m30.2 PM10日平均mg/m3 0.15 环境空气 PM2.5 日平均mg/m3 0.07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pH 值-69 COD-mg/L30 BOD5-mg/L6 地表水 高锰酸盐指数-mg/L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46、准 (GB3838-2002)类标准 12 氨氮-mg/L1.5 总磷-mg/L0.3 氟化物-mg/L1.5 挥发酚-mg/L0.0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3 硝酸盐-mg/L10 铁-mg/L0.3 锰-mg/L0.1 钴-mg/L1.0 镍-mg/L0.02 pH 值-6.58.5 总硬度-mg/L450 高锰酸盐指数-mg/L3.0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氨氮-mg/L0.2 硝酸盐氮-mg/L20 亚硝酸盐氮-mg/L0.02 氟化物-mg/L1.0 铁-mg/L0.3 锰-mg/L0.1 钴-mg/L0.05 地下水 镍-mg/L0.05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47、/T14848-93) 类标准 昼间dB60 声环境等效声级 夜间dB50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1.4.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工艺废气排放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4-2013)中 表 5 新建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表 6 中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表表 1.4-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污染 物 排气 筒 高度 (m) 最高允 许排放 浓度 无组织排 放监控浓 度限值 标准来源 非甲 烷总 烃 15502.0 颗粒 物 15300.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48、(GB30484-2013)中表 5 新 建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表 6 中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 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2)废水:废水排放标准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4-2013)中 表 2 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间接排放标准及寿光东城污水处理厂入口标准。 13 表表 1.4-6 废水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 序号名称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中表 2 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中的间接排放标准 1pH69 2COD150 mg/L 3SS140 mg/L 4总磷2.0 mg/L 5总氮40 mg/L 6氨氮30 mg/L (3)噪声: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中相应标准;运营期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