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2010.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107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经20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痛经20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痛经201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痛经20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经2010.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痛 经,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 胡晓霞,痛经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痛经的定义、诊断。 掌握辨证论治。 了解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病例介绍,李某,16岁,学生。 主诉:经行第2天,下腹剧痛1小时。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2天,经期57天,量中,色暗红,夹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第1-2天均出现下腹疼痛,甚至晕厥,需服止痛药止痛,本次月经为9月29日,现经量中等,色暗红,夹血块,下腹冷痛,伴恶心汗出,纳差。 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腹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痛经 一、痛经的定义,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称为

2、“痛经”。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0%的妇女均有痛经,其中10%痛经严重。,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也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年轻未产女性。 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宫頚狭窄、宫内异物等引起的月经期疼痛,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二 病因病机,冲任、胞宫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 。,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阻胞宫、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 寒湿凝滞 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久居阴湿之地,

3、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以致胞宫、冲任气血凝滞。 阳虚内寒 素禀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胞宫失于温煦,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寒凝血脉,使经血运行迟滞,发为痛经。,湿热瘀阻 经期、产后(包括堕胎、小产后)摄生不慎而感湿热之邪, 湿热与血相搏结,流注冲任, 蕴结于胞宫, 阻滞气血,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畅,发为痛经。 气血虚弱 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气血俱虚,冲任气血虚少,经期、经后血海气血更加空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兼之气虚血滞,无力流通,因而发生痛经。 肝肾亏损 多因禀赋虚弱,肝肾本虚,或因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失养,经期、经后血海更

4、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致痛经。,三 诊断要点,病史 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或有不孕、盆腔炎、宫腔手术史。 症状 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疼痛程度虽有轻有重,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检查 妇科检查 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頚口狭窄;如盆腔内有粘连、包块、结节、附件区增厚或子宫体均匀增大者,可能是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病所致。 辅助检查 B超、腹腔镜、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有助于明确痛经的

5、原因。,检查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区别,原发性痛经 一般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 口狭窄经血排出不畅,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疼痛。 继发性痛经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 主韧带等处可触到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动受限,或附件区可扪及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疾病,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 2.卵巢巧克力囊肿 3.子宫腺肌症与卵巢巧克力囊肿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灶 1 2 3 4,四、鉴别诊断之一,鉴别诊断-病例1,王某,女,25岁。 主诉:月经来潮6天,下腹疼痛5天,加剧1天。 现病史:平素月经尚准,2528天一潮,pmp1821/2, 量中,lmp2

6、4/3,量较平时少,色暗红,无血块,伴下腹隐痛,今天上午突觉下腹剧痛,伴头晕,汗出,自服止痛片后,疼痛稍减,今晚又腹痛甚,已昏倒2次。 症见:神清,懒言,下腹疼痛,头晕,汗出,呕吐,无发热,纳差。舌淡,苔白,脉沉弱。未婚,有性生活史。,体查:神清,痛苦面容,面色苍白,眼结膜淡白,心率102次/分,双肺听诊正常,血压90/60mmHg,腹部略账,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 消毒下妇检:外阴阴道暗红色血污,宫颈中炎,宫颈举痛明显,宫体附件区因患者疼痛扪诊不满意。 尿妊娠酶: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色素8.0克。 B超:子宫稍胀,子宫右后方混合性包块,子宫直肠窝见散在液

7、性暗区。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毫升。,鉴别要点,1、25岁:育龄期妇女, 未婚:有性生活史 2、月经过期史,阴道流血量少 3、突觉下腹剧痛,伴头晕,汗出,已昏倒2次。 4、面色苍白,眼结膜淡白,心率102次/分, 血压90/60mmHg。 下腹部略胀,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 5、消毒下妇检: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触诊欠满意(检查欠合作)。 6、尿妊娠酶:阳性。血常规:血色素8.0克。 7、B超:子宫稍胀,子宫右后方混合性包块, 子宫直肠窝见散在液性暗区。 8、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毫升。,异位妊娠,痛经 鉴别诊断之二,鉴别诊断病例2,廖某,女,教师,32岁。 主诉:

8、阴道流血4天,量少,伴下腹隐痛1天。 病史:月经14岁初潮,经行不规律,3090天一行,57天可干净,量中,色暗红,无血块,痛经较明显,时需服止痛片,pmp12/4,量如常,lmp30/5,量少,色褐,无血块,今天觉下腹隐痛,腰痠,伴乏力,嗜睡,作闷,纳差,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脉细滑。,鉴别要点,1、32岁,育龄期妇女 2、月经过期18天,阴道流血4天,量少, 下腹隐痛1天 3、平素经行不规律,3090天一行,57天可 干净,量中 pmp12/4,量如常,30/5阴道流血,量少, 色褐, 4、下腹隐痛,腰痠,嗜睡,作闷,纳差, 鉴别诊断之三,鉴别诊断病例3,李某,女性,31岁,未婚,有性生

9、活史,无避孕。 1998920 1:30PM来诊。 主诉:下腹持续性疼痛2小时,伴呕吐。 现病史:平素月经正常,每月一行,时有“痛经”,lmp22/8,量正常,色红,夹血块,七天干净,今早11时许大便后突觉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无头晕,自服止痛片后,腹痛不缓解,遂来急诊。 症见:下腹部剧痛,腰骶疼痛,无头晕,伴呕吐,汗出,无阴道流血,无发热,纳差,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查体:神清,痛苦面容,未见贫血貌,血压正常,心肺体征正常,形体肥胖,全腹尚软,略隆,下腹部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未扪及明显包块。 初诊:痛经?予肌注止痛针后,疼痛不能缓解。,鉴别诊断病例3,妇检:外阴阴道正

10、常,宫颈轻炎,宫体中位,大小正常,左附件区可扪及包块约109cm,子宫与包快处触痛,右附件正常。 B超:子宫正常,左附件混合性包块10 8 9cm HCG:阴性。 血常规:WBC:10. 8 109/L,HGB:126G/L。,鉴别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腹腔镜照片),鉴别诊断之四,鉴别诊断病例4,孟某,女,30岁,已婚未育。2001.5.29.4PM来诊。 主诉:经行第七天,下腹疼痛1天,伴发热38C。 现病史:平素月经尚正常,2830天一行,无痛经。pmp25/4,lmp23/5,量如常,色红,夹小血块,第5天量减少,至今未止,昨晚同房后,始觉下腹疼痛,逐渐加剧,伴发热,37.838.9,经

11、服退热止痛药后,腹痛不减,伴呕吐10余次,腰痛,纳差,二便调。 查体:T:38.5C,BP:100/80mmHg,P:92次/分,R:20次/分。,鉴别诊断病例4,神清,痛苦面容,未见贫血貌,心肺体征 正常,全腹肌稍紧张,腹痛明显,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 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妇检:外阴阴道少许血污,有臭味,宫颈中炎,阴道穹窿部灼热感,宫颈举摆痛(+),子宫后位,稍大,触痛明显,活动差,双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未扪及明显包块。 实验室检查:HCG阴性,血常规:WBC:23.8109/L,RBC、HGB正常。 B超: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反射增多,杂乱。,痛经的鉴别诊断,五、辨证论治,痛经

12、辨证首先当识别痛证的属性 痛在经前、经期之初、中多属实;痛在月经将净或经后多属虚。 疼痛剧烈、拒按、掣痛、绞痛、灼痛、刺痛多属实;隐隐作痛、坠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疼痛则减轻或刺痛、持续作痛者多为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增多为热。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腰际病多在肾。,痛经的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 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同时应因时治宜。,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

13、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延胡索 五灵脂 丹皮 乌药 香附 甘草,阳虚内寒证,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生姜 麦门冬 半夏 牡丹皮 阿胶 甘草 桂枝,寒湿凝滞证,主要证侯: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苍术、茯苓。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

14、归 川芎 肉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或平时小腹痛,经来疼痛加剧,或伴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紫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或涩。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气血虚弱证,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兰室秘藏)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生地黄,肝肾亏损证,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

15、作痛,经行量少,色黯淡,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天 阿胶 山药 甘草,其他疗法,体针 寒湿凝滞证 中极、水道、地机;气滞血瘀证,气海、太冲、三阴交、内关;湿热瘀阻证,次髎、阴陵泉;气血虚弱证,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照海。 耳针 子宫、卵巢、内分泌、交感、肾、脾、肝。每次选24穴,用中、强刺激,留针1520min。也可用耳穴埋豆或电刺激。适于各型痛经。,膜样痛经是原发性痛经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临床特点是经行第23天腹痛加剧,呈阵发性,出血量多,色紫红有大血块,夹有大片腐肉样物,此物排

16、出后腹痛缓解,出血减少。 逐瘀脱膜汤(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肉桂、三棱、莪术、五灵脂、炒当归、赤芍、白芍、益母草、广木香、延胡素、川续断,或加蒲黄、三七粉、炒枳壳)加减治疗。,急症处理: 中成药止痛:田七痛经胶囊、蒲田胶囊等 针灸、吴茱萸炒粗盐热敷、砭石热敷等 西药止痛:颅痛定、阿托品、度冷丁、曲马多、阿托品0.5mg、654-2 10mg、黄体酮20mg等。,李某,女,30岁,待业,已婚3月,未育,暂避孕。于20097168:00AM就诊。 主诉:经行下腹剧痛2小时,伴汗出,呕吐。 现病史:素有“痛经”史,时轻时重,偶需服止痛片,腰酸,月经周期3040天,经期57天,量中,色红,夹血块,上

17、次月经6月13日17日,量如常。昨晚同房,今早月经来潮,量少,经色黯淡,6时许,觉下腹剧痛持续不解,喜按,得热则舒,伴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头晕,汗出,四肢湿冷,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纳欠佳,二便正常。舌淡胖、苔白润, 脉沉。,病案分析,体查:神情,面色苍白,血压80/50mmHg,皮肤湿冷,未见贫血貌,心肺听诊正常,全腹平软,下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未扪及包块。舌淡,苔薄白,脉沉。卫生巾上见少量暗红色血污。 提问: 需作哪些进一步检查?2.应诊断为何病何种中医证型?3.如何处方用药?,中医诊断:痛经。证型:阳虚内寒证。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方:温经汤(金匮要略)加艾叶、小

18、茴香。 药物: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生姜 麦门冬 半夏 牡丹皮 阿胶 甘草 桂枝,总结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 治疗分两个阶段: 月经期行气和血止痛以治其标,以通为主,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 平时审证求因以治本,以调为法,调气和血,调理冲任。同时,还应兼顾素体情况,辨证用药,使之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注意 因痛经与月经关系密切,故不论对何种病因病机的痛经,均宜在月经来潮前夕加用理气药,月经期中加用理血药,月经干净后加用养血和血药。经期不宜用滋腻或过于寒凉的药物以免滞血。 治疗时间一般主张3个周期以上,并应预防用药,经前35天即开始治疗。,思考,1.痛经为何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2.痛经的主要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3.痛经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4.阳虚内寒痛经与寒湿凝滞痛经的病机与证治有何不同? 5.试从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清热调血汤的药物组成,说明三方各用于治疗哪种证型痛经为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