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158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http:/)3月2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0分)1(2009年江苏会考18题)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2(2010年5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9题)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2、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3(2009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二模)下列关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进程的事件,其中最早出现的事件是( ) A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B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杂志C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D中国电视事业诞生4(2007年江苏会考18题)1958年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A.北京电视台B.上海电视台C.江苏电视台D.哈尔滨电视台5(2010年12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阶段考17题)交通工

3、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A B C D6(2010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16题)“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 B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C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7(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8题)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

4、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8(2011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21题)某男在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光阴老人带他来到1915年的旧上海,以下是他在梦中所见情景,在历史现实中是不可能产生的。( )A自己竟然穿着长袍马褂 B观赏了风格各异的各国建筑 C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外滩 D在租界里“吃了一记洋火腿”9(2009年广东会考28题)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A中山装 B四合院 C西装 D花轿10(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6题)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

5、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11(2009年3月青岛市高三质检)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报刊杂志 电影 电视 互联网 A B C D12(2009年浙江会考20题)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

6、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13(2009年广东会考55题)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14(2010年9月海南高中新课程测试24题)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

7、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15(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7题)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 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16(2008年12月威海市高三调研)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在上海阅读时务报到广州吃

8、西餐A B CD1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18(2008年1月宁夏会考10题)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A渔光曲B歌女红牡丹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19(2009年6月福建会考16题)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A北京B台湾C山东D新疆20(2008年江苏会考18题)下表是1999-2000年我国四种传媒发展的情况统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一种

9、传媒是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30145189021717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2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22(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15题)学习历

10、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23(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2题)下列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出现最晚的是( ) A乘飞机旅行 B打电话拜年 C上网聊天 D收听广播24(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7题)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

11、毁坏了。”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 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25(2009年浙江会考19题)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 B广播 C电话 D电影26(2011年1月河南会考24题)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有才的爷爷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 )A对襟褂子B唐装 C西装D长袍马褂

12、27(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18题)下列服饰中体现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28(2009年福建会考15题)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服饰是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29(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0题)2008年夏季,人们大多通过电视了解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盛况,如果在100年前,中国人要在国内关注奥运会,可以利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A 广播 B报刊 C电视 D互联网30(2010年10月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月考9题)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

13、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31(2011年1月福建会考33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

14、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3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2分)32(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3题)(10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

15、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2)依据材

16、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材料三 (3)阅读上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3(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6题)(10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子是家长,掌握着家政大权,不允许妇女分割。统治者极力提倡所谓“别内外”、“勿听妇言”,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别内外”,是保守妇女“贞操”的手段和伦理。康熙时即墨杨姓家族家法规定:“异姓卑幼,妇人不许辄见。小姑之夫不见,侄婿非大事不见,趟侄婿大事亦不见”。 摘自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论述材料

17、二 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上书孙中山她们说:“某等窃思共和国既建设矣,国内必无不平等之人,男女平权,无俟辞费。此番改革,女子幸能克尽天职。或奔走呼号,捐募饷粮;或冒枪烟弹雨,救护军士;或创立报章,发挥共和,鼓吹民气;或投笔从戎,慷慨杀敌。莫不血诚奋涌,视死如归,侠肠毅力,奚让须眉?际兹宪法将定,国会未集,敢代表全国女界,专诚请愿,气赐赞成,于参议院存案,俾国会决议时,为女界预留旁听及参政一席。数载后女子之政治知识既具,资格已备,乃可实行。”摘自1912年3月4日时报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

18、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区北京代表团天津代表团河北代表团福建代表团妇女代表(人)15102715实有代表(人)61451206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妇女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的政治要求及其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34(2011年温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文综第38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材料二: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资料来源: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三: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

20、治问题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它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城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7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9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10分)35(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7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

21、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

22、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4分)(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2分)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2分)(

23、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分)3月2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B解析: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杂志是在19世纪末,其余选项都是在20世纪,因此选B。4A5A解析:简单识记、常识。6C解析:“粉丝”一词来源于英语的fans,说明中国语言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7B解析:根据所学,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24、。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据此材料中所述信息应该出现在20世纪初期,即辛亥革命以后,本题选B项。8C9A10B11B解析:注意要求的是迅速获取消息,所以不能选报刊杂志12C13A14D解析:1915年,是重要信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此时期民主科学的观念开始进入人心;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在租界里的西方人,建立西式洋楼,乘着西式轿车;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15D16C解析: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17B解析:“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此题考查的是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根据

25、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和C错误;D项指婚姻仪式和题干婚约制定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18C19B20D21B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2B解析:A的时间为1882年,B的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后,C是在1926年,D是在1918年,故B为正确答案。23C24D25D26C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西装开始流行,根据材料“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可知是西装。27D28B29B30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从材

26、料可看出作者观点是中国服饰较适宜、西装只是一时风气而已。可判断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31(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3分。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1分。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2分)(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32(1)原因: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

27、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答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如能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面作答,是最佳答案,任选3点,每点1分,不超过3分)(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2分)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火车。(2分)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分)33(1)地位:地位低下。(1分)主要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强化男权;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妇女在经济上没有主导地位;封建理学的影响。(2分)(

28、2)要求:女子有参政权。(1分)理由: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女子在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3)妇女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平等;参政议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4)人性解放;政治民主;社会开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34(1)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3)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

29、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或“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35(1)理由:国土面积太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治理;交通落后,国内各地区之间联系十分困难;主要靠儒家思想(“伦常制度”)维护统治。(3分,每点1分。) 措施:修驰道(加强全国道路交通网建设);建立和健全驿传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强化思想控制(或:统一思想以巩固国家统一)。(4分,每点1分。)(2)1877年(或19世纪70年代),台湾。(2分) 特点: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距离远,范围广。(2分)(3)作用:有利于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或:现代国家共同体的意识);推动了全国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或:技术基础)。(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其它答案如果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专为高中学生打造的免费手机学习工具591随身学!邀请码:591017 (手机免费登陆网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