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198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环评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项目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单位高平市三甲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吴绪鹏联系人崔书忠通讯地址高平市三甲镇人民政府联系电话18635676648传真邮政编码048402建设地点高平市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 立项审批部门高平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高发改函【2014】25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K70 房地产业占地面积(m2)53333.33绿化面积(m2)17999.99总 投 资(万元)11953.0环保投资(万元)21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2、 一、项目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11号文,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村、上池村两村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确实保障两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打造一流新农村建设城镇,以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住宅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展示高平市小城镇建设成果。为加快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建设进度,解决该村居民的住房问题,经规划部门规划,拟在高平市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南侧拟建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工程,该工程总占地面积5333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62.03平方米。高平市三甲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

3、本项目的建设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开工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高平市三甲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单位承担“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占地现状及项目所在区域社会自然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踏勘和收集资料,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本报告。2014年7月16日,在高平市环保局上会评审,会后经认真修改,提交报批本。二、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高平市三甲镇王家山、上池两村整体搬迁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高平市三甲镇

4、人民政府4、项目场址及占地:本项目场址位于高平市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处,政府商住小区南侧75m。项目区规划总用地面积53333.33m2,项目区周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适合建设。占地为安置新区用地(5.2756公顷)和原有集体建设用地(0.0577),现状为荒草地,项目场址北侧紧邻乡镇道路,项目西侧10m处为小东仓河,小东仓河西侧为高团路,项目东侧10m处为207国道。5、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53333.33m2,总建筑面积61062.03m2。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住宅楼、综合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不设地下停车场,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47240.26m2,公共用房建

5、筑面积为5340m2(包括综合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建筑面积2190m2,地下建筑面积为6291.77m2。6、项目组成本项目主要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和依托工程组成,具体如下表: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地上建筑住宅楼共设11栋住宅楼,均为地上6+1层、地下1层,户型布置以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三室两厅二卫布置为主,规划户数约362户,居住人口为1158人,占地面积7577.69,建筑总面积47240.26公共建筑综合楼:为地上6层,占地面积720,建筑总面积4320。老年活动中心:本项目设有一所老年活动中心,为地上2层,占地面积2300,建筑总面

6、积1020。幼儿园为地上3层,占地面积2700,建筑总面积2190,共9个班,每班30人,共270人,幼儿园按设食堂考虑,吃饭人数为270人,一日三餐。地下建筑建筑面积6291.77m2辅助工程配套附属设施绿化:17999.99;硬化:25797.33;停车场:停车场面积为6210,车位数量274;化粪池:4个60m2化粪池;垃圾箱:设10个垃圾桶;室外管网配套工程等设施。公 用工 程供 电由三甲镇10kv供电所接入,本项目设1台800kva变压器,通过配电室向各个单元辐射。供 水本项目供水由三甲镇集中饮用水源地集中供水管网供给。室内给水系统采用分户计量式供水系统。排水项目排水为雨、污水分流制

7、,雨水汇合后直接排入场区西侧小东仓河,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供暖由三甲镇换热站供给(位于本项目西北200m处,圪旦村北)。环 保工 程废气治理住宅楼厨房安装合格抽油烟机,油烟经过滤后排入楼层间集中排烟道高空排放;幼儿园厨房安装集烟罩、排烟管道和油烟净化器,油烟经净化后通过烟道高空排放。 废水治理幼儿园厨房排水口建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排入化粪池,建4座60m3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总容积240m3;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噪声治理采用低噪设备,采取隔声、减震、消音等措施。固废治理设垃圾分类收集箱,垃圾箱要做好封闭措施,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依托工程供水、供

8、热依托三甲镇集中供水、供暖。三甲镇设一座10万平方米的换热站,供热热源为三甲焦化余热,本项目由三甲换热站供热;供水由三甲镇集中饮用水源地集中供水管网供给。污水处理依托高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高平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万t/d,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5万t/d,处理工艺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已于2008年2月投入试运行,2013年进行了深度处理改造;通过调查了解,高平市污水处理厂现实际处理规模约1万t/d,尚有约0.5万t/d处理能力,可满足项目建设排污需求。6、总平面布置及布局本项目场地为南北长,东西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住宅楼、综合楼、中心花园、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

9、和幼儿园。详见总平面布置图。7、公用工程(1)供水:本项目供水由三甲镇集中饮用水源地集中供水管网供给。室内给水系统采用分户计量式供水系统。用水量详见下表:建设项目用水量一览表用水单位用水定额用水单位用水量(m3/d)住宅楼120L/人.d1158人138.96幼儿园40L/人d270人10.8公共用房3L /m2d534016.02场地洒水0.3L/m2d25797.337.74绿化用水0.5L /m2d17999.999.0合 计182.52注:用水定额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用水定额的通知。本项目建成后,日用水量约182.52m3,年用水量约6.66万m3。(2)排水:项目排

10、水为雨、污水分流制,雨水汇合后直接排入场区西侧小东仓河,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现已计划将三甲镇污水管网与高平市污水管网对接,待项目建成后就可将生活污水排入高平市市政污水管网,由高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放量详见下表:建设项目排水量一览表排水项目用水量(m3/d)排放率排放量(m3/d)住宅楼138.9680%111.17幼儿园10.880%8.64公共用房16.0290%14.42合 计165.78134.23本项目建成后污水排放量约134.23m3/d,合计年排放量约4.90万m3。(3)供电:由三甲镇10kv供电所接入,本项目设1台800kva变压器

11、,通过配电室向各个单元辐射。(4)采暖供热:由三甲镇换热站供给(位于本项目西北200m处,圪旦村北),三甲镇换热站供热能力为10万m2,已供热负荷为3.6万m2,还剩余供热负荷6.4万m2,本项目需要供热负荷为61062.03m2,三甲镇换热站能满足本项目供热负荷的要求。(5)防雷及通风防雷:在建筑楼顶设避雷装置。卫生间通风:卫生间通过排气扇和竖向排气通道进行排气。厨房排气:居民厨房设抽油烟机,油烟经简单过滤后通过竖向烟道排向室外。(3)其他公用工程: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等系统可就近接入。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总占地面积m253333.3380亩

12、1净用地面积m253333.33二总建筑面积m261062.031住宅建筑m247240.262幼儿园建筑m221903公共建筑面积53404地下室建筑m26291.77三建筑占地面积m29535.99四绿地率%17999.99五建筑密度%17.88六建筑容积率1.02七建筑层数层6地上六层八规划户数户362九停车位辆274十总投资万元11953.00十一环保投资万元216占总投资1.8%9、工程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1953.0万元,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0、施工期限本项目自2014年7月开始施工,施工期为16个月,于2015年11月竣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

13、建项目,在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处新建住宅楼,将王家山、上池2村整体搬迁。王家山村70户,上池村157户,共227户村民。一、原有污染主要为原王家山、上池两村原有的生活污染源:1、原王家山、上池两村生活用热燃料为煤,煤燃烧主要产生的污染物为烟尘、SO2,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2、原王家山、上池两村,生活污水除粪便废水入旱厕,其他生活污水全部就地泼洒或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及地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整改措施:1、整体搬迁后,入住住宅楼,生活热源以电为主,做饭以电磁炉和液化气炉为主,将来规划使用燃气,为清洁能源,污染物产生量很少,对大气环境污染很小。2、整体搬迁后,入住住宅楼,生活污水首先通过污

14、水管道进入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最终汇入高平市市政污水管网,污水进入高平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的泽州盆地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0,东经11240-11340。东连陵川县,西接沁水县;南邻晋城市;北面毗邻长子县和长治县,基本呈正方形轮廓,全市总面积约989平方公里。本项目场址位于高平市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处,政府商住小区南侧75m。西距三甲镇政府340m,西南侧为乡村公路及农田,北侧为三甲中学,东南

15、侧为圪旦村。详见地理位置图。2、地形、地貌高平市地处太行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中为平地,整体地貌状如簸箕,丹河从北至南纵贯中南部;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金泉山最高,海拔1391.1米,南部河西镇杜村附近丹河河床最低,海拔780米,境内山体相对高差100-300米,绝对高差611.1米。境域周边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区,内侧为绵延起伏的黄土丘陵,中部为冲积的带状平川。本项目所处区域地貌类型为河谷平川区,项目占地及周边区域地势平坦。3、气候气象特征高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备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普遍特征。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多雨,雨热不均;秋凉气爽,阴雨

16、稍多;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气候基本特征表现为:全市年平均气温10.2,一般在9.3-11.4,一月平均气温-4.3-6.1,七月平均气温22.923.6,极端最低气温-24(1959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38.6(1959、1966、1969、1978年均有出现)。全市平均年日照时数2392.8小时,年日照率54%,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日照时数约为13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57.1%,5、6月份日照时数最长,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全市年均降水量为567.1mm,最大年降水量为870.7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82.9mm(1991年)。全年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17、,7、8两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5.2%。每年积雪大都在11-3月间,最大积雪深度19cm(1971年12月24日)。全市年平均蒸发量1827.8mm,5、6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275.8mm、264.5mm;1、12月份蒸发量最小,平均56.8mm、58.4mm。全市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频率为17%,次导风向为偏南风,频率为15%。夏季多偏南风,秋季多偏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8m/s(1972年3月30日)。全市平均无霜期为172天,最大冻土深度为56cm(1967年1月)。4、地表河流高平市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主要包括丹河干流及其

18、支流大东仓河、小东仓河、许河。丹河发源于高平市北部丹朱岭,境内流域面积3620平方公里,境内干流长度128.3公里,流域平均宽度7.11公里,流域纵坡3.47,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为沁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最终由泽州县出境,于河南沁阳汇入沁河。小东仓河为丹河支流,全长16.55km,为季节性河流。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河流为小东仓河,位于本项目场区西10m,具体详见地表水系图。5、水文地质区域含水层高平市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严格控制。丹河冲洪积平原在高庙山等断层影响下,奥陶系地层出现隆起,致使城区一带浅层含水层缺水、漏水,与富水地段相间出露,变化复杂,差别极大。奥陶系隆起导致丹河、原村河、马村河、野川河、大

19、东仓河分别在南王庄、陈庄、陈村、大野川、浩庄下游地段河水渗漏补给奥陶系地层。在河的上游含水层比较富水,下游河流水位可下降约20-30m,甚至全部漏失。本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砂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岩组。隔水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底部及中统本溪组隔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层间隔水层。 泉域概况三姑泉域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泉域范围包括高平市、晋城市城区以及泽州县大部和陵川县中西部。三姑泉主要出露于泽州县大箕镇孔庄东5公里的丹河河谷西岸三姑村。该泉上

20、游沿丹河有多处泉水出露,形成岩溶水排泄带。其中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的郭壁泉、土坡泉、台北泉;出露于寒武系中统的有石青泉、马尾泉、苇滩泉、三姑泉等。泉域内主要河流为丹河,属黄河流域。三姑泉泉域内共分有四个重点保护区。郭壁泉重点保护区:沿丹河北起至河东村、南至苇滩,包括两岸500m范围,面积21.02km2,区内有白洋泉、郭壁泉、土坡泉、苇滩泉及郭壁水源地。三姑泉重点保护区:是规划的晋城新水源地,其范围北起南背村南500m,西至双窑村东及怀峪村一带,南至省界,面积15.51km2。高平丹河渗漏段重点保护区:北起北王庄、南至韩庄,西至铁路以西300m,丹河现代河道东500m,总面积约12km2。在高

21、平市区保护区则局限于丹河现代河道。白水河灰岩渗漏段重点保护区:北起晋城市区以南二级路,自北向南沿白水河至甘寺,包括东、西两岸各500m,面积约10km2。本项目厂址不在泉域重点保护区内,距离高平丹河渗漏段重点保护区东北部边界约5.5km。详见本项目与三姑泉域相对位置关系图。6、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和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1990年山西省抗震设防烈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烈度为度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7、自然生态环境本项目位于高平市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处,所在区域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主要有农田、村镇等,区内植被多为农作物、道路景观,人工栽植的杨树、柏树等树种;动物以小型啮齿动物和鸟类为

22、主(鼠、兔、蛇、麻雀、喜鹊等),无大型野生动物。根据高平市生态功能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高平东部综合经济开发生态功能小区”中“B三甲小起伏黄土覆盖低山土壤保持生态功能类单元”,该区为三甲镇的大部分地区,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营养物质保持。本项目与生态功能区划相符;根据高平市生态经济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优化开发区”中“A -3东仓河流域综合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区”,本项目与生态经济区划相符;详见高平市生态功能区划图和高平市经济区划图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及行政区划高平市现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692个自然村,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人

23、口4804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616人,占全县人口的18.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78人。三甲镇下辖25个行政村,乡村户数7373户,农业人口24512人。项目位于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处,项目场址周边的村庄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 项目周边村庄情况村庄名称方位距离(m)户数人口(人)人均收入(元)圪旦村NW206923810084长寿村N35025689710268三甲南村N50083096011077三甲镇中心幼儿园NW200-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N75-三甲卫生院NW380-三甲镇中学NW400-三甲镇政府NE480-2、工农业生产及经济概况高平市工业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24、。全市以煤炭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化工、医药、建材、食品、轻纺等工业全面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能源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并举,行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多元化支柱产业群。拥有煤炭加工、金属冶炼、轻工、建材等一批新型企业。2012年高平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1.9%;财政总收入42.3亿元,增长16.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16.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7亿元,增长3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4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8917元,增长17.4%。3、交通运输高平市交通条件良好,太焦铁路、

25、207国道、晋长高速公路、沁辉公路、曲坪公路、晋长二级路纵贯全市。高平市于2003年就已完成了共计432个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至2012年末,高平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167.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67.5公里,县道200.7公里,乡道356.8公里。本项目北侧为乡镇道路,西侧为高团路,东侧为G207国道,交通便利。4、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2012年底,高平市共有幼儿园122所,在校学生10267人 ,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35696人,各类小学113所,在校学生30758人。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1个,电视台1座,农家书屋445个,高平市文化事业健

26、康有序的发展。全市文化站均设有融文化、娱乐、科技、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活动场所。2012年底,高平市共有卫生机构535个,其中医院9个(市直2个,民营7个),市直卫生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62个,床位1006张,医生及护士2325人,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73台(件),业务用房面积72640平方米,对一般常见病例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条件。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等本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风景名胜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等特殊环境敏感区。6、集中水源规划根据高平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补充技术报告(高平市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环

27、科院,2009年9月)(2010年调整),高平市三甲镇集中水源地设两个水源井。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如下表。表4 高平市三甲镇集中式水源地划分情况水源地个数水源井井深(m)一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范围三甲镇水源地1个水源地,2个水源井1# 47半径70m范围内半径700m范围内2#43半径70m范围内半径700m范围内本项目场址北距三甲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200m,距离1#井一级保护区1200m,距离2#井一级保护区1100m。7、城市发展规划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出:要优化居住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加快旧城区内旧居住区及棚户区整治改造,控制居住人口容量,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新区住房建设坚持统一规

28、划、综合开发、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建设的方针。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原则,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高平市居住用地规划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结构模式。本项目建设地址为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南侧,属于三甲镇主要居住区,因此,本项目建设项目符合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发展方向。8、环境敏感因素分析通过对项目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的调查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及重点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濒危生物物种。相关敏感因素分析如下:大气环境:本项目位于高平市三甲镇圪旦村东南20m,施工扬尘、运输扬尘、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尾气,会对周边居民构成一定影响,施工期大气环境较为

29、敏感;运营期基本无废气排放,大气环境不敏感。 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距小东仓河约10m,施工期废水不外排,运营期废水入城镇污水管网,地表水环境不敏感。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场址距离三甲镇集中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1.1km,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一般。声环境:本项目位于圪旦村东南20m处,周边为居民区以及学校、办公场所,施工噪声对敏感点构成较大影响,施工期声环境较为敏感,运营期基本无噪声污染,声环境不敏感。生态环境:本项目占地现状为荒草地,施工期会对周边的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较敏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空气环境

30、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乡村区域内,本区域近年来未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本项目所处区域周边无重污染排放的工厂,邻近乡村公路,主要大气污染为周边道路扬尘,大气环境环境质量一般。2、地表水质量现状本项目未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167-2014)丹河赵庄刘庄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根据高平市环境监测站2013年对丹河刘庄段水质监测资料。由监测结果知,监测断面COD、氨氮、总氮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标准限值,为劣V类水质。3、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地处乡镇地区,西侧、北侧和

31、东侧均为道路,其他周边为居民、学校以及办公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一般。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乡镇地区,根据调查,本项目东、北、西侧均为为道路,南侧为人工林地,西侧为小东仓河,项目占地现状为荒草地,道路两侧分布有杨树、柏树等常见树种,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详见环境保护目标图 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圪旦村NW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长寿村N350三甲南村N500三甲镇中心幼儿园NW200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N75三甲卫生院NW380三甲镇中学NW400三甲镇政

32、府NE480地表水小东仓河W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地下水浅层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高平市三甲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NE1100三姑泉域高平丹河渗漏段重点保护区(高平市区段局限于丹河河道)SW5.5声环境圪旦村NW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三甲镇中心幼儿园NW200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N75生态周边农田及植物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植被营运期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影响要素保 护 级 别大气环境圪旦村、三甲政府商住小区机动车尾气、厨房油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33、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机动车辆以及附属设施产生的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地表水小东仓河居民生活污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地下水高平市三甲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生态环境周边植被、土壤废气、固废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污染物SO2NO2PM10PM2.5NOXTSP单位1小时平均500200- - -250- -g /m324小时平均1508015075100300年平均60407035502002、

34、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CODcr:40mg/l BOD5:10mg/l 氨氮:2.0mg/l3、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污染物名称PH总硬度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浓度限值(mg/L)6.58.54500.023.01.0污染物名称硝酸盐氮氨氮细总数*总大肠菌群*硫酸盐浓度限值(mg/L)200.21003.0250污染物名称氰化物氯化物HgAs浓度限值(mg/L)0.052500.0010.05*:细总数单位:个/mL,总肠菌群单位:个/L。4、声学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5、)的2类标准昼间:60dB(A) 夜间:50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1.0mg/m3 运营期:幼儿园食堂油烟:油烟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2、废水执行(1)施工期: 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2)运营期: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CODcr:500mg/L 悬浮物:400 mg/L BOD5:300 mg/L 氨氮:45 mg/L(参考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

36、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 12523-2011)昼间70dB(A) 夜间55dB(A)总 量控 制本项目运营期由三甲镇集中集中供热和供水;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项目西侧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三甲镇污水管网与高平市污水管网对接工程已列提上日程,待本项目建成后,本项目的生活污水可排入高平市污水市政管网,由高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因此不单独进行总量申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流程简述- 施工流程图 -流程简述:本项目属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征地、场地清理、建筑施工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等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建成后居民生活、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及

37、幼儿园运行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二、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废气场地清理、土地开挖及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车辆及设备作业产生动力起尘;施工车辆尾气。(2)废水施工废水;大气降水形成的径流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3)噪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设备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夯实机、振捣棒、混凝土泵、切割机等产生噪声,声级在65-95dB(A)。(4)固废场地清理产生的废渣、施工弃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油漆桶等危险固废。2、运营期(1)废气住宅楼厨房及幼儿园厨房产生的油烟;机动车排放的尾气(CO、HC、NOx);垃圾堆存产生的恶臭气体。(2)污水:

38、住宅楼、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及幼儿园排放的生活污水(CODcr、BOD5、SS、氨氮)(3)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机动车辆、加压水泵等基础设施产生的噪声,声级在65-80dB(A)。(4)固体废物:住宅楼、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及幼儿园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 容类 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1、厨房2、机动车3、生活垃圾1、油 烟2、CO、HC、NOx3、恶臭气体1、无组织排放,0.54t/a2、无组织排放3、无组织排放1、大气稀释后影响很小2、大气稀释后影响很小3、严格管理后影响很小水 污染 物住宅楼、综

39、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及幼儿园CODcr BOD5SS氨氮300mg/L, 14.7t/a180mg/L, 8.821t/a250mg/L, 12.25t/a25mg/L, 1.23t/a幼儿园厨房排水口设隔油池,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化粪池,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小东仓河内的污水管道,最终汇入高平市污水管网,经高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固 体废 物住宅楼、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及幼儿园生活垃圾245.7t/a三甲镇垃圾堆放点,定点堆放噪声1、机动车2、水 泵 噪 声1、75-80dB(A)2、75-80dB(A)噪声达标排放主要生态影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

40、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表现为工程占地破坏地表植被和改变土壤结构、水土流失及景观等方面。永久占地使土地利用性质由三安置新区用地和原有集体建设用地变为住宅、公共用房及幼儿园用地,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较小。因施工开挖扰动地表,压占植被,降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边坡的稳定,造成一定程度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土壤开挖、堆置将会使场地显得凌乱,对景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平整、基础设施建设(住宅楼、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以及场地硬化、绿化和美化,预计施工期为16个月(2014年7月2015年11月)。现场勘查,建设所占

41、地场地平坦,南部较高。现状为荒草地。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由于场地清理平整、裸露地表、地基开挖、建筑施工、物料运输等人为活动产生的扬尘、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土石方、建筑垃圾等将不可避免地对施工区域及运输道路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减轻施工期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本评价将分别对施工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废影响、生态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可行的防范和治理措施。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扬尘污染施工期扬尘污染主要来自土方挖填、裸露地面、建材堆存、道路运输等施工活动,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大,尤其在天气干燥、风速较大

42、时影响范围大,影响更显著。按起尘原因可分为风力扬尘和动力扬尘。A、风力扬尘及其防治措施风力扬尘主要是指露天堆放的建材及裸露的施工地表层浮土,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扬尘的产生量与天气、温度、风速、施工队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为无组织排放,其排放量一般难以定量估算。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下表:不同粒径的沉降速度粒径(微米)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30.0120.0270.040.0750.1080.147粒径(微米)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

43、1.829粒径(微米)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0163.4183.8204.224.624由上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大于250微米时,一般主要影响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区域,当粉尘粒径小于250微米时,主要影响扬尘点200m外下风向区域;通过调查了解,项目区域200m范围内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圪旦村和三甲镇政府商住小区。参考有关资料,施工现场扬尘的监测结果见下表(监测时风速为2.4 m/s)。洒水路面扬尘监测结果距路边距离(m)0205010200TSP 浓度mg/m3不洒水11.032.891.150.860.56洒 水2.111.400.680.600.29衰减率80.2%51.6%41.7%0.2%48.2%从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场地下风向50 m 处TSP 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施工现场的扬尘强弱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方式、施工设备及施工季节、气象条件及建设地区土质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调查统计,近几年,施工扬尘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因子,因此,项目施工期必须制定严格的防尘措施,使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将对施工区域及三甲镇大气环境影响降到最小。评价要求采取的降尘措施:施工场区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