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2479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73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doc.doc(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 1 前前 言言 1.1 项目特点项目特点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隶属铜仁地区重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新建矿 山,本项目为矿山开采项目,不涉及矿石的加工冶炼。贵州省铜仁市瓦屋乡大寨黄锰 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瓦屋乡大寨黄村,矿区距瓦屋乡政府有0.5km。 大寨黄锰矿矿区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1月颁发的关于划定贵州省铜仁市瓦屋 大寨黄锰矿矿区范围的通知,黔国土矿管函(2013)57号文确定,面积3.4km2,开采 深度+776-+17m标高。因矿区范围内含有部分钒矿资源,钒矿的开采需由省环保厅会

2、同 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及市(州)人民政府确定试点企业后,才可审批, 目前铜仁地区重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尚未获得钒矿试点企业的申请批复,故将暂时放 弃该矿区钒矿开采的权力。2013年10月9日,贵州省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 201357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 的函,开发利用方案仅正对已划定矿区范围内的锰矿进行编制,锰矿矿区范围为0.592 0km2,开采深度:776m-+425m。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2】06号) ,关于贵州省贵州 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资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贵州省矿业

3、权评估师协会(黔矿评协储审字【2011】第170号)关于贵州省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 寨黄锰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截止2011年10月底,贵州省铜仁 市瓦屋大寨黄锰矿区锰矿矿石资源量(332+333)88.27万吨。其中:(332)66.88万吨; (333)21.39万吨。 本项目为矿山建设项目,只开采锰矿,锰矿矿区范围为0.592平方公里,不进行选 矿和深加工,建设单位为铜仁地区重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了贵 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详查地质报告 、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 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5万t/a) 、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矿区地质灾害

4、危 险性(三级)评估说明书 、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恢复治理方案 、 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 大寨黄锰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 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条例 、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第15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 影响报告书。受铜仁地区重山矿业有限责任

5、公司的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承担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根据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5万t/a) 最终确定的建设方案,课题组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 方案,并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分析测试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监测工作,公众参与调查由评价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完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5万t/a) (送审稿) ,呈送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审查。 1.3 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 (1)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

6、6)二级标 准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2)评价区范围内大冲溪沟、瓦屋河所监测的7个地表水断面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现状较 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3)区内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标准。根据评价对 区域内地下泉点的监测结果,所监测的3个泉点中Q1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Q2泉 点pH值、总大肠菌群超标,Q3总大肠菌群超标,除此之外其他项目均未超标,说明评 价区地下水主要受到当地居民生活污废水排放的影响,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4)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

7、08)2类标准要求。 (5)评价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主要为森林植被。同时区域内的其他自然植 被(灌丛植被、草地植被)的景观优势度为49.01%,说明评价区自然植被分布较广, 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因此,评价区生态系统较稳定,恢复能力较强。从调 查的结果显示,评价区农田植被分布较少,且分布连续,集中分布在评价区的沟谷地 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广泛分布在评价区内,因此,评价区内各生态系统间的 联通程度较高,生物活动范围受限制较小。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3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大寨黄煤矿由

8、铜仁市碧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壁区发改函201285号下发“关于同意铜 仁市瓦屋乾溪、大寨黄锰矿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矿井建设规模5万t/a,服务 年限13年。本矿井井田范围及工业场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矿山的建设不影响瓦屋乡的城镇建设规划,项目的建 设采用规范的开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三废进行治理,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评价认为,只要在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落实评价中 提出的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实现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目标,将项目 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有机统一,实

9、现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本矿山的建设是可行的。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4 第 三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第 一 阶 段 公 众 参 与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 况调查、监测与评价 制定工作方案 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 2进行

10、初步工程分析 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 图图 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5 2 总总 则则 2.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1.1 任务依据任务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2.1.2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定 2.1.2.1 法律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

11、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修正) 2012.2.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修正案)1996.8.2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2.1.2.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 (1)中华人

12、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92 号土地复垦条例2011.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7.12; (3)国务院令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4 年 7 月 4 日; (5)国务院国发1996031 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8.31; (6)国务院国发200038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7)国务院国发200539 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5.12.3; (8)国务院国发200428 号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10.21; 贵

13、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 (9)国务院国发201126 号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 (10)国务院国发201240 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及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 (11)国务院国发【2012】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若干意见 ; 2.1.2.3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04 号关于发布矿山

14、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的通知2005.10.14; (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24 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 意见2004.2.12; (4)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 风险的通知2012.7.30; (5)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的通知2001.2.21; (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 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7)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7758 号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1997.11.28; (8)国家环境

15、保护总局文件环办200325 号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3.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本) (2013 年修订) ,2013.3.27; (10)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1 号,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1992.8.17; (11)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2000015 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 (12)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2013.9.25。 2.1.3 地方法规、规定地方法规、规定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

16、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7 (1)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7 年 7 月 21 日; (2)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9.6.1; (3)贵州省人民政府 黔府办发200738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 厅等部门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4)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黔环通【2007】86 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关切实加强矿产 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矿山的通知” ,2007.7.27; (5)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9.6; (6)黔国土资发【2007】37 号贵州省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 ; (7)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黔府办【2

17、012】22 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实用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的通知 。 2.1.4 技术技术规范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2.42009)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

18、04) ;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 (10)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令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2.14; (11)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50830-2013) ; (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 6632013) ; (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6642013) 。 2.3.5 行业、地方规划行业、地方规划 (1)国家“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

19、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8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 (3)“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 ,2011 年 1 月; (4)贵州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 (5)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2005 年 5 月 10 日; (6)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 号, “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 类规定的通知”,1994 年; (7)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文件 铜署办199493 号,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 铜仁地区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 年 12 月 9 日。 (8)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 ; (9)贵

20、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 (10)铜仁市矿产资源规划 。 2.1.5 技术参考资料技术参考资料 (1)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详查地质报告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 队,2011.8; (2)铜仁市碧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壁区发改函201285 号 关于同意铜仁市瓦屋大寨 黄、大寨黄锰矿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13】57 号 关于划定贵州省铜仁市瓦 屋大寨黄锰矿矿区范围的通知; (4)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5 万 t/a) 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3.2; (5)贵州省国土资

21、源厅 黔国土资矿管函20131397 号 关于印发贵州省铜仁市瓦 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的函。 (6)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10; (7)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局 壁国土资函2013107 号 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 局关于对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 批复。 (8)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贵州跃达矿产资源开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9 发有限公司,2013.10. (9

22、)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评估说明书 ,江苏 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10; (10)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 20126 号,关于贵州省铜仁市瓦 屋大寨黄锰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证明,2012 年 1 月 16 日; (11)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贵州昱龙生态工程有 限公司,2014 年 1 月; (12)铜仁市环境保护局文件 铜环标【2013】27 号 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贵州省 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 (13)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分析测试中心,报告编号:201305

23、3 贵州省铜仁市 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2013 年 12 月 25 日。 2.2 评价目的及原则评价目的及原则 2.2.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通过对评价区域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分析,充分掌握项目区域环境保护对象及环境质量背景等基本情况,为环 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通过对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说明工程投产 后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及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对环保措施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 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措施及总量控制方案;分析各个场地选址的可行性和

24、合理性。 (3)在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对环境产生的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使工程项目的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使不利影响在 采取积极措施后得到减缓或消除。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部门以及环境管理部门 决策提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依据。 (4)通过两次信息公示和问卷调查,以及项目经济损益分析,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提供社会公众意见依据和环境保护资金计划,使项目建设能够达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 护协调健康发展的环保要求。 (5)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场址可行性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25、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0 合理性、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等方面对本工程进行结论性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明 确回答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2.2.2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1)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以 及地方环境保护执行的环境标准,以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 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绿色和谐矿山为目的,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所 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客观、公正、科学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工业场地的评价以贯彻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重点,对环保 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矿区范围评价应以地

26、下开采工艺和地表变形为重点, 提出对生态破坏的减缓措施和恢复建设方案。 (3)评价本着“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充分论证项目污染防治措 施与生态保护措施,体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再利用、循环的3R原则。 (4)报告书编写力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客观反映实际情 况,评价结论科学准确,环保对策实用可行、可操作性强。 2.3 评价时段评价时段 本矿井服务年限大于五年,不做闭矿期评价。评价分建设期、营运期二个阶段进行 评价。 2.4 评价评价工作等级工作等级 2.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为矿山开采项目,矿山不设置燃煤锅炉,矿山采暖采用电能,

27、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的等级采用矿石周转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来确定, 采用 screen 模式进行预测,无组织排放的 TSP 的最大落地浓度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表 2.4-1 污染源参数和选项污染源参数和选项 起尘源强(g/s)污染源 名称 面源有效 高度 面源 长度 面源 宽度 是否考虑建筑 物下洗 洒水前洒水后 矿石周转场1.5m260m45m否0.00480.000015 表表 2.4-2 下风向不同距离污染物浓度下风向不同距离污染物浓度 地面场地扬尘影响预测结果 未洒水防尘洒水防尘距源中

28、心下风向距离 D(m) 下风向预测浓度 Ci1(mg/m3)下风向预测浓度 Ci1(mg/m3)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1 1000.01030.000032 2000.00550.000017 3000.00260.000008 4000.00150.000005 5000.00100.000003 25000.0000850.0000003 50000.0000350.0000001 最大浓度 0.010790.000034 最大地面浓度距离(m)137137 占标率(%) 1.2%0.004% 综上计算结果,评价以工

29、业场地矿石周转场 TSP 最大落地浓度最大,确定了本项 目的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 2.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锰矿开采区域面积约 0.592km2,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本项目占地面积 共计 1.85hm2,小于 2km2;项目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敏感 区域,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本 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评价。 2.4.3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铜仁市环境保护局文件,项目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规 定的 2 类地区,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

30、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5dB(A)。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确定本工程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二 级。 2.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工程实施后,矿井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全部回用,工业场地生活污水 18.69m3/d 达到相应标准后排入大冲溪沟进入瓦屋河。正常排水时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 依据见表 2.4-3。因此,本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评价。 表表 2.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依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依据 判定项目排水量判定依据 污水排放量18.69m3/d25度以上的坡耕地。 4灌丛生态系统茅栗、白栎、

31、槲栎、油茶、铃木等片状和带状分布于评价区 5水域生态系统水草等水生植物,鱼、虾等水生动物主要为周边小溪沟内 6村寨生态系统人、建筑与绿色植物斑块状散分于评价区内。 6.1.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1.2.1 植被分布特征植被分布特征 (1)酸性土植被占明显优势 受地质地貌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区内发育了适应酸性土壤物群落如马尾 松林、杉木林、枫香、栎类、响叶杨等比较常见,他们不但分布在碎屑岩酸性土壤上, 同时也分布在碳酸岩老风化壳发育形成的厚层土壤上,分布面积较广,占评价区面积 的 53.53%,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2)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次生植被分布广泛 贵州省

32、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3 受的人为活动影响,评价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已破坏殆尽,仅在局部人为活动影响 较轻的地段有保留有少量的森林,根据近二十年的恢复,大部分地带性植被破坏后仅 恢复为灌丛和草地,由于森林生态系统范围较窄,使蕴藏在其中的大部分珍稀动植物 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环境,致使区内植被生态效应的有效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植被 生物量的丰富程度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自然植被占明显优势 评价区内分布的村庄较少,山高坡陡,评价区内人工植被(农田植被)主要分布 在沟谷的平缓地带,土地垦殖率相对较低。在评价区山地上分布着大量的次生自然植

33、 被,他们占评价区面积的 84.04%。 6.1.2.2 评价区生物量估算评价区生物量估算 植被的生物量是指一定地域面积内植物群落在某一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物质的数 量,以t/hm2表示。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参考数据对本评价区域内的生物量进行粗略估 算。 (1)森林群落生物量 根据屠玉麟、方精云等建立的基本参数,对贵州森林推算的平均生物量为 79.2t/hm2,加上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平均生物量10t/hm2,则贵州森林平均生物量为 79.2t/hm2+10 t/hm2=89.2t/hm2。 (2)灌木林地和草地生物量 灌木林地和草地生物量参考Smith,1976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能力和植物生

34、 物量的估算,取值分别为68t/hm2,16t/hm2。 (3)农田植被的生物量 农田植被生物量由三部分组成,即作物子粒、秸杆和根茬。由于目前尚无贵州本 省农田的秸杆、根茬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农田植被的生物量,以谷物产量来计算。该 评价区各村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是:水田6.75t/hm2(450kg/亩),旱地5.25t/hm2(350kg/ 亩),其籽实与桔杆的比例:以矮杆的水稻为1:1,高杆的玉米为1:1.5计。根茬平均 产量:水稻为723.5kg/hm2,玉米为831kg/hm2,具体情况见表6.1-5。 表表 6.1-5 评价区域农田植被生物估算基本参数评价区域农田植被生物估算基本参数 单位

35、:单位:kg/hm2 农田植被类型子粒重*秸杆重根茬重生物量 以玉米为主的旱地植被5250757583113656 以水稻为主的水田植被67506750723.514223.5 *表中子粒重量为该评价区域农作物的实际产量。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4 (4)生物量估算 在自然植被总生物量中,森林植被生物量所占比重量大,约占总生物量的 57.08%,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群落的面积在本评价区域所占面积较大,其评价区范 围内森林植被面积占评价区面积的 32.88%,表明森林植被是本评价区域最重要的生态 系统,在维持区域平衡方向有很

36、重要的作用;其次为灌丛生物量,评价区范围灌丛生 物量约占总生物量的 30.77%。虽然项目区受人为活动影响,植被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 自然植被生物量显示优势的特点。生物量计算见表 6.1-6。 表表 6.1-66.1-6 评价区范围植被生物量表评价区范围植被生物量表 单位:单位:t/hmt/hm2 2 植被类型面积(hm2)占评价区域%生物量(t)占评价区域% 森林植被102.7730.609167.0854.04 灌丛(含疏林地)81.1624.165518.8832.53 自然 植被 灌草丛98.3329.281573.289.27 水田14.774.40210.031.24农田 植被旱地

37、36.2410.79495.042.92 合计 333.2799.2316964.31100 在自然植被总生物量中,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生物量占评价区生物量的 86.57%,表明自然植被是本评价区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平衡方向有很重 要的作用。 6.1.2.3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原理,用景观结构的合理性、景 观生态体系空间结构合理程度的方法,来判断区内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分析中采 用了景观结构的以下指标来评价区内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特征: 密度Rd=%100 i 出出出出 出出出出出 频率Rf =%100 i 出出出出

38、出出出出出出出出 景观比例Lp=%100 i 出出出出出 出出出出出 优势度值D0=%100 2 L/2RR pfd 出出 在景观频率的评判中,采取在微机上的土地利用图上读样的方法,在整个区域内 读取各类拼块出现的小样方数,从而得出各个拼块的频率,进而计算主要拼块的优势 度,各指标值见表6.1-7。 表表6.1-76.1-7 评价区域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评价区域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5 景观稳定性分析 植被类型 图斑 (个) 面积(hm2) 密度 Rd(%) 频率 Rf(%) 景观比例 Lp(%) 景观优

39、势度 D0(%) 水田植被3514.446.005.224.30 4.96 旱地植被13435.4322.9820.1410.55 16.06 森林植被96100.4516.4727.1529.91 25.86 灌丛植被12779.3421.7823.4223.62 23.11 草地植被15196.1225.9020.4528.62 25.90 水 域41.770.693.120.53 1.22 建设用地125.782.060.201.72 1.43 未利用地242.544.120.300.76 1.49 合 计583335.87 表6.1-7的数据显示,评价区内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中,森林植被

40、的D0值最高,为 25.86%,其景观比例Lp值为29.91%,出现的频率Rf值为27.15%。因此,该区域生态环境 质量的控制性组分主要为森林植被。同时区域内的其他自然植被(灌丛植被、草地植 被)的景观优势度为49.01%,说明评价区自然植被分布较广,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相 对丰富,因此,评价区生态系统较稳定,恢复能力较强。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评价区农田植被分布较少,且分布连续,集中分布在评价区 的沟谷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广泛分布在评价区内,因此,评价区内各生态 系统间的联通程度较高,生物活动范围受限制较小。 6.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2.1 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

41、响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是其它用地无法替代的,本项 目主要为地面设施占地,矿井为地下开采对地面土地利用现状影响较小,项目地面设 施占地在矿井服务期满后均可通过土地复垦逐步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 本项目地面设施总占地面积为 1.85hm2,见表 3.1-6。施工期临时占地可在施工结 束后立即恢复,矿山地面设施占地需等到矿井服务期满后逐步恢复,这个恢复过程很 漫长,因此,矿井地面设施占地将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占地使人 植被覆盖率降低,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扰动地表,增加水土流失,影响居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在被占土地上生长的陆生生物也将受

42、到不可逆影响。 (1)对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项目占地1.85hm2,工程占地全部属于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溪坎村土地。其中占水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6 田0.54hm2,坡耕地0.26hm2,灌木林地1.05hm2。 本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使项目涉及区域的植被遭到破坏。项目涉及区域由于受 人类活动的干扰,现有的植被均为常见品种,主要为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人工林地 等。拟建项目500m范围内无古树和国家级保护的植物。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 植被生物多样性没有明显影响。 工程对该区域的植被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占地,引

43、起局部区域农作物,植被覆盖 率下降,改变评价区域的植被现状,从而影响区内植被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从而使区 域的环境功能的下降。工程在竣工后通过绿化可使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其对 植被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同时绿化也可起到保护边坡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净化 空气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估计因本项目建设而造成的自然植被和农田植被的生物量损失约 82.63t。项目占地 造成的自然植被损失的生物量仅占评价区域自然植被和农田植被总生物量的 0.49%, 在生态系统可接受的范围内。 (2)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对景观格局可产生一定的的影响:一是由于工程占地对地表植被的大量 破坏,使景观要素发生变化,致使景

44、观斑块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在景观系统中 出现新的景观要素,增加了景观的碎裂度,出现新的景观斑块;三是在景观相邻组分 之间增加了一道屏障,可以对景观产生较强烈的分裂效果。此外,在挖方填方路段由 片石砌的护坡破坏了山体的植被和自然曲线,对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评价区内原来的部分林地等将被矿山工业场地代替,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原来景观体系的特征,本矿井服务期满后,可立即进行土地复垦,景观结构恢复 较快。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评价区内景观体系的影响不大,在环境的可接受程度范 围内。 6.2.2 井下采矿对地表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井下采矿对地表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 地下开采导致地表变形是矿山生产

45、引起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矿山地下开挖之前, 岩体处于应力平衡状态。而当地下被采空后,形成了一定的自由的空间,采空区周围 岩体失去原有平衡,应力重新分布,从而引起上覆岩体的移动变形,这种移动变形逐 渐向周围扩展以至达到地表,从而造成地表移动甚至宏观破坏。井下矿层开采后,形 成冒落带、导水裂缝带和缓慢下沉带“三带” ,使处在冒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地下含水 层的隔水层被破坏,与被破坏的地下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及水井受到影响而干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7 涸,使农田粮食减产,影响植被。同时地面沉陷改变了矿区地面景观,使地表生态环

46、 境发生改变。 (1)采矿方法 本矿区面积 3.4km2,开采深度由+776m-17m 标高,锰矿开采区面积 0.5920km2,开 采深度 776m-+425m。采用长壁崩落式采矿方法。 (2)地表变形范围预测方法 地表沉陷预测将采用由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开采沉陷预测软件 MSPS” ,对本矿区 开采范围内的地表变形进行预测。 (3)“开采沉陷预测软件 MSPS”地表沉陷预测参数 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确定预测参数。 根据矿体覆岩性质及开采条件,预计参数见表 6.2-1。 表表 6.2-1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 序号参数符号单位参数值备注

47、1 下沉系数 q0.65 2 水平移动系数 b0.3 3 拐点偏移距 Sm0.15H0 4 影响传播角 deg90-0.68 为矿层倾角(deg) 5 主要影响正切 tg2.0 (4)最大值预测(充分采动时): 地表最大下沉值,W。mqcos 最大倾斜值,i。W。/r 最大曲率值:(10-3/m) 2 0 0 52 . 1 r W k 最大水平移动,U。bW 最大水平变形值, rbW /52 . 1 00 式中:Wmax 最大地表下沉值,m;imax最大地表倾斜值,mm/m;Kmax最 大地表曲率值,10-3/m;最大水平变形值,mm/m;Umax最大水平移动值, max mm;m矿层法线采厚

48、,m;q下沉系数;矿层倾角,deg;b水平移动 系数;r主要影响半径,m。 (3)地表变形预测 (1)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预测(稳定态) 矿山不同采深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见表 6.2-2。 贵州省铜仁市瓦屋大寨黄锰矿(新建)(5 万 t/a)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8 表表 6.2-2 不同采深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不同采深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 矿段 采深 (m) 矿体倾角 (度) r (m) 厚度 (mm) Wcm (mm) icm (mm/m) Kcm (10-3/m) Ucm (mm) cm (mm/m) 502522.711.3810.35 1005011.350.355.18 2001005.680.092.59 锰矿 300 40 150 1140568 3.780.04 170.3 1.73 (2)动态移动变形预测 地下采矿时,随着采空区面积的增大,塌陷区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 地表点承受的移动变形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动态变形 对于稳定后的移动盆地来说,这些地表点处于中部充分采动区。 第二类:永久变形 这类地表点处于矿井或永久性保护矿柱的边缘,矿层开采完且地表移动稳定后,其 变形、移动值均达到一定值不再变化。 第三类:半永久性的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