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370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1,0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新煤矿白杨沟勘探报告(正式稿).doc(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绪 言 1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1第二节 矿权设置 3第三节 位置与交通 4第四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4第五节 生产井及老窑 7第六节 以往地质工作 9第二章 勘探区地质 12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12第二节 勘探区地质 15第三章 煤 层 18第一节 含煤性 18第二节 煤层对比 18第三节 可采煤层 22第四章 煤 质 26第一节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26第二节 煤的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 28第三节 煤类及工业用途 43第五章 水文地质 45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 45第二节 井田水文地质 50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预算 57第四节 供水水源 60第五节 小 结 6

2、1第六章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63第一节 现有矿井开采技术状况 63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64第三节 瓦 斯 70第四节 煤尘爆炸性 71第五节 煤的自燃倾向 72第六节 地 温 73第七节火烧区 73第八节 环境地质 75第七章 地质勘探工作 79第一节 勘探方法 79第二节 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述 80第八章 资源量估算 102第一节 工业指标及资源量估算范围 102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的选择 104第三节 资源量类别的划分 106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 108第九章 其它有益矿产 111第一节 砂岩石材料 111第二节 稀散元素 111第十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112第一节 资

3、源供需形势分析 112第二节 概述资源量及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112第三节 矿区开发内部、外部条件 113第四节 建井开采技术条件及指标选择 114第五节 经济效果计算 116第六节 地质勘查经济效果评价 119第七节 结 论 121第十一章结 论 123第一章 绪 言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一、目的任务新疆呼图壁县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为昌吉州新疆煤炭工业“十一五”结构调整规划煤矿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之一,是呼图壁县规划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上的主要煤炭生产矿井之一。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受其委托,为满足该矿井技改建设年产30万吨矿井的需要,根据新疆呼图壁县国土资源局批复

4、呼国土资发2006第100号预划的勘探范围,对该矿井进行勘探工作,于2006年6月双方签订了勘探合同书。同时根据新疆哈密矿务局勘察设计院对新疆呼图壁县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改井首采区范围建议,首采区为水平标高为1590米东翼采区(主要煤层B1、B12、B2、B3、B14、B24),走向长度为井田走向长度。合同规定目的任务是:详细查明井田内地层、构造、煤层层数、厚度、赋存规律、煤质评价、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估算可采煤层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资源量,为年产30万吨矿井技术改造设计提供地质依据。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1:5000地形地质水文地质修测 3.03

5、平方千米2.1:2000 地质剖面测量 2条 660米3. 机械岩芯钻探 3孔1200米4.地球物理综合测井 3孔1200米5.样品采集 81件二、任务完成情况根据上述合同要求,我队组织项目分队2006年7月编写完设计,自2006年8月开始野外施工,至2007年8月17日施工结束,历时12个月,克服了地形条件差等困难,完成了1:5000地质填图修测、增测, 1:2000地形地质剖面测量,以及钻探施工、生产井调查等地质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具体见表11。 完成及利用工作量一览表 表1-1项 目完成工作量备 注1:5000地形地质修测、增测(km2)3.031:5000水文地质修测、增测(km2)3

6、.031:2000勘探线剖面测量(m)2条2375.25钻 探(m)3孔累计1294.84物探测井(m)3孔累计1187.75工程点联测(个)6生产井及老窑调查(个)3煤样煤芯煤样(个)39合计81煤层煤样(个)3件、利用3件,计6件瓦斯样(个)5物理力学样(件)27水样(个)1筛分浮沉试验大样1件、利用2件,计3件 煤和矸石泥化试验样1件(不计总量内)修 路(km)5.52007年8月17日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于2007年12月30日完成报告编制。报告正文11章37节(约6.4万字),附图24张,附表1册。报告正文由樊涛、邓文、张军、李强、康小丁、张松林、任全江、常东、刘宗安、许平等同志编

7、写,樊涛统稿。参加野外和室内工作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还有李锋、任全江、赵志华、王玲、易华、禹晓磊、张良、王辉、杨德明、刘太芝、邓立峰、靳彦斌、桂香、姜丽萍、武锐、陈青珍、王国华、王晓薇、张炜、吴琴、姚新桃、唐晓艳等。本次工作在勘探区范围内估算煤炭总资源储量(121b+122b+2S22+333)4376万吨,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670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302万吨;采动影响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73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31万吨。第二节 矿权设置一、采矿权登记新疆准南煤田呼图壁县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由新疆维吾尔自

8、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6月21日发放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6500000731643),根据新国土资采划2004第057号划定矿区范围面积1.0509平方千米。划定采矿区范围坐标见表12。 采矿区范围拐点表 表12 拐点号XY拐点号XYD1484850029454850D5484975029455400D2484920029454150D6484953029455600D3484948529454270D7484903029455600D4484948529454765D8484892029455325二、探矿权设置为满足煤矿年产30万吨矿井技改建设要求,根据矿方井田范围申请变更要求

9、,经新疆呼图壁县国土资源局批复呼国土资发2006第100号预划的勘探范围,在原采矿范围基础上增加了1.9791平方千米的勘探范围(见插图11),现勘探区面积为3.03平方千米,勘查范围是由4个拐点构成(详见表13)。 在此预划的勘探范围内该矿不存在矿业权纠纷问题。本次工作范围与预划的勘探范围一致。预划勘查区范围拐点表 表13拐点号直角坐标地理坐标XY经度纬度S1484800029454035862545434555S2484999529454050862545434700S3484998529455610862655434700S4484800029455610862658434137第三节

10、位置与交通一、位置煤矿位于呼图壁县西南56千米处白杨沟河中上游西边,行政区划属呼图壁县雀儿沟镇管辖,中心地理座标东经862700,北纬:434630。预划的勘探范围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2.7千米,面积3.03平方千米。二、交通由乌鲁木齐市伊宁市312线国道从大丰镇向南(经雀尔沟镇)68千米即可到达井田,国道312线在+88千米处可上乌奎高速公路。其中大丰镇至雀儿沟镇约38千米为柏油路面,雀儿沟镇至井田约23千米为砂石路面。井田至外部仅有一条原林场修的盘山简易公路,路窄道险,交通不太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2)。第四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一、自然地理5. 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天山北麓的低中山区

11、,地形复杂,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白杨沟河近东西向横贯矿区南部,强烈切割岩层。白杨沟河南为松树林带,沟北为陡峻的哈拉巴斯陶特力斯嘎山脊,沟底至山脊顶部坡角达30度以上,部分地段为陡崖。井田最高处海拔2090米,最低处为白杨沟河底,海拔1670米,相对高差一般为50300米,最大高差为420米。2水系白杨沟河发源于天山雪峰,从井田南部流过,向东汇入呼图壁河,为常年性河流,河谷底是井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在井田以西较窄,为V字型河谷,流出井田河变宽缓,多为U字型河谷。据呼图壁河水文站1994年在白杨河出口处观测计算资料,洪水期为6月、7月,月平均流量4.346.44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2030立方

12、米/秒,枯水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流量为0.270.43立方米/秒。3气象井田位于天山北坡,受山区气候的影响,矿区气候较湿润,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据呼图壁河水文观测站的资料,1994年年降水量为421.5毫米,410月份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31.485.7毫米间,年蒸发量为1317.1毫米;年平均气温摄氏5.4度,78月最高,最高气温达摄氏34.1度,元月份最冷,最低气温零下摄氏23.9度。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封冻,次年4月中、下旬解冻,白杨沟内风力不大,一般34级,最大冻土深1米。4、地震井田位于沙湾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地震带上。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中国地震

13、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标准,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5g。根据新疆地震局1978年出版的地震图册,对烈度等级的划分,井田的烈度在7度。据新疆地震局资料,本世纪近百年间临近区5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MS4.7级的中、强震14次,其中1906年玛纳斯县境内MS八级大地震曾造成巨大破坏,故本区是地震多发区。详见表1-3。 二、经济地理井田周边正在开发建设大型矿井。北东面有呼图壁县宽沟煤矿(将建成120万吨/年的矿井)、北面有白杨沟东沟煤矿、北西有呼图壁县天业煤炭有限公司煤矿、东有呼图壁县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等煤矿。井田地处白杨沟煤矿区是呼图壁县重要的能源地之一,现有89

14、个小煤矿从事煤炭采掘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各小煤矿年生产能力均为9万吨以上矿井,主要供给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玛纳斯电厂、石河子市等地动力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随着玛纳斯电厂三期工程的扩建及当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较大。建设大型矿井和扩大小煤矿的生产将会带动天山中部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使呼图壁县的经济跳跃式发展。勘探区内植被发育,牧草茂盛,是呼图壁县优良的天然牧场。海拔1600米以上的沟谷及陡坡云杉茂密成林,具有较大经济和生态价值。勘探区以南山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野生动物有北山羊、天山马鹿、野猪等。井田所在的白杨沟煤矿区内人口近2千人,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组

15、成,主要从事煤炭采掘业、畜牧业和林业育苗及防护开发。井田及附近没有农业和其它工业。井田所需粮食、蔬菜及副食品全部由呼图壁县城、雀尔沟镇和大丰镇 MS4.7级中、强震简目表 表14发震时间地理座标震级(MS)参考地名北纬东经1906.12.23435385398沙湾县西南1907.5.13441286186玛纳斯县城南1916.1.1443086305玛纳斯县与呼图壁县交界地区1941.8.14440685205沙湾县牛圈子1953.4.25434286365.5呼图壁县南部1953.4.26434286125.25玛纳斯南部1958.10.11443086005沙湾县东北泉水地1963.7.2

16、442485064.8沙湾县西部1967.11.19434886064.7玛纳斯与沙湾县交界地区1971.11.1440685004.8沙湾县西部1976.9.18434885124.8沙湾县西部1980.11.6434886065.7玛纳斯县清水河一带1981.7.7435985414.7石河子1983.3.3440286395呼图壁2003.2.14434885265.0、5.2石河子南山矿区(石场)供应。井田生产和生活用水取自白杨沟河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井田用电由雀尔沟镇10KV变电所供给,平时备有发电机解急需之用。井田北东约20千米的呼图壁河计划建设大型水力发电站,为煤矿开发提供

17、电能。第五节 生产井及老窑2002年,呼图壁县地质矿产局以呼地矿(2002)34号文,将原达理公司针织厂煤矿(简称原达矿)、雀儿沟镇二矿合并为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井田范围内主要矿井有原达煤矿(现已关闭)及原雀儿沟镇二矿(现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老主井),井内现开采主要煤层为B1煤层,B21煤层有少量开采,B3、B4、B5、B6、B7煤层均未采。1原达煤矿:据访问调查,知其有主井、风井,均为斜井,形成完整的回风系统。1993年8月开始建井,1996年7月出煤,于2001年5月因发火采区封闭。主井口坐标:X=4848990.32,Y=29455183.33,Z=

18、1707.49。因原达矿封闭已久,其巷道、见煤点厚度均无可靠来源,故此次工作中未使用该矿的数据。2、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老主井:于1986年开始建井,有主井和风井,形成完整的回风系统。斜井煤巷开拓,1988年投产出煤,主要开采B1煤层。主井口座标X=4849166.108,Y=29455473.824,Z=1687.043米,主井斜深170米,坡角-18,一级提升井底标高1638米。二级提升斜井,方位22,斜深176米,二级提升井底标高1575米。三级提升斜井,斜深108米,三级提升井底标高1541米,开采B1煤层,厚度8.5米,现回采完毕。产量已达3万吨/年,炮采法,后

19、退式开采,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部分为局扇通风,排水采用多级泵管道排水。风井在主井西面56米处,风井口座标X=4849119.910,Y=29455440.850,Z=1689.457米,也为斜井。2000年5月5日因片帮死亡1人。2002年累计出煤14万吨,动用资源储量40.5万吨,回收率35%。2002年11月2005年,累计出煤3.46万吨,动用资源储量8.64万吨。3、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新主井:于2006年3月开始建井,有主井、副井和风井,形成完整的回风系统。沿B1煤层底板石巷斜井开拓至1590米水平后向北开拓石门,先后穿过B1 、B21、 B2煤层,尚未投产出煤。

20、主井口坐标X=4849072.651,Y=29455323.620,Z=1694.882。主井口方位355,08米为平硐,然后暗斜井,向下坡角1916,斜长351米;至B1煤层底板1589.22米,向北穿石门,方位355,长293米。主井与副井、风井在B1煤层石门相连通,形成回风系统。4、矿区东邻呼图壁县雀儿沟镇一棵树煤矿,斜井开拓,运输水平1601米,回风水平1621米,开采B1煤层,厚度9米,B2煤层厚度9米,年产量2万吨。原雀尔沟镇二矿(老主井)三级提升水平已至1541米,已接近矿区东边界,已揭露B1、B21煤层。这样矿区范围内东部和南部煤层大部分已被巷道控制,为本次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

21、工作依据。(见表15)第六节 以往地质工作本区地质工作主要开展于解放后,其中涉及到矿区并有地质意义有以下几项工作。1、1960年,地矿局区调队在玛纳斯河至昌吉河一带进行1:5万区域地质普查,对矿区地质做了粗略划分。2、19821985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对准南煤西段进行1:50000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在矿区东部施工钻孔3个即ZK601孔、ZK603孔和ZK561孔。ZK601孔穿透西山窑组B2号和B1号煤层直至三工河组地层,ZK601孔及ZK561孔均在西山窑组上部地层头屯河组下钻,穿透西山窑组全部地层,共见煤7层,据钻孔资料,矿区东邻区深部地层构造较简单,为一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各煤层

22、厚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此资料为分析研究矿矿区内地质情况提供了依据。3、1990年10月,新疆煤田地质局161队在矿区东邻区进行了1:1万地质填图,对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划分、煤层赋存情况及煤质作了比较详细的工作。4、1994年1995年,新疆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在呼图壁县白杨沟一带进行了煤矿详查工作,提交了煤矿详查报告,划分了含煤段,确定了区内煤层编号,基本查明了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在矿区以东2千米左右施工了ZK5和ZK2孔。为本次勘探工作提供了地层,煤层、煤质等基础资料和深部控制资料。5、2002年11月,新疆地勘局九大队提交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控制矿区可采煤

23、层4层,分别为B1、B2、B3、B4,并对其厚度、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了解。圈出矿区煤层的地表火烧范围,计算了火烧深度,划出了采空区,确定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评价了煤层顶底板的稳固性,对煤层的瓦斯含量,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进行了了解和评价。提交了(332+333+334)资源量1901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为180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448万吨,预测资源量(334)1273万吨。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详细的井下地质情况,尤其是对F1断层的划定。6、2006年初,新疆地勘局九大队在本矿区的采矿范围内,通过收集以往资料和实地调查提交了新疆呼图壁县鸿

24、新建设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补充报告,对矿区深部煤层的厚度变化和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了依据。7、2007年度,新疆地勘局九大队在矿区的西北侧开展的呼图壁县白杨沟东沟煤矿勘探项目,在不足1000米范围内施工了ZK2005、ZK2006、ZK2001、ZK4001 、ZK6002钻孔,有效控制了矿区的延深煤层,分别对各可采煤层层数、厚度、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了解,对可采煤层进行煤质评价。对矿区深部煤层的厚度变化和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综上所述,前人在矿区及外围一带做过较多工作,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次地质勘查报告是原生产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利用近年的开采情况和新的深部

25、工程编制的勘探报告。第二章 勘探区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层井田及外围位于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市山前凹陷带西段中,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区域地层系统表见表21。古生界1、中石炭统前峡组(C2qx)该组地层广泛分布在区域南部,岩性为一套浅海一滨海相细粒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酸性火山灰凝灰岩和灰岩,含头足、腕足及植物化石,该组是中生代沉积的基底地层,厚度1000米。 区 域 地 层 表 表21界系统组(群)代号厚度(米)沉积相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相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吐谷鲁第一亚群K1tga150河流相侏罗系上统喀拉扎组J3k130-300山麓河流相齐古组J3q600-

26、900湖泊相中统头屯河组J2t450-520河流相、湖泊相西山窑组J2x400-450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下统三工河组J1s400-600湖相沉积八道湾组J1b50-100河流相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古生界中统前峡组C2qx1000浅海滨海相沉积(二)中生界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该组出露于区域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一套河流相、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夹砂岩和薄煤层,局部夹砂砾岩、砂岩。出露厚50100米,与下伏中石炭统前峡组(C2qx)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该组地层出露于区域南部及中部的沟谷中为一套不含煤的以湖相为主的碎屑沉

27、积。地层岩性在区域上稳定。主要为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砂砾岩、叠锥灰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薄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400600米,与下伏地层八道湾组为整合接触,部分地段与中石炭统前峡组(C2qx)呈角度不整合接触。3、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该组地层广泛出露于矿区中部南部及区域中部,为一套以湖沼相为主的含煤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泥岩、煤层、炭质泥岩薄层,出露厚度400450米左右,与下伏地层三工河组整合接触。4、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该组地层出露于区域中北部,位于西山窑组地层北侧,为一套河流相、湖泊相为主的半干旱条件下的杂色碎屑沉

28、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灰黄色、灰紫色粗砂岩、砂砾岩、砾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底部以一层灰黄浅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与下伏西山窑组分界,与西山窑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出露厚度450米520米。5、上侏罗统齐古组(J3q)出露于区域中北部,位于头屯河组地层的北侧,呈13千米宽的带状近东西向横跨区域,为一套湖泊相为主的半干旱条件下的杂色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紫红色、紫褐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不含煤,下部有12层23米的玫瑰色凝灰质砂岩(区域标志层),该组与下伏头河组整合接触,一般厚600900米。6、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该组地层出露于区域北部位于齐古组北侧,呈4006

29、00米的狭长条带跨越区域,为一套山麓河流相的不含煤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黄色巨厚角砾岩,与下伏齐古组为整合接触,一般厚130300米。7、下白垩统吐谷鲁第一亚群(k1tga)该套地层出露于区域北部,位于喀拉扎组北侧,主要岩性为棕色、褐色砾岩夹砂岩,局部夹有砂质泥岩与下伏地层喀拉扎组(J3k)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50米。(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分布于区域各河流沟谷内,为现代河床冲洪积砾石层,厚220米。二、区域构造(一)褶皱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归属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山前拗陷西段的中部,处于三屯河宁家河单斜构造带上。中新生代地层由南向北,从老至新依次排列,区域呈倾

30、向为北北东向单斜构造,倾角1025。其中,南部及北部地层倾角略陡,中间地带(含煤地层西山窑组分布区)地层倾角略缓,区域东南部见有小型褶曲,对井田构造无影响。(二)断裂区域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仅在区域西南部和东南部见有几条小断裂,对井田构造无影响。第二节 勘探区地质一、井田地层井田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J1s)、西山窑组(J2x)及第四系(Q4),现由老到新将各地层单元主要特征分述如下:(一)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仅出露于井田内南侧河谷中。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含湖相动植物化石碎片。控制地层厚度40米。与上覆地层西山窑组(J2x)整合

31、接触。(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出露于井田中部、南部及北部部分地区,为含煤地层,也是煤矿勘查控制的目的层,为一套以湖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为主夹有河流相,覆水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深灰色、灰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煤层、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含植物化石碎片,井田范围内含九层煤,其中主要可采煤层7层,钻孔控制该组地层厚度为388.73422.32米,井田范围内该组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三工河组整合接触。通过本次工作,同时利用已有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详查报告、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生产地质报告对井田内西山窑组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32、及含煤性变化规律,将该组地层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各段特征如下:1、西山窑组下段(J2x1)该段为井田内主要含煤段,出露于井田中南部,地表露头均火烧,呈红褐色、砖红色烧变岩条带。地表被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坡积物覆盖。根据井田内外施工钻孔控制的该段地层,主要由67个湖滨相湖滨三角州相覆水沼泽相泥炭沼泽相的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表现为由粗砂岩泥岩煤颗粒下粗上细的沉积韵律特征,总体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煤层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薄层。泥岩、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砂岩中见不规则平行层理和小型楔状交错层理。含丰富的植物叶片化石。含编

33、号煤层6层(B24、B14、B3、B2、B12、B1)均可采,控制可采厚度28.41米,该段地层厚度117.72170.04米,平均厚138.12米。其底部以一厚层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与三工河组接触,与下伏三工河组地层呈整合接触。2、西山窑组中段(J2x2)在井田中部出露,为西山窑组次要含煤段。煤层露头地表火烧形成砖红色条带。根据井田内外施工钻孔已控制该段地层,主要由34个湖滨相、湖滨三角洲相至覆水沼泽相、泥炭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表现为由粗到细沉积韵律特征。总体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含炭泥岩、炭质泥岩、煤层,泥岩、粉砂岩

34、中见有水平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该段地层厚度为111.90120.89米,平均厚度117.89米,编号煤层三层(B7、B6、B5),含可采煤层2层(B7、B5),控制可采厚度2.86米。以B4煤层顶板的一套含砾粗砂岩为J2x1与J2x2的界线,整合接触。3、西山窑组上段(J2x3)在井田北部出露。根据已有钻孔控制该段地层,主要由34个湖滨相,湖滨三角洲相至浅湖相的沉积旋回组成,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煤线,炭质泥岩,顶部有冲刷剥蚀现象,该段地层控制厚度106.79183.71米,平均厚度154.38米。不含可采煤层。与J2x2为一套粗砂岩分界。与上伏头屯河组为平行

35、不整合接触。(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砂砾层(Q4pal)分布于白杨沟河河谷两侧,为现代河床冲洪积砾石层,灰白色、浅灰色砾石、砂混杂堆积,砾石成份主要由岩浆岩、烧变岩及少量变质岩组成,砾径0.22米,分选差,磨园为次棱角圆状,无胶结,厚度1418米。(五)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4edl)分布于哈拉巴斯陶力斯嘎山白杨沟达坂北坡以及白杨沟河两岸山坡上,主要为浅黄色砂土、砾石等,地表有少量腐植土层植被,厚约47.07米。二、井田构造受区域单斜构造的影响,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北倾的单斜构造,倾向236,倾角633。井田内仅发现有一条断距小于20米的小断层,即F1逆断层,其走向长约750米,

36、因此说井田构造为简单构造。F1逆断层:走向2229,倾向292299,倾角63,长740米左右,向北延伸出矿区,向南至白杨沟河,井下巷道有四点揭露,断距为11.513米,断层西盘上升,东盘下降,因受上升盘影响,该断层在线间,地层倾角变缓,使上盘B1煤层与下盘B2煤层对接,井下巷道1634米标高运输巷由B1进入B2煤层,当时未察觉。在生产井巷道内观察到的断层对B1、B2煤层破坏不严重,破碎带很窄,断层面上无水渗出,由此可知F1逆断层不具导水性。 本勘探区未发现有岩浆岩。 第三章 煤 层第一节 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均分布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地层中,该组地层分布于勘探区大部分地区。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37、及含煤性变化规律,该组地层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其中上段不含煤,煤层主要赋存于中段地层和下段地层中(见插表31),现分述如下。1、西山窑组上段(J2x3)该段地层为区内西山窑组不含可采煤层段,仅在一个钻孔内见有1层0.19米的煤线,含煤系数为0.12%。2、西山窑组中段(J2x2)该段地层为区内次要含煤段,依据本次勘探资料,该段含编号煤层3层和煤线3层,平均纯煤总厚4.63米,含煤系数3.93%。可采煤层2层,平均可采厚度2.86米,可采系数2.43%。B5煤层全区可采,可采厚度1.041.65米;B6煤层不可采,B7煤层为大部可采。3、西山窑组下段(J2x1)该段地层为区内主要含煤段

38、,是本次煤矿生产地质勘探主要对象,含可采编号煤层6层和煤线3层,纯煤平均总厚31.30米,含煤系数22.66%。西山窑组下段含可采B1、B21、B2、B3、B41、B42编号煤层6层,平均可采总厚28.41米,含可采系数20.56%,沿走向变化不大,6层全区可采。第二节 煤层对比从各煤层的出露位置、产出层位、厚度、结构、顶底板岩石特征以及煤层稳定性方面可看出,矿区外围一带各煤层特征非常明显,易于对比,为了更好地对比区内各煤层,下面用几种方法结合区域资料对区内煤层进行对比。一、地层标志层对比井田内及外围一带地层中标志层明显,特征比较明显的是西山窑组中段底部砂岩层、西山窑组下段底部砂岩层,B4(走

39、向上分B41、B42)与B3之间砂岩层及B2与B1间砂岩层,这四层砂岩全区发育,层位和厚度稳定,特征明显,肉眼很容易识别,且上下关系清楚,是理想的标志层。中段底部砂岩呈粗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发育大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局部含砾,将西山窑组中段和下段所含煤层截然分开, B5、B6、B7三层煤层位于该砂岩层之上,而B4(走向上分B41、B42)煤层则位于该砂岩层之下,大部分地段该砂岩层为B4(走向上分B41、B42)煤层的直接顶板。B2和B1煤层间有特征砂岩标志层,该砂岩层中夹中砂岩层和泥质粉砂岩层,局部夹砂砾岩层,与中段底部砂岩层易区分。B2位于该砂岩层之上,B1位于该砂岩层之下,该砂岩层为B1

40、煤层的直接顶板,B1煤层之下为西山窑组下段底部砂岩层,该层砂岩为巨厚状,岩性致密坚硬,过这层砂岩为三工河组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所以这些特征的砂岩标志层将区内的可采煤层明显分开,这一特征在煤层对比图上反映的很清楚。二、煤层特有的标志对比此方法是在地层标志对比的基础上,将B1、B21、B2、B3、B41、B42、B5、B6、B7区分开。1、西山窑组中段中B5、B6、B7煤层对比井田内西山窑组中段为次要含煤段,含B5、B6、B7三层编号煤层和煤线,三层煤层为薄中厚煤层,这三层煤从煤层层位上和煤层的厚度上容易与其它煤层区分开。B7煤层位于B6煤层之上,B6煤层位于B5煤层之上,三者厚度上和结构上易

41、区别。 B7煤层在井田为最上面一层煤,向北、向上没有其它煤层,B7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矿区内大部可采;深部B5、B6煤层变为简单结构,不含夹矸。B6煤层在矿区内不可采。B5煤层在矿区内全区可采,底板有厚层状粗砂岩,其下有特厚B4煤层,容易区分B5煤层。总之这三层煤的主要在层位上和结构上易于区分开。2、西山窑组下段中B1、B21、B2、B3、B41、B42煤层对比。西山窑组下段为井田内的主要开采勘探煤层,根据煤层厚度、煤层层位及其特征可以将其区分开。(1)煤层厚度上对比在井田内B1、B4(包括B41、B42两层)煤层分布于西山窑组下段主要含煤段的最下部和最上部煤层,均为井田内的巨厚稳定可采煤层,从厚度上和煤层的层位可区分B1、B4煤层。而B4煤层的两个分层B41、B42,B42的煤层在上部层位,厚度远大于B41的煤层厚度(B41也可巨厚煤层),B41与B42之间存在几米的夹矸,还是易于区分开的。另外井田内的煤层在地表出露均火烧,煤层厚度大对岩石烧变程度比煤层厚度小煤变程度要强烈的多,形成几十米宽砖红色褐红色条带较明显。这一特征与其它煤层有明显区别。B21、B2、B3这三层为井田内中厚厚可采煤层,位于B1、B4(包括B41、B42两层)煤层之间,区分开B1、B4(包括B41、B42两层)煤层之后,可以在煤层的层位上区开B21、B2、B3这三层煤。从层位上靠近B1巨厚煤层的中厚厚可采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