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l型的形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421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l型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细菌l型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细菌l型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菌l型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l型的形成.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细菌l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特点及其致病性,主讲线路,1.什么是l型细菌 2.l型细菌的形成 3.l型细菌的生物性状特点 4.l细菌的致病性,1.什么是l型细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 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spheroplast)。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L form), 因其1935年首先在Lister研究院发现而得名。,2.l型细菌的形成,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人工诱导作用有关。人工诱导细菌变成L型细菌的因素如下: (1)抗生素,如青霉素

2、、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在某些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等的影响下,某些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受抑制,可使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即L型细菌。 (2)酶类,如溶菌酶、脂酶;,(3)机体的一些免疫因素,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 (4)物理因素,如紫外线; (5)化学因素,如去氧胆酸盐。其形成可能与临床有密切关系。,3.l型细菌的生物性状特点,1.嗜高渗性: 只有在高渗环境中才能生长,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不生长;由于已经失去了坚固的菌壁,只剩下一层胞浆膜,故在非高渗的环境中,菌体就会迅速地溶解而死亡;如L型金葡菌在蒸馏水中3min就会裂解,2h后消失,在01 一02的氯化钠溶液中,15mi

3、n后,细菌减少90,而在2 15的氯化钠溶液中,菌体则无变化,2.返祖性 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当抑制、破坏菌壁的因素去除后,L菌又恢复了完整的细胞壁,变回亲本菌株,又有了亲本菌株的特性,这就是返祖性。返祖性又可分为下列两种,即 易变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很快回复到亲本菌株的L菌称之;临床分离到的多为此型;通常刚形成的或细胞壁缺陷较轻的L菌较易返祖,细胞壁完全缺如者则不易返祖;,(2) 稳定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经过多次传代仍然保持着L菌的特性称之;严格地说,只有这一型的细菌才能称为L菌; (3)弱抗原性:细菌的主要抗原在胞壁及其表面的附属物上,一旦菌壁缺

4、失,就会导致抗原性大为减弱,乃至消失;L菌可长存于宿主的体内,并抗拒宿主的防卫机制;它虽具抗原性,但抗原性薄弱,因此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自卫性攻击;这就是L菌得以长存于宿主体内的原因。,4.l细菌的致病性,L型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凡有细菌的地方皆有L型细菌存在,如土壤、水溪、动物器官及人体组织等。研究证实:病原性微生物的L型仍可保留有一定的毒力,具有致病性。,细菌L型不仅可返祖成为原菌株后具有致病性,某些L菌本身也能致病,发现L型细菌能引起特发性血尿。L型细菌尤易形成一些慢性感染。已经证实:细菌L型与某些慢性和反复感染有关,如尿路葡萄球菌感染、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感染、结核病等。从临床材料如脓、

5、血、骨髓、脑脊液、关节滑液、肾盂肾炎患者的尿、肺结核患者的痰、肝病患者的腹水及扁桃体内等都证明有L型存在。细菌L型的致病特征为间质性炎症,与病毒、支原体等无壁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相似。,敏感动物毒力试验发现:白色念珠菌L型的毒力明显低于原菌株,小鼠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L型,生存时间为23.5天,而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细菌型,生存时间为15.8天。L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产生一些外毒素如胞外酶和神经毒素及内毒素,有些细菌L型的细胞膜也具有一定的致病性。,L型细菌要发生致病作用,必须首先与人体细胞结合。研究证实:粪肠球菌L型对细胞表面的粘附能力下降,只有其亲代的十分之一,但它仍有一定的粘附能力,能与人体细胞发生粘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致病。研究了单核李斯特菌及该菌L型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作用,用扫描电镜检查显示:L型细菌能持续粘附在巨噬细胞表面达15天之久,而细菌型只能粘附7天,到此完毕咯!,谢谢观赏,下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