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434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2015-10-12,什么是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工具是由管理者使用,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能够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有形的事物。,一、PDCA循环 二、常用质量管理工具,一、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又叫戴明环。对日本制造业的崛起起到了杰出贡献(戴明奖)。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 (总结、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是按照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PDCA是医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DCA循环四个阶段,Plan计划

2、 收集资料 确定行动计划,Do实施 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 收集绩效资料,与以前的资料对比,Action行动 继续执行当前的行动计划或调整/增加行动计划,从这里开始,A,P,D,C,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实施 改进计划,检查 实施效果,标准化 巩固成绩,遗留问题纳入下期,PDCA循环八个步骤,PDCA循环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A,P,C,D,P,D,A,C,P,A,D,C,P,A,C,D,PDCA循环的特点,2、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 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原有水平,新的水平,P,

3、A,D,C,P,A,C,D,原有水平,改进,新目标,新目标,不断改进,A,P,D,C,A,P,C,D,A,C,P,D,PLAN (列问题、找原因、定目标、定计划) 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确认问题 1.2 收集和组织数据 1.3 设定目标和测量方法 2.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3.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 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4.1 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4.2 测试并选择 4.3 提出行动计划和相应的资源,DO 5. 实施行动计划,CHECK 6. 检查、评估结果(分析数据),ACTION 7. 标准化(巩固)和进一步推广 8. 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

4、重新使用PDCA循环,PDCA小结,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的有效实施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ISO9000: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做什么?怎么做?,PDCA循环各步骤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二、常用质量管理工具,调查表 分层法 流程图 柱状图 折线图 饼图 鱼骨图 排列图,(一)调查表,1、定义 它是一种资料收集工具,也叫检查表、核对表、点检表、统计分析表,它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种表格,将需要调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逐项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 2、用途 收集资料:如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各种不良事件调查表。 安全检查(点检)

5、:手术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医疗质量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时间发生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二)分层法 1、定义 是一种资料整理工具,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一起,划分的组叫做层。 2、用途 可增强资料的可比性,便于从中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有助于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明确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应用 分层原则:层内变异尽可能小,层间差距尽可能大。 分层依据(因素): 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分层。 按不同工作人员分层,如按医生类别、级别。 按使用仪器设备或耗材分层。 按不同诊疗操作、程序分层。 按不同的服务对象分类,如性别

6、、年龄、医保类型等。 按不同病种或病例分型进行分层。,(三)流程图,1、定义 流程图是用一些简单、容易识别的符号表示医院医疗服务过程的各个步骤(或环节)的一种工具。,是否当天 做检查?,病人的自我 准备情况?,病人需做 增强扫描 ?,是,好,是,否,不好,否,门诊/住院 病人 需做CT检查,病人拿到CT 检查报告,离开,急诊病人做 CT检查,CT室登记处 登记,核价,收费处付费,CT室登记处 登记,预约检查 日期和时间,CT室登记处 按约定时间到达,注射造影剂,扫描准备,CT室扫描,患者CT检查服务流程图,2、用途 通过对现有流程图各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的质量问题和改进区域。它也是追踪方法

7、学的核心工具之一。 3、绘图步骤 识别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分解在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步骤(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 利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流程图( Visio 软件)。 测量和标出每个环节或步骤的时间(平均数和标准差)、地点、操作人员、仪器设备、原材料及其他资源等信息。,(四)柱状图 1、定义 柱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表达图形的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 2、用途 用来比较两个或以上的价值(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条件),只有一个变量,通常利用于较小的数据集分析。,举例,(五)折线图,1、定义:折线图是用直线段将各数据点连接

8、起来而组成的图形,以折线方式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2、用途: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的趋势。,举例,(六)饼图,仅排列在工作表的一列或一行中的数据可以绘制到饼图中。饼图显示一个数据系列 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举例:,(七)鱼骨图,1、定义 它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所发明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用来表达结果(质量问题)与众多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因形状像鱼骨,称为鱼骨图。 2、用途,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环境,实施,设备,人员,患者安全,制度,药械,业务人员素质,手术,麻醉,患

9、者人数,患者病情,人员责任心,患者年龄,血液制品,业务人员数量,危急值,信息设备,治疗设备,检查设备,医疗耗材,病房,病床,相关药物,鱼骨图,安全教育,操作常规,规章制度,安全流程,安全计划,安全目标,等候区,监护人、陪人,身份,沟通,手卫生,管理人员,质量问题,3、绘图步骤,4、如何寻找原因?,头脑风暴法:吸收全员知识和经验,集思广益。 5why法: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事件会发生,直到回答“没有好的理由”或直到能采取具体措施时才停止提问。 4M1E法:质量问题的一次原因:即人员(Man )、仪器设备(Machine )、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od )和环境(Environ

10、ment)。,5、案例,(八)排列图(柏拉图) 1、定义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提出,又称为帕累托图或柏拉图。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直方图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2、用途 找出关键的质量问题; 找出引起质量问题的关键原因。,3、绘图步骤 (1)收集一定时期的反映质量问题的数据; (2)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3)整理数据,做排列图计算表; (4)绘制排列图。,66 53 11 5 3 3 4 145,66 119 130 135 138 141 145,45.51 36.55 7.59 3.45 2.07 2.07 2.76 100.00,45.51 82.0

11、6 89.65 93.10 95.17 97.24 100.00,排列图计算表,4、排列图分析 (1)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也即主要因素。 (2)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即次要因素。 (3)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九)对策表,1、定义 对策表,是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制定的质量改进计划表。 2、用途 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3、应用 利用“5W1H”法提出质量改进计划: Why:为什么改进(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What:改进什么(目标)? Who:谁负责实施?谁负责监督和评价? When: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Where:改

12、进地点? How:具体改进措施和办法?如何评价效果?,控制药物不良事件的对策表,质量管理工具总结,PDCA: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制度如下: 检验科在发现出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PDCA: 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改进,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制度如下: 临床科室由医院统一制定危急值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

13、、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科报告人名字,接电话人员签名及时间,报告医师签名及时间,处理方法,效果评估等。医务科不定期组织医院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检查。,某院2011年9月份制定了危急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近一年中,发现还存在危急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比如存在检验危急值未能及时处理的情况而造成病人家属的投诉及纠纷(发现问题).(经统计,漏报率在3%左右.),PDCA: 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 改进,P-plan,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程不合理? 制度不完善? 制度执行不到位? 召集检验科,临床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作好记录(头脑

14、风暴法)。,P-plan:分析危急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列出所有的原因: 1.人员紧张(3) 2.工作量大(2) 3.电脑速度慢(1) 4.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 5.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 6.流程存在缺陷(5) 7.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P-plan:因果图,P-plan:柏拉图,P-plan: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和计划,目标: 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流程,加强危急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0.05%,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P-plan:计 划,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 1、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

15、通 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急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原始资料的积累),P-plan:计 划,2.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务科组织临床危急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急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急值管理执行而造成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培训幻灯,签到表,学习记录,考核记录,原始资料的累积),P-plan:计划,3.流程存在缺陷 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完危急值后才能进行其它

16、操作。,P-plan: 计划书,D-do:执行,按计划书执行。,C-check,检查的目的就是严格落实危急值相关管理的规定,通过制定表单进行检查,并将问题进行汇总。以便进行效果评价。,C-check:医院危机值危急值危急值检查表单,A-action(总结、固定、改进),总结经验: 比如经过以上的整改,我院危急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优化了流程,并且使得危急值漏报率降至0.05%以下甚至接近0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果可以通过图示表示,如下:,PDCA循环,遗留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什么是“持续改进有成效” 1 有形成效:质量管理预期目标得到实现(如相关质量指标有改善,医疗风险指数下降,医院成本支出,病人医疗费用下降,社会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医院员工满意度得到提高等),而且管理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持续稳定。 2 无形成效:员工质量管理素质得到提高,凝聚力增强,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的文化,推动医院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