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571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冷惠玲,译者的翻译思想与译者风格,1、翻译思想 2、翻译策略 3、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的关系 4、翻译策略与译者风格的关系 5、译者的翻译思想在译者风格中的体现 6、译者翻译思想的变化与译者风格的变化 7、译者的翻译思想是译者风格的制约因素之一,1、翻译思想,Theory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1. (explan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an art or sci

2、ence (contrasted with practice) 2. reasoned supposition put forward to explain facts or events 3. sth conjectured, not necessarily based on reasoning,Principle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1. basic truth; general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2. guiding

3、 rule for bahaviour 3. general law shown in the working of a machine, etc,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1) translation principle 指翻译家对翻译之“道”的经验的高度提升或高层级认知,这种认知又反过来指导他在更高层级上的实践,由此获得新的经验,从此周而复始。翻译思想通常表现为对译事的某种原则主张或基本理念,通常经历三个深化(或提升)阶段:体验(experiencing)、体认(knowing)、体悟(apprehending) 翻译思想是翻译理论的第三个层级(第一个

4、是方法论;第二个是对策论),2、翻译策略,Strategy The art of planning operations in war, esp of the movements of armies and navies into favourable positions for fighting; skill in managing any affairs Translation strategy (not listed in Shuttleworth, Mark & Cowie,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3、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的关系,翻译思想的特征:高层级性、能产性、模糊性、传承性、迁延性 能产性(productive):产生对策、产生技巧 翻译思想产生对策,对策产生方法、技能、技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思定于笔”,也可以解释为思想决定技法,翻译也是如此:翻译思想决定翻译方法。,4、翻译策略与译者风格的关系,翻译策略直接限制译者风格,5、译者的翻译思想 在译者风格中的体现,傅雷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 严复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 朱生豪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傅雷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傅雷的翻译思想:傅雷在1951年9月撰写的重译本序一文中提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

6、似。”他对此进一步的解释是“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3(P291)。“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傅雷的翻译策略:“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文。”又曰:“风 格的传达,除了句法外,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而且“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3(P155)。,傅雷的翻译风格: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5和“旧小说套语”等

7、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当中文不足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采用西洋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3(P148)等。,傅雷译文举例,出生的婴儿在摇篮里扭动。老人进来虽然把木靴脱在门外,走路的时候地板还是格格的响:孩子哼啊嗐的哭了。母亲从床上探出身子抚慰他;祖父摸索着点起灯来,免得孩子在黑夜里害怕。灯光照出老约翰米希尔红红的脸,粗硬的白须,忧郁易怒的表情,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走进摇篮,外套发出股潮气,脚下拖着双大蓝布鞋。鲁意莎做着手势叫他不要走近。她的淡黄头发差不多象白的;绵羊般和善的脸都打皱了,颇有些雀斑;没有血色的厚嘴唇不大容易合拢,笑

8、起来非常胆怯;眼睛很蓝,迷迷惘惘的,眼珠只有极小的一点,可是挺温柔;她不胜怜爱的瞅着孩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部 黎明),严复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严复的翻译思想: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曰:修辞立城。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 严复的翻译策略:“他以桐城派古文译西书”9,而且译书时“往往加上许多按语,发挥自己的见

9、解”12,“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严复)“把整段原文拆开而照汉语习见的方式重新组句 ” (王佐良)对于科学名词的处理“独有自具衡量,即义定名。 ” (严复),严复的翻译风格:译文尔雅,也合于达的标准,至于信,第一期似乎偏重意译,略亏于信,有读先秦子书的风味;第二期则略近直译。将原文透澈译出,而无颠倒删削,另外增加了许多原文所无之词句,不惟未变愿意,且使原文更显透达,译文更美丽流畅。(贺麟),严复译文举例(天演论的开场白):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10、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

11、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工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王佐良评:严复把整段原文

12、拆开而照汉语习见的方式重新组句的:原文里的复合长句在译文里变成了若干平列短句,主从关系不见了,读起来反而更加流畅。原文里的I成了译文里的“赫胥黎”,也是值得注意的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变?很可能,是为了要使译文读起来象中国古代的说部与史书,史书的开头往往是:太史公曰、臣光曰之类,朱生豪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朱生豪的翻译思想:朱生豪在译莎士比亚时曾言“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 朱生豪翻译策略:凡遇原文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

13、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朱生豪的翻译风格:充分利用了汉语表达的优势,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细节,将原文的词序、句子结构、句型等加以熔化、分解、重新组合,再创造,产生出自然、通畅的译文。其译笔浑厚畅达、气势磅礴,如“行云流水”,“晦涩处也无滞重之笔”,他在“用散文体再现莎氏无韵诗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汉语言文字的音乐美,讲究平仄、押韵、节奏等声韵上的和谐。”11。 朱生豪的译文举例:朱生豪和曹禺翻译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最后两句(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 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的译文: 朱译:古往今来多少离合

14、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曹译: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 像幽丽叶和她的柔密欧所受的灾难。,6、译者翻译思想的变化与译者风格的变化,译者的翻译思想随着对翻译认识的加深会发生变化 译者风格也随着译者的思想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 鲁迅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风格,鲁迅的翻译思想:由“意译”到“直译”,鲁迅早期的翻译思想、策略与其风格:“改良思想,补助文明”,“翻译为媒介,使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起到思想上的借鉴作用”(郭著章等) “虽说译,其实乃是改作”, “年青时自作聪明, 不肯直译, 回想起来真是悔之已晚。” (鲁迅) 鲁迅的后期翻译思想、策略与其风格:“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15、一则保存这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和易解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顺眼的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 (鲁迅) 实际上是直译、意译兼顾,译文表现出简洁、凝练的艺术特色,译文中根本看不到因过分生吞活剥的痕迹,它既再现了原作者所特有的细密笔触,又不失表达上的优美与流利。,鲁迅前期译文举例(地底旅行) : 第二回 割爱情挥手上征途 教冒险登高吓游子 却说亚蘺士梦中听得叫声,吓了一跳,幸而子细听去,是平日常来惊梦的洛因,在外扣窗说道:“亚蘺士君,再不起来,又要讨叔父的骂了。”亚蘺士连声称是。急忙起床,洗盥毕,已是朝餐时候。走进食堂,见叔父列曼,笑容可掬的,已吃得腹笥便便,还拿乳羔炙鸡,张着口大啖不止。,7、译者的翻译思想 是译者的风格的制约因素之一,译者的翻译思想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