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690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相互作用: 个体水平上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以病原物为主线,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和传播、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以及病害的发展和延续。 群体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 每一种侵染性病害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病害和病原物得以发展和延续。这种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病害循环(disease c

2、ycle),也称作侵染循环。,病害循环与生活史的区别: 生活史是以病原物为对象阐述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 病害循环主要是以特定寄主与病原物的组合为对象,阐述病害的发生、发展和延续,包括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接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表现症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害循环涉及的四个问题: 病原物的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 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inoculum release)与传播(transmission); 侵染过程(pathogenesis); 病害的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和

3、再侵染(reinfection)。,第一节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就是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或存在场所。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一般也就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与寄主生长的季节性有关。,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 (一)田间病株 多年生植物根、茎部:如苹果和梨的轮纹病、腐烂病、病毒病以及枣疯病等。 田间杂草 :多种病毒病和细菌病 带病寄主:保护地内 的寄主(黄瓜霜霉菌 )、自生麦苗 、转主寄主 等。,(二)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小麦粒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麦角菌的菌瘿等; 种子表面:小麦腥黑穗病; 种子内:小麦散黑穗病菌。

4、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柑桔黄龙病等 ; 种薯 :马铃薯晚疫病菌 。,(三)土壤及粪肥 以休眠体:病原物的休眠体可以在土壤中较长时间的存活,如鞭毛菌的休眠孢子囊、卵菌的卵孢子、黑粉菌的冬孢子、半知菌的厚垣孢子和菌核、菟丝子和列当的种子以及线虫的胞囊或卵囊等。 以腐生的方式:一些病原真菌和细菌。 分为土壤寄居菌(soil invaders)和土壤习居菌(soil inhabitants)两类。,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病残体一旦腐烂分解,病原菌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属于这种类型。 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5、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中繁殖。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多属于这种类型。,土壤习居菌特点: 1 一般寄生性不专化,多属于低级的寄生物; 2 寄主范围广泛,主要危害植物幼嫩的组织,造成幼苗的死亡; 3 较长的腐生阶段,在腐生阶段可以完成菌量的大量积累,因此,在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即可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 4 在多数情况下,随着单一作物的连年种植,病害往往表现逐年加重,被称为重茬病害或再植病害. 如西瓜、棉花、茄子等。,(四)病株残体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专性寄生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的时期

6、。 病株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五)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有些昆虫一经携带某些种病毒便终生具有传毒能力。 (六)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如甘薯黑斑病菌、马铃薯环腐病菌等都可以在贮藏、运输期间存活。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如棉花枯萎菌可以在种子、病株残体、土壤、棉子饼和粪肥中越冬。,二、病原物越冬、越夏方式及影响因素 (一)病原物越冬、越夏方式 1休眠(dormancy or resting) 产生各种各样的休眠体,如真菌的卵孢子、厚垣孢子、菌核、冬孢子、闭囊壳等。 2腐生(saprophyte) 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

7、越夏。棉苗立枯病菌、甘薯黑斑等。 3寄生(parasite) 活体营养生物如小麦条形柄锈菌、小麦白粉菌。 植物病毒粒体可以在寄主植物和介体内越夏和越冬。,(二)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 一般而言,凡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有利于作物越冬的都有利于病原物的越冬。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不耐高温。 在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超过2223的地区,条锈菌便不能越夏。,夏孢子存活期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C ) 时间(天) 0 433 5 179 15 47-89 25 25 36 2 45 45分钟,第二节 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病原物的接种体(inoculu

8、m)是指病原物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它能被监测和计数。 接种体有多种类型:孢子、菌丝片段、菌核、细菌细胞、病毒颗粒、线虫成虫、幼虫、卵或虫瘿、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等等。,一、接种体的释放 (一)主动释放 子囊孢子的释放通常是由于具弹性的子囊的爆炸,将子囊孢子顺序弹射出去 。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成熟后,子囊孢子可主动弹射,在静止空气中,孢子弹射高度可达70 cm左右,便于气流携带至几米至几千米处。 有些寄生性种子植物,当种子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如松杉寄生可将种子弹射出35 m,最远可达15 m。表面带有粘液,很容易粘附在别的寄主植物表面。,(二)被动释放 借助外力(风、雨

9、水、昆虫以及农事操作等)而被动释放。 如玉米小斑病菌孢子释放需2000倍于孢子重量的力,即风速达到5 m/sec时才能释放。 雨滴的溅散(rain-splash) 一滴直径5 mm的水滴(叶面积水的大小),垂直降落在光滑平面上的一层含有孢子的水膜上,可以分散成5 000个以上的小水滴,溅散的最大距离约达100 cm,最大高度可达40 cm。其中约有50%的小水滴带有孢子,散布的平均距离达20 cm。,生长在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盘内孢子的释放往往需要水的参与。细菌的释放更离不开水。,二、接种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依赖外界的因素,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以风、雨水、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的作用最大;人为因素中以种苗和种子的调运、农事操作和农业机械的传播最为重要。,(一)气流传播 真菌的孢子数量大、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于气流传播。 土壤中的细菌和线虫也可被风吹走。 列当、独脚金的种子极小,成熟时蒴果开裂,种子随风飞散传播,一般可达数十米远。,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很多外来菌源都是靠气流传至。 如小麦条锈病菌的夏孢子可借助气流传播1 000 km以上 。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