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12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695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212 大小:8.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伤科12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中医伤科12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中医伤科12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亲,该文档总共2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伤科12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科123.ppt(2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骨伤科学,第一章 伤科学发展简史,概念,伤科学:是研究运动系统及有关脏器损伤疾患的学科,中国伤科学发展简史,内经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蔺道人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著,把正骨八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解放后,确定伤科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西方骨科学发展简史,骨科学又称为矫形外科学(Orthopaedics):矫正儿童畸形 1918年,在英国确立了骨科医生的合法地位 骨、关节与肌肉的病症按病因分类 先天畸形:并指、多指畸形 创伤:骨折、脱位 感染: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 非特

2、异性炎症:骨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 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囊性骨炎 良性及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骨软骨瘤、骨肉瘤、骨囊肿 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大脑性瘫痪、脊髓前角灰质炎,第二章 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损伤的概念,分 类,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指筋、脉、肉、皮、骨损伤,具体分为骨折、脱位和筋伤 内伤: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外伤与内伤相互影响,肢体虽然受损于外,可由外及内,使气血受伤,并可引起脏腑功能不和,出现

3、许多损伤内证,急性损伤: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按照受伤时间分类,新伤:2-3周内 陈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闭合性损伤: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外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轻伤 重伤,按照受伤程度分类,生活伤 工业伤 农业伤 交通伤 运动伤,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伤,工业伤,农业伤,交通伤,运动伤,物理损伤 化学损伤 生

4、物损伤,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概 念,损伤的病因是指引起人体损伤发病的原因,或称为损伤的致病因素,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伤暴力导致的骨折和脱位 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扑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弹时导致肱骨干骨折 持续劳损:疲劳骨折,病因分类 外因,外力伤害,外感六淫 邪毒感染:多为感染性疾病,内因,年龄 (1) 老年人好发骨折部位:肱骨近端,腕部,髋关节,脊柱等。 (2) 小儿骨折多为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且容易损伤骨骺,影响骨骼发育。 体质 解剖结

5、构:传达暴力作用于骨骼时,骨折常发生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先天因素 病理因素: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称之为病理骨折。 职业工种 七情内伤,第三章 临床诊查,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全身情况,轻微损伤一般无全身症状和体征 严重损伤,可出现面色苍白、肢体厥冷、出冷汗、口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微细或消失、烦躁或神情淡漠等休克表现,疼痛 肿胀青紫:肿胀严重可出现张力性水泡 功能障碍,局部症状体征,一般症状体征,张力性水泡,畸形 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等,特殊症状体征,方肩畸形,餐叉畸形,

6、骨擦音 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通过手触摸可感觉到。为避免给患者带来痛苦,临床上不刻意去追求,异常活动 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非正常活动,关节盂空虚,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盂空虚,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是脱位的体征,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使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体征,先天性骨关节畸形、良性骨肿瘤、筋挛、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对整个机体影响较小,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 骨痈疽可出现寒战高热

7、、出汗、烦躁不安、口渴、脉数、舌红、苔黄腻等全身症状 骨痨表现为骨蒸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全身症状体征,痹症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痿证多表现为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肢体痿软无力、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等症状 恶性骨肿瘤晚期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症状,全身症状体征,恶病质,疼痛 肿胀 功能障碍,局部症状体征,一般症状体征,如脊柱结核后期的后凸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圆背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脊柱侧凸畸形,特殊症状体征,畸形,后凸畸形,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

8、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 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屈指挛缩畸形 髂胫束挛缩症呈屈髋、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等,筋肉挛缩,爪形手,屈指挛缩畸形,骨肿瘤 痛风性关节炎 骨突部骨软骨病等,肿块,疮口与窦道,第三节 四诊,除了对全身的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物等作全面的观察检查外,对损伤局部及其邻近部位必须特别认真察看,望诊,望神色:通过察看神态色泽的变化来判断损伤轻重,病情缓急 望形态:了解损伤部位和病情轻重,望全身,望畸形:如肩关节脱位的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因重叠移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有患肢短缩与外旋畸形;桡骨远端骨折可有“餐叉样”畸形 望肿胀、瘀斑

9、 望创口 望肢体功能,望局部,听骨擦音 听骨传导音(很少应用) 听入臼声,闻诊,关节摩擦音:骨性关节炎可出现粗糙的关节摩擦音 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屈拇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的检查时可听到弹响声;炎性渗出的腱鞘周围可以听见捻干燥头发时发出的声音 关节弹响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在进行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时,可发生较清脆的弹响声,听筋的响声,听啼哭声 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闻气味,闻诊,对涉及交通意外、刑事纠纷等方面的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很重要,注意保护自己,问诊,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发生时间 骨伤科患者的主诉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及挛缩等

10、 举例:外伤后左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3小时,发病情况,主诉,受伤原因 受伤时的体位 暴力的性质 方向和强度等,发病过程,疼痛:疼痛的起始日期、部位、性质、程度 肿胀:肿胀出现的时间、部位、范围、程度 肢体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 畸形:畸形发生的时间及演变过程 创口:创口形成的时间、污染情况、处理经过、出血情况,以及是否使用过破伤风抗毒血清等,伤情,第四节 骨与关节检查法,检查方法:遵循“对比”原则,即患侧与健侧对比 检查次序: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等,检查方法和次序,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

11、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尖,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测量检查,肢体长度测量法,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大腿周径:髌骨上10-15cm处测量 小腿周径:小腿最粗处(三头肌肌腹部位),肢体周径测量法,中立位0法: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0 邻肢夹角法:两个相邻肢体所构成的夹角计算,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肌张力:通过被动活动关节的阻力大小判断肌张力高低,肌力检查,肌力检查内容,肌肉萎

12、缩,0级:肌肉无收缩 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肌力测定标准,摸压痛 摸畸形 摸肤温 摸异常活动 摸弹性固定 摸肿块,临床检查法,摸法,特殊检查法:采取各种检查方法使患者产生疼痛等症状,获得阳性体征,颈部 腕和手部 腰背部 髋部 骨盆 膝部 肩部 踝部 肘部,操作方法 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

13、疼痛减轻,为阳性 原理 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减轻疼痛,颈部,分离试验(同颈椎牵引),操作方法 患者头偏向患侧,术者用左手掌放于病人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部,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原理 使椎间孔变窄,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出现疼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原理 牵拉神经丛,产生疼痛,腰背部,操作方法 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

14、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70-90度左右,且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使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伸直并逐渐抬高,当抬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时,若将患肢高度稍降低,放射性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此时将患肢踝关节突然背屈,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又出现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原理,当下肢抬高时,坐骨神经受到牵拉,加重了突出的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产生疼痛,拾物试验,操作方法 将一物品放在地上,令患者拾起。脊椎正常者可两膝伸直,腰部自然弯曲,俯身将物品拾起;如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

15、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的将物拾起,此即为拾物试验阳性 原理 患者脊柱有功能障碍,多见于脊椎病变如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腰肌外伤及炎症等,仰卧挺腹试验,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以枕部双足跟为支点,将腹部挺起,腰部及骨盆离开床面,同时咳嗽一声,如引起腰腿痛及下肢窜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原理 增加腹压及椎管内压力,使神经根刺激产生疼痛,骨盆,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放于髂骨翼两侧,两手同时向中线挤压,如有骨折则会发生疼痛,称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或嘱患者采取侧卧位,检查者双手放于上侧髂骨部,向下按压,后法多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

16、前上棘部,两手同时向外推按髂骨翼,使之向两侧分开。如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则局部发生疼痛反应,称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用于诊断骨盆骨折和骶髂关节病变,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屈膝屈髋试验,患者仰卧位,双腿靠拢,嘱其尽量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也可两手推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臀部离开床面,腰部被动前屈,若腰骶部发生疼痛,即为阳性。若行单侧髋、膝屈曲试验,患者一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同样方法,使另一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则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可随之运动,若有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有闪筋扭腰、劳损,或者有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者骶髂关节等病变。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该试验阴性,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仰卧位于检

17、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髋外展外旋试验,患者仰卧,嘱患肢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使其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关节上部,形如“4”字。若无法完成“4”字动作而髋部疼痛者,为髋关节病变。若能完成“4”动作时,医生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将患肢膝关节内侧向下压,如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斜扳试验,患者仰卧位,一侧腿伸直,另一侧腿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该侧屈曲的膝部,另一手按住同侧的肩部医者用扶膝部的手推患者的腿内收并使该侧的髋关节内旋,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本试验即为阳性,肩部,患者坐位或站立位,

18、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搭肩试验,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嘱患者屈肘90,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腕部,嘱患者用力屈肘、外展、外旋,医者给予阻力,如出现肱二头肌腱滑出,或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征,前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后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疼痛弧试验,操作方法 患肩外展未到60度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度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因而对60120度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 ,疼痛弧试验阳性

19、,提示冈上肌肌腱炎 原理 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肘部,嘱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各指的背侧作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背伸腕关节,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网球肘,腕伸肌紧张试验,叩诊试验(Tinel 征),用手指自远端向病变区轻叩神经干,可在该神经分布区的肢体远端产生神经刺激异样感觉,这是神经再生或机能恢复的症状,用于再生的感觉纤维的检查 本试验还可检查神经瘤,腕和手部,患者拇指屈曲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然后使腕关节被动尺偏,引起桡骨茎突处明显疼痛为阳性征,主要见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握拳试验,指浅屈肌试验,将患者的手指固定于伸直位,然后嘱患者屈曲需检查的手指的近

20、端指间关节,这样可以使指浅曲肌单独运动 如果关节屈曲正常,则表明指浅曲肌是完整的;若不能屈曲,则该肌有断裂或缺如,指深屈肌试验,将患者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若能正常屈曲,则表明该肌腱有功能 若不能屈曲,则该肌腱可能有断裂或该肌肉的神经支配发生障碍,髋部,患者仰卧位,腰部放平,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望远镜”试验,患儿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一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于大转子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大腿抬高约30,并上推下拉股骨干,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即为阳性,蛙式试验,

21、患儿仰卧位,使双膝双髋屈曲90,使双髋作外展、外旋至蛙式位,双下肢外侧接触到检查床面为正常。若一侧或两侧下肢的外侧不能接触到床面为阳性。提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下肢短缩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髋屈膝并拢,两足并齐,放于床面,观察两膝的高度,如两膝等高为正常。 若一侧膝部比另一侧低,即为阳性,表明有髋关节后脱位,股骨、胫骨短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膝部,取仰卧位,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促使足跟碰及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

22、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 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回旋挤压试验,挤压研磨试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如有疼痛,提示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度,足平放床上,检查者以一肘压住患者足背作固定,两手环握小腿上段做向前拉及后推的动作,正常情况胫骨平台前后滑动仅0.5厘米左右,当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时,患膝向前移动度明显增大,当后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时,患膝向后移动度明显增大,浮髌试验,患腿

23、膝关节伸直,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如有浮动感觉,即能感到髌骨碰撞股骨髁的碰击声;松压则髌骨又浮起,则为阳性 浮髌试验确定膝关节损伤时是否出现关节积液。正常膝内有液体约5ml,当关节积液达到或超过50ml时,浮髌试验为阳性,提示关节内有中等量积液,踝部,患者屈曲膝关节,由于腓肠肌起点在膝关节线上,此时腓肠肌松弛,踝关节能背伸,当膝关节伸直时,踝关节不能背伸,说明腓肠肌挛缩 若伸膝或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说明比目鱼肌挛缩,踝关节背伸试验,第一节 药物,第四章 治疗方法,内治法,攻下逐瘀法便秘腹胀、脉数 桃核承气汤 大成汤 行气活血法无里

24、实热证 复元活血汤 复元通气散 清热凉血法创伤感染、火毒内攻 犀角地黄汤 五味消毒饮,初期(12周)瘀血内阻、气滞血瘀,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法瘀凝、气滞、肿痛未尽 和营止痛汤 定痛和血汤 接骨续筋法筋骨已连接,尚未坚定 续骨活血汤 新伤续断汤 舒筋活络法瘀血凝滞,筋膜粘连 舒筋活血汤 舒筋汤,后期治法,补气养血法气血虚弱,筋骨萎软 八珍汤 四物汤 补养脾胃法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胃汤 补益肝肾法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 壮筋养血汤 右归丸 左归丸 温经通络法风寒湿邪痹阻经络 麻桂温经汤 大活络丸,外治法,敷贴法:药膏、膏药、药散 熏洗法 热熨法 擦涂法,第二节 手法,正骨手法,明确

25、诊断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 掌握复位标准 抓住整复时机 选择适当麻醉 做好整复前的准备 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切忌使用暴力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避免X线伤害,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固定,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及内固定,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牵引、支架等 内固定:接骨钢板、螺丝钉、髓内针、三翼钉、钢丝等,夹板固定,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原理,适应证,四肢闭合性骨折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禁

26、忌证,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难以固定的骨折 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 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较差,或伴有动、静脉损伤者,夹板固定术后注意事项,移动病人时要防止骨折再移位 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近侧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及活动功能等 横带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 发现纸压垫变位或骨折再移位,应及时调整 复位后及最初一周应X 线检查有无移位,2周后不再移位可重新调整和固定 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 警惕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发现有缺血性挛缩,应松动横带,详查伤肢,石膏固定,生石膏(CaSO42H2O)加热到107130,失去3/4的结晶水为熟石膏CaSO4) 2H2O,熟石膏遇水可重

27、新结晶而硬化 石膏类型:石膏托、管型石膏、石膏围领、上臂石膏、前臂石膏、肩人字形石膏、小腿石膏、大腿石膏、髋人字石膏等 石膏粉浸湿到硬固需10-20分钟,完全干固需24-72小时 石膏粉应密闭保存 石膏不透X线,适应证,骨关节复位后固定 关节扭挫伤,软组织创伤后固定 神经、血管、肌腱手术修复后固定 骨关节的急慢性炎症 矫形手术后固定,禁忌证,全身情况差 心、肺、肾功能不全者 进行性腹水 年龄过大或过小 孕妇忌作腹部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前准备,用物准备:石膏卷、带、面盆或水桶、棉织套、纸棉、毡、必要时备木棍 病人体位:将肢体放在功能位 皮肤的护理:肢体皮肤清洁,但不需剃毛。有伤口,先换药,不用胶布

28、固定 骨突部加衬垫:常用棉织套、纸棉、毡、棉垫等物,保护骨突部,预防四肢体端发生血循环障碍,石膏包扎技术,固定肢体关节于功能位或所需的特殊位置 浸放石膏卷:双手将石膏卷平放并完全浸没在40左右的温水桶内,待停止冒气泡时取出,向中间挤压出过多水分。每次只能放一个石膏卷入水桶,取出时勿将水滴到未用的石膏绷带上,以免形成压迫点 制作石膏条:将水中取出的石膏绷带迅速摊开,按所需长度来回折叠约6层为一条,石膏绷带,右手握石膏卷,左手抚贴开端部分于肢体上,右手握卷由近向远迅速将石膏绷带向前滚动,左手随即按抚妥贴 注意松紧适宜、每一圈盖住上一圈1/3、遇周径不匀左手打褶裥、一般包5-7层,但绷带边缘、关节部

29、及骨折部多包2-3层 包扎完毕适当捏塑、修理和包边,四肢应露出指趾端,石膏的剪开、开窗、拆除,剪开:当石膏挤压或肢体肿胀导致血循环障碍时应剪开石膏减压,剪开前先标记,助手固定石膏并向下压软组织以增大间隙。石膏干固坚硬可用10%过氧化氢或食醋浸润软化 开窗:检查伤口、拆除缝线、伤口换药或解除骨突压迫须开窗。沿标示斜切开窗,开窗后需修齐边缘。窗口须棉花填塞或将石膏复原绷带加压包扎,以防软组织外突 拆除:用石膏刀剪剖开石膏,再用撑开器撑开即可拆除,也可用浸泡法,石膏固定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 压疮 废用性骨质疏松 关节僵硬 化脓性皮炎 石膏综合征:石膏背心固定后,病人呼吸困难、胸闷及腹痛、腹胀、呕吐

30、,注意事项,洁净皮肤 禁用环形包扎(伤口敷料) 关节体位的正确 肢端外露,观察血循 石膏上标明日期 预防石膏并发症,牵引疗法,牵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持续牵引有维持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 包括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皮肤牵引,用胶布贴于远端肢体皮肤或用泡沫塑料布包压伤肢皮肤,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 牵引重量5kg,牵引时间24周 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 胶布牵引多用于四肢,如小儿股骨干骨折用垂直悬吊皮牵引,肱骨髁上骨折用邓乐普牵引,骨牵引,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 重量为体重的1/71/8(约15-20kg),

31、牵引时间可长到23月 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 常用的有颅骨骨板,尺骨鹰咀,胫骨结节,股骨髁上以及跟骨,布托牵引,枕颌带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重量3-10kg 骨盆悬吊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有移位者,内固定,螺丝钉固定 螺栓固定 加压钢板固定 髓内针固定 其它特殊部位骨折的固定,第五章 创伤急救,第一节 急救技术,创伤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 检查分类 先急后缓 先重后轻 先近后远 连续监护 救治同步 整体治疗,现场急救技术,气道的早期评估和通气是第一位的,然后必须判断病人的呼吸性质、循环灌注和控制出血,接着要判断可能的四肢损伤。病人是否出现呼吸浅促、喘鸣

32、、费力、呼吸抑制;评估皮肤、口腔粘膜、甲床颜色决定是否有足够的氧合,要检查口腔的咽喉有无呕吐物、血液或异物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纱布等覆盖用力加压包扎 指压止血法:压迫颞浅动脉、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等出血的近心端,止血带止血法,使用橡皮条或布条紧缠肢体止血。注意事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上1/3处;包扎处应有衬垫;松紧以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每小时应放松1到2分钟 钳夹止血法 血管结扎法,包扎,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

33、,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法 方法是: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 螺旋形包扎法 方法是: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8”字环形包扎法,固定,固定术是为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内脏而实施的 主要用于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 院前头部或颈部受伤时,急救者不能确定颈椎是否受损时都推荐使用颈椎固定托 受到严重创伤或虽创伤较轻但有症状的伤

34、员行急救时也推荐固定颈椎,固定,固定材料多用夹板和三角巾,于紧急时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树枝等 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 固定要牢靠,松紧适度,皮肤和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 对于受挤压的肢体,为防止发生挤压综合征,应尽快解除压迫,暂时制动,伤肢降温,避免加压包扎或用止血带,搬运与转运,脊柱损伤搬运时,顺应伤员脊柱轴线,使脊柱固定或减少弯曲,滚身移到硬担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协调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弯曲,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第五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概念,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

35、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病因病机,肢体受重物砸伤挤压伤或重物较长时间压迫例如地震时建筑物倒塌压砸于肢体上 醉酒、CO中毒等昏迷病人肢体压于自己的躯干或肢体之下等,受压组织缺血,压力除去后,血液再灌流使受伤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使间隔区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压力增高而发病,肢体的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4h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间隙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而发生本症,肢体骨折,出血流入筋膜间隙内,由于筋膜间隙的完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积血无法溢出而内容物体积增加使

36、压力增高而发病,可见于胫骨折及前臂骨折等,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外用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由于固定过紧压力太大,使筋膜间隙容积压缩,损伤组织、肿胀,亦使间隙内容物增加,如不及时放松夹板,可发生本征。见于前臂或小腿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疼痛:剧烈疼痛可视为该综合征的最早而且可能是唯一的主诉 肤温升高:皮肤略红,肤温稍高 肿胀:早期并不显著,但患部有严重压痛,并可感到局部组织张力增高 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 肌力变化:肌力初则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 患肢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发病时可在其远侧摸清动脉的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若任其发展,肌内压继续升高

37、,远侧脉搏也将逐渐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局部症状,5P征,疼痛 pain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麻痹 paralysis 无脉 pulselessness 苍白 pallor,治疗:切开减压法,在时间上,越早越好 在范围上,须将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 使间隔区内组织压力下降,防止组织坏死,同时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动脉的血运,使小动脉开放,组织重新获得血流供应,从而消除缺血状态,第六节 挤压综合征,概念,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解除压迫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候群,病因病理,挤压综合

38、征的肌肉病理变化与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相似 患部组织受到较长时间的压迫并解除外界压力后,局部可恢复血液循环。但由于肌肉因缺血而产生类组织胺物质,从而使毛细血管床扩大,通透性增加,肌肉发生缺血性水肿,体积增大,必然造成肌内压上升,肌肉组织的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处在这样一个压力不断升高的骨筋膜间隔封闭区域内的肌肉与神经,最终将发生缺血性坏死,肌肉缺血坏死,肾功能障碍,随着肌肉的坏死,肌红蛋白、钾、磷、镁离子及酸性产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在伤肢解除外部压力后,通过已恢复的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加重了创伤后机体的全身反应,造成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与诊断,休克:部分伤员早期可不出现休克,或休

39、克期短而未发现。有些伤员因挤压伤强烈的神经刺激,广泛的组织破坏,大量的血容量丢失,可迅速产生休克,而且不断加重,需抗休克治疗 肌红蛋白尿:这是诊断挤压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条件。伤员在伤肢解除压力后,24小时内出现褐色尿或自述血尿,应该考虑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在血中和尿中的浓度,在伤肢减压后3-1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天后可自行转清,主要体征,主要体征,高血钾症:肌肉坏死,大量的细胞内钾进入循环,加之肾功能衰竭排钾困难,在少尿期血钾可以每日上升2mmol/L,甚至在24小时内上升到致命水平。高血钾同时伴有高血磷、高血镁及低血钙,可以加重血钾对心肌抑制和毒性作用 酸中毒及氮质血症:肌肉缺

40、血坏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质释出,使体液pH值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 尿液检查:尿比重低于1.018以下者,是诊断急性肾衰的主要指标之一,治疗,抢救人员应迅速进入现场,力争及早解除重物压力,减少本病发生机会 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尤其对尚能行动的伤员要说明活动的危险性 伤肢用凉水降温或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现场急救处理,现场急救处理,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伤肢有开放伤口和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应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 凡受压伤员一律饮用碱性饮料,既可利尿,又可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如不能进

41、食者,可用5%碳酸氢钠150ml静脉点滴,伤肢处理,早期切开减压 截肢,骨折总论,骨折: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者,称为骨折 外伤性骨折:正常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者 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原有某种病变,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者,概念,骨折的病因病机,骨折的病因:造成骨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一)外力作用: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肉牵拉力 4、累积性力,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外来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打伤、压伤、撞击伤等。这类骨折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易发生开放性骨折,2、间接

42、暴力,骨折发生于远离于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间接暴力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则两骨骨折的部位多不在同一平面。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多因骨折断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低,3、筋肉牵拉力:,由于肌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可发生骨折,如跌倒时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可导致髌骨骨折,4、持续性劳损,骨骼长期反复受到震动或形变,外力的积累,可造成慢性损伤的疲劳骨折。多发生于长途跋涉后或行军途中,以第二、三跖骨及胫骨干下 13疲劳骨折为多见。这种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二)病理因素: 骨关节疾病、内分泌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等与骨折的

43、发生有关。如病理性骨折,脆骨病 职业工种 损伤的发生与职业工种有一定的关系:如慢性腰部损伤多见于弯腰负重操作的工人;经常低头工作的不易发生颈椎病;运动员杂技武打演员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 总之损伤的发生外因很重要,但不能忽视人体本身的内因因素。,骨折的移位,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肢体远侧段的重量、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力等内在因素有关,有下列五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1、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或向内、向外成角,2、侧方移位 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

44、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3、缩短移位 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4、分离移位 两骨折端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且骨的长度增加,5、旋转移位 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旋转,骨折的分类,一、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闭合骨折:骨的断端不与外界 开放骨折: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 二、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整复后不易移位 不稳定骨折:整复后易移位,三、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不完全性骨折:骨的连续性仅受到部分中断 完全性骨折:整个骨完全断裂,四、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1

45、、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2、斜行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3、螺旋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4、粉碎骨折 骨碎裂成三块以上,5、嵌插骨折 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6、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 7、裂缝骨折 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8、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9、骨骼分离 发生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 2、陈旧骨折 伤后23周以后就诊者 六、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骨折 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因外力而产生骨折者

46、 2、病理骨折 骨质原已有病变,经轻微外力而产生骨折者,一、病史,1、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及其作用的部位 2、了解受伤的时间 3、了解伤后的全身情况及变化 4、询问伤后肢体的功能情况 5、了解伤后的处理情况 6、了解既往史 7、了解治疗情况,骨折的诊断,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情况 发热:一般骨折,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常有发热(体温约385),57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恶寒或寒战,兼有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外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和骨折可发生 白细胞和血沉:,(二)局部情况 1、一般症状: 疼痛和压痛: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阻塞经络,不通

47、则痛,故骨折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直接压痛和间接压痛 局部肿胀、瘀斑: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伤血离经,透过撕裂的肌膜及深筋膜,溢于皮下,即成瘀斑,严重肿胀时还可出现水泡、血泡。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功能障碍: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及剧烈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所致。一般来说,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全骨折、有移位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重,2、骨折的特征:,畸形 异常活动 骨擦音,三、临床检查,1、望诊:望姿势、步态、面部表情、局部情况等 2、触诊:沿骨骼轮廓触摸 3、量诊: 4、血管神经检查:注意有无血管神经

48、损伤,四、X线检查 诊断骨折,借助X线检查对于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要求:正、侧位或特殊体位,骨折的并发症,机体受暴力作用后,除发生骨折外,还可能有各种全身或局部的共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一)全身并发症 1、休克:心率加快、血压低、少尿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2、脂肪栓塞:少见。骨折特发,1、感染:多见于开放性骨折 清创不彻底、不及时 化脓性感染 骨髓炎 (或)败血症 2、血管损伤:暴力挤压、撕裂、骨折端刺破引起。常见有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肱动脉损伤、股骨髁上骨折引起腘动脉损伤 3、缺血性肌挛缩: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股骨髁或胫骨上端骨折,(二)局部并发症,4、神经干损伤: 早

49、期为骨折时神经受牵拉、挫伤或压迫所致。后期为肢体畸形或骨痂包裹所致 5、脏器损伤: 肺损伤:引起气血胸 肝、脾破裂:导致内出血、休克 泌尿系损伤:尿道、膀胱、直肠损伤 脑、脊髓损伤:颅骨骨折、脊柱骨折时,造成脑挫裂伤或损伤平面以下的瘫痪,二、晚期并发症:,2、褥疮:多见于瘫痪或昏迷的病员,常见骨突部位如骶尾骨、足跟部等 3、尿路感染及结石:多见于瘫痪或长期卧床插尿管病人,常发生尿路或膀胱炎症或尿路结石,(一)全身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二)局部并发症,1、损伤性骨化: 骨折后,因损伤严重、急救固定不良、反复施行粗暴的整复手法和被动活动,致使血肿扩散或局部反复出血,渗入被破坏的肌纤维之间,血肿机化后,通过附近骨膜化骨的诱导,逐渐变为软骨,然后再钙化、骨化,2、关节僵直:长期外固定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和肌健挛缩,而致关节活动障碍 3、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或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以致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