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法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840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研究法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实验研究法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实验研究法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研究法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研究法1.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研究法,一、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按自变量数目的多少以及无关因素控制水平: (1)单因素实验 y=f(x) A 前实验设计 B 准实验设计 C 真实实验设计 (2)多因素实验 y=f(a,b,c),双因素实验示例,23 实验:,(一)前实验设计 (Pre-experimental Design),特点: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分类: 【A】单组后测设计:X O 【B】单组前后测设计:O1 X O2 【C】固定组比较设计:X O O O1, O2分别代表前测(pretest)和后测(posttest), X代表实验处理,例1:单组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

2、,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一个后测,以后测结果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例子: 一位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例2: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实验设计:O1 X O2,例3:固定组比较设计,使用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实验组与控制组非随机且无控制,两个组均有后测。 实验设计: X O O 例:学习方法指导的固定组比较实验 某校2个班,一班由教师每周上1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第二班不开展任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一学期结束时,

3、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变式:,一记忆实验的分组设计 一个班分成二组, 第一组用想象背诵法,第二组用复述(机械记忆)法记忆1篇课文,每组背诵5次,再进行检测,考察哪种方法更有效。 实验设计:X1 O X2 O,变式2:,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不公正行为”的作用 处理1:讨论组(故事讲解加讨论) 处理2:练习法(练习评价法) 处理 3:对照组(不进行训练) 实验设计:X1 O X2 O X3 O,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局限,无前测,非随机分组 被试的差异没有控制 在研究结论上要加以说明,(二)准实验设计,特点:不按照随机取样原则抽取被试,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 分为

4、: 【A】不等控制组设计:O1 X O2 O3 O4 【B】时间序列设计:OOOOXOOOO 【C】平衡设计:X1OX2OX3O X3OX1OX2O X2OX3OX1O,例1:不等控制组设计 (The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有实验组和控制组,但非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都有前后测。这是应用最普遍的设计。 实验设计: O1 X O2 O3 O4,例:记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万以内的计数教学 实验组: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对照组: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

5、习时间, 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 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因变量增值比较, 即O2-O4和 (O2-O1)-(O4-O3), 对两组增值分数平均差进行t检验以考核 其差异的显著性。,例:作息时间对产量的影响,例2:时间序列设计,对一非随机取样的被试组作周期性系列测量,在这一时间序列中施加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呈现实验变量后的一系列测量分数是否出现非连续性现象,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效果。,例子:榜样和强化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某校一个班40人, 在实验前,老师连续4次(1周1次)测量学生的 诚信观念, X:老师在1周内每天给学生介绍一个讲诚信的故事, 当学生作出正确道德判断时,立即给予表扬(强化),

6、 1周过后连续4次(1周1次)复测学生的诚信观念。 统计分析:比较前4次和后4次测试的结果是否 连续, 如果有跳跃上升,则说明实验处理有效。,例3:平衡设计 (The Counterbalanced Design),即固定组循环设计,有不同组和不同的实验处理,每组按照不同顺序循环接受实验处理,比较各种实验处理的平均成绩。每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对照组。 实验设计: X1OX2OX3O X3OX1OX2O X2OX3OX1O,例:自学、讲授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比较,某数学老师试图比较学生学习新课时使用三种方法的效果, 第一个月,一班采用自学法、二班采用讲授法,三班采用讨论法,第二、第三个月各班转换教学

7、方法,在每个月结束时测试学习成绩。统计分析:比较各班使用不同方法的学业成绩,即计算3个班用同一方法所得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三)真实验设计,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 分为: 【A】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R O1XO2 R O3 O4 【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R XO1 R O2 【C】所罗门四组设计:R O1XO2 R O3 O4 a R XO5 R O6 b,例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The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

8、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实验设计: R O1XO2 R O3 O4,例: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1节课,共7周20节课。控制组不讲,只做同样的练习。 因变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 条件控制: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前后测相同(等值难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习内容相同。 统计分析:对 (O2-O1)和(O4-O3)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平均分数参

9、数进行t检验(前测随机等组处理),真实验设计举例2:教师期待效应,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例3:实

10、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The Posttest-only Control Group Design),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 实验设计: R XO1 R O2,例:电视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某校初一2个班,按入学成绩分成两个等组,随机指派一个为实验班,在实验班英语教学中使用电视教学,而对照班按常规进行教学。其他条件均相同。一学期后,进行后测,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例4:所罗门四组设计,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四个组均有后测。把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较理想的设计。 实验设计: R O1X

11、O2 R O3 O4 a R XO5 R O6 b,例子:参考真实验设计举例1的例子 给例1(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另加上两个班,不进行前测,其中一个班与例1实验班进行同样的实验处理,另一个班按照常规教学,对每班均进行后测。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实施 实验的总结 实验的验证与扩展,确定因变量,设计其测评方式,确定无关变量,设计其控制方式,确定实验分组设计的类型,(四)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处理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扩展性实验,变量分析,选定课题,形成假说,文献检索,确定总体、样本,确定自变量

12、,设计其呈现方式,案例分析,研究假设: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效果,第一种设计: 实验日 1 2 3 4 5 6 7 8 第一组 20 20 20 20 20 20 统 第二组 30 30 30 30 一 第三组 40 40 40 测 第四组 120 量,“程序编排不当”示例:,假设: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效果,第二种设计: 实验日 1 2 3 4 5 6 7 8 第一组 20 20 20 20 20 20 统 第二组 30 30 30 30 一 第三组 40 40 40 测 第四组 120 量,(五)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2、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

13、制,(1)抽样偏差 (2)程序编排不当,(3)中途失控 (4)测评误差(即测评工具不稳定) 例如: O1 X O2 (前测) (后测) O1与O2难度不同 O1与O2难度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二、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1、前实验: (1)单组仅后测设计: X O (2)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2、准实验: (1)不等组前后测设计:O1 X O2 O1 X1 O2 或 O3 O4 O3 X2 O4 3、真实验: (1)等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O3 O4 (2)等组仅后测设计: X O1 O2,“单组前后测设计”示例:,课题名称:范文在小学生写作训练中的作用 研究问题:范

14、文模仿在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作用及小学 生在写作训练中模仿的特点。 研究假设:利用范文仿作的小学生写作水平要高于不用 范文仿作的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实验处理: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 (自变量设计) 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作。 样 本:浙江黄岩解放路小学三(下)、四(下)年 级学生,4个班,共149人。 因变量测定:学生独立作文成就测验(段落层次、用词 造句、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一:,课题名称:关于计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从结构化、定向化出发,探讨计数的实质、 基本结构及计数能力的形成发展

15、规律。 实验处理:1、实验班,按实验教材及教学指导书进行万 以内计数教学。 2、对比班,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样 本:天津育婴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 因变量测定:分段学业成就测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统一练习作业时间;实验前 统一测试两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 实验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二:,课题名称: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教学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探讨两种识字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方 面的效果差异,进而探索识字教学的基本规律。 实验处理:1、实验班甲,用集中识字方法进行教学。 2、实验班乙,用分散识字方法进行教学。

16、 3、对比班,用常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样 本: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三个班,各40人。 因变量测定:每隔一个月作一次识字能力测试。 条件控制:三个班分别由三名刚刚从中师毕业的优秀学生 执教;统一课时数;统一练习作业数量、时间。 实验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一:,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分别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 何种性质的影响?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 传统

17、教材。 样 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 三组,每组15人。 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二:,课题名称:通过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 实验研究 研究假设: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六种解应用题的 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 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 一节课,共讲七周21节课。 2、控制组,不讲方法,只做练习 样 本:某市某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共94

18、人,实验班和 控制班各47人。 因变量测定:用等值数学难题测验测学生解题能力。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练习内容相同;等组设计 (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验、数学基础知识测 验、数学难题测验,然后配对分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许卓娅,许卓娅,现任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兼学前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儿童的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 儿童的身体发展、与体育(特别是舞蹈教育); 幼儿园集体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 现实社会中我国儿童与教师的人格健康问题与教育问题; 儿童以及成人的类比思维、灵感思维发展研究; 教育研究以及教育研究的教学问题;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等4项,出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专著、教材近20种,发表论文再论音乐与音乐的人本价值等近200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