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068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引水隧洞属于 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在承压水软土地层条件下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研究报告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表1 监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1 2 3 4 5 6 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 水平收敛 拱顶下沉 方法及工具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隙观察和描述,地质罗盘等 收敛计 布置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2m一个断面,每断面2对测点 每2m一个断面,每断面1个测点 在二次衬砌上每5m一个断面 每5m一个断面 在铁路线两侧路肩布置一个断面(延伸至隧洞影响范围外30m) 量测频率 每天开挖后

2、进行 4次/天 4次/天 2次/天 同上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 卷尺等 二次衬砌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沉降 卷尺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 地表沉降 卷尺等 铁路路基沉降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 卷尺等 同上 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布置在同一断面,以使监测结果相互对照,相互印证。铁路路基下沉观测断面应延伸至隧洞影响范围外30m,每10m设置一个观测点作为路基沉降观测的参照点。测点布置见图12、13。 图12 地表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开挖工序纵断面图 图13 台阶法开挖洞内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3.6.1.3 监控量测基准值 为了正确利用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

3、案,确保隧洞施工及铁路的安全,需对各项目制定监控量测的管理基准值,基准值参考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制定,具体值可参照表2。 表2 施工监控量测基准值 量测项目 基准值 预警值 地表下沉 30mm 20mm 铁路路基沉 降 20mm 10mm 二次衬砌沉 降 10mm 5mm 拱顶下沉 60mm 30mm 净空收敛 1.00% 0.5% 净空收敛基准值是指允许相对位移值,即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3.6.1.4 管理等级 根据实测位移值Uo与最大容许位移值Un的比值划分管理等级实施相应对策。本暗挖隧洞按三级管理考虑对策。见表3。 表3 变形管理等级表 管理等级 I

4、II II I 地表沉降 施工状态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应采取特殊措施 UoUn/3 Un/3Uo2 Un/3 2Un/3Uo 注:Uo-实测位移值 Un-最大允许位移 (1) 根据位移速率管理 当日位移速率大于5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阶段,应密切关注围岩动态; 当日位移速率在15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阶段; 当日位移速率在10.2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 当日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表明围岩已达到基本稳定。 (2) 根据位移时态管理 每次量测后应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时态曲线; 当时态曲线位移速率逐渐变小,即d2u/dt20时态曲线趋于平缓,表

5、示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可正常施工; 当时态曲线位移速率不变,即d2u/dt2=0时态曲线趋于上升,表示围岩变形急剧增长,无稳定趋势,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掘进; 当时态曲线出现反弯点,即d2u/dt20表明位移速度逐步增大,表明围岩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停止掘进,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启动应急预案。 3.6.2 隧洞稳定性分析 大人庙引水隧洞采用短台阶法开挖时,通过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地层及支护结构主要经历了3个主要变形阶段,如图14。 图14 s-t曲线图 3.6.2.1 上导坑开挖引起的变形 超前管棚注浆加固后,地层参数得到提高,减小了开挖过程中的地层损失,且采用人工开挖,对上覆土体的扰动也较

6、小,故上导坑开挖引起的拱顶及地表沉量也较小,此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25%。 3.6.2.2 下导坑开挖引起的变形 由于上导坑及边墙施工时的扰动,下导坑地势低洼汇水,围岩自稳能力差,易溜方滑塌,施工过程中上部拱架有整体下沉现象,此阶段为施工中的主要下沉阶段,此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55%左右。当采用径向小导管、钢管桩注浆固结后,隧洞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变形速率明显减缓。 3.6.2.3 初期支护成环后的缓慢变形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结构受力条件得到改善,变形速率减缓,二次衬砌底板浇筑后,支护结构进一步增强,变形量基本消除,此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20%。 3.6.3 动态施工控制 隧洞开挖时,拱顶下沉最大值为89mm,后通过增加超前小导管、径向小导管等措施调整支护结构强度;通过地表旋喷、超前管棚注浆等措施固结地层,增强其自稳能力和承载能力。后续开挖施工中,隧洞稳定性显著增强,变形量基本控制在5mm之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的保证了隧洞施工安全和铁路安全。 4 施工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大人庙引水隧洞下穿铁路工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比选施工设备、动态施工等各项措施,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节约了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