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4116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考试串讲2012,2,6.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串 讲,金灿灿,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绪论,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派别之争:构造主义、格式塔、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原则: 客观性原则 辩证发展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实验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一张灰纸放在黑白背景下,对比的作用。 联觉:我们把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

3、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看见红色觉得温暖,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位于中央窝及附近,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

4、中的反映。 知觉基本特性(内涵和例子):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和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 肌肉运动线索: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辐合 单眼线索有: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 错觉: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倾向。,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进程 记忆种类(5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

5、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记忆过程(3环节):1、识记 2、保持 3、回忆(再现)和再认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第二单元 表象 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面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三个记忆系统的差异:,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

6、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2、原型启发的作用 3、定势的作用,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区别: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运动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部分受损伤表达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听懂写字认字表达不畅)。 2、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受损伤接受性失语症(听到声音不能理解)。 3、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受损伤失读症(看到字词不能理解)。 4、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受损伤失写症。,第六节 意识与注

7、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特殊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 2、梦: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72,即59个。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

8、引去的现象。是一种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 注意转移 注意分配,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层次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

9、要。,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身体变化引发情绪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环境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第五单元 意志 意志:

10、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注:意志是心理过程,与意志行动不同) 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理解):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 能力与智力的差异。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结构的理论:(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二)塞斯顿的群因素论:七因素;(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操作方式、内容和产品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第二单元 人格,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11、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气质和性格的差异 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第三单元 气质,一、气质概述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二、气质类型学说 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第四单元 性格,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

12、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 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不包括“意志”) 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 (一)性格的静态特征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人当作一个社会实体来研究,通过考察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来解释人的心态与行为的一门科学。为什

13、么人会对某件事持不同看法?态度;人为什么会侵犯别人?侵犯;为什么人会自觉不自觉地跟从别人,做出与别人同样的行为?从众。从几个有限的问题中,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到社会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除了提到的问题外,诸如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群体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环境背景与人们行为关系等,也都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学好社会心理学对于了解求助者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很有帮助,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用意义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第一节 概 述,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侧重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1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很重要。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对一些引起心

15、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郭念锋)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 社会化的分类:

16、1、语言社会化 2、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性别;性别角色。,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2、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角色失调:4种形式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1、主我:是认识的主体,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 2、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知识与信念。 3、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

17、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形成效应: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

18、全的现象。 刻板印象:通过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投其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内控者与外控者概念 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19、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 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亲和动机: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起源于依恋。 亲和的作用: 1、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2、获得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4、避免窘境。 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 2、情绪因素; 3、出生顺序,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二、成就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20、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三、权利动机 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积极的权力动机和消极权力动机。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四、侵犯动机: 侵犯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5、大众传媒的影响。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成正相关。,五、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性质: 1、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

21、会情境;时间压力;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境;内疚;人格 3、利他技能,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2、嫉妒情绪的特点: 针对性; 持续性; 对抗性; 普遍性 3、羞耻与内疚: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第

22、五节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 态度概念: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1、认知成分 C(cognition,认知):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 2、情感成分A(affection,情感):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 3、行为倾向成分B(behavior,行为倾向):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 有人把态度的三成分称为态度的A、B、C模型。,二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三 态

23、度的维度: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 四 态度形成:1. 依从,2.认同 3. 内化,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模型,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传递者的威信; 传递者的立场; 说服的意图; 说服者的吸引力 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信息差异; 畏惧; 信息倾向性; 信息的提供方式 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人格因素; 个体的心理倾向 4、情境: 预先警告; 分心(即注意分散); 重复 三、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F.Heider)的平衡理论: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海德提出了一个 P-0

24、-X 模型说明他的观点。其中,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沟通的功能有:获取信息;情感分享;维持心理平衡;减少冲突;协调群体行动。 人际沟通的分类包括: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全是双向的):链式;轮式;全通道式;Y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全是单向的):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集束式;

25、流言式;偶然式。,第二单元 身体语言沟通 目光与面部表情 身体运动和触摸 姿势与装饰 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 2、社交距离(咨询师与求助者) 3、个人距离 4、亲密距离,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关系概念: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1、个体性; 2、直接性; 3、情感性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

26、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亲和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2、相似与互补;3、外貌;4、才能;5、人格品质,第七节 社会影响,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从众行为的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因素:一致性、凝聚力、规模;2.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独立性;3.情景的明确性;4.其他因素,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

27、会懈怠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 优势反应-社会促进;弱势反应-社会干扰 社会懈怠:群体一起完成同一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塔尔德的模仿律: 1、下降律; 2、几何级数率; 3、先内后外律,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单元 爱情 一 爱情的概念: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二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1、依恋;2、利他;3、亲密 三 爱情的发展阶段:1.取样与评估,2. 互惠,3.

28、承诺,4. 制度化 四 爱情形式:浪漫式、好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 五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 激情;承诺;亲密。三角形组成7种类型爱情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浪漫爱。 哈特菲尔德等人认为爱情主要有激情爱和伙伴爱两种。 印度学者古普塔等研究表明:激情和浪漫能持续5年左右。,第二单元 婚姻 第三单元 离婚 第四单元 家庭,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本章应该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和复习中应注意 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流派的掌握。 其次,要明确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任务,并明确作为一名咨询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能;

29、 第三,应明确不同的咨询对象的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和现状 学术背景: 人物贡献 临床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和主要促进因素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应明确的三个问题(陈仲庚):(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2)咨询师的技术;(3)所要达到的目标。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心理咨询是非标准化的,心理治疗是标准化的。,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唯物主义观点 普遍联

30、系的观点 限制性观点职责、时间、感情、目标 历史-逻辑-现实统一的发展观 中立性态度,应有的心理素质: 品格 自我修复和察觉能力 善于容纳他人 有强烈的责任心 自知之明,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精神分析理论 五大观点(分区,结构,动力,发展,适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 改善认知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就可能矫正心理问题。 存在-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无条件关注 人性心理学 三种基本属性:生物-精神-社会,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关于心理结构: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无(潜)意识和意识两大层次,二者之间为前意识。 关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把人格

31、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它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肉体快感,以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受阻或被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自我”介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着“现实原则”活动。“自我”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经由后天学习获得发展。“自我”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储存从外界获得的经验,从而具备了应对现实的功能,“自我”的这一功能是基于个体保存的本能 ,弗洛伊德称他为“自我”本能,它可以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功能。“自我”可以按“现实原则”确定是否应该满足“本我”的各种要求。,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超我”的

32、活动遵循“道德原则”。从个体发育来看,“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超我”一旦形成之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等三方面的要求。为此,“自我”就成为“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节者。 关于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 神经症起源于自我和性的矛盾。,关于心理发展:弗洛伊德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性欲发展可分为如下阶段: (1)口欲期(01岁左右)、 (2)肛欲期(13岁)、 (3)生殖器期/

33、恋母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 (5)生殖期(12岁以后)。 关于适应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形式不同的应对。人类两种基本应对方式:变相宣泄和自我防御。 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形成的调整功能。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第二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 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即R=f(S)模式 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概念 ,B=f (S、P、H、T、A)

34、。其中,B为行为,P为生物内驱力,S为环境刺激,H为遗传,T为训练方式,A为年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R=f(S.A)。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班都拉提出新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仿学习理论”有三基本概念: (1)“替代学习” 或“观察学习” (2)“自我奖赏或批判”。 (3)行为自控,沃皮(Wolpe)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行为治疗的5个步骤 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心理学是

35、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 “认知” 的概念: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在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之后,人们发现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这一特征被用在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正方面,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与认知有关的疗法。 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和矫治的目的 常见的认知疗法包括:贝克的认知疗法,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第四单元 存在-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

36、国兴起的,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 咨询实质上是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以存在人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为准绳,围绕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平等、自由地”讨论。通过这种讨论,使求助者接受人本主义哲学理念。,第五单元 人性心理学的观点,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源于人的三种本能: 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 2、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人性心理学认为,各种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就其内在原因来说,是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

37、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 总体评述: 精神分析理论:食、色本能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 行为主义理论:反射本能与外部世界构成已知和未知、习惯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表达出人的认知特性,说明了人类认知活动及其发展的依据之一真理的一个侧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依附本能发展出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构成“存在性焦虑” ,表达出人的社会性-真理的一个侧面,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分类和一般程序,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和任务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出现问题

38、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心理咨询的任务,其具体内涵有六点: 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人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大致有三类:1、感性反应,2、理性反应,3、悟性反应。 三种反应方式,各有各的用途,在现实的人生中,没有七情六欲,生活质量必然低下;没有理性,会变成无头苍蝇;没有悟性,必然婆婆妈妈,最后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所以,三者必备,但各有轻重。 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心理咨询的分类: 按性质:发展咨询与健康咨

39、询 按规模: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 按时程:短程咨询(13周),中程咨询(13月)和长期心理咨询(3月) 按形式: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资料的搜集(途径、内容) 资料的分析(排序、筛选、比较、找出原因) 综合评估(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诊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防止误诊) 方案的制定(十个方面的内容),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第一单元 幼儿、儿童、少年期心理咨询 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 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儿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没有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少

40、年期的心理咨询 :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他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少年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以后,成人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 少年的厌学情绪在我国比较严重,小学教育背离基本宗旨,当属首因。,青年、中年、老年人的心理咨询,青年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适应不良和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 中年人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 老年是人生中全方位的失落阶段,由于社会交往减少而产生的孤独感。这是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第五节 婚姻

41、、家庭心理咨询,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爱情是同时满足人类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这三种需求源于人类的三种基本属性,即源于人性。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地与求助者讨论婚姻问题时,需要果断地抛开所有无关的细节,直接锁定三个要点: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 若能满足三种基本需要,家庭则存;若不能满足,家庭则亡或名存实亡。在心理咨询师进行家庭诊断时,是很有使用价值的。,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人类性科学概述 人类性科学: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和性心理学这五类科学的相关知识组合在一起

42、构成的新学科。 人类的性特征:普遍性、功能多样性、选择排他性,责任性、文化社会制约性 性道德与性态度:现代性道德的特点,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五位一体)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包括性别认同、性冲动的困惑、性好奇 少年期1215岁是首次犯性错误的高峰期 青年和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主要是婚恋和性生活方面 更年期和老年期主要是性衰老引起的问题, 影响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有5个,主要的认知偏差。,性行为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性行为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生理因素,如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疾病等等: 心理因素,如对性的错误认识或不良性经验 社会环境因素,如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

43、、风俗习惯的制约等等 咨询心理学中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见488页的表格) 对每一类性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失调、障碍、变态 几种常见的性问题: 性角色问题:性角色认同(失调障碍变态) 性动机的偏离:正确的性动机应该是性爱、情爱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性对象的偏离 性能力问题,三级心理咨询技能,本章主要讲授心理咨询师(三级)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咨询技能,在此部分的复习中应对每个技能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注意事项有清晰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每种技术的主要内涵和使用方法。 其次,一定要明确确定咨询目标的实施方法和制定咨询方案的基本技能,咨询流程,建立咨询关系,制定个体咨询方案,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

44、施,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信任对方,保护隐私,以真诚为基础 热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真诚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 共情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不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感情,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使用共情需要注意8个方面 积极关注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需要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确定咨询目标 全面把握求助者有关资料,列出全部问题(七个W)。注意:年龄、性格、问题、文化特征。 判断问题的

45、类型和严重程度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双方目标难以统一时,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说明有效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确定咨询目标的注意事项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并非不相容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是目标的不同阶段。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行为主义学派期望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

46、觉察。 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商定咨询方案,划分咨询阶段 诊断阶段: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 咨询阶段: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的目标 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方法过程原理 效果及评价手段 咨询费用及相关说明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归纳如下:,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实施咨询方案,调动

47、求助者的积极性,启发 引导 支持 鼓励,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需要注意的重点: 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释义)的区别 具体化使用的情景(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面质(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的区别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的区别,第四单元 放松技术,工作程序 放松疗法的原理 行为疗法 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及实施过程 咨询师介绍原理 咨询师进行示范、知道 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呼吸的技巧,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工作程序: 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监控靶行为 设计干预方案,明确强化物 实施强化 追踪评

48、估 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行为疗法理论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行为治疗):巴甫洛夫和霍尔 操作条件反射(行为矫正):斯金纳 认知行为治疗,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 诊断阶段:找ABC,定目标,讲理论 领悟阶段:完成三种领悟,B引起C;要对C负责;改变B才能改变C。重点是B。 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合理情绪训练、家庭作业、其他 再教育阶段:巩固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

49、nsequences)。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结果C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 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第七单元 克服阻碍的因素,识别和处理多话现象 识别和处理沉默现象 识别和处理依赖现象 识别和处理移情现象 识别和处理阻抗现象,识别和处理移情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的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正移情和负移情 移情和依赖的区别(六点) 处理移情宣泄与分析、转诊,识别和处理阻抗,阻抗的表现形式 程度上(沉默、寡言、赘言) 内容上(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