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4158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意识和注意,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二者的心理相同吗?,意识概述,一、意识的概念 1 意识: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最高级形式。 指人以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的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的觉知和认识。 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2 意识概念很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1)是一种心理状态:清醒、警觉、集中 ( 无意识-有意识-注意) (2)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调控作用。不只是被动地觉察和感知,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是心理反应的最高级形式 : 被动接纳和主动创造,3 无意识现象: 相对于意识而言,指个体不曾觉察

2、到的活动或过程。 特点:无法预计,无法控制。 如:无意识行为:小动作,口头禅 能意识到听或看到的现象,对过程却感觉不到 有些刺激能影响机体状态和心理,但人意识不到.,二、意识的价值意义 1 生存:生病、危机等 2 以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 (1)筛选信息,集中精力; (2)分化信息为客体和事件,便于有效认识; (3)合理判断信息,确保行为合理和积极; 3 四层次:潜意识、直觉意识、反思意识、超越意识,其中反思意识是重要一环。,三、研究方法,1 内省报告法:冯特 2 从异常状态入手:做梦、催眠、着魔 3 出声的口语报告,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 自动

3、化的意识状态: 3 白日梦:只包含很低 水平的意识,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一方面醒着一方面做着梦。 4 睡眠状态: 特殊:借助药物产生特殊意识状态。,注意,一、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 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选择了某一对象,同时忽略了其他对象。 (看电影、听讲座、走路时、上课、医生手术等) -指向性不同,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不同。 集中性: 心理活动倾向于被选择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程度。 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他们会在该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联系:指向性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指向性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而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 是同一

4、注意状态的两方面。 区别: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则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正因如此,才使得被人注意的对象总是处于人的意识之中,而其余对象则处于注意边缘甚至注意范围之外。,二、注意与意识,区别: 1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是心理动作;意识则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 注意提供了选择意识内容的机制。 3 相对于意识,注意更主动和易于控制。 联系: 睡眠-清醒-注意 分别处于意识的不同水平:无意识-有意识-意识中心,三、注意功能,1 最基本功能:对信息的选择。 周围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刺激,这

5、些刺激中有的对我们很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毫无意义,有的甚至干扰我们的活动。 我们要正常生活、学习,就必须选择重要信息,排除无关刺激干扰,这就是注意的选择作用。 注意对刺激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性质、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过去的生活经验等。,2 维持功能 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以保持清晰完善准确的反映,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3 协调和监督功能(最重要) 既可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之按着既定目标前进;也可根据活动任务变化的需要,及时转移注意,提高活动效率。,四、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呆视 无关运动的停止-下棋、看电影、上课听讲 呼吸运动的变化-轻微

6、缓慢。吸变短,呼则延长,高度紧张还会出现屏息状态! 思考:用哪种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注意听讲,理解较好:入神专注、喜形于色 注意听讲,但未听懂:神色茫然、面色凝滞 注意力始分散:心不在焉、神色呆滞 注意力完全涣散:左顾右盼、魂不守舍,四、注意理论,注意的基本功能是选择性,问题是,人们怎样处理同时遇到的各种信息,即选择一种信息而放弃另外的信息? Cherry 1953年,鸡尾酒会效应-只能听到一些谈话?刺激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差异,如性别,声音、距离、内容 实验研究:追随技术、双耳同时分听术 追随耳 非追随耳,1 过滤器模型 (filter model):Broadbent 1958

7、,基本观点: 1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加工中枢加工能力有限,于是出现瓶颈即输入通道有很多,但过滤器到高级神经中枢(高级知觉分析)的通道只有一条; 2 经过滤器调节后:部分信息被选择并得到进一步加工,而其余信息则迅速衰退;选择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3 选择和筛选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新异刺激、强烈刺激等都易于通过过滤器而被选择,从而受到注意。,选 择 性 过 滤 器,容量有限通道 即过滤器,长时记忆,反应,证据: 左耳 右耳 6 4 2 0 7 3 速度为1秒两个数字,之后被试回忆。 结果?,两种方式: (1)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接受到的信息,即:?

8、(2)以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即:? 正确率(1):65% (2):20%,解释: 每只耳朵都是一个感觉通道,每个通道的信息都是单独存储的。过滤器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方式(1):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并且信息只需从左耳转到右或相反转化一次,故再现效果较好。 方式(2):信息至少要在双耳之间转化?次,被试不能注意到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一些信息迅速丧失,故再现效果较差。,左耳:ob 2 tive 右耳:6 jec 9 左耳:dare 5 Jane 右耳: 3 aunt 4 结果? 说明:人可以同时注意到两个通道的信息。,. 2 衰减模型( Attenuation Mo

9、del)Treisman 1960,基本观点: 过滤器并不是“全或无”的方式工作,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而是允许多通道信息通过,只是有些通道(非追随耳)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但其中 一些信息仍然得到高级加工。,物 理 特 征 分 析,过 滤 器 选 择 器,。 。 。 。 。 。,反应,自己名字,两个模型共同点: 1 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加以调节; 2 过滤器都位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3 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部分信息进入高级水平。,3 反应选择模型 (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Deutsch 和 Deutsc

10、h 1963,基本观点: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加工; 注意选择的不是信息,而是对反应的选择; 设想中枢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些输入,但输出是按照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刺激才作出反应,对不重要信息则不作出反应。,证据 Hardwick(1960): 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刺激,其中包括给右耳或左耳特定的靶子词,要求被试同时注意双耳,无论靶子词出现在哪一耳,都要分别作出反应. 结果? 左右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达到59%-68%,两耳结果十分接近。,在噪音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 实验条件: (1) 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 (2) 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 (

11、3) 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 结果?,在上述3种条件下,对特定辅音字母的识别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无论是单耳还是双耳都能识别输入的信息,只要所处的条件相同,就能有相同的识别率。,倾向于注意选择模型,因为反应选择模型不经济,但不是有力论据。 材料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主张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知觉选择理论:在研究中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再分析不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完成情况-集中注意 主张反应选择模型的模型:使注意分配到双耳-分配注意,4 多阶段反应理论 约翰斯顿JohnstonHeinz 1978,观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与可能发生。 假设 (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

12、加工资源就越多; (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要求。 评价:弹性大,5 认知资源理论 kahneman 1973,基本观点: 1 把注意看成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2 认知资源有限,识别刺激需要资源: 刺激越复杂,加工越复杂,所需资源越多。 一旦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新的刺激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 3 存在认知资源分配机制,负责资源的调配 评价:灵活,可以控制,六、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shiffrin&schneider 1977,观点: 1 两类认知加工:自动加工、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区别: 自动加工:不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自动进行(与练习有关)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13、需注意参与,手任职加工资源的限制,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产生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有无预定的目的,分为: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人类所特有。(积极注意、意志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兼有上述两种注意的优点,既有目的,又不费力,常常是有效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条件,也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应有的注意状态。,无意注意产生条件,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广告)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条件: 需要、兴趣 情绪、精神状态 知识经验 期待: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起和保持

14、有意注意条件,对目的任务的依从性:明确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对间接兴趣的依从性:稳定、持久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依赖、主动 对人格的依从性:毅力、意志,有意后注意: 高级类型,高度稳定性,既能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所以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培养的关键在于对直接兴趣的培养! 目的任务明确、加强实践活动。,一、 注意的范围 (广度) -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知觉范围) 空间特征: 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注意品质与注意力,183

15、0年,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开展有关研究。 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 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 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 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越复杂,广度越小。 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 一组: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报告字母数;一组:报告所有

16、字母的数量。 结果,前者知觉到的字母数量要比后者少得多。,3.个体的知识经验: 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围棋高手扫视一下棋盘,就能把握双方的形势和局面变化,这就借助了良好的注意广度; 一个初学者由于经验欠缺,就只能一部分一部分来关注棋势。,2 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一)概念内涵:是指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保持时间的长短。 时间特征 衡量标准-时间的长短,活动效率。,(二)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如长时间看

17、电视、读一本书等。 人在注意同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对注意对象保持固定不变。 注意的起伏:周期8-10秒(正时相、负时相) 广义: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 其中,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不断变化,但注意指向的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注意的分散(分心),与注意稳定性相反。 指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妨碍有意注意的活动;,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 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

18、富,注意力就越稳定。 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例如: 透明的玻璃茶杯-色彩丰富的图画-电视画面; 单一-丰富; 静止-活动 对新生儿研究表明,注视人脸和复杂图形的时间远比注视墙壁和灯光的时间长。,2. 主体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 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3. 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 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

19、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3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 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1.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 (听课听讲并记笔记、司机开车并报站名),2.同时

20、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有联系的活动才便于注意分配:因为活动间的内在联系-固定的反应系统。 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4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灵活性的表现 课程安排:英语心理,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分散: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 两

21、个学生在看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交头接耳,互相说笑,而没有关注录像的内容。是? 看完教学录像后,讨论?,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电脑游戏-书本 书本-电脑游戏,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 电脑游戏-喜欢的电视动画片,3.明确的信号提示 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报幕员: 信号既可能是物理刺激(如铃声、号角),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语命令,甚至是自己的内部言语的提醒。,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 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