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4258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总论2007成教.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经病学总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江新梅,绪 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病学 是研究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的内容 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 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浅、中、深)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去皮质综合征,二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1失语症 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Wernicke失语(感觉性

2、失语) 传导性失语 经皮质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2 失用症,观念运动性失用症 观念性失用症 结构性失用症 肢体运动性失用症 面-口失用症 穿衣失用症,3失认症,视觉失认 听觉失认 触觉失认 体象障碍 Gerstmann综合征,三 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征,四 视觉障碍,视觉传导径路 血液供应 (眼动脉、大脑后动脉) 视力障碍 视野缺损,五 眼球运动障碍,眼肌麻痹 周围性眼肌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 核间性眼肌麻痹 核上性眼肌麻痹 瞳孔调节障碍 眼球震颤,六 面肌瘫痪,中枢性面肌瘫痪 周围性面肌瘫痪,七 听觉障碍和眩晕,耳聋 传导性、神经性、混合性 耳鸣 眩晕 周围性、中枢性、非系

3、统性,八 延髓麻痹,鉴别点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神经元损害 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病变部位 尾组颅神经及核 双侧皮质或皮质脑干束 多为一侧性损害,九 晕厥和癫痫发作,十 躯体感觉障碍,感觉的分类 1. 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触觉、温度觉 和痛觉。 2. 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 和关节的 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 复合感觉:是大脑顶叶感觉皮质对各种深浅 感 觉进行分析比较和整合而产 生的,包括实体觉、图形觉、 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和重量觉。,四、髓内传导束的排列 图2-13 颈髓白质中各节段的感觉运动纤维的排列次序 C 颈 T 胸 L 腰 S 骶,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十一

4、瘫痪,运动传导径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增高,瘫痪肢休珠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肉无萎缩,但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弛缓性瘫痪)的特点 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1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 (1)皮质型:临床上多表现为单瘫,刺激性病灶可引起Jackson癫痫。常见于动静脉畸形、动脉皮质支梗死和肿瘤压迫。 (2)内囊型:典型的“三偏”征。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 (3)脑干型:特征为交叉性瘫痪。 病灶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We

5、ber综合征: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偏瘫,定位于一侧中脑的大脑脚受损。 Millard Gubler综合征:一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偏瘫,定位于一侧脑桥下部腹侧受损。,(4) 脊髓型: 脊髓横贯性损害:双侧肢体瘫痪。 上段颈髓(颈14):中枢性四肢瘫痪。 颈膨大(颈5胸1):上肢周围性瘫痪及下肢中枢性瘫痪。 胸段脊髓:中枢性截瘫。 腰膨大:下肢周围性瘫痪。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2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脊髓前角细胞损害: 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肌肉瘫痪的分布呈节段型。缓慢进展性疾病者,可见肌束颤动或肌纤维颤动,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急性起病者多见于脊髓

6、前角灰质炎。 前根损害: 表现与前角相同,肌肉瘫痪的分布呈节段型。多见于髓外肿瘤的压迫、脊髓膜的炎症或椎骨病变。,神经丛损害: 常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而引起瘫痪和感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 周围神经损害: 周围神经受损后的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同每个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一致,所支配肌肉为迟缓性瘫痪,并出现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多发性神经炎时产生对称性四肢远端肌肉瘫痪和萎缩,并伴手套袜型感觉障碍。,十二 肌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 肌源性肌萎缩,十三 步态异常,皮质脊髓束病变 锥体外系病变 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醉酒步态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跨阈步态 癔病步态,十

7、四 不自主运动,静止震颤 肌强直 舞蹈症 手足徐动症 偏身投掷运动,十五 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一 病史采集 现病史 过去史 个人史 家族史,二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精神、言语 脑神经 运动系统 不自主运动 共济运动 感觉系统 反射 脑膜刺激征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一 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二 神经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CT、CTA、MRI、MRA、DSA、DWI、PWI、fMRI 三 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磁图、脑诱发电位、肌电图 四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五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SPECT 、PET,六 活组织检查,脑活组织检查 神经活组织检查 肌肉活组织检查,七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