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4975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检查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心电图检查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心电图检查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电图检查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检查2.ppt(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质疑:(1)心电图有哪些用途?有哪些同学以前做过心电图? (2)心脏收缩与心电活动有无关系? (3)心电图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哪些条件?,一、心电产生原理与 心电向量概念,(一)心电发生原理 (二)心电向量概念,(一)心电发生原理,1极化状态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排列着同等数量的正、负离子,(外正内负),对外不呈现电位变化即极化状态。,极化状态,2.除极化状态 当一端受到阈上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使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除极方向 + (除极过程),除极化

2、,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邻近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这样就形成一对除极电偶。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电流从电源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成,此过程即为除极过程。,除极过程:当探查电极正对着除极方向时,记录出向上的正向波。,3.复极过程,随后,由于细胞的离子转运机制,使细胞膜重新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此过程即为复极过程。,复极方向 + (复极过程),复极过程中: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复极方向同除极方向,细胞外由负电荷变成正电荷,形成电源在后,电穴在前的电偶,产生由后向前的电流。当探查电极正对复极方向时,记录与除极相反的波形(负向波)。,* 复极完毕:无

3、电位差及电流产生, 记录出等电位线。,2、整体心脏的电活动及心电记录原理: 特点:先除极的部位后复极。 * 静息期:记录等电位线; * 除极过程:正对除极方向的电极, 记录出向上的波形; * 复极过程: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产 生的电流方向与除极相同, 电极背离复极方向,记录 出向下波形。,总 结 心电图是所有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 探查电极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影响图形:正对着除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上波形,正对着复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下波形。,(二)心电向量基本概念,1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时可产生电偶,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4、:是指许多心肌细胞同时发生除极或复极所产生的心电向量。也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心电向量。,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正常心电活动: 窦房结激动兴奋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正常心脏电活动的产生:,(1)P波 为左右心房除极波。 (2)PR间期 为心房激动传导到心室所需时间。 (3)QRS波群 为左右心室除极波。 (4)ST段 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5)T波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6)QT间期 为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7)U波 为心室后继电位变化。,2心电图各种QRS波的命名,三、心电图导联体系,心电图导联是指将检测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不同

5、部位,并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构成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 心电图的常规导联:肢体导联、胸导联共计12个导联。 1标准肢体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3胸导联:V1V6,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连接方法,(1)V1 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2)V2 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V3 位于V2V4两点连线的中点; (4)V4 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 (5)V5 位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相交点; (6)V6 位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相交点。,4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

6、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记录纸是由横线和纵线交织形成的11mm2的小方格构成。当设定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一小方格的横向代表0.04S;当输入标准电压1mV10mm时,每一小方格的纵向代表0.1mV。,(二)振幅的测量,注意:测量正向波振幅时,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测量负向波振幅时,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最低点。P波振幅的测量以P波起始部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线;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的测量是以QRS波群起始部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线。,(三)时间的测量,各波段的时间应从波形起始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止点的内缘。,(四)心率的测量,1心律规则 心率60/

7、P-P间隔(或R-R间隔) 2心律不齐 (1)数30大格(6秒)内的QRS或P波数,乘以10即为每分钟的心室率或心房率。(2)测量5个以上R-R或P-P间距,以其平均值去除60. 3估算心率 根据R-R或P-P间距的大格数(每格0.6s)可大约估算心率,心率300/大格数。,(五)心电轴的测量,通常是指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总的QRS向量,以此代表着整个心室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方向和大小。一般是以其与导联轴正向侧夹角来表示它的方向。,1.目测法 简便实用 如图,根据、导联的QRS波的主波方向可立即做出平均心电轴 有无偏移的判断,但不能精确地测算出平均心电轴的角度。,2计算法 3查表法 (有

8、单独的表供查) 4平均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及偏移类型 如下图:,正常:0+90 左偏:0 右偏:+90,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重点),正常心脏的传导系统示意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1P波 (1)方向:在、aVF、V4V6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向下倒置;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3)时间:0.11s。 2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可稍缩短,老年人可略延长)。,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3QRS波群 (1)时间 1)QRS波时间:0.060.10s; 2)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是指QRS波

9、群的起点至R波顶点作垂直线的间距。 一般在V1、V5导联上测量。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导联0.03s;在V5导联0.05s。,(2)波形和振幅 1)波形:肢体导联 、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下,可呈Qr、QS、rS或rSr型;aVL与aVF导联主波可向上,也可向下,呈qR、Rs、R型或rS型。胸导联 V1、V2导联多呈rS型,V3、V4导联多呈RS型,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2)振幅:R波 V1导联的R波1.0mV;V5导联的R波2.5mV;aVR导联的R波0.5mV;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

10、.0mV。S波 一般不单独判断,多与R波综合考虑。 Sv1+Rv54.0mV(男性) 或3.5mV(女性) Q波:振幅1/4同导联R波;Q波时间0.04s,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即为异常Q波。 若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小于0.5mV,或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小于0.8mV即称为低电压。,QRS波形态特点 、左室导联(、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右室导联(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 、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RS型,R/S=1。,、在

11、胸导联上可出现R/S逐渐增大的趋势,R/S1, rS型RS型Rs型。,4J点 QRS波群的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点称为J点。 5ST段 (1)ST段向下偏移(即压低):在任何导联压低均0.1mV。 (2)ST段向上偏移(即抬高):在V1V2导联0.3mV;V3导联0.5mV;在V4V5导联和肢体导联0.1mV。 6T波 (1)方向:在、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2)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7QT间期 其受心率快慢影响较大,一般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在正常心率情况下,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其他心率下的QT

12、间期可查阅心电图专著。 8U波 (1)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2)振幅:一般低于同导联的T波。,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增宽,时间0.11s,P波常呈双峰样,峰距0.04s。其变化在、aVL导联最明显。如图所示。,(二)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高尖,振幅0.25mV(肢导联),以、aVF导联最明显。,二、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1.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1)QRS波群时间 在0.100.11s。 R峰时间 V5导联0.05s。 (2)QRS波群电压 Rv52.5mV,R1.5mV,RavL1

13、.2mV,RavF2.0mV, 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R+S2.5mV。 (3)心电轴 左偏 (4)ST-T改变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压低改变,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则可见向上的T波。,2.右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1)QRS波群时间 在正常范围; R峰时间 V10.03s。 2)QRS波群振幅 Rv11.0mV,RavR0.5mv,Rv1 +Sv51.05mV。 3)心电轴 右偏。 4)STT改变 在反映右心室电活动的导联上可有ST段压低及T波倒置。,3双侧心室肥大,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晚期或某一侧心室肥厚发展而来的全心肥厚扩大。

14、心电图诊断双心室肥大的灵敏度差。表现为: (1)两者相互抵消后表现为:“正常” (2)以一侧大为主,另一侧被掩盖。 (3)双侧大都有表现。,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1T波改变 2ST段改变 (二)临床意义,1T波改变,(1)高大直立的T波: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正常心外膜复极早于心内膜,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该处心肌复极速度较正常更加延迟,原来存在的与心外膜复极向量相抗衡的心内膜复极向量减少或消失,致使T波向量增加),(2)T波倒置:见于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有时这种倒置深尖、双肢对称被称为“冠状T”。 (3)T波低平或双向:心脏对侧对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匀缺血,或

15、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时,心电向量的改变可综合出现部分相互抵消。,2ST段改变,ST段压低有: 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和J点压低几种类型。前两种意义较大。,(二)临床意义,1.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 2.临床上有半数冠心病病人仅在心绞痛发作时有心电图改变。因此如有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有心肌缺血,没有ST-T改变也不能排除心肌有缺血状态。,第五节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1特异性改变 典型者为同一导联同时出现心肌坏死、损伤和缺血改变,即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2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及分期,(1)超急

16、期 为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 (2)急性期 为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至数日或数周。 (3)亚急性期 为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4)陈旧期 为心肌梗死36个月之后或更久,3.心肌梗死的定位,临床上,心肌梗死部位的定位,通常是根据坏死型图形出现的导联情况进行判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部位的心电图定位诊断,窦性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 异位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扑动与颤动 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失 窦房阻滞 常 房内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第六节 心律失常

17、,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0.6s(即心率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1.0s(即心率60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之差0.12s。,4.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其后可有正常形态的QRS-T波,若无,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2)PR间期0.12s。 3)多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P波间距正常P-P间距的两倍)。,5.交界

18、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形态与窦性激动下传者基本相同, 其前无窦性P波。 2)出现与窦性P波方向相反的逆行P波,可在QRS波群之前 (PR间期0.12s),或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 或与QRS波群重叠而隐匿不出现。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 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6.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常0.12s, 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本例为插入性室性早搏,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19、速,心电图特征: 心动过速突发、突止,频率在16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与正常相似。,房室结双径路时阵发性室上速发生机理,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并有继发性ST-T改变;(2)心室律基本整齐,可有不匀;(3)QRS波与P波无关系;(4)偶有P波下传夺获心室,形成“正常化的QRS”(心室夺获),或部分夺获形成室性融合波,这是判断室性心动过速最可靠的证据。,8.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融合波:在一系列宽大畸形QRS波中,偶有窦性P波后继介于正常和异位之间的QRS波,其P-R间期常0.08s。,尖端扭转性室速(TDP):严重室速 ECG:一系列心率

20、极快的宽大畸形QRS波,每3-10个心搏即围绕基线扭转极性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可自行终止,常反复发作。易转为室颤。 临床表现:引起反复发作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 诱因:(1)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2)获得性长Q-T间期:低钾、低镁血症,缓慢心率伴巨大T-U波,药物作用等。,9.心房扑动及颤动,心电图特征: 1)正常P波消失,代替为形态、振幅、间距不一致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2)R-R间距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多正常。,(1)房颤,(2)房扑,心房扑动(AF):心房内大折返引起 ECG:(1)P波消失,代之以扑动波(F波),为一系列连续锯齿状的、大小形状

21、规则的波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等电位线消失。 (2)根据房室传导比例(F:R)不同,心室率可以整齐或不齐。如F:R是固定的、同比例的(2:1,3:1), 则心室律是规则的。如F:R不固定或不同比例, 则心室律不齐。,10.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正常的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形态、振幅、相对规则的扑动波,频率为200250次/分。,11.心室颤动,1、正常的P-QRS-T波消失 2、代之为形态大小、宽大、畸形的心室颤波, 频率为200250次/分,12.房室传导阻滞,按程度分为: 度房室传导阻滞、 度房室传导阻滞 度房室传导阻滞三种。,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心房激动均能下传到心室

22、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固定延长0.20s(成年人),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到心室。 按程度分为: (1)型 (2)型两种类型。,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心电图特征: 呈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出现一次QRS波群脱漏,之后又重复前述变化,并呈周期性改变。,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固定不变(正常或延长)出现按比例的QRS波群脱漏(如呈2:1或3:1或4:1等传导比例)。,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2型),高度AVB(high grade AVB):连续2次或2次以上QRS波脱漏。如3:1、4:1.房室传导的AVB。,几乎完全性AVB:绝大部分

23、QRS波脱漏,偶有P波下传。,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P波与QRS波群完全不相关,心房与心室各自按自身节律激动,心房率快于心室率。QRS波群的形态根据阻滞部位不同,可接近正常或宽大畸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博心律,13.束支阻滞,希氏束(即房室束)进入心室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临床上,多种因素可以引起束支阻滞或束支分支阻滞。,(1)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特征: 1)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或呈“M”型;V1导联R峰时间0.05s;、V5、V6导联S波宽大畸形有切迹,时间0.04s。 2)V1、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5、V6导联T

24、波方向直立。 3)QRS波群时间,若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若0.12s,则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左束支阻滞,心电图特征: 1)、V5、V6导联R波宽大畸形,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S波宽大畸形或呈QS型,V5导联R峰时间0.06s。 2)、V5、V6导联q波消失,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QRS波群时间,若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若0.12s,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FB、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4)左后

25、分支传导阻滞(LPFB、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很少见,诊断时要排除其他可引起电轴右偏的情况。,14.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因存在附加的旁路房室传导纤维而导致传导异常。,(1)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起始部有预激波(即波) 2)PR间期时间0.12s。 3)QRS波时间0.12s。 4)有ST-T改变。,(2)不典型预激综合征,以心电图特征分为两种:短PR间期型和预激波型。 1)短PR间期型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0.12s,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 2)预激波型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正常(或正常值)

26、,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二)传导途径异常:旁路传导,预激综合征。,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经典型预激综合征、classical preexcitation syndroms): 一般是经Kent束传导引起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ECG:(1) P-R间期缩短,0.12s ; (2) QRS波增宽, 0.12s, 起始部有 预激波(波); (3) P-J间期正常; (4) 继发性ST-T变化。,根据预激向量方向可粗略判断旁路的定位,如V1-V6导联波正向, 且R波为主,为左室房室旁路,左室后底部预激( A型)。,如 V1导联以S波为主,

27、V5、V6 导联波正向 。为右侧房室旁路,预激向量指向左侧上或下( B型)。,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varia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1)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drome):P-R间期缩短综合征。 由房结旁路传导引起。 ECG:# P-R间期缩短,0.12s; # QRS波正常,无预激波。,(2)Mahaim型预激综合征:Mahaim束传导引起的。 ECG:# P-R间期正常; # QRS波宽大畸形,0.12s。,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宽QRS波心动过速 (经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第七节 药物、电解质对 心电图的影

28、响,一、洋地黄类制剂 1.洋地黄样作用:用药后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变化,表现为:Q-T缩短,ST段呈鱼钩样下斜性压低,T波倒置、降低或双向以至于ST-T之间无明确界线。 2.洋地黄中毒:频发性室早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伴2:1AVB、交界性心动过速伴AVB。,洋地黄样引起的ST-T变化,二、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同药物表现不一。 如胺碘酮可使Q-T时间延长。,三、血钾升高,表现为高大T波,Q-T间期缩短出现室内传导延缓,QRS波增宽心房肌抑制可无P波,称为“窦室传导” QRS波继续增宽,甚至与T波融合心脏停搏。,高钾心电图变化,四、血钾降低,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29、T波低平, 而U小逐渐明显,第八节 心电图描记、 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一、心电图描记及其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中 2检查所用电源、线路、器械有无漏电及短路现象。 3正确接通电源和地线。,4开启心电图机电源开关,待稳定状态后再调控各控制按钮。 5被检查者双腕部、双踝部上内侧及胸导联电极放置部位搽涂导电糊或盐水后,按规定连接好各导联电极。,6校对标准电压,输入1mV标准电压使描笔位移10mm。 7控制描记状态按钮与导联选择按钮,依次描记出、avR、avL、avF、V1V6导联心电图。一般每一导联描记三个心动周期即可,特殊情况可延长描记长度。,8描记时注意基线是否平稳、有无干扰,如有及时

30、处理。 9全部描记完成后,关闭电源,除去被检查者身上的导联电极,并及时在所描记的心电图纸上标记姓名、日期、时间和相应的导联名称。,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1首先审查心电图导联之标记是否正确,导联连接有无错误,标准电压是否准确,有无其他技术误差或干扰。 2观察心电图各波段,寻找P波有无及其方向,确定心脏的基本节律。利用分规精确地测量PP间距以确定P波的位置,并判断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3测量PP间距或RR间距以确定心率。对心房率与心室率不一致者,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并记录。 4测量PR间期、QT间期、V1及V5导联的R峰时间,心电轴等。 5观察P波,QRS波群的形态、振幅及间期,注意各波之间的关系及比例。,6观察ST段有无偏移,偏移的方向、程度及形态。 7观察T波及U波的方向、形态及振幅。 8综合以上各项结果,列出心电图特征,运用所学心电图知识,作出心电图诊断。,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2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可靠、实用价值。 3对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受损的判断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对判断某些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 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