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7601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搏器感染的预防.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起搏器感染的预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 王晓云,感染,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应2%,大系列资料的感染发生率1%。,感染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搏系统污染所致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造成局部压迫缺血或磨破皮肤 囊袋内血肿形成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如何预防,术中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贯穿始终的无菌观念,对于避免感染至关重要 为预防感染,起搏器植入术中对囊袋内予以抗生素冲洗或许非常必要。,预防,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尚有争议。尽管多数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病人与未用抗生素的病人感染发生率并无差别,但临床实践中我们仍坚持使用。,起搏系统的感

2、染应尽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其表现如下: 起搏器囊袋的局部炎症和囊肿形成 起搏系统部分磨破皮肤并继发感染 发热和血培养阳性伴或不伴其他部位感染灶,常见病原菌,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脉冲发生器周围的局部感染,败血症并不多见。 术后早期感染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生于植入术后的数周内,常伴有发热和全身症状,多与局部脓液积聚有关。 后期的感染多系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可发生于植入后数月至数年,其发展较隐匿,常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对于这两种细菌所致的感染,均应取出整个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方能控制感染 早期和晚期的感染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包括真菌) 1/31/2的感染发生于新植入者,其余发生于再次手术行脉

3、冲发生器更换和导管重新放置者,感染发生后,细菌可黏附与起搏系统(如电极导管)的表面形成菌落,其表面履盖的分泌物具有防止机体和抗菌药物攻击的作用。因此,单用抗生素治疗常难以奏效,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将起搏系统全部取出。,感染的起搏器取出后如何处理,一种是起搏器取出后立即在远离感染的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统 另一种方法是先取出感染的起搏系统,如果需要,即行临时起搏术,待感染基本控制后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系统,电极导管感染,可轻至皮肤溃破(erosion)形成窦道;重至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败血症)。如不拔出电极导管持续,持续感染所致的死亡率可高达66%。因此,即使在老年的高危患者,如果必要也应行导管拨除

4、术(包括开胸拨除导管)。,皮肤粘连,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囊袋可能保不住。 如果皮肤接近磨破(太薄以致近于透明),应紧急处理,一旦皮肤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皮肤粘连,发生皮肤粘连前,起搏器可以轻松移动,此时如无感染,清创并重新缝置囊袋多可获成功。原位置和原起搏器也可重新使用 皮肤粘连发生后,炎症反应随之发生;同时细菌穿过皮肤污染囊袋 发生皮肤粘连后,囊袋的处理原则同溃破,溃破,溃破是指囊袋表面的皮肤失去完整性致起搏系统外露的现象 尽管皮肤溃破常发生于起搏植入手术后很长时间,但常与植入技术有关 感染是溃破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较少见,溃破,皮肤溃破并不常见,常由以下因素引起: 起搏器

5、囊袋无痛性感染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起搏器植入过于表浅,尤其是在儿童和瘦小的成人 起搏器植入过于靠近腋窝侧。,破溃处理,当溃破发生时,对原植入部位的外科修复是唯一的选择。 如伴感染,整个起搏系统必须被取出; 在远离感染的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统。 如不伴感染,可以对原植入位置进行修复,扩大囊袋,修整皮肤使其满意覆盖。 即使没有脓性分泌物,感染也可能存在;因此,应在术前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行囊袋修复。,病例介绍,老年男性,尿毒症并脑梗塞后遗症,语言表达尚清楚,无肢体运动障碍,1年半前在我院血液透析1个月时出现三度房室阻滞,气短并乏力加重,决定起搏器治疗 消瘦,贫血(血色素9克),心室率35次/

6、分 安置双腔起搏器,术中操作有易出血倾向,故手术结束前囊袋予置一引流条,手术过程顺利,第二天撤出引流条,无囊袋血肿 术后第五天创口愈合正常,心脏起搏器功能正常,其家属坚决要求出院,自行拆线(其女儿为某医院手术室护士) 出院3天后拆线,8天后再次来诊,囊袋部位疼痛并鼓胀,囊袋内血肿形成,考虑与拆线时进行血液透析使用肝素有关,于囊袋右上角开口清除血肿后缝合。此时囊袋皮肤薄且松,病人仍要求回家 2个月后,病人因囊袋右上角结痂脱落,发现此处皮肤极薄,隐约可见起搏器来复诊。瞩病人增加营养并需要起搏器移位,病人家属口头同意但未住院 1年半后病人来复诊,起搏器已完全脱出皮肤,仅电极经窦道与起搏器相连,家属代

7、诉此1年多病人又发生脑梗塞,语言表达有障碍,此期间曾出现过起搏器囊袋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得以控制。家人曾认为病人无治疗价值,但透析使得病人饮食改善,皮下脂肪增多,故欲解决起搏器脱出问题。,血小板无力症一例,老年男性86岁,反复黑曚,多次心电监测显示为窦停,且黑曚出现时间与停搏一致,安置起搏器前血小板数正常,凝血像正常。 安置时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后送入鞘管导丝,发现沿导丝持续出血,压迫半小时后仍有出现,撤出导丝后继续压迫约半小时后止血,停止手术。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阻抗法)ADP、AA均为0欧姆。(病人平时服用阿司匹林,但术前停用至少已10天),追问病史平时静脉点滴时针眼止血约半小时。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回家观察并定期检测血小板功能,2个月后功能未见恢复,静脉输注血小板后植入起搏器。 提示:手术有风险,操作要小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