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789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输血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输血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输血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医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输血医学,血液的组成,有形成分细胞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无形成分非细胞成分 血浆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过静止、 离心等方法所得到的液体部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色泽 动脉血鲜红,静脉血暗红 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酸碱度 pH :7.357.45 血容量 5000ml左右,血液的生理功能,输送O2和CO2 ,在肺和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份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 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 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血液细胞成分的生理

2、功能,红细胞 向机体组织运送O2 ,带走CO2 白细胞 粒 细 胞 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T)及体液免疫(B) 血小板 黏附、聚集、释放,血 源:自体输血、异体输血 血液成分:输 全 血 、 成分输血 输血方式:加压输血、加氧输血、 置换输血、常规输血,输血种类,新鲜全血、保存全血 过去常用的输血方式 现适应症较窄:既需补充红细胞,又需补充血容量 体外循环; 换血,如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大出血患者,全血输注,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全血并不全,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输入越多,患者代谢负担越重; 除RBC外,其余成分均达不到治疗浓度. 不良反应多,易产生同

3、种免疫, 全血中的WBC是传播血源性病毒的主要媒介.,全血输注的缺点,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成各种比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供临床使用,成分输血,红细胞制剂: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少浆血、 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等 白细胞制剂:浓缩白细胞 血小板制剂:富血小板血浆、浓缩血小板 血 浆 制 剂:新鲜液体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血浆、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广义成分输血,广义的成分输血除了上述五类外,还包括: 血浆蛋白制品:如人血清白蛋白、血浆蛋白溶液、正常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抗破伤风、抗D、抗乙肝

4、等),凝血酶原复合物、抗血友病球蛋白、血红蛋白溶液及珠蛋白和某些酶类等 从白细胞中分离的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 从血小板中制备的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等。,成分输血的优越性,提高疗效:成分输血血液成分浓度大,效 价高,输注后可显著提高疗效 减少反应: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 所致的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一血多用既节省血源,又减轻 个人与社会的经济负担,还对 献血者和患者的健康有益。,红细胞输注,原则是间或输注红细胞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不出现贫血症状的最低水平 红细胞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年轻

5、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定义:是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后的高浓缩红细胞 RBC比容高(0.90), 输注速度宜慢,需加适量添加剂 绝大部分抗凝剂和“保存损害产物”去除,所含WBC与PLT碎屑比全血少,不良反应少。 适应症:同时需纠正贫血和血容量的患者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 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 心、肾、肝功能不全及儿童慢性贫血等,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Hct红细胞比容为0.700.80L/L 特点: 浓缩红细胞容量小、携氧能力强; 减轻输血后循环负荷; 抗凝剂、乳酸、钾、氨较全血少; 心、肝、肾毒性较小。 适应症: 血容量正常的各种慢性贫血,如AA、慢性消化道出血、CO中毒 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

6、和手术用血,或择期手术的贫血病人; 尤其适用于有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采用不同速度离心法或特制的尼龙、棉花纤维过滤器,按照不同需要制成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 为防止因多次输血反应引起的发热反应,红细胞制品中WBC 5108 /L ; 为防止巨细胞病毒感染或HLA同种免疫,红细胞制品中WBC5106/L,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适应症: 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反应的患者; 连续发生两次以上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将来有可能实行骨髓移植的病人; 免疫缺乏

7、或免疫抑制的贫血病人。,洗涤红细胞,将浓缩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使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适应症: 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者,如缺乏IgA抗原而已产生IgA抗体患者; 因反复输血对输注WBC和PLT有输血反应者; 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 更适用于高钾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冰冻红细胞,红细胞中加入甘油冷冻保护剂, 含20%甘油冰冻RBC储存在-120 以下; 含40%甘油冰冻RBC储存在-60 以下, 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可达10年以上。,适应症: 稀有血型的人储存红细胞; 对具有各种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人进行自身输血; 对准备器官

8、移植或骨髓移植的患者,可降低组 织相容性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 本制剂中白细胞含量少于5%,故对输用少白细 胞的红细胞及洗涤红细胞仍有发热者,可改用 冰冻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指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 的红细胞。其半存期比成熟红细 胞长,可明显延长输血间隔时间 适 应 症:重型地中海贫血或需长期输红细 胞的患者,白细胞输注,目的:发挥其细胞吞噬作用和杀菌能力 输注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原因如下: 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浓缩粒细胞输注后易产生肺部并发症 有传播病毒的可能 CSF治疗效果较好 适应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有明确的细菌感

9、染,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48h无效者,血小板输注适应症,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其他 如DIC等,牙科检查 PLT1 109/L 补牙及拔牙 PLT30109/L 小手术 PLT50109/L 大手术 PLT80109/L 顺产 PLT50109/L 剖宫产 PLT80109/L,各情况下血小板安全水平(ITP),血浆制品输注,全血采集后6h内分离制备的血浆为新鲜液体血浆(FP),如将FP在2h内冰冻成块,即为新鲜冰冻血浆(FFP) FP和FFP均含全血中全部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 FFP在-20以下可保存1年,1年后成为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与FP及FFP比较,缺少不稳定的FV

10、和FVIII。,血浆输注适应症,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大量输血后有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者 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素综合症需用血浆治疗或血浆置换者 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冷沉淀输注,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 以400 ml全血分离的200ml血浆制备一袋冷沉淀为2个单位,其容量为20-30ml 每袋冷沉淀含FVIII和 FVII约100IU以上,纤维蛋白原200 mg 以上,冷沉淀输注适应症,儿童及轻型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 先天或获得性Fg缺乏症及FVII缺乏症 手术后出血、DIC及重症创伤等的替代疗法,血液制

11、品的不良反应,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 发热、寒战、头痛、荨麻疹、呼吸困难、休克等 误型输血反应 输血性血管内溶血,甚至有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 输血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丙肝)、艾滋病、疟疾等。 其他 部分血浆制品(PCC)可致血栓栓塞,感染等。,输血反应,定义: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因为 输注血液及其制品甚或所用输注 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速发反应、迟发反应及疾病传播。,速发输血反应,在输血当时或输后24h内发生的输血反应 免疫性: 溶血反应(红细胞血型不合); 过敏反应(IgA抗体, IgG聚合体) 荨麻疹 非心源性肺水肿(白细胞,血小板抗体),速发输血反应,非免疫性: 高热(热源

12、细菌污染); 充血性心力衰竭(循环负荷过重); 溶血(血液物理性破坏,如冰冻或过热); 空气栓塞(加压输血与输血操作不严); 出血倾向(输大量陈旧血); 枸橼酸钠中毒; 钾中毒,血液酸化,高血氨。,迟发输血反应,免疫性: 溶血反应(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植入有功能的淋巴细胞) 输血后紫癜; 对RBC、WBC、PLT或血浆蛋白的同种(异体)免疫(抗原抗体反应) 非免疫性: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多次输血) 血栓性静脉炎,疾病传播,尽管灭菌技术及设备有很大的进步,输血引起的感染仍是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停止输

13、血 查明原因 对症处理,发热反应的处理,区分 :单纯热源或免疫反应 输入细菌污染血 轻度溶血反应的表现 处理: 应暂时停止输血,进行诊断, 对症处理如降温,肌注非那根等。,变态反应的处理,荨麻疹者可给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 支气管痉挛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严重或持续者可静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mg;,变态反应的处理,变态反应休克者应先皮下注射1:1000肾上 腺素0.5ml,肌肉注射阿拉明10mg,静脉 输入氢化考的松100mg,并按休克处理; 血管神经性水肿 仅表现在颈面部者处理同荨麻疹 若表现为会厌水肿,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做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静脉滴入

14、氢化考的松.,溶血反应的处理,立即终止输血,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症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和治疗血容量不足,及早多给液体. 如果溶血反应严重,应及时用肝素治疗,以预防DIC发展. 若已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限制液体输入量。 十分严重的溶血反应,早期可考虑换血疗法。,成分输血的进展,非替补性输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性成分输血 自身输血的重新认识 红细胞代用品,非替补性成分输血,即将血液成分用于疾病的治疗,如: 输红细胞能使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加快; 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效,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获得

15、持久缓解;,非替补性成分输血,大剂量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输血紫癜和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有一定疗效; 输血能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采用输血浆治疗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也获得较 满意的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即输入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让它们着床于受血者骨髓的造血微环境中,如果继续增殖,以后受血者的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都从这种干细胞生成。 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一种成分输血。在治疗机制上属于替补范畴,是更高层次上的替补,替补的不是具体的某种血细胞,而是整个造血系统。,治疗性成分输血,主要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或置换术、光照血液回输疗法 前者包括治疗性血细胞单采和治疗性 血细胞置换,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16、目的:快速减少患者血循环中病理 性细胞成分,以期缓解病情 该法已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定义:是应用血浆单采技术去除患者体内含 有异常物质的血浆,同时以等量的置 换液回输给患者 目的:减轻症状病缓解病情 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 不透析性分子病等。,光照血液回输法,照射与充氧的自身血回输疗法,此法是少量患者自身血经体外抗凝、紫外线照射和充氧之后,再立即输给病人,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自身输血,减少病原体传播,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 国外非常重视,国内应用较少 术前采集自体血及术中血液回收两种方式,成人体重不低于50kg 血红蛋白不低于100g/L 血浆蛋白不低

17、于30g /L Hct 不低于30 % 重要器官或系统无明显疾病 无血行感染或转移性疾病 估计术中失血多,术前采集自体血的基本条件,具体方法,符合以上条件者,术前每周可采自体血 1 个单位(200 ml),最多可采集4个单位 末次采血不得晚于术前3天 采血前输入等量胶体液或 2-3倍平衡液 采血期间每日补给铁200 mg, 术前复查 Hct 及血浆蛋白应接近正常。,若估计术中失血量不是很大,则可在手术当日麻醉后,在手术台上,采集自体血400600ml,并输3倍的晶体液或12倍的胶体液 以上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液都应暂存在冰箱中,待出血较多的手术步骤完成后,再输入患者体内,具体方法,术中血液回收,已有多年历史 既往回收血液经抗凝处理,简单过滤后回输 现已发明血液回收机,自动进行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价格较高,人造血-红细胞代用品研究进展,过氟碳化合物乳剂(日、俄、中,第一代) 合成化学物质 氟碳溴化物乳剂(美国,第二代) 人胎盘血(中国) 过期人血(各国) 人血红蛋白 红细胞代用品 基因重组(美国) 天然Hb(化学修饰) 干细胞培养(加拿大) 牛血红蛋白(美、中) 合成血红素 人工红细胞(加、日、美),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