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疾病3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897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外肌疾病3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眼外肌疾病3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眼外肌疾病3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外肌疾病3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外肌疾病3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眼外肌疾病,一、眼外肌,每只眼有4条直肌、2条斜肌。 眼外肌的功能 眼球靠眼外肌的收缩和松弛产生协调的运动。,眼外肌的运动功能,协同肌: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其他眼外肌协助完成,其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同肌。 例如:眼球外转时,外直肌收缩,同时上、下斜肌协助。,拮抗肌:同一眼作用相反的肌肉互相制约。例如,眼球内转外转时,内直肌和外直肌相互制约。,配偶肌: 双眼朝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二、双眼视觉,双眼单视: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所形成的像,经大脑枕叶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体,使人们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像,这种功能称为双眼单视。,三级视功能 一级 双眼同时视:双眼

2、能同时看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像,称为同时视。,二级感觉融像: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三级立体视觉:由于空间点与每一眼的位置不是一一对应,存在微小差异,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有立体感的图像。,正位眼,当双眼向正前方无限远平直注视,视轴平行时的眼位。,三、 斜 视,定义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当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融合功能得到控制,称为隐斜;在异常情况下融合功能被破坏,双眼注视时出现偏斜,称为显斜,隐斜与显斜之间无绝对界限,隐斜可逐渐演变成显斜。,分类,内斜视 外斜视 “A”型和“V”型斜视 垂直斜视,内斜视,分类 共同性内斜视 按病因不同分为 麻

3、痹性内斜视,一. 共同性斜视,定义 眼外肌本身以及它的支配神经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一眼偏斜(内斜)。 眼球运动无障碍。 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共同性内斜视, 分类 非调节性内斜 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机理: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体前凸 屈光力增加,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越大,联动过程。,调节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正常人调节与集合协调一致,每一屈光度的调节必须伴有比较恒定的集合,如果集合过度则出现调节性内斜,主要分为二型: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1、有中度或

4、高度远视。 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远视眼前加正镜片,远视,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治疗: 1、使用全矫配镜可以使眼位正。 2、不应手术矫正。 3、治疗弱视。 4、每年重新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变化是否调整眼镜。,调节性内斜视,全矫配镜后眼睛正位,调节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调节性集合/调节), 临床表现: 1、偏斜角在近距大于远距 2、伴有低度或中度远视 治疗:配足矫远视镜+双光镜,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混合机制诱发,部分由于眼外肌不平衡;部分由于调节/集合不平衡单纯的抗调节治疗可以减轻偏斜角,但无法完全消除内斜.

5、 临床表现: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 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 1、使用全矫配镜。 2、有弱视者治疗弱视。 3、戴镜3-6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非调节部分应手术治疗。 4、调节部分继续戴镜,每年重新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变化是否调整眼镜。,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 6个月前发生 获得性内斜: 6个月后发生 先天性内斜视:占所有内斜的50%,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主要有: 出生6个月前表现出明显偏斜,各个方向斜视角相等,不受调节影响。 斜视角大,多40三棱度 90%病人有轻度或中度远视,戴镜不能矫正斜视,与屈

6、光不正无关,非调节性内斜,存在屈光参差,可能会发生单眼弱视。如双眼可交替注视,双眼视力比较均等。 治疗: 首先治疗弱视,3D以上远视,必须配戴眼镜。 手术治疗 1、减弱双眼的内直肌。 2、在同眼行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后退(减弱),缩短(加强),斜视矫正手术,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后,麻痹性内斜视,麻痹性斜视 定义 由于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神经核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眼位偏斜。,麻痹性内斜视,病因 1、外直肌麻痹(眼眶外侧壁骨折引起外直肌损伤) 2、外展神经麻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人),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 1、起病急,一眼偏斜 2、复视,眼性眩晕 3、眼球运动障碍 4

7、、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5、朝麻痹眼侧注视偏斜程度最大,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鉴别诊断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 麻痹性 共同性 发病 骤然 逐渐进展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 无障碍 方向运动障碍 斜视角 2 1 1 2 复视 有 无 代偿头位 有 无 ,代偿头位,复视,代偿头位,麻痹性内斜视,治疗 病因治疗。 遮盖一眼,消除症状。 配三棱镜。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拮抗肌(内直肌)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个月以上不恢复者,外斜视,外斜视:发生率低于内斜视,有明显遗传性,分为恒定性和间歇性。,间歇性外斜视,临床表现占外斜病例的一半 1岁左右发病,5岁明显,随年龄增大而加重; 看

8、远时外斜明显,看近时常不表现外斜; 与屈光不正无直接关系;较少发生弱视。 治疗: 非手术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弱视训练。 手术治疗:当外斜角逐渐增大,视近也出现外斜时,考虑手术治疗。 远距斜视角大时:双外直肌后退或内之肌缩短 近距斜视角较大:外直肌后退。,恒定性外斜视,临床表现 斜视度可大可小; 发生在幼年期的通常有潜在的神经性疾病,预后差; 发生在成年期的,开始可以表现为间歇性,以后变成恒定性; 可以有单眼抑制以克服复视; 无屈光参差时,为双眼交替注视,很少发生弱视。 治疗:手术治疗。,斜视检查,(一)病史 (二)一般情况 (三)视力检查 (四)屈光检查 (五)斜视的定性定量检查,遮盖试验,角膜映光法,斜视的检查方法,三棱镜法,同视机检查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