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9913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讲师:杜欢永,1,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讲义提纲,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1,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案例分析,3,4,考试大纲,2,(一)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四)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简介,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 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检测目的,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4,(2)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样:按照采样方式可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按照采样时间可分为长时间

2、采样和短时间采样。,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 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5,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2. 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3.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4. 在采样的同时应做样品空白,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5. 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 6.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7. 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

3、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 8.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9. 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 10. 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11. 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采样记录表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检测单位名称、采样仪器名称、检测项目、样品唯一标识、采样地点和日期、环境参数、采样流量和时间、两名采样者签字、被检单位签字等。特别要详细记录采样时采样点空气中待测物浓度的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状况。,6,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

4、)标准采样体积 指换算为气温20,大气压为101.3Kpa (760mmHg)之下的标准采样体积 V0 标准采样体积 Vt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 t 采样点的气温C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7,在气温低于5 & 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 & 高于103.4KPa时,依上述公式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

5、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8,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6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原则 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

6、,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2)确定。 4、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5、劳动者是流动工作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6、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9,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7) 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 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7、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10,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8) 采样对象的选择原则 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应列为采样对象选择范围。 3.选择的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11,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9)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有一定的样品数量。在采样对象范围内,根据能否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按GBZ159的规定,确定所需采样对象的数目。,在采样对

8、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采样对象数,1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13,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1.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 用定点的、短时间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检测点;将空气

9、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按下式计算:,式中:CMC-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mg/m3;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g/mL;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F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14,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检测 与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相同,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15min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的计算同上式计算,t=15 min。一次采样时间不足15min,可进行1次以上采样,CSTEL为各次检测的平均值。

10、C1T1C2T2CnTn CSTEL 15,15,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检测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定点采样、短时间采样或长时间采样方法。 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 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式中:C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c测

11、得的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g/mL;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F采样流量,mL/min;480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8h计,min,16,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CTWA按下式计算:,式中:C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17,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采用定点检测方法的检测 (a)劳动者在一个

12、工作地点工作时检测,可采用长时间检测方法或短时间检测方法。 长时间检测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检测或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检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CTWA按上两式分别计算。 短时间检测方法: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次采样检测时间一般为15min。 (b)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检测,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检测点,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采样检测点,应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13、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检测,每次采样检测时间一般为15min。,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要遵循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007)。 (1)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称量法(GBZ/T 192.1-2007) (2)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预分离滤膜称量法(GBZ/T 192.2-2007) (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GBZ/T 192.3-2007) 粉尘分散度测定可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GBZ/T 192.4-2007)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可选择使用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或X线衍射法。 (5)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滤膜

14、/相差显微镜法(GBZ/T 192.5-2007) 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指1立方厘米空气中石棉纤维的根数,单位为f/cm3。 原理: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19,1. 检测依据及适用范围,非吸入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15m 可吸入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5m 呼吸性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 5m,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20,2. 原理,总粉尘检测: 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空气中的总粉尘,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

15、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呼吸性粉尘: 用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空气粉尘中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1,3.采样设备-采样介质,材质 * 过氯乙烯滤膜测尘滤膜 * 高温:玻璃纤维滤膜 * 其它适用滤膜,规格,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2,采样泵要求 * 满足采样效率的要求。 * 个体采样泵,流量(15)L/min,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定点采样泵,流量范围为(580)L/min,连续运转时间100min。 * 采气流量(带滤膜)大于15L/min,负压应大于1500P

16、a。 * 危险爆炸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构成,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3,呼吸性粉尘预分离器要求 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m以下,且直径为5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总粉尘采样夹要求 * 定点采样: 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滤膜的粉尘采样夹 * 个体采样: 可安装直径37mm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4,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采样均需使用的其它仪器: * 流量校准器:精度为2.5% *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 镊子 * 除静电器 * 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5,4.分析

17、设备-分析天平,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6,5.采样参数,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7,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8,6.操作程序,6.1 滤膜的准备 (1)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 (2)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采样头上。 (3)安装: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用直径75mm的滤膜时,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9,6.2 采样:现场采样按照GBZ/T 1

18、59执行。 6.3 样品的运输保存: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或将滤膜或滤膜夹取下,放入原来的滤膜盒中。室温下运输和保存。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二次污染。 6.4 样品称量: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0,7.浓度的计算,C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1,8.注意事项,8.1 标准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以0.01mg天平,

19、采集500L空气样品计)。 8.2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 8.3 测尘滤膜通常带有静电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应在每次称量前除去静电。 8.4 呼尘检测,必须按照采样器的要求,选用正确的滤膜、采样流量、粉尘增量,不能改变采样流量。,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2,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采样的三要素 采样泵 抽取空气,流量校准器 测定空气的流速,采样介质 将通过的空气中的目标物阻截,(四)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简介,33,采样介质,吸收液 水及水溶液: 常用于采集易溶于水或和水溶液的起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如酸性待测物用碱性吸收液,碱性待测物用酸性吸收液。 有机溶剂: 常用于采集难

20、溶于水和水溶液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四氯化碳用丙酮或丁酮作吸收液。,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4,吸收管的使用要求和适用范围,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5,大型气泡吸收管 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瓶,36,37,采 样 介 质,固体吸附剂法 活性炭 硅胶 高分子多孔微球 浸渍固体吸附剂 聚氨酯泡沫塑料,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8,39,常用固体吸附剂管,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0,41,固体吸附剂管的标准规格,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2,采 样 介 质,滤料 微孔滤膜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 过氯乙烯滤膜 慢速定量滤纸 浸渍滤料法,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21、,43,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采样仪器的准备 (1)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 17061要求。 (2)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 (3)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 (4)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44,(1)噪声 (2)高温 (3)射频辐射 (4)振动 (5)紫外辐射 (6)激光,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5,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1) 噪声,46,基本概念 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d

22、B(A)的噪声称为稳态噪声,如纺织机产生的噪声。 2. 非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等于3dB(A)的噪声称为非稳态噪声。 3. 脉冲噪声: 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小于等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等于40 dB(A)的噪声称为脉冲噪声。 4. 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为dB(A)。 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对人耳的作用不尽相同,在测量和评价方法有不同要求。,噪声检测与评价标准 GB

23、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噪声限值为85dB(A)。 非日8小时工作或非稳态噪声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非周5天工作时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按等效声级进行评价。,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7,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简图。 (2)

24、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2仪器准备 (1)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2)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LpA或等效声级L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48,3测点选择 (1)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

25、记录23个读数,取平均值。 (2)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 ,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 每个测点记录2-3个读数 取平均值。 (3)劳动者流动工作时,应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如使用声级计测量时,在流动范围内,应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累积作业时间计算等效声级。,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9,4.测量 (1)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0m;坐姿为:1.10m。 (2)传声器指向声源的方向。 (3)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

26、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0.5m。 (4)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5)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段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6)脉冲噪声测量时,脉冲的重复率较稳定时,记下一分钟或几分钟的脉冲重复率,依次推算一个工作日的脉冲数。脉冲的重复率不稳定时,则应记录一个工作日的实际脉冲数。 (7)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工作场所风速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防风罩。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8)噪声强度超标,应对噪声源噪声进行频谱分析。用实时窄带分析仪对脉冲信号作平均谱分析。频谱的频率范围从20Hz20KH

27、z。从频谱图上读出脉冲的主要频谱成分。,二、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0,(2).高温 1.基本概念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热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2.测量方法评价标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3.测量参数 WBGT指数、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等。 4.测量仪器 测量高温使用的仪器有:WBGT指数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定向辐射热计等。,二、物

28、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1,(3)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包括高频、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其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因频率不同有所差异,因此在测量技术与评价方法上也有不同要求。 1.基本概念 频率由1KHz(1000赫兹)300MHz(兆赫兹)电磁波属于高频段;其中30MHz300M Hz (兆赫兹)段称为超高频,300MHz300GHz(千兆赫、波长小于1米)属于微波段(见表)。 表8-1 射频辐射波长、频率分段 2.测量参数 . 高频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 微波功率密度,52,二、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测量仪器 . 近区场强测量仪 测量电场强度用偶极子天线,测量磁场强度使用环行天线。 . 微波漏能仪

29、 4.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 超高频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 高频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 微波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7-2007)。 评价标准参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53,(4).振动 1.概述 在生产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将其分为手传振动(或称手臂振动)和全身振动。 2.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由加速度、频率组成。 3.测量仪器 振动测试仪。 4.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 测量方法

30、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9-2007);评价标准参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 -2007)。全身振动参见IS02631全身振动的人体评价。,二、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4,(5).紫外辐射 1.概述 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100nm400nm。通常将其分为三部分: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400315nm,又称黑斑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315280nm,又称红斑区;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80100nm,又称杀菌区。 2.辐照度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单位是W/cm2,

31、mw/cm2,W/cm2。 3.检测仪器 紫外辐射检测用紫外照度计进行。 4.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 测量方法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评价标准参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 -2007)。,二、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5,(6).激光 1.概述 激光是指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关光辐射。其评价涉及到照射量、辐照度、照射时间几个参数。照射量是指受照面积上光能的面密度,单位为J/cm2;辐照度为单位面积照射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cm2;照射时间为激光照射人体的持续时间,用t表示。 光谱校正因子(CA和C

32、B)激光生物学作用是波长的函数,为评判等价效应而引进的数学因子。CA和CB分别为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校正因子。,二、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6,2.测量仪器 根据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输出水平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 1. 用1mm极限孔径测量辐射水平时,测量仪器接受头的灵敏度必须均匀; 2. 测量仪器均应经国家计量部门标定,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 3. 测量时中小功率的激光器用锤型腔热电式功率计,小能量的激光器用光电式的能量计,大功率的激光器采用流水量热式功率计。 3.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 测量方法参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6-2007);评价标准参见工作场所

33、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 -2007)。,二、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范例: 甲苯的TWA值为50mg/m3(STEL 100mg/m3), 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 08:00 10:00 25 mg/m3 10:00 12:00 75 mg/m3 13:00 15:00 75 mg/m3 15:00 17:00 15 mg/m3,三、案例分析,5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范例: 三氯乙烯的TWA值为30mg/m3(STEL 60mg/m3), 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 08:00 10:00 20 mg/m3 10:00

34、12:00 45 mg/m3 13:00 15:00 40 mg/m3 15:00 16:00 40 mg/m3,三、案例分析,59,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范例: 甲醇的TWA值为25mg/m3(STEL 50mg/m3), 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 08:00 10:00 10 mg/m3 10:00 12:00 10 mg/m3 13:00 15:00 55 mg/m3 15:00 17:00 20 mg/m3,三、案例分析,60,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有相关作用的混合计算 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甲苯TWA = 32.5 mg/m3 32.5/50 = 0.65 丁酮TWA

35、 = 100 mg/m3 100/300 = 0.33 苯TWA = 2.5 mg/m3 2.5/6 = 0.42, 0.65 + 0.33 + 0.42 = 1.4,1.4 1,三、案例分析,61,第一节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1了解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2掌握定点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采样点数量的确定要求以及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 3掌握个体采样对象的选择原则,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要求; 4熟悉不同类型容许浓度的检测与计算的方法; 5熟悉粉尘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1熟悉噪声的测量参数、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要求; 2熟悉WBGT指数的测量方法和要求; 3熟悉射频辐射的测量参数、测量方法和要求; 4了解振动的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 5熟悉紫外辐射的测量参数、测量方法和要求; 6了解激光的的测量方法。,四、考 试 大 纲,62,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