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556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分辨“八”和“入”。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2. (大屏幕出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近处往远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

2、部分地看。先看最近。)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仔细的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幅美丽的图片,说说图片上面有哪些景物?(同学们观察后举手回答:“花、房子、树等等”。教师给予实时评价,眼睛真敏锐,观察的真仔细等。师问:“那么你们是随意看到的还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呢?”教师指导看图的顺序,然后请同学们按照一定顺序完整的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大屏幕出现花、烟村(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亭台(亭台又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等词语。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

3、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于是,古时候就有人根据这些景物编写了一首童谣叫“一去二三里”。大屏幕出示y q r sn l一 去 二 三 里。紧接着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板书过程中注意渗透书写方法)跟老师齐读一遍课题“一去二三里”,声音放洪亮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 请同学们迅速地打开书本读课文,要求身体坐直坐正,用铅笔快速的圈出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汉字宝宝。(教师巡视指导)2. 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用彩色书写的这些字都是要求我们会认的字,你们找准确了吗?如果没有找准确呀,现在把它们补圈完整。3. 学生自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个汉

4、字的字音4. 指名读,集体评价。有谁想试着给我们读读这首童谣。指名朗读,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准确了,读准了给予语言上反馈的评价,哪个字未读准确,请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4. 齐声读。刚刚同学们读得非常整齐。5. 分组朗读。要求男生读时女生要注意听,听他们是否读的正确整齐。女生读时男生注意听。适时给予反馈评价。三、认读生字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呀老师把这些汉字宝宝单独请了出来,你们会读吗? 2. 先自己读生字

5、,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3. 指名读。哪些同学想站起来读一读,指名读,每个人读两个,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正确了没有,读正确了老师激励表扬,请同学们跟读。如果没有谁愿意帮助他纠正,其他同学跟读。(看来呀,汉字宝宝戴着帽子同学们都会都读了,那么去掉帽子,我们还认识他们吗?)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得怎么样。5.齐声朗读。(每个字读两遍)四、做游戏,找朋友。我们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随机发放游戏卡片。五、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来齐声朗读童谣。六、回顾小结这节课

6、我们观察了图片,知道了观察图片的方法,朗读了这首童谣,认识了一、二、三这些字。最后请让我们再次回到童谣,闭上眼睛试着背诵,没有背诵下来的可以看着大屏幕朗读。请同学们看一幅画。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2、谈话:3、做游戏:找朋友。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到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认识至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

7、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至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12、生练读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三、扩展活动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四、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

8、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五、板书设计插 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图八九十枝花。第二课时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出示“八”和“入”,比较。二、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讲解。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3、教学笔画“一”(横)。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教给书写的方法:(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5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

9、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6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 (1)书写“四”字,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2)

10、书写“八”字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3)书写“六”字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7、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三、背诵课文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

11、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4、指名背诵。5、集体背诵。四、试编儿歌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2、小组合作编儿歌。3、小组汇报。五、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之三作者:雨茵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二、

12、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分辨“八”和“入”。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二、讲授新课、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

13、,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4、出示挂图:亭台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

14、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

15、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生练读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3、学生自己练读。4、指名读,集体评价。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学生字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

16、学们看一幅画。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3、做游戏:找朋友。三、扩展活动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

17、读音)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四、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五、板书设计插 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图八九十枝花。第二课时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出示“八”和“入”,比较。二、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讲解。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3、教学笔画“一”(横)。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三、背诵课文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4、指名背诵。5、集体背诵。四、试编儿歌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2、小组合作编儿歌。3、小组汇报。五、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2005-08-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