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665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洪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中的内容。“溶解”单元共分七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本单元的第六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重点。1、本课在该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对第一课 “溶解”的概念有一个复习和巩固,又对第二课涉及到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有一个延伸和拓展。同时为下一节课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材料准备。2、本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课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研究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计划。【教学难点】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教学准备】可供选择的材料:食盐、小勺、玻璃棒、50 毫升的小烧杯、天平、砝码、量桶、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学生分析】

3、: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二、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都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知道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我们可以开门见山的展示一杯水,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为这杯水可以溶解多少盐?可以无限的溶解盐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肯定知道不会无限的溶解食盐。接下来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 (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一杯水里

4、能溶解多少食盐?在这个实验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一杯水”究竟有多少?这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们可以准备50毫升、500毫升的两个容量悬殊的烧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一杯水”的概念太模糊,要具体的量化,书上推荐的是50毫升水。其次“溶解多少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因为“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盐”的这个概念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上。因为根据平时的执教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采取的都是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参考书本有关。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

5、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事先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也许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我们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一份2克的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第三种实验方法。首先用天平称量每个小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

6、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B-A克。A(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 B(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 B-A(加入盐的质量)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如何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将搅拌、静置等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不同的实

7、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给出参考答案:5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18克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一下研究结果: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体验,学生发现:第一种实验方法: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知道加了多少盐,就必须知道每次加的盐的质量,然后用加法相加就可以了。但是实际动手操作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1、材料准备不明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进行材料的准备时不清楚要准备多少份盐?也许学生会参考书本准备4份盐。但是实验过程中,8克盐马上完全溶解了,学生就会

8、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还要准备多少份盐才够用,只有称2克用2克。 2、实验结果不严谨。学生会发现2克2克的加盐,这样计量误差太大,不需要加2克时,还是要加2克,这样结果不会很准确;其次加盐时可能会将盐弄洒,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当然实验材料也可以由教师准备,但是工作量太大。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即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盐),50毫升就能溶解18克左右。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9份盐,加上学生可能的误操作将盐弄洒,教师还要每个组额外多准备几份盐。以每组10份盐为例,一个班可分为好几个小组,每组10份。如果县城或乡镇中心小学有平行班数量会更大。光是称量盐就是不小的工作量

9、,还要将盐一份一份盛装好想想就可怕!若老师来准备不现实。第二种实验方法:1、最简单、易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但是学生实验时,发现随着刮的力度、深浅不同,还有将盐弄洒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加入的盐每勺都不一样,这样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误差。经常引起小组成员的争议。第三种实验方法:1、实验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首先不存在事先称量盐或者担心实验中将盐弄洒的问题;其次如果有学生不小心将水弄洒甚至小烧杯倒了,只需重新盛50毫升水,就可以展开实验了。没有前两种实验的诸多限制。2、实验结果更严谨,更科学。教师事先实验过:取一个50毫升的小烧杯盛上50毫升水,称量为83.5克;加盐致饱和,称重为101.

10、3克,加入盐的质量为101.3-83.517.8克,接近理论数值18克。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比前两种更准确。3、不足在于学生加盐时量的控制与把握有问题。这三种实验汇报比较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三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学生普遍认为第一种实验方法:最麻烦;第二种实验方法:最简单;第三种实验方法:最科学。这样对三种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三种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 50毫升能溶解多少味精、多少糖?它们溶解的会和盐一样多吗?我们怎样来研究呢?将本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延伸。同时思

11、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将内容与下一节课联系起来,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时使用。三、媒体设计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动手操作中。我们可以将实验动手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课后反思: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是四年级溶解单元的第六课,它要求通过对前面的“溶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体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初步培养科学实验素养。与老版以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相比,修订版又更加注重了对溶解度前概念的了解。另则因为已经对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学习,学

12、生拥有了20毫升的水大概能溶解7克左右食盐的概念。因此我认为此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感受、体验探究的乐趣。这里我也就自己的上课情况谈几点自己的感受:1、采用简单易懂的数字符号进行板书。在这堂课的设计之初我就比较注重让孩子体验探究的过程。设计了不少具有埋伏性的问题,但是在几次试教下来,发现一味地追求探究过程设计问题,往往把孩子带到枯燥的一问一答,走一步放一颗石子的机械引导当中去。而且逻辑思维强的的思辨听得孩子非常不耐烦,但是如何让孩子能够理解这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呢?后来我采用了听课老师给我反馈的,别听别进行整理记录方法:如:同意一勺一勺加的同学用111进行记录,讲出用五勺五勺加的用55进

13、行记录这样孩子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别人的方法,一些思路并不清晰的同学也能通过老师的板书理清头绪。2、准备充足的实验教学操作用具准备充足的实验教学操作用具,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实验仪器支持。孩子的思绪和想像是无限,满足孩子们的正确有探索性的思考,并且通过仪器支持把他们的思维付诸于实践我觉得更能调动孩子想象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在这次课上第一次我没有经验把孩子一个个不错的想法在表示肯定后就没有了正确地引导,或者用“这器材没有准备大家可以回家或下次试试这样的话进行搪塞。”而第二次我就有准备了,用一些小包装袋装有各种份量的食盐:如3克、5克、30克、另外准备可以计量出1克和9克的计量工具,这就更加方便了用不同方

14、法进行实验。特别是利用相对简单的计量替代工具如可以计量出各种克数的各种瓶盖,既方便又实用,便于孩子们的选择。因此我觉得做科学老师除了要引导孩子外,还得为孩子们考虑到更多的实验准备。3、进行科学的记录再则我觉得科学需要进行记录,完整且科学的记录纸必不可少。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设计的表格中有一个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划分成了36格,并且需要用文字说明,复杂而且有引诱孩子往一勺一勺加盐的狭隘思路上靠的嫌疑。因此在有关老师的及时指出后,我马上用简单的数字符号进行表示,简单方便孩子一目了然。以上只是我上完公开课后的一些小小的感触,因为初出茅庐因此言语肯定少不了不少幼稚之处,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希望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从事科学课教学只一年的时间总结一下教学感悟与大家共勉:课前是搜集资料的,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搜集选材;课上是师生平等的,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课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解决;课外是拓展延伸的,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