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794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教杯教学设计(马岩金钱的魔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基本信息课名金钱的魔力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髙年级五授课日期2016.9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 7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马岩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13520484706实施者马岩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13520484706指导者林秀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13651391138指导者张龙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13683395409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版的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

2、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亲近文本,构建学生对小说文本意义的理解。通过拓展资料,形成个性的理解、感悟和见解。思维发展与提升,这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本节课通过思维图,引导学生将文本抽象的文字理解成生动的画面和场景,进而置身其中品味小说中的情节与情感。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此外,小学生语文素养中提到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

3、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金钱的魔力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的一个片段。本文记叙了“我”去裁缝店买衣服,伙计和老板在金钱的冲击下,由尖酸刻薄到热情的变化。文本主要以人物的神态的变化和语言的繁琐,描写老板和托德的以貌取人、势力的人物形象。本篇课文所处于人物描写一组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对比、夸张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在动笔中学习运用。这也决定了这篇课文的任务:抓住表情、语

4、言的变化,感受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形象,并学习这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由于“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在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中都有了系统的感知和尝试运用。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不再刻意强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而交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去品味神态的变化,语言描写的技巧,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推想人物表现,引导阅读这本小说。学生情况: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根据小说的情节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并通过绘制思维图、交流思维图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人

5、物见钱眼开、势利小人形象,并运用这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加以动笔实践。教师适当介绍作家经历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有兴趣读整部小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绘制思维图、品词析句、读写结合、指导对比朗读、引入拓展影视材料等多种教学方法。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收集有关百万英镑和作家的相关资料。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 通过联想等思维方式,记忆文中的词语,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利用绘制思维图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夸张、对比的刻画人物的方法。3. 通过观影进行名著拓展和迁移,在推想、动笔中深入感受小说人物,进而激发阅读名著兴趣。教学重难点:1.利用绘制思维图,感受文中人物形

6、象,学习作者夸张、对比的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观影进行名著拓展和迁移,在推想、动笔中深入感受小说人物,进而激发阅读名著兴趣。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词语联想,初识“魔力” 自主阅读,感知“魔力” 理解课题,解释魔力 抓住对比,读懂“魔力” 深入课文,抓住对比 品味细节,再解“魔力” 画思维图,读懂魔力联想表达,深悟魔力” 猜测结局,揣摩“魔力”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联想联想,初识“魔力”(一) 自读词语,回顾旧知。(魔力、钞票、蹩脚、考究、熔岩、螺旋纹、折纹)(二) 看图说词,联想记忆。如果词语不见了,眼前出现人或事物,能想起刚才其中的词语吗?(第一组出图:魔力、钞票;第二组出特点:蹩

7、脚、考究;第三组同时出三幅图:熔岩、螺旋纹、折纹)(三) 自读课文,走进“魔力”。通过看图为我们展现了熔岩、螺旋纹、折纹的真面目,读过了课文,那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这三个词却形容了人的笑。这的确是个有趣新奇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让我们带着好奇与思考走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联想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思维品质。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应锻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简要文字,调动他们的已有认知,能够有一定的联想思维能力和水平。】二、 自主阅读,感知“魔力”(一) 理解课题,解释魔力。(二)自读课文,汇报主内。(“我”去服装店买衣服,因为

8、衣衫褴褛而遭到托德的冷嘲热讽。后来,我拿出百万英镑,老板训斥托德并十分热情招待我。)(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读过这个小故事,主要人物托德和老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人物特点。【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版的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主要内容,这既是对学生概括、提炼等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三、抓住对比,读懂“魔力”(一)绘制思维图,读懂魔力。金钱的魔力这么大,托德、老板看见百万英镑之前、之后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完成思维图。【学习单】

9、百万英镑 (二).全班汇报交流思维图。教师归纳提升。总结:通过交流思维图我们读懂,在看到百万英镑前后两位主人公在表情、语言、态度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更突出了金钱的魔力。【设计意图:在制作思维图时,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确立,可以更好的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思维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呈现出文本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文本关键的知识要点。思维图的应用不仅促进学生的高效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积极性,更会让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人物在百万英镑出现前后的瞬间扭曲和变态表现,学生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得出了问题的答案,这也

10、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促进思维活动的拓展。】四、品味细节,再解“魔力”(一)师生对读,一品魔力。1.师生对读。一张百万英镑让托德笑得夸张又丰富,让老板喋喋不休,更让二人的态度由冷淡一下子变的巴结、讨好起来。金钱实在有太大的魔力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师生对读)当托德没见到百万英镑时托德见到百万英镑时当我没有零钱请求通融时当老板得知我有百万英镑时当老板见到穿着破旧的我时当老板见到百万英镑时2.体会写法。作者是怎样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特点的呢?(对比)(二)品托德“笑”,二品魔力1.在汇报过程中,同学们几次提到了托德的“笑”。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的这部分,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笑

11、”?(板:微笑、遍布满脸的笑、凝结的笑)带着想象读。2. 看火山图,带着理解读“笑”。3.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夸张)【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三).再次体会人物形象。此时此刻,你们看到怎样的托德和老板?(板:唯利是图、势利眼)总结: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物在看到百万英镑前后语言、神态瞬间的扭曲和失常,这些外显的变化,也正是这些人在金钱面前内隐心理和人性的扭曲变形。这样写,突出了人物见钱眼开、趋炎附势、势利眼的特点。也更突显了金钱在这些人身上所显示的魔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对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读句子。通

12、过指名读、生生对读、师生对读,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特点辛辣、夸张的讽刺写法,升华写作主题。】五、 联想表达,深悟“魔力”(一)看漫画猜人物,走近作家。介绍马克吐温、其作品及笔名的由来。(二)观影推想,动笔续写人物表现。 1.在百万英镑这部小说中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见钱眼开的人物不仅仅是托德、老板,还比如小吃店服务员,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电影片段)2.此时,百万英镑就在眼前。请你试着推想一下,接下来小吃店服务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运用刚刚所学的表现人物的方法(指夸张、对比)试着写一写小吃店服务员的表现。3.交流学生动笔。总结:马克吐温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将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在见到

13、百万大钞前后的不同表现出来加以对照。突出了变化最本质的特征人物态度上的变化和人性的扭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影视资源拓展迁移到对整部小说写法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对金钱的态度,以及金钱在形形色色拜金主义者身上做显露的“魔力”。通过学生推想更多小说中的片段和人物,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特点。】六、 猜测结局,揣摩“魔力”百万英镑这部小说源于一对兄弟关于金钱的打赌。小说开头这样写道猜测结局:1.一个月即将结束,亨利亚当拿着不能兑现却有着惊人魔力的百万英镑最终是怎样度过的

14、呢?2.当百万英镑被藏起来时,亨利亚当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结语:手持巨额钞票的主人公最终命运如何呢?希望同学们去阅读整部小说,深入地走进人物。【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应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结尾处巧设悬念,旨在引导学生更有兴趣地去阅读整部小说,乐于更深入地走进马克吐温以及他的其余作品。此外,在结尾之处的设计,既能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七、 作业1. 自主阅读百万英镑小说,创作微书评。2. 拓展观看百万英镑影片,创作微影评。板书: (讽刺小说)金钱的魔力百万英镑 摆架子 百万英镑笑 刻薄 兴奋 对比态度

15、 不耐烦 自言自语 态度 夸张冷淡 热情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小组汇报展示评价问题:1. 能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 能读懂文中人物在金钱面前的变化,绘制思维图。3. 自主阅读百万英镑整部小说。评价量规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完整、简练、条理清晰完整、简练、有条理完整、有条理基本完整2.感受金钱的魔力,绘制思维图全面完整、有对应联系全面、不能一一对应有一定条理无法绘制思维图3.自主阅读百万英镑小说自主阅读整本书,能准确讲述很多情节自主阅读整本书,能讲述其中的情节自主阅读整本书,情节记忆不准不愿阅

16、读小说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基于略读课文的呈现特点和本文是名家名篇,针对五年级学生已有学习认知,选择联想、想象、概括、比较、拓展、以及绘制思维图等多种教学策略,贯穿教学始终,使作者的文路、教者的思路、学者的学路以及编者的意图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默读、品读、对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人物描写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体现: 1. 关注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联想、想象并用,思维训练贯穿教学始终。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主要从他们的思维能力中得到体现,因此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

17、因素。语文教学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教学中,例如在开课伊始:通过图片、文字试着训练学生联想思维品质,最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用一个词评价人物,这两个问题训练了学生的概括和评价能力,直指文章中心。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有依可循,纷纷开动脑筋, 回答出人物性格特点。(2)利用思维图,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性格。在制作思维图时,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确立,可以更好的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思维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呈现出文本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文本关键的知识要点。思维图的应用不仅促进学生的高效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积极性,更会让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人物在百万英镑出现前后的瞬间扭曲和变态表现,学生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得出了问题的答案,这也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促进思维活动的拓展。2通过片段学习,指导学生推想人物表现并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动笔实践。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充分亲近文本,构建学生对小说文本意义的理解。以读促写、以读教写,使读得更深入,写得更生动,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堂课的结尾不应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结尾处巧设悬念,旨在引导学生更有兴趣地去阅读整部小说,乐于更深入地走进马克吐温以及他的其余作品。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