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923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1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叶县龙泉乡实验学校范艳丽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 龙泉实验学校范艳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的启发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同时强调培养儿童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这是对科学教学过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选择教学方法的明确指向。他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未知的事物,使儿童“经历探索过程”。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的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究,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受到科学科学观等

2、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听课中感受,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在创设情景中启动探究活动,诱发创新意识兰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被看作是特定的情景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生内部发生的过程。学生要投入就要有突然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带有创造思维问题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实验等方法来获取新的知识,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从

3、而诱发创新意识。如:教学水的蒸发一课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欲望。在探究“水蒸发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时,我采取分组实验法给儿童先创设一个情景:给每个小组两只温度计,表上指示当时室内温度,两只温度计读数相同,然后让学生用一只温度计测出比室内温度,两只温度计读数相同,然后让学生用一只温度计测出比室温略低的一杯水的温度。紧接着要求学生估计把这只刚刚量水温的温度计提出水面,温度计上温度读数会有什么变化?并且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温度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非常惊奇,不由自主的议论纷纷,急于要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我相机的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分析、寻找原因,

4、诱使大家反复试验,直至得出水蒸气要吸热这个结论。蒸发是常见的现象,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吸热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儿童的探究过程的实践,把直接看不见的过程和条件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知识,促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二、在经历过程中实施探究活动,体现创新教育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如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否得到落实,关键是能否让学生亲身探究这一过程。为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进行,引导探究应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探究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自主地完成发生问题、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因此,教师在探究活动前务必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明确探究什么

5、,既知道探求方法,又有研究的思维。如: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我指名两位同学上前拍球(一个气足,一个瘪球),然后提问,看到了这两位同学拍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这一现象不仅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亲自体验过,于是情绪高涨。答案当然是气越足弹性越好,拍起来越省力。但为什么气越足弹性越好,越省力呢?这个问题学生平时很少思考过。这样,熟悉的现象,陌生的问题,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目标,迫切想进入钱儿解疑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也为后面学生的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意识状态。2、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儿童自主探究知识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6、,无不于和谐、民主的气氛有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豪、自信。其次,教师必须相信“人人都是创造之才”。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要允许学生说错、出错,错了不能挖苦讽刺,使他们真实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不同层次思考问题。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教学定会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

7、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也只有在这样氛围中,才能使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觉到“我真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把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儿童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自由度小、活动时间短的问题。短而分散的时间是不能完成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探索的。一般来讲,用于学生获取事实、整理加工时间不少于15-20分钟。于是在热空气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只要2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探索性试验,教师却给了他们25分钟。其结果呢?25分钟后学生的探究仍是兴趣怡然。很显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效地学习过

8、程中去。再从学生探究的活动空间看,传统的课堂空间秩序既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也不利于交流合作。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空间上,一采用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应允许他们随意坐立和下位,允许他们互相议论,甚至争论,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4、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究的前提是自由,不自由就无法展开想象。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个性品质的表现,因而具有独立性、独特性。为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放手,把问题教给学生,尽可能不给或少给提示、暗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蜗牛一课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我没有说明观察要求,只提出:“你们打算怎样观察?”,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观察的设想:

9、“把它放在”,就这样学生满怀自信地自由地观察起来,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蜗牛的特点,这样他们的个性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5、汇报交流力求全面,质疑问难抓住要点。探究活动结束后,肯定各有所获,看到了一些现象,获得了一些数据,这些所获是否准确无误?很难确定。因此教师应该在此时组织学生充分汇报各自获各组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局,做到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财富。不过在汇报时不要因为一个学生描述好了就嘎然而止,而要多听一些其他学生的想法,并要抓住学生在汇报中相互矛盾的看法,启发、分析、讨论。肯定正确的,找出不正确的问题所在,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研讨,必要

10、时组织相关的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三、在开拓应用中深化探究活动,发挥创造潜能。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灵活地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在学生亲自实践掌握了新知以后,应鼓励他们运用所学去解释科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深化学生探究活动。如燃烧和灭火一课,学生总结出灭火就是对燃烧条件的破坏后,教师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房屋灭火”、“森林灭火”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办法,经过分析还对其可行性作出了判断。学生的知识得到创造性的应用,同时还受到生动、具体的放火安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深化延伸,还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科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科学奥秘、研究科学规律的主人。总之,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使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探究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和发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