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943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倾听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会倾听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教育学中有一条基本原理: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经过训练才能习得,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忽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要学生在整堂课(45分钟)中全部集中注意力听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上能紧跟着老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是很少的,很多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态。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堂课尝试开拓语文的教学方式,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用倾听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通过老师准备的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获得感悟。【

2、教材分析】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三是思考和感受。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是明确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二是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倾听文本的内涵。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思考和感悟后才能有所收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

3、的信息。2. 能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表达听到文本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录音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沉浸在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2. 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形成对话和探究,分析理解作品内涵。3. 体验法,联系自身成长中的体验,感悟生活,思考如何回报父母之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爱的深度。 2. 启发学生以理性的反思来行成感恩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2对于广播作品能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思考和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今天,我们要

4、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现在我们来一起进入倾听,请大家认真听一段录音,看你听到了什么。二、倾听文本倾听第一步从态度开始: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进入状态1.第一段录音剪辑(从“我有一个老领导开始),引出话题1分18秒设定目标:学生能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抓住听到的关键信息点。方法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进入倾听状态。对话交流:问:刚才的这段录音材料中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提示:两个人声音,一个是一位被采访的女士,一个是女主持人。有一个老人,他有许多孩子,但是都不在身边,他整个一星期下来,仅仅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别

5、人问他几岁,他回答了,另外一句是别人送东西到他家门口,他说了声“谢谢”。 小结:大家听得很好。俗语说:听话听音,大家抓住了这段录音的主要信息,一个老人,一个礼拜讲了两句话,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典型的事迹,它突出地告诉我们,老年人生活得怎么样?孤单、孤独、无趣。2. 第二段录音剪辑,(林女士:一个人在家里闷死了张女士: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深化认识 47秒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并能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人物的说话内容。方法指导:在倾听复杂文本的时候,要能迅速进行客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主要信息。对话交流:问:这段材料中你总共听到了几个人物的声音?每个人物是

6、怎样说的?他们的语言反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问题?提示:三位老人,他们的语言反映出他们生活得很孤独,很不开心。问:生活不开心是因为生活不富裕吗?提示:不是,“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所以应该不是。小结:对这段稍为复杂的材料大家听到的内容就有些不同了,主要是信息复杂我们的记忆就显得不够用了,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在倾听的时候应及时迅速的对关键词语进行记录。过渡:那这些老人们到底缺什么呢?下面我们再集中来听一段较长的录音,看看录音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在做些什么和想些什么?在声响和故事的背后又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大家注意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

7、”三个方面来记录关键词语。倾听第二步在倾听中进行记录,对复杂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抓住实质3. 第三段录音剪辑(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她叫吴永慧,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深入探究 2分39秒设定目标:学生认真倾听,对复杂的倾听材料,能根据关键词语概括录音中人物说话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在倾听中能找到关键词语,对每个人物的谈话内容能分类整理,并记录每个人物话语的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词。对话交流:问:有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说一下,录音记录了怎样一件事?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几个要素。(一个星期天记者到北大退休教师吴老师家里采访她)问:通过倾听,如果想请你就人物身份、家庭状况

8、、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一下吴老师的基本情况,你准备怎样说?(帮助学生整理听到的信息,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人物身份北大退休教师;家庭状况丈夫早逝,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日常生活平时养花种草,每天都到学校做实验。问: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话语、声音)?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定指向一致,也不需要一致,三到四个信息表达之后老师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指向录音所表达的一种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与关爱。)A:吴老师对子女没有一点点物质上的索求,一人独居不愿拖累子女,却又为什么如此锲而不舍地拨两个女儿的电话呢?是因为有事还是因为别的?B:吴老师退休了,物质上又不缺什么,为什么还要每天到学校去做实验?

9、因为孤独与寂寞,所以吴老师原意每天去学校做实验“玩”;因为孤独与寂寞,到了周末,吴老师就不由想起了国外的女儿,要拨打她们的电话对那时的吴老师而言,能听到女儿们的声音可能就是对她心灵最大的安慰了她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亲情的慰藉。问:这些老人们缺钱吗? 他们生活不快乐是因为没钱,生活拮据物质贫乏吗?提示:不缺钱。物质上并不需要子女的关照。问:通过我们刚才听到的信息来判断是缺少什么? 提示(众):精神上的。 问: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和这些被采访老人们差不多吧?作为子女对自己的父母应该具有什么义务?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什么? 提示(众):赡养父母。问:对,“赡养父母”,非常好。但是,许多

10、父母,他们现在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 提示(众):精神上的精神赡养。 过渡:对,精神赡养。下面就要考考你们的听力了,什么叫精神赡养?我们听听专家的解释是什么?注意,因为那个专家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全部记忆在大脑中。所以你这会儿只能采取什么办法呢?对,用手中的笔记录关键词。 4. 第四段录音剪辑(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设定目标:对倾听的材料能能进行分析判断,概括出主要内容方法指导:在倾听中理解和思考所听到的内容出录音: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精神赡养”。(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陈功)陈先生: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就是指外界用很好的表达方式去满足老年人的

11、精神需求,从而保持老年人持续的一种完好的精神状态。(录音止)对话交流:问:这位专家是谁?他是怎样解释精神赡养的?提示:陈功,说的好像就是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好。尽管他说的话和专家说的距离很大,但只是语言形式上距离很大,他把实质内容一下子抓住了。我们也就明白了,白发的期盼,这些白发的父母期盼的是什么呢?子女的精神赡养。 过渡:专家的术语是精神赡养,那么对老人们来说他们的期盼具体来说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听采访录音。录音剪辑:(常回家看看的歌曲)3分24秒小结: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白发的期盼,白发的父母期盼什么呢?儿女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天

12、伦之乐。过渡:记者最后问道:老人们的团团圆圆、天伦之乐的愿望能实现吗?我们来听一段材料。倾听第三步在倾听中思考、理解,用心灵感受声音,用情感体验情感。5. 第五段录音剪辑(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我的概念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 2分10秒对话交流:很显然这位大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深爱,他对父母爱的理解就是“需要”,现在当他长大了,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出了经济上的需要,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父母现在需要什么?怎么去回报父母之恩?像这样的子女,他们父母会是怎样的境遇呢?6.出示第六段录音剪辑(记者:我的一位朋友,他父亲已经去世5年了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3分4秒记者:“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交流:问:这是记者在采访她的一位朋友魏先生,魏先生的父亲已经去世五年了。魏先生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孤独没有?老人的孤独表现在哪里?(唠叨,要喝水只是希望儿子能多陪他一会)生前没有看到,死后才明白。问:当明白了父亲的孤独之后,他心情怎么样?他又做了什么?心情沮丧,十分后悔。他忠告所有父母都还健在的人要多陪陪父母,要多和父母聊聊天。问:你怎么理解魏先生的忠告?他的醒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叹息,是失去之后的悔恨。这样的忠告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情感上的缺憾。用他的人生体验得出父母

14、老了需要子女的关怀和安慰,忠告所有的子女都应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全社会都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7.谈谈听完这期节目,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谈论。面对我们的父母的恩情,我们在感动之余可曾想过回报?我想大家通过今天的课堂关于这一问题一定有了思考,下课后可以在写作时把它们写出来。三、课堂小结:1. 赏析广播的特殊表达效果有人说70后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后是看着电视长大的,90后是在敲着电脑键盘、点着鼠标中正在长大,相对于文本而言,广播录音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能结合文本说说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文字和声音的表达效果(1)真实的声音比文字更具有感染力。比如说,文中关于魏先生与父亲度过的

15、那个夜晚的描述,文字很平常,而录音却可以让我们从魏先生叙述的语气语调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懊悔之情。(2)录音不可以重来,不注意或是没听清,都只能这样过去,文本可以反复读。(3)录音能够表现文字以外的许多文字无法表现的东西,语气语调、音乐音响甚至包括沉默等都很真实,比如魏先生的那一声叹息。(4)真实的声音让人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人无限的想象力。2.倾听能力的概括倾听不仅是对这样的广播作品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更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同时进行分析和判断,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最后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用心灵去感受声音,用情感去体验情感。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倾听要用耳、用手、用脑、更要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