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173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7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最后一课执教者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2指导学生品析文中的重点语段3感悟小说中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掌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在学校和社会氛围中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国家被侵占的痛苦岁月,内心的民族责任感和学好母语的使命感不够强烈。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难点:指导学生品析重点语段教法与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启发点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

2、内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老舍 猫城记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匈牙利)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

3、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2背景资料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3体裁简介 本文体裁为短篇小说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

4、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 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自主感悟默读课文。要求:快速阅读,最少两遍。1查出不会读的任何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2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3将你不懂的任何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4记下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想。四、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互动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和困惑。教师不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对于学生的意见和自主体会,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质

5、疑。教师要做的只是注意控制时间。1“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明确:法语课,爱国课,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感情更加强烈。2运用老师提供的知识先导,理清故事情节。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这篇课文,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明确: 板书:故事情节: 一(1-6)上学路上(序幕) 二(7-10)上课前(开端)三(11-23)上课中(发展)四(24-29)宣布散学(高潮、结局)3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

6、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4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二)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1)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讨论回答)(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

7、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点拨;抓住情节的各个阶段,从小弗郎士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2)学生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定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教师点拨: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

8、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板书:人物形象: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课,懊悔过去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教师引导: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1)学生发言,认为

9、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

10、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3

11、)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三)概括主旨1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

12、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韩麦尔先生就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2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本文的线索: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副标题: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小结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明确: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13、”;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学生自由发言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写法?学生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定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学效果评价:这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14、习的积极性,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变化,由人物的变化自然地引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个性化的朗读和解读,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让学生很自然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7最后一课都德(法)故事情节: 一(1-6)上学路上(序幕) 二(7-10)上课前(开端)三(11-23)上课中(发展)四(24-29)宣布散学(高潮、结局)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韩麦尔先生:深情、悲痛 思索、内疚 沉思、悲愤(肖像、动作、语言、神态)

15、教学感悟或反思1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说,小主人公小弗朗士的年龄也与七年级的学生相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营造严肃、庄重、悲沉的气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爱国主义情感。2运用名言,情境导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目标设计合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能让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又能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这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3对细节描写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尚难以理解,教学设计中将此作为难点,并在教学中予以突破,是非常必要的。4教学设计时,能注意新课的导入和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自然过

16、渡。5能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6板书设计把上课的思路和课文的知识点反映得清楚明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7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编写者: 覃泽金 陈木兰 林梵 单位 来宾市第三中学审稿者: 单位: 课题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的写法。3理解作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学情分析经历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熟悉,能找出记叙文六要素,能结合文本对主要人物进行一定的分析

17、,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教学重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题目)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呢?二、自主探究1品析下面句中的词语。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又出什么事啦?”“又”字表现出了什么内容?

18、明确:“又” 引起悬念,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表明了什么?明确:“忽然”有来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是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

19、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明确: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监狱”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三、合作探究(一)环境描写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

20、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了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说说“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

21、和平、自由的渴望。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二)写法探究1这篇小说叙述故事采用了第几人称?用这种人称叙事有何作用?明确:第一人称。“我”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引出“最后一课”的有关事情;利于刻画人物,“我”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直接描绘“我”的心理,来表现“我”在最后一课的思想变化,给读者更亲切、真实的感觉。2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沦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明确: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

22、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感情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以小见大的写法)3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一处并说明其作用?明确:镇上的人及韩麦尔先生前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人民对过去自己行为的懊悔和失去国土的悲愤之情。四、拓展延伸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联系我们的祖国在上个世纪曾遭受过日本人奴役的历史,请你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

23、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明确:今后要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不让自己将来懊悔。爱国,首先学好母语。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明确: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总结全文: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牢牢把它记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只要牢牢

24、记住我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通向世界大门的钥匙。世界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好,希望同学们能把握时间,认真学习汉语,让已经传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永远的流传下去。因为,文化不灭,国将永存!五、作业设计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小结自主探究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是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教师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谈感受,相互补充,教师归纳小结: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监狱

25、”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教学效果评价:学生通过理解,明白爱祖国的语言也是一种爱国,爱国情感得到提升,为后面的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埋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爱国之情升华为爱祖国的语言,也就是爱汉语,学好汉语。板书设计7最后一课都德(法)普通人爱国心对比 以小见大爱国,首先学好母语。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教学感悟或反思这篇课文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其以小见大的写法也非常值得学生们借鉴。因此,我打算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感受侧面烘托的爱国情感,通过词句的赏析,理解课文,归纳写法,人物评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都有一颗伟大的爱国之心,都有一点小缺点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基本上能带领学生用小说文体知识理解文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励志教育,这一点是意外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