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360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明猜想与拓展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与实践 猜想、证明与拓广任店镇初级中学 王花垒 刘越洋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经历了证明一证明二以及特殊的四边形的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证明的经验思想和方法,具备了几何证明及探究的能力,在九上的第二章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会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并且积累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的实际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猜想、证明与拓广,通过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逐渐展开,引导学生分类研究,先考察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发现一些规律后再讨论一般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探究问题的思想,寻求一般性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直观“判断”和正确“猜想”,并配合一定的形式说理

2、,在交流个人想法中拓展思维。猜想要“检验是否存在”,再由“特殊到一般”给出一般性的证明.由“倍增”再到“减半”的“拓广”,总结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性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协助学生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意识,获得探索和发现的体验。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证明的必要性。3、在合作交流中扩展思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数学化”的过程,获得探索和发现的体验,体

3、现归纳、综合和拓展,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提出问题,猜想探究;第二环节:思维拓广,证明猜想;第三环节:问题拓广,自主探究;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方法提炼;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第一环节: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问题(1)任意给定一个正方形,是否存在另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出现的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有具体情况入手研究,得到一个猜想,然后再拓展到一般情况进行证明。2、因为问题比较简单,有学生可能直接进行一般情况的证

4、明。3、由于任意两个正方形都是相似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所以周长比和面积比不可能同时为2. 因此这样的正方形不存在. 这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应该给与肯定和表扬。)证明方法为:解:设给定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其周长为4a,面积为a2,周长扩大两倍后为8a,则其边长应为 2a,此时面积应为 4a2,它不是已知给定的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所以不存在这样的正方形。或是先考虑面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为2a2 ,则边长应为,此时周长应为4,不是4a的两倍,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不存在这样的正方形。问题(2)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

5、倍?(教学策略:由问题一的研究学生能够顺理成章的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一个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一个是直接对一般情况进行证明的思想,但是较问题(1)直接证明难度较大,所以引导学生先从特殊情况入手,得到一个猜想后,再进行一般情况的证明会更好一些。这样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给学生一些启示,有助于学生一般情况下的证明思路的形成。)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结论会怎样呢?你是怎么做的?和同伴交流.总结如下:有三种思路可以选择:先固定所求矩形的周长, 设另一个矩形的长为x,将问题化为方程x(6x)=4是否有解的问题.先固定所求矩形的面积, 设另一个矩形的长为x,将问题转化为方程x+4/x=6

6、是否有解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那么其周长和面积分别为6和2,所求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扩大2倍后应分别为12和4,设其长和宽分别为x和y,则得方程组x+y=6 ,xy=4然后讨论它的解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再通过几组特例的研究,结果都发现存在这样的矩形,于是得到一个猜想。从而将探究活动推向第二环节拓展思维,证明猜想。将学生的思维逐渐推向高潮。第二环节:拓展思维,证明猜想;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和m时,是否仍然有相同的结论?解: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和m时,那么其周长和面积分别为2(m+n),和mn,所求的矩形周长和面积为4(m+n)和2mn.设所求矩形的长为

7、x,那么宽为 2(m+n)x,根据题意,得x2(m+n)x=2mn.整理得2(m+n)x+2mn=0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存在这样一个矩形。于是得到结论:任意给定一个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引导学生继续将问题向纵深拓展:既然存在倍增关系的矩形,那么是否存在减半的矩形呢?第三环节:问题拓广,自主探究;由学生提出问题(3),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教学策略:此问题提出后,学生也会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种就是顺承上面问题的解决思路完成此题的探究过程,另一种也可能会有小明一样的想法。

8、若是学生中未出现小明的思路,则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判断小明的想法是否正确.此问题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细化完成解答过程。)学生通过如上问的探究:发现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2和1,3和1,4和1,5和1时,都不存在这样的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于是就可能会得到一个猜想,一定不存在这样减半的矩形。于是进行一般情况下的对猜想的证明。设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m,所求矩形的长为x,那么有x(n+m)x=mn.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而此时不总是大于0的,也不总是小于0的,于是此题的结论不是一定不存在,而是有选择性的存在,当0,这样的矩形存在,而当0时这

9、样的矩形不存在。并请几个学生举几个存在的特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一下这个结论。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方法提炼;(1)本节课的问题解决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猜想、证明、拓广、感受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3)一个几何存在性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两种列方程的思路源于优先“固定”所求矩形的周长或优先“固定”所求矩形的面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对同一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181页1,2,3.2、写篇小论文,把课题学习探索的过程 和探索得到的结果及你的感受体验整 理成数学小论文。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