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368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八上《老山界》.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老三界启东市寅阳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 课 老山界 总第 个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1、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具学具挂图教学设计:教学环

2、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 检查预习:字词音、形、义;熟读课文。2、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小组交流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一导入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三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这个故事吗?那就请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吧。二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答:红军

3、长征途中翻越老三界。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句子,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见附一)3、通过填表,我们了解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答:“难”体现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寒气逼人睡觉难饥饿吃饭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4、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对待的?答: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讥笑敌机5、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答: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精读品析1、本文

4、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答:行动、语言、场面、景物。2、 找出你认为景物描写最为精彩的一段,读一读,想一想: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半夜里醒来观赏景物(所见所感)。自上而下:星星、山峰、山谷。比喻、排比。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答:庄严、奇伟。寂静。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答:不矛盾。是以动(声)写静,角度好,效果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例子:教室里很安静,能听到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王唯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

5、用什么方法写的?答:远、近、大、细。比喻,拟人。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答: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刻画。四拓展研究1、揣摩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例:(1)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2)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红军用嘲笑的

6、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3)“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体会战士的风趣语言,感受红军在困难面前的幽默和乐观,看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答: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师生对话个别回答师出示表格,学生填写。小组交流,讨论明确。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不会的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多举例子。学生边读边讲。教师巡视,适时点拨。讨论话题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

7、动内容师生行为“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反馈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课堂评价小结这篇课文叙事顺序清楚,有条不紊。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后作业、 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谁着了“一段。、 用“以动写静”进行景物描写,字左右。预习作业见下一课。教后反思附一: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 动第一天下午瑶民家瑶家大嫂攀谈,宣传红军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天黑山脚下红军战士准备爬山夜里半山腰红军战士夜行军半夜山路上红军战士半夜露宿第二天黎明以

8、后雷公岩红军战士、医务人员翻越雷公岩下午山顶红军战士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设计意图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课前教师已经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为学习本课做相关知识的铺垫。但是,学生所搜集的资料一般比较繁杂,也缺少必要的筛选。为此,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以简短的句式进行归纳,这有利于学生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毛泽东和长征。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本设计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解长征的难、苦、险;二是体会红军不怕难、苦、险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是进一步感受诗人毛泽东面对困苦、艰险的态度和壮志豪情。本环节

9、是落实第一个层次的任务,以诗中“难”字为突破口,让学生透过字面体会红军面临的难、苦、险三个层面的意思。这就既使学生理解了诗句,并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诗句,培养了理解能力,也为进入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中还要求学生用上四字词语来说说红军面对的难、苦、险,目的也凭借教材进一步练习学语文、用语文。进入学习的第二个层次,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红军不怕难、苦、险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设计采用了让学生用上“本来是可在红军战士眼里却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这种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既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又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一举

10、多得。从让学生读出诗中的“难、苦、险”到抓住诗中“闲、暖、喜”三个字,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使学生达到了第二个层次的体会与把握。这一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既能达到对整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感受诗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做好铺垫。在总结全诗的过程中,让学生归纳出诗中内含的情感、态度、精神,想象红军在长征途中一个个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画面,也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地感受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和伟人的情怀。 “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纠正、师生统计正确率,能很好地评价这堂课是否高效。点评 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

11、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牢牢抓住思想精华,揭示阐发,并启发学生深思、联系、扩展,增添感情的浓度和知识的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交融,融思想教育、语言运用、认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炉。 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读透文本,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还要利用好适当时机,拓展有关的内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学生的手脚,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