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371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参考答案00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9分)1C(倒数第一段:该药物已经在小鼠皮肤下培育的人体前列腺肿瘤上成功通过测试)2D(A项张冠李戴,奥米多法罗萨德教授是哈佛大学的;B项把未然当作已然,第一段说“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无辜”的目标,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这无疑将是人类对抗癌症病魔的一大突破性进展”;C项原文第五段“BIND的组合式优化纳米粒子得益于被动和主动靶向机制:其中被动靶向机制使得BIND的纳米粒子集中于病变组织”“而主动靶向机制又促使该纳米粒子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细胞外基质成分相结合”)3D (最后一段“预计该方法也适用于治疗其他癌症”)二、(一)(18分)4

2、B(辞:推辞)5B(招引高颎做记室一职的是周的齐王,不是高祖。是说高颎避开权力地位,请求辞职。)6C(皇上想成就高颎让贤的美名,曾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只是不久又恢复了。)7(1)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2)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或难道能让他丢官吗?)(3)皇帝那时生活奢侈,声色(歌舞和女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筑长城的劳役,高颎为此很担忧。(二)(11分)8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2分)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2)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

3、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2分)9“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感慨万端;(2分)“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阔大苍凉中,寄寓诗人飘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3分)(三)10(6分)孤舟一系故园心有暗香盈袖任重而道远为变徴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輮以为伦三、(25分)11(1)C、D(答对一个选项给3分,两个都答对给5分)(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B.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

4、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2)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2分,意思对即可)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2分)梁漱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2

5、分)(意思对即可)(3)(6分)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4)要点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观点一:认同,梁漱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不是学者。梁漱溟从不自视为学者,他做学问是不得已,其缘起、目的和态度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梁漱溟

6、注重人生实践,研究学问,是为了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观点二:不认同。梁漱溟还是一个学者。梁漱溟在北大期间主要身份就是学者,虽然离开北大后,从事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使自己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学者并不是只呆在书斋里一味研究学问的书呆子,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探索发现,同样是学者的本分。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观点三:梁漱溟既是学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梁漱溟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学术地位,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

7、名。梁漱溟是优秀的学者。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种身份在梁漱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目的研究学问,产生了学术成果,又以学者深厚的学养实践于社会活动。所以,尽管梁漱溟不自视为学者,但实际上,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五、(20分)12C13B。 (“按图索骥”除了做贬义词使用外,也表达“按照一定线索,就可以找到目标”的意思。A项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8、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 赞成的话”。C项搭配不当,“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D项语义重复,“令”是“使”的意思,与前面的“让人”重复。)14C。(A项“第二”和“首”矛盾;B项“阅读主体,主要是面向”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进入”“最后冲刺建设阶段”)15更(递进关系) 因为(是对前文原因的解说) 所以16(1)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榜(或: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榜单揭晓),读者群为青少年的作家位列三甲。(2分) (2)围绕两点发表评论:一是读者群是青少年的作家位列三甲,二是前十名的作家基本都是写青少年作品或与网络、电视、财经有关的。(关注其中现象或问

9、题,言之成理即可)(4分)17.略六、18(略)【参考译文】高颎字昭玄,自称是渤海蓚人。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十七岁,周的齐王宇文宪召引他做记室。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便想延揽入丞相府。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丞相的意思,高颎领会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愿意接受驱使。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于是任丞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认他

10、为心腹重臣。尉迟迥起兵叛乱,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高祖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监军,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推辞。那时高颎见郑译、刘昉都没有前往前线的意向,便主动请求出行,很合高祖的心意,于是派遣高颎。高颎接受指令立即出发,派人代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便感慨叹息着上了路。到军中,在沁水上架 桥,贼军在上游放下点着火的小船,高颎预先制作土狗(水中障碍,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抵御火船,渡过沁水后烧掉桥与叛军背水一战,大败叛军。军队撤回,出席皇帝内室举办的宴会,皇帝竟撤下御帐赏给他。晋位

11、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高祖接受周的禅让,高颎拜受尚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高颎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请苏威接替。皇上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几天后,皇帝说:“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于是命令高颎恢复原位,不久拜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 不变。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处理 政务,那棵树不在行列之内,主事的要砍掉它,皇帝特别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后人。高颎被看重竟然到这种程度。隋炀帝即位,高颎任太常令。当时有诏会集周、齐旧时候的乐

12、人以及天下散乐。高颎上奏道:“这些音乐早已失传,现在如果征集,恐怕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们会弃本逐末,互相传授学习这些东西。”皇帝不高兴。皇帝那时生活奢侈,声色(歌舞和女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筑长 城的劳役,高颎为此很担忧,对太常丞李懿说:“周的天元皇帝因爱好音乐而灭亡,前代的教训不远,怎么能重蹈覆辙呢!”那时皇帝对待启民可汗十分优厚,高颎对太府卿何稠说:“这家 伙熟知中原的短处长处、山川的地理状况,恐怕要成为后患。”还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太没有规矩了。”有人把这些言论上奏皇帝,皇帝认为是诽谤中伤朝政,于是下诏处死高颎,他的儿子全部流放边疆。高颎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大才,又明达世务。自从被寄以重任之后,竭诚尽忠,引荐忠贞贤良的人才,把天下大事当作自 己的责任。在朝中执政近二十年,朝野一致推重佩服,没有不好的议论。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