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431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组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征组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征组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征组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组歌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通州区兴仁中学初二语文组 主备人:成红梅 审核:罗 旭 课型:新授 20130901 教案【教学目标】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领悟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2.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

2、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纪念长征,为了铭记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长征的精神,我们的肖华先生,也是曾参与长征并在长征中担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5年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长征组曲,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场面,展示了红军在长征艰难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黔境( ) 皑皑( ) 草毯( ) 泥毡( ) 七律( )2.教师播放四渡赤水视频资料,了解背景【教师补充】:毛泽

3、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

4、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 ,了解全诗大意。5.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1) 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困难?【明确】严酷的自然环境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残酷的社会环境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2)面对这些困难,毛主席领导了红军展开了哪些战斗?【明确】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3)你觉得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在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5、,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明确】“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2.这首歌词也恰当运

6、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明确】“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四渡赤水;2.学生课后收集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重历史真实。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过雪山草地背景视频;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 ,了解全诗大意;3.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1) 红军在过

7、雪山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环境恶劣、饥寒交迫,生存危机。(2)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明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3)你觉得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官兵能同甘共苦,充满着革命的理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创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过雪山草地也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

8、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明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2.比较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异同

9、。 【相同】(1)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2) 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都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来衬托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3)句式相对整齐,韵脚和谐,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不同】(1)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

10、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2)四渡赤水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同时侧重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侧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解释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五、 拓展延伸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2.比较阅读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过雪山草地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悼战友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