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523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第三单元第12课中课本已经介绍了东汉中后期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概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我们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

2、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2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讲述官渡之战,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学生通过课

3、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通过分析曹军取胜的原因,可以培养学生逐层分析历史事件的学习方法。 赤壁之

4、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亦是一重点。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但他希望进一步统一全国,遂率强大兵力南下,同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决战于赤壁,结果曹军失败,退守北方。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曹军与孙刘联军的表现,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分析,并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进行归纳总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的力量发生新的变化,但当时还没进入三国时期,仍是东汉末年。二、学情分析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通俗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

5、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初步形成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导致的割据分裂局面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三、说教法1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是教师针对特定的对象,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

6、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2教学方法情境法:导入部分运用李俊杰的曹操,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让历史“走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述赤壁之战时播放赤壁之战动画片,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战争场面,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讨论法:讲述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却在“谈笑间”“灰飞烟灭”,组织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即为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所以在课程讲述完成之后,提出此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辩论法:在本节课的最后,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辩论的主题:评说曹操。本节课围绕的一个中心人物即为曹操,曹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奸臣的形象,但也有人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举行辩论,使学生学会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阅读指导法:本课有三个重要表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练习法: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3教学手段:为更好地实现导学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

8、助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增强信息量(充分集合文字、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同时可以营造情境氛围作为学生活动的补充。老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尤为必要。学法指导包括课前预习指导、课堂活动指导和课后迁移巩固。通过课前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反馈练习和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认识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四、说教程1、课前准备歌曲林

9、俊杰曹操,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歌曲名称?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让历史“走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新课导入学生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以学生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入手,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3、讲述新课一、曹操统一北方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师:通过这张图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略)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从图上的割据形势来看,哪些军阀有可能担当重任,顺应民意实现北方的统一呢?生:(略)师: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先来看看曹操和袁绍的势力如何。让学生看书本p101第二段文字,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挟天子以

10、令诸侯用人 招贤纳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官渡之战生:讲述并且演示官渡之战,教师进行总结。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填写官渡之战基本信息表)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200年官渡袁绍、曹操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师:官渡之战后,曹操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生:曹操意图统一全国。师:(曹操统一北方后形势图)(出示投影),曹操要统一中国,必须去掉两个阻碍,一为孙权。孙权乘着北方战乱(

11、就是曹袁争战)之机,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经过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二则为刘备。同学们对应课本p102小字部分,阅读刘备的势力增长的介绍。刘备的势力增强,关键在于起用了诸葛亮,同学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生:(略)师总结: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播放赤壁之战视频)学生填写赤壁之战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208年赤壁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生: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师:曹操号称80万大军,却在“谈笑间”“灰飞烟灭”思考赤

12、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生:(略)师总结: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出奇制胜。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大家想一下,这时刘备和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一统天下呢?生:(略)师总结:孙刘联盟内部存在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抗曹的实力。刘备向西扩张,并夺取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并向岭南发展。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各有攻守,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大业。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220年曹丕洛阳蜀(国号:汉

13、)221年刘备成都吴222年孙权建业(南京)提醒: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思考: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组织学生讨论)生:(略)4.巩固提升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B)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A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2、A的建立者是(曹丕 ) B的都城在(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3、三国鼎立局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A ) A、三国之中谁也无力单独消灭对方 B、三国之中谁都不想统一中国 C、都有一位得到人民拥护的好皇帝 5.反馈小结:本课主要探究的一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战争,三张表格,三国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魏国的经济和势力逐渐超过了吴、蜀两国,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以学生小结为主)组织学生辩论:评说曹操!学生:(略)屏幕出示本科流程图:6拓展升华辩论:评说曹操(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7.温故知新:1、 历史填充图册2、 官渡之战及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3、 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讲给父母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