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606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马梅霞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学教学应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不断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下面我就 “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一、初步感知人民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一个好老师不只是会教学生,更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参与学习创设最佳心理环境。学生只有在这种情景中才能轻松地自学,自主地建构知识模式。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

2、过商店买东西?有没有到过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什么?(美元)。日本的钱叫什么呢?(日元)。英国的钱又叫什么呢?有谁知道?(英镑)。法国的钱叫什么?(法郎)。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呢?”“因为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看看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你懂多少?”短短的开场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进一步以课件中情景。 将人民币分类引导: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

3、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把人民币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学生回答后板书:(1)纸币、硬币。(2)数字。 (3)元、角、分。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数字分,可分为1、2、5、10、50、100。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再用课件演示 。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二、识别人民币,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

4、不够宽泛,深度欠缺,虽然这些孩子的生活基础已能使他们初步认识一些人民币,但那种认识是属于一种无意注意,现在我需要他们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有意注意。因此, 我觉得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本节课,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3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过程: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认人民币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生:根据数字和单位。生:根据图案。生:大小。等等。师出示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它们各有的标记是什么?一起总结: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面值、颜色上来记住。验正学生认识情况,进行二项小游戏:(1)我指人民币,你举

5、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起举相应的面值。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三、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充分创设情境,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本节课,进行兑换人民币,教师:一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 课件出示验正。教师:一张5角的可以换几张1角的?谁与我换(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课件出示验正,还可以怎样换呢?学生与学生互换(5角换3张1角和一张2角;换2张2角和一张1角的) 最后,让学生自由换。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

6、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能大胆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空间自然伸展,极大限度地开掘了学生创新能力。四、创设购物情境,开拓学生创新知识的构建往往要经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循环反复,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课终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寓游戏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一)师:人民币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人民币的作用也很大的,我们经常要用人民币去购买一些东西,这是一些学习用品(课件展示),每个学习用品都有价格,如果

7、你有一元钱,你会买些什么?你是怎么买的?(活动二)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呢?你想带多少钱,去买哪些学习用品呢?(活动二)逐步提高活动的要求,并引发新的问题“用钱”“找钱”,由于问题条件开放,策略多样,给学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为了找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案,自发地思考着问题,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学习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这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加深了认识人民币,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进行了知识方面的练习,培养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