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632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峡之秋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

2、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

3、(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

4、静而神秘。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四、参考资料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

5、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三峡之秋写于1956年10月。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三峡之秋约万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教学实录之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

6、,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生自由读,然后汇报。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生:我从

7、“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有露水啊!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生:明净生:绿叶金实生:明丽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生:我想唱歌。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生:我想吹一曲竹笛。师:对呀,老师觉

8、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学生自读指名读,评读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中午: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

9、”想到了龙。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下午: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

10、,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夜: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师

11、: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生:不会。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生:成熟的秋的气息。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生:成熟的人。生:中年

12、人。师:因为,这一天,正是生:中秋。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生:我想唱三峡情。生:我想唱长江之歌。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