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730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三角形的特性学科数学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几何图形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玉芳双桥第一小学85367236实施者李玉芳双桥第一小学85367236指导者李玉芳双桥第一小学85367236课件制作者李玉芳双桥第一小学85367236其他参与者无无无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

2、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

3、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并直观认识了三角形,这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缺乏清晰的概念。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为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一定的铺垫,但是由于图形的区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上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

4、的图形,但是对于“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没有任何经验。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抽象成图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含义、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

5、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画高。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流程示意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操作感知,理解概念实验解疑,探索特性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些漂亮的图片,让学习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找出图片中共有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举例)我们的生活中三角形随处可见,可见三角形作用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师板书课题:三角形)(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

6、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既唤醒了旧知,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出示课件:各种三角形的图案)(1)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比较熟悉了,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生边画边想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画完后,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1)能不能根据自己画三角形时的做法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A、有三条边的图

7、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B、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C、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D、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E、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出示课件)(3)组织学生归纳概念,并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等重点词语的含义。(4)请学生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8、,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5) 老师教给学生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为了方便,可以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画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ABC,三角形就可以用顶点表示成三角形ABC。3.实验解疑,探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课件出示小松鼠和长颈鹿的三角形的房子。)小松鼠的是几号房?长颈鹿的是几号房?说说你的理由。你能帮助他们测量出房子的高度吗?请学生尝试说出测量的方法。学生可能会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去想。(2)师指出:从三角形的一

9、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四”的第一题。(4)课件出示一个画了一条高的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形旋转,再问学生原来那条高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巩固三角形高的概念。(5)提问: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6)请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所有的高。(7)小结:三角形有三组底和高。(课件演示:一个三角形有三组底和高。)(设计意图:由实例入手,让学生猜测比较小松鼠和长颈鹿房子的高度,引出底和高的概念进行教学。这样联系了实例,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0、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4. 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1)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什么设计师们这么酷爱它呢?到底三角形还有什么好处呢?(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学生可能说:三角形比较漂亮,三角形不容易变形。(2)实验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A、给个三角形给学生们拉一拉,再说说自已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拉不动,不易变形)。B、换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拉拉,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一拉就动了,容易变形)。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证明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3) 出示生活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事例。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总重量7000吨, 历史120年。金字塔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

11、历史4500年。 (4)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数学知识,让原本比较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而且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互评互议,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目标。)3、 探索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角形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无处不在。出示例3的情境图, 思考如果小明想走离学校最近的路,你认为他会选择那条路上学?为什么? 学生会回答:他会走中间这条路。因为中间这条路是直的,其它的路是弯的,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如果小明走通过邮局到

12、学校这条路上学,小明家、邮局、学校则构成一个三角形,小明家到邮局,邮局到学校这两条边相加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即中间这条路,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中间这条路是两点之间的线段所以是最短的。 2、实验探究原因。通过摆三组纸条来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 6cm 7cm 8cm 4cm 5cm 9cm 3cm 6cm 10cm 3、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四、总结评价,质疑问难。同学们真了不起,刚学了三角形就会用三角形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了,关于三角形特性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希望同学们今后同学们能用三角形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学习效果评价

13、设计知识水平评价(1)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2)用3厘米,5厘米,7厘米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3)请你说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一个实例。活动表现评价我的听讲状态 认真( ) 一般( ) 不认真( )我的思维状态 活跃( ) 一般( ) 不活跃( ) 我的发言 积极( ) 一般( ) 不积极( ) 我的收获 很大( ) 较大( ) 不大 (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在本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几个情境,组织了学生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

14、习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情境引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初步的结论,再联系以前的旧知识并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动手、观察和合作交流,最终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在课堂的每一个活动中教师都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观察、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交流中提升,再从而更牢固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请每位参加基本功考核的教师认真如实回答下列问题,将其纳入教学设计考核成绩。整篇包括问卷在内的教学设计如发现复制痕迹,考核成绩为待合格,重新考核!一、 参加本次学区组织的教学基本功考核之前(上一次区基本功大赛之后),你参加了学校组

15、织的哪些培训活动,对学校有哪些建议?请填写下表:学校活动名称负责培训的教师培训时间你的收获数量数学新课标解读 苗沐霖2012、10、16明确新课标的新理念。1次语文新课标解读蒋秀云2012、10、23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重点及和以前的区别1次关注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吴海燕2012、11、23对学情分析的理解更为深入。1次组内学习数学新课标。 李艳霞2012、102012、11理解和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2次二、 参加本次学区组织的教学基本功考核之前(上一次区基本功大赛之后),你自学了哪些内容?资源来源是怎样的?请填写下表:自学内容课题名称及授课教师对你的启发资源来源数量教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 徐锡标 关注教学设计的流程及重点网络1说课录像三角形三边关系 杨水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网络1课堂教学录像课三角形的特性 李莉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有了深刻认识网络1其他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