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736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主备人:李文惠 辅备人:王润玉 魏淑香 签字:课题三顾茅庐课时4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 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的表达技巧。 2. 学习古代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和探究意识。 3. 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重点难点重点:1、 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2、 “犯中见避”的写法。 难点 :1、 层层烘托的艺术。 2、 “犯中见避”的写法。流程预习-展示-探究-展示-小结-练习-作业教具粉笔 课件 电子白板主要内容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2、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

3、反曹”倾向。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四. 感受鉴赏 1. 虚、实关系的处理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指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即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实有的,而事件进程及人物言行的具体细节是虚构的。 请阅读陈寿隆中对和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比较本文与史实有哪些出入,从文学角度看,本文好在何处。 提示:隆中对记载:“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远直于亮友善”“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及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有关段落。 前出师表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4、世之事” 三国演义:作者虚构出大量生活细节,详细描写了“三顾”的具体过程以至于季节特点、沿途景色等,有非常生动的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这就使故事具有了生活实感,更加具体生动,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3、“犯中见避”的写法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与前边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者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三顾”都是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诸葛亮,事件是类似的;每次遇到的人物,听到的歌词,看到的景物,都是对诸葛亮出场的继续渲染、烘托。但每一“顾”都不相同,从许多方面做到了“犯中见避”。 二. 整体感知 提示:速读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勾画出每一次拜

5、访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三. 理清人物关系 求贤方:媒介:被顾者: 家人: 四(2) 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古代小说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在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点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为智慧的化身,为充分写出此人的重要性、神秘性,作者便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司马徽再荐名士,极力渲染诸葛亮才能可与姜子牙、张良相比,不仅使刘备想求得此人辅佐自己,也使读者欲见诸葛之面目,以睹其风采,观其才气。一顾草庐,数人荷锄于田间,吟唱卧龙先生所作的歌,烘托出了隐逸生活的惬意;尤其是对隆中景物的描绘,俨然一派

6、世外桃源风光,这样的风景描写用意在于暗示诸葛亮是一个隐者。那么,一个隐者愿意帮助刘备匡扶汉室吗?在此设置了一个悬念。二顾草庐,邂逅石广元、孟公威,用来陪衬诸葛亮,从而更加渲染了求访孔明之不易。刘备来到庄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以及诸葛均的诗句自然使刘备误以为诸葛亮。接着又把“骑驴过小桥”的黄承彦认作孔明,因为其诗充满着闲情逸致。作者所写的陪衬人物,人人身上都有诸葛亮的影子但都不能代表诸葛亮的全貌,只是大致看出诸葛亮既有雄才大略,又有隐士风度,既有远大抱负,又要等待明主。作者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一步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 课时小结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优美、典雅、精炼的特点。本文写景的文字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如写“二顾”时的风雪:“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不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句式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使语言变化多姿。后两组骈句,分写风、雪、山、林,犹如四幅风景画屏,使形式和内容达到了统一。布置作业1. 以张飞的口吻叙述故事 要求:准确体会人物心理,充分把握人物性格,注意语气、动作、表情,要得其形得其神。 2. 研究性学习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理由。 3. 课外读三国演义,找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专题研究。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