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926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四年级下《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小溪流水响叮咚学科音乐学段: 中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辅助内容:“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1 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周连香北京市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13520073021实施者周连香北京市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13520073021指导者杨俐嘉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13811754456课件制作者周连香北京市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13520073021其他参与者一、 指导思想

2、与理论依据(一) 指导思想情感体验、分层突破、丰富表现。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识读乐谱的能力,结合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旋律的特点,在学唱过程中分层突破遇到的难点,并结合小溪流水的形象,感受、体会并用声音表现小溪的形象。 (二)理论依据本设计以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演唱为核心内容,将“感受与欣赏”领域的“音乐情绪情感”作为演唱的基石,演唱过程中始终以情带声,课上始终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自己解决学唱过程中可能的出现的问题和真正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演唱歌曲 能力,最终通过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提升歌曲的表现力。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歌曲分析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2/4、A大调、优

3、美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小溪为题材,用歌声表现出小溪的涓涓滴滴、弯弯曲曲的形象,也表现了人们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歌曲的音域为e1-e2,为四个乐句的二段体结构,多用流动的八分音符节奏、旋律的跳进和级进表现了小溪流动时的感觉,每个乐句均是以长拍结尾的。A(a+a1),两个乐句开头的材料一样都用了跳进的旋律,相互呼应,使歌曲一开始就一种流动的感觉,后面使用了级进,旋律进行比较平稳,a乐句收于属音,a1是收于主音。B(b+c)。b乐句为弱起乐句,由两个分裂性的旋律构成,两个旋律节奏一样,旋律多为级进,第一个旋律有明显的小调色彩,给人以亲切、安静之感,随着又回到了明亮的大调。c乐句是最有特点乐句,前两小

4、节由于休止符的运用打破了四二拍的强弱规律,使前面的旋律蕴含了四三拍的强弱规律,休止符的运用也使这两小节的旋律变得活泼、跳跃,后面的旋律与前面的旋律a和a1相呼应,歌词均为衬词。这首歌曲旋律线的走向起起伏伏,歌曲的旋律线走向很像小溪流动的轨迹。2.音响分析(1)这首歌曲歌谱上是1=A,如果用1=A歌曲的最高音到了e2,超过了学生适合的音域a-d2,学生演唱起来声音就会不理想,所以上课用的是1=G,课上所用的音响用Cool Edit降为G大调。(2)歌谱中音频中演唱的是,课上按书上的演唱。(二) 学生情况分析“感受与欣赏”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感知歌曲的各种情绪,能够较为准确的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情

5、感,通过感知歌曲的速度、力度、旋律的变化,能做出相应声音的变化。“表现”能力1.歌唱技巧学生最适合的音域为a-d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能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欢快活泼的歌曲,但是对于表现歌曲时演唱的音量控制不是很好,如演唱歌曲时渐强、渐弱的处理。这首歌曲要求学生的气息支持比较高,因为每个乐句后面都是长音,要提醒学生气息的支持。共鸣,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音量的控制。2.识读乐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分、四分、八分、附点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能够视唱4-8小节的旋律;但是本课旋律起伏较大、歌曲的篇幅较长、每个乐句也较长、还有弱起的乐句,所以采取循序渐进的

6、方法让学生学会歌谱。(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通过聆听、视唱、初次演唱找出歌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难点,通过讨论、比较、演唱、示范等教学方法唱好歌曲。(四)技术准备1.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将音乐和画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直观、逼真、趣味性的画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歌曲谱例和范唱偏高,利用Cood Edit软件进行了降调处理,由1=A降为1=G。(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状况:此歌曲旋律起伏较大、篇幅较长、每个乐句也较长、还有弱起的乐句,而且歌词中多有一字对多音处,所以学生会在气息、音准、词谱对应上出现

7、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一:由于换气的原因,所以容易把唱成。对策1: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曲谱、讲解如何急速换气的方式解决。对策2:小溪流水时的形象对比,选择适合小溪流动的旋律,演唱时手势辅助。问题二:“倾”字的时值演唱的不准确。对策:1.按节奏读歌词。 2.根据歌曲的情感加入动作。 3.可以提示学生在“倾”后面加入个en。教学中的难点:难点:容易和唱混。对策:1.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曲谱的方式解决。 2.演唱时手势辅助。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自信的、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小溪的涓涓滴滴、弯弯曲曲的形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用旋律听辨、观察旋律线、听唱法,

8、演唱跳跃的小溪和连贯的小溪;然后用听唱、对比、分析、选择等方法突破歌曲的难点,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最后对比感受旋律走向,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连音和断音表现小溪两种不同的形象,体会最后一个乐句中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前四小节具有3/4的韵律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二)教学难点(按难易程度排列)容易唱成。“倾”字的时值演唱的不准确。容易和唱混。五、教学过程(一)感知形象 引入歌曲【阶段目标】能够用断音和连音演唱歌曲的最后一个乐句,表现小溪“跳跃”和“连贯”的两种不同形象。1.聆听音响 感受形象方法:聆听小溪流水的声音,引入歌曲

9、内容。教师提问:听到了什么声音?答案:小溪流淌的声音。2.视听结合 演唱旋律方法:出示最后一个乐句的旋律线,创设一个跳跃的小溪形象,一个连贯的小溪形象,并弹奏旋律进行选择。过渡语:流淌的小溪时而顽皮跳跃、时而柔和连贯,听,老师演奏的是哪条小溪。(1)感受并演唱“跳跃的小溪”听一听 学生选择是跳跃的小溪 唱一唱第一遍:听琴心中默唱。第二遍:听琴演唱。问题:是什么导致的旋律的跳跃感?答案:这个旋律中有八分休止符,造成了跳跃的感觉。第三遍:准确的演唱旋律。(2)感受并演唱“连贯的小溪”听一听学生选择这是连贯的小溪唱一唱第一遍:听琴心中默唱。第二遍:听琴演唱。演唱时纠正音准。(3)演唱“跳跃加上连贯的

10、小溪”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把两条小溪连起来,演唱一遍。要求:要用歌声表现出两种不同形象的小溪。演唱歌谱用“啦”唱一唱【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观看旋律线条,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出小溪“跳跃”和“连贯”的两种不同形象,并知道乐句中休止符的运用造成了旋律的跳跃感。(二)学唱歌曲 分层突破【阶段目标】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 1.学唱歌谱(1)聆听范唱 感受歌曲过度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跟小溪有关的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请你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当你听到会唱的乐句,请你也跟着一起唱。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答案:情绪是优美抒情的,速度是中速。(2)复听歌曲 关注歌词教师提问:同学们请你看看歌词中都唱了

11、些什么啊?学生活动:观看谱例、复听歌曲、思考问题。教师总结: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用歌声表现出小溪的涓涓滴滴、弯弯曲曲的形象,也表现了人们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学唱歌谱 纠正音准接唱歌谱过度语: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四个乐句A(a+a1)B(b+c),同学们请大家跟老师配合,蓝色的部分你们唱。学生活动:跟老师进行接唱歌谱练习。要求:第一遍时心中默唱。 第二遍时进行接唱。 第三遍时跟随老师轻声演唱后自己演唱自己的歌谱。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能准确的衔接乐句。解决的方式:观察每个乐句最后音的时值,打拍进行接唱。2.由于换气的原因容易把后面八分音符的丢掉。解决方法:1.讲解此处如何急速换气。 2.

12、听琴演唱。3.容易和唱混。 解决方法:观察不同,对比演唱。2.学唱歌词(1)聆听伴奏,轻声演唱第一段歌词,发现问题。(2)复唱第一段歌词,解决问题。分乐句纠正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难点:a乐句:问题一:由于换气的原因,所以容易把唱成。对策1:通过对比聆听、学生演唱曲谱、讲解如何急速换气的方式解决。对策2:小溪流水时的形象对比,、,让学生感受哪条更加符合小溪流水的感觉,选择适合小溪流动的旋律,演唱时手势辅助。a1乐句:1. 容易和唱混。方法:聆听、对比演唱、。 根据歌词的意境体会旋律,演唱时手势辅助演唱。2.一字两音、多音处演唱准确。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练习。b乐句:难点

13、:倾听的“倾”一字对了两个音,学生演唱的不准确。解决方式:1.按节奏读歌词。 2.根据歌曲的词义加入动作。 3.加入en倾en听。c乐句:唱出暗藏的3/4的强弱规律。方法:分别按照2/4、3/4两种强弱规律弹奏旋律,对比聆听,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个乐句的前三小节暗藏着3/4的强弱规律,并唱出3/4的韵律感。(3)演唱第二段歌词1.默唱歌词。要求:观察第二段歌词在词曲对位上和第一段歌词相比有哪些不同。2.演唱第二段歌词。预设难点:把一音对两字处唱准确。方法:出示谱例,观察演唱。(4)完整演唱歌词【设计意图】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把出现的问题按照难易的程度可分为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的教学难点。

14、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和难点,最终准确的演唱歌曲。(三)表现歌曲,丰富情感【阶段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观看歌曲的旋律线,把小溪溪水潺潺流动和歌曲旋律线走向联系起来。教师示范,指导演唱通常情况下旋律上行的时候渐强,旋律下行的时候渐弱,指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渐强、渐弱。根据旋律线上行渐强、下行渐弱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完整演唱两段歌词。2. 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歌曲旋律线的走向,根据旋律线的上下起伏唱出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最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总结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通过这首歌曲感受到了小溪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一起爱护我们

15、的大自然吧。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学唱歌曲歌谱时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在学唱歌词时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七、本课教学设计特点1.由情而歌 情感互融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情”是唱好歌曲的灵魂,“感”是唱好歌曲的依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旋律,感受词谱完美的结合,感受旋律走向是小溪流水的缩影,而从动情的演唱。2.辨别问题 抓住难点根据课前的三次试讲,抓住了学生在上本课中的实际情况,预设了重、难点,而且根据出现问题难易的不同层次设定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学中的难点,设计不同的方法和力度解决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真正的教学难点。八、教学反思小溪流水响叮咚是四年级的一节唱歌课,歌曲旋律动听,词

16、曲完美结合,旋律较为上口,所以学生喜欢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虽然节奏不是很难,但是旋律起伏较大,歌曲整个的篇幅也较长,每个乐句较长,而且每个乐句的结构也不是很规整,重复的旋律较少,其中还有弱起的乐句,所以一节课唱好这首歌曲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本节课没有设计拓展环节,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解决课中出现的问题上。通过之前的三次试讲,发现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时在这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容易唱成;容易和唱混;、一字对多音处演唱的不准确。在三次试讲过程中发现有两处在教师指导完再次演唱时,学生基本上就能唱好了,但是在却反复出问题,所以课上想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难点,在局部练习完,整体演唱歌曲时,教师也反复的提示、带着学生练习这一小节,最终攻破了这个难点,所以本课把这三处设定了不同的难易程度,、。最后的处理歌曲没有分句处理,而是大体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整体的做出强弱变化,让学生把歌曲的旋律和小溪流淌的轨迹相联系,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连贯性。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