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985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免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免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免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各自的特点。 理解记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精神。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免疫系统各成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等)。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 教学策略 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

2、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4、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收集现代医学领域与免疫有关的信息及影音资料。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自己自出生以来都接种过哪些疫苗、打过哪些预防针以及预防针都是针对什么疾病起作用的,其作用实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 入新 课展示各种现象:设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

3、无恙呢? 过去人们认为免疫就是免除灾异,排除外来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机体对自身衰老、凋亡、癌变的细胞予以清除。提出问题:你理解什么是免疫?讨论过敏、打预防针注射蛇毒血清等是否属于免疫呢?为何理解为免疫呢?(不要求完整,因在本节课的最后还要进行讨论。)学生提出对免疫概念的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用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引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了解免疫要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说起。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小组讨论课本“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1、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等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学生观看投影,并

4、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2、第二道防线组成: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1、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讲解身体中吞噬细胞的分布。3、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作用;并解释皮肤破坏后的红肿、化脓现象。学生描述溶菌酶的杀菌过程。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1、 教师讲解抗体和抗原作用2、 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学生阅读,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打过预防针或是接种过水痘的个体为何不会再患病?学生通过抗体与抗原的关系,理解第三道

5、防线的作用。4、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提问: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的差异,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学生比较两者的产生和功能,设计并填写“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点的比较表”。免疫的功能1.防御感染2.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主要以引导提问的形式,配以屏幕中的卡通图“免疫的功能示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学生交流自己对免疫的理解,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免疫科学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进行资料交流、探索,从中自己总结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并会利用它解释一些医学现

6、象及生活问题。体液免疫的过程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的。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效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课后小结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主要内容反馈练习通过各种类型的选择和资料分析题,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激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分析资料,发表观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